资源简介 (共14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1.认识常见材料辨认材料你看到有哪些物品呢?你知道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辨认材料玻璃塑料布金属橡胶木头观察常见材料,描述特征和用途观察常见材料,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观察常见材料,描述特征和用途名称:玻璃特征:透明、坚硬、易碎用途:做窗户、杯子、灯泡等材料卡观察常见材料,描述特征和用途你知道这些手套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观察常见材料,描述特征和用途你知道这些手套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有什么好处?观察观察鞋子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说用这些材料的好处?鞋面鞋底鞋眼扣鞋带观察下面的物品仿照上面的观察方法,说说它们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观察文具袋观察文具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我的笔袋及文具是由种材料做成的,其中不知名的材料有种。想一想作业调查你卧室里的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物品是用玻璃做的?A. 橡皮 B. 窗户 C. 毛衣 D. 木椅(2)下列材料中,摸起来最软的是?A. 金属 B. 塑料 C. 布 D. 玻璃(3)用橡胶做鞋底的主要好处是?A. 透明好看 B. 有弹性,防滑 C. 容易碎 D. 很重(4)下列哪种材料做的杯子最容易碎?A. 不锈钢 B. 玻璃 C. 塑料 D. 纸(5)生活中常见的铁钉是用什么材料做的?A. 木头 B. 金属 C. 橡胶 D. 纸( B )( C )( B )( B )( B )作业二、判断题。(1)塑料既可以做玩具,也可以做水杯。 ( )(2)玻璃是透明的,所以不能用来做窗户。 ( )(3)金属摸起来总是冷冰冰的,因为它不容易传热。。 ( )(4)纸遇到水容易变软,所以不适合做装水的杯子。 ( )(5)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 )√××××1.认识常见材料【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年级: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1-2年级: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2年级: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③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教材分析】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从认识身边的常见材料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及其主要用途,为进一步学习材料科学打下基础。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等跨学科概念。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见该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因而第一课时对于常见材料的认识既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以体育馆为例,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常见材料。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第二部分认识常见材料的主要特征,用途和优点: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进一步从观察材料到观察物品中所用到的材料,描述这些材料的特征以及用它们的好处。活动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7种材料,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做好记录;活动二:讨论不同材质的手套,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第三部分了解到生活中有些材料的使用很广泛:活动一:观察鞋子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用这种材料的好处;还可以按照方法,再观察一些其他的物品,如自行车,椅子等等;活动二: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并统计用得最多的材料。最后的作业是调查自己的卧室里的物品分别用什么材料做的,进一步加深对材料的认识以及运用。【学情分析】材料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学生的生活、学习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材料制品的物品。学龄前,他们用积木搭房子、用卡纸做手工、用泥巴捏泥人……从这一角度说,学生对材料是熟悉的。不过,学生很少会用到“材料”这个名词,不会从“某个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一角度去观察物体。对“材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种材料”这样的问题也从未有过思考。从这一角度说,学生对材料又是陌生的。对学生做前概念调查中发现他们对某些材料,尤其对金属这类材料的不清晰,对材料的简单特点及其利用也不太关注。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年纪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科学的思维方式仍需加强,科学的记录习惯还待养成。例如,在学生前概念中分不清“铁”和“金属”,不能准确描述出“陶瓷”和“石头”的区别,对于常见7种材料的特征不甚清晰,甚至受到一年级《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学习的影响,把“纸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木材”,“陶瓷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泥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种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物品特征的描述,识别身边常见的物品,辨别不同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橡胶、金属)。科学思维:在“给物品分类”、“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点”的活动中,通过探究、分析、描述常见7种材料及其特点,将材料的特征与其用途之间建立联系。探究实践: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并统计材料的使用情况。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将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下来,并乐于分享。【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7种材料,观察常见材料的特征。【教学难点】将材料的特征与其用途之间建立联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学生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橡胶、金属制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到体育馆上课,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体育馆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出示体育馆图片)2.学生观察并回答:窗户是用金属和玻璃做的;钟面是用玻璃做的;窗帘是用布做的;栏杆是用金属做的;篮球是用橡胶做的;地板是用木材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物品是用*材料做的句式回答。 )[教学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过程。]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橡胶”、 “金属”)4.我们把用来制造这些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板书“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认识常见材料)[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材料”。]二、新授(一)观察常见材料,描述特征和用途。1.(出示多种材料)同学们,这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接下来就要我们仔细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和用途。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它们呢?2. 生思考并回答。(看:颜色,形状;敲、听:声音;摸:冷热、光滑与粗糙,掂重量等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观察的基本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观察不同材料的特点。]3.首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玻璃,大家先分组观察,然后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特征和用途。4.分组观察玻璃。5.小组汇报并总结,师展示材料卡:6.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描述的也很准确。那么其他几种材料,也用类似的方法来观察它们,并完成材料卡。7.分组活动:完成材料卡。8.小组汇报并总结,师适时引导补充其他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的活动训练学生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区分常见材料的特点。](二)认识不同手套的材料以及好处1. 看来大家对于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已经相当了解了,非常棒。(出示四副手套:毛线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纱线手套、橡胶手套)你知道这些手套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2.生思考。(毛线手套、塑料手套、纱线手套、橡胶手套)3.出示几个场景:厨房做菜,寒冷的冬天,工人干活,妈妈做家务。大家看看这几个场景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哪种手套比较好?为什么?4.生思考并回答:冬天用毛线手套,比较保暖;做菜用一次性手套比较干净卫生;工人干活用纱线手套比较透气;做家务用橡胶手套可以很好地保护手部皮肤。5.看来大家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这说明不同的材料用途也是也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物品。[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白不同材料的用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物品。](三)识别制作物品的相关材料1.你观察过鞋子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用这种材料的好处是什么?(出示鞋子图片)2.小组活动观察。3.全班交流。(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来制作这一部分,这种材料有什么优点?找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追问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材料来制作呢?)鞋面用布做的,比较透气;鞋眼用金属做的,比较耐磨;鞋底用橡胶做的,可以防水,下雨天也可以穿。4.大家对于材料的观察和用途了解的非常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观察一下自己的铅笔盒和里面的文具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可以吗?快速地完成一下调查表。5.分组活动,完成调查表。6.小结:要完成一个物品,光用一个材料是不行的,一般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以发挥最佳功能。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材料是塑料,金属,布等。[设计意图:观察鞋子和文具盒、文具各部分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三、拓展作业1.看来不同材料的功能还真大不相同呢。请大家回去后调查你卧室里的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如果有疑问,可以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探讨。[设计意图:回去调查自己卧室的物品,科学就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如果能产生新的问题,就更好了。]【板书设计】1.认识常见材料材料: 纸 玻璃 塑料 布料 木材 橡胶 金属【知识要点】1.认识常见材料:陶瓷、玻璃、、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铜、铁、铝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制作不用的物品。2.通过看:颜色,形状;敲、听:声音;摸:冷热、光滑与粗糙,掂重量等方法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材料特点。3.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生活中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功能会更好。1.认识常见材料【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年级: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1-2年级: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2年级: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③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教材分析】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从认识身边的常见材料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及其主要用途,为进一步学习材料科学打下基础。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等跨学科概念。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见该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因而第一课时对于常见材料的认识既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以体育馆为例,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常见材料。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第二部分认识常见材料的主要特征,用途和优点: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进一步从观察材料到观察物品中所用到的材料,描述这些材料的特征以及用它们的好处。活动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7种材料,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做好记录;活动二:讨论不同材质的手套,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第三部分了解到生活中有些材料的使用很广泛:活动一:观察鞋子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用这种材料的好处;还可以按照方法,再观察一些其他的物品,如自行车,椅子等等;活动二: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并统计用得最多的材料。最后的作业是调查自己的卧室里的物品分别用什么材料做的,进一步加深对材料的认识以及运用。【学情分析】材料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学生的生活、学习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材料制品的物品。学龄前,他们用积木搭房子、用卡纸做手工、用泥巴捏泥人……从这一角度说,学生对材料是熟悉的。不过,学生很少会用到“材料”这个名词,不会从“某个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一角度去观察物体。对“材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种材料”这样的问题也从未有过思考。从这一角度说,学生对材料又是陌生的。对学生做前概念调查中发现他们对某些材料,尤其对金属这类材料的不清晰,对材料的简单特点及其利用也不太关注。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年纪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科学的思维方式仍需加强,科学的记录习惯还待养成。例如,在学生前概念中分不清“铁”和“金属”,不能准确描述出“陶瓷”和“石头”的区别,对于常见7种材料的特征不甚清晰,甚至受到一年级《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学习的影响,把“纸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木材”,“陶瓷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泥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种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物品特征的描述,识别身边常见的物品,辨别不同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橡胶、金属)。科学思维:在“给物品分类”、“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点”的活动中,通过探究、分析、描述常见7种材料及其特点,将材料的特征与其用途之间建立联系。探究实践: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并统计材料的使用情况。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将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下来,并乐于分享。【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7种材料,观察常见材料的特征。【教学难点】将材料的特征与其用途之间建立联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学生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橡胶、金属制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到体育馆上课,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体育馆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出示体育馆图片)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橡胶”、 “金属”) 3.我们把用来制造这些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板书“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认识常见材料) 1.学生观察并回答: 窗户是用金属和玻璃做的; 钟面是用玻璃做的; 窗帘是用布做的; 栏杆是用金属做的; 篮球是用橡胶做的; 地板是用木材做的。 [教学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过程。]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物品入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制作这些物品所用的材料上。在对学生头脑中有关材料的前概念有所了解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二、观察常见材料,描述特征和用途 1.师:出示多种材料)同学们,这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接下来就要我们仔细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和用途。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它们呢? 2.生思考回答。 3.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玻璃,大家先分组观察,然后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特征和用途。 4.小组汇报并总结,师展示材料卡。 (材料卡名称:玻璃特征:透明、坚硬、易碎用途:做窗户、杯子、灯泡等) 5.小组汇报并总结,师适时引导补充其他特点。 1.生思考并回答观察的基本方法。(看:颜色,形状;敲、听:声音;摸:冷热、光滑与粗糙,掂重量等方法) 2.生分组观察玻璃。 3.分组观察其余材料,完成材料卡的制作。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石材、陶瓷、橡胶、金属这些前概念里比较模糊的材料进行明晰、加深。]三、辨识不同手套的材料以及好处 1.师:看来大家对于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已经相当了解了,非常棒。(出示四副手套:毛线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纱线手套、橡胶手套) 你知道这些手套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2.出示几个场景:厨房做菜,寒冷的冬天,工人干活,妈妈做家务。 大家看看这几个场景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哪种手套比较好?为什么? 3.班级交流。 4.小结:看来大家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这说明不同的材料用途也是也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物品。 1.生思考不同材质的手套分别是什么。 2.学生思考不同场景用什么手套,分析理由,手套材质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尝试辨别生活中物体所用的材料,知道有的物体会用到多种材料。]四、识别制作物品的相关材料 1.师:你观察过鞋子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用这种材料的好处是什么?(出示鞋子图片) 2.全班交流 鞋面用布做的,比较透气;鞋眼用金属做的,比较耐磨;鞋底用橡胶做的,可以防水,下雨天也可以穿。 3.师:大家对于材料的观察和用途了解的非常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观察一下自己的铅笔盒和里面的文具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可以吗?快速地完成一下调查表。 4.小结:要完成一个物品,光用一个材料是不行的,一般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以发挥最佳功能。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材料是塑料,金属,布等。 学生观察鞋子的不同部分的材质。 交流。 完成调查表。 4.尝试总结。五、拓展作业 1.请大家回去后调查你卧室里的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如果有疑问,可以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材料,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五、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常见材料,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1.认识常见材料材料: 纸 玻璃 塑料 布料 木材 橡胶 金属【知识要点】1.认识常见材料:陶瓷、玻璃、、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铜、铁、铝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制作不用的物品。2.通过看:颜色,形状;敲、听:声音;摸:冷热、光滑与粗糙,掂重量等方法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材料特点。3.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生活中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功能会更好。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认识常见的材料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认识常见材料.pptx 1.认识常见材料 平铺式教案.docx 1.认识常见材料 网格式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