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 声音的特性(重难点练习)一.响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10小题)二.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11小题)三.音色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4小题)四.声音特性的综合辨析(共7小题)五.声音波形图的应用(共6小题)六.声音特性的探究实验(共7小题)一.响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10小题)1.“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支持多轮流畅对话,若语音模式从“深沉大叔”切换为“清亮女声”,音量保持不变。语音输出无需改变的物理量是( )A.频率 B.响度 C.音色 D.音调2.假日出游,我们在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为避免影响其他乘客,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轻声细语”主要指控制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传播速度 D.频率3.如图所示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附近,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又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4.关于音响设备中的扩音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改变声音的音色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6.如图所示,保持杯内水量不变,沾湿手指,用不同大小的力摩擦杯口,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7.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不仅能传达具体的意思,还丰富了语言表达。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小的是( )A.低声细语 B.引吭高歌 C.悦耳动听 D.曲高和寡8.如图是某城市公园科普广场上的“聚音焦”。该装置可以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反射而会聚,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9.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也可以与用户进行语音对话,实现语音操控。它模仿出来的声音之所以惟妙惟肖是因其“抓住”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当人们对它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在其内部扬声器的 变大。10.如图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纸屑在鼓面上跳动。此实验现象表明 在振动;碎纸屑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比较图中甲、乙两次敲鼓时纸屑跳动的情况,说明两次敲鼓时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二.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11小题)11.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确能听见讨厌的蚊子声,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12.有些学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13.如图所示,某学生练习拉奏二胡时,不断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这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4.“五四”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了“青春与祖国共成长”校园合唱比赛。某班合唱队有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是指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15.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B.若敲击Q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相同C.若敲击Q处,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N处时大D.若敲击Q处,编钟的响度一定比敲N处时小16.《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一句,以“参差”形容水草长短不齐。我国传统管乐器排箫(图)因竹管长短错落,雅称“参差”。竹管“参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7.无锡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如图是许多公园配备的儿童设施乐风琴,利用琴槌敲击不同的琴键,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18.三弦是天津快板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主要目的是调节弦发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19.小福用金属管自制小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跑”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A.a B.c C.e D.g20.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用木棒快速摩擦青蛙背部时,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1.小明用手机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界面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拧松A弦后,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 B.第一次的振幅比第二次大C.第一次测得的音调比第二次高 D.第一次测得A弦每秒振动56次三.音色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4小题)22.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23.夏天,小明回乡下爷爷家避暑,发现院子里常有喜鹊、斑鸠、黄鹂、布谷等鸟儿光顾,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时间久了,小明只听声音就能断定是何种鸟来了,其判断依据是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24.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融合的产物(AIoT),为物联网注入了智能的灵魂,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某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控制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的设施,该功能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25.在某校举办的“平安校园,反诈防骗”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型AI诈骗:行骗人提取到某人的声音后,利用AI技术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过其他人。伪造的声音能够骗过其他人的原因是( )A.伪造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伪造的声音在传播时不需要介质C.伪造的声音传播速度比光速更快 D.伪造的声音与该人声音音色相同四.声音特性的综合辨析(共7小题)26.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发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逐渐减小B.二胡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响度逐渐减小C.用力拉动二胡琴弦,声音的音调变高D.用力拉动二胡琴弦,声音的音色改变27.篪(chí)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横吹竹管乐器如图所示。其外形与笛子相似,但两端封闭,无孔膜,吹奏时按压不同的孔可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有关篪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篪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篪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C.能区分篪声和笛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D.按压不同孔时,篪声的响度改变28.如图所示是八年级学生小聪学习声现象相关知识后自制的乐器四弦琴,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弦音,关于四弦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乐器通过橡皮筋的振动产生声音B.四弦琴美妙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C.通过橡皮筋的粗细和松紧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音调D.四弦琴中间的圆口叫音孔,可以起到回音效果,增大声音的响度29.我国的传统乐器有笛子、箫、琵琶、古筝、铜鼓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琵琶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音调 B.不同乐器演奏时音色不同C.各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音调不同 D.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30.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古典乐器。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琵琶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C.吹箫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速度D.用三种乐器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31.下列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由于音色不同B.从左向右依次用嘴吹图示的“水瓶琴”,则其音调变低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架子鼓时,会改变鼓声的响度D.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声音的音调32.学习声学知识后,张华利用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塑料桶、不锈钢盆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架子鼓,并利用此鼓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塑料桶和不锈钢盆,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塑料盆,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距离很远的人听到他的演奏声很小,是因为音调低五.声音波形图的应用(共6小题)33.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音色相同 B.甲、乙的音调相同C.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3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正确的是( )A.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丙 B.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C.响度相同的是乙和丙 D.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35.张老师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的声音监测器在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监测器得到如图所示的波形图,则( )A.监测器A的音调更高 B.监测器B的响度更大C.监测器A距离张老师比监测器B近 D.声音到达监测器B时速度更快一些36.把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发声体 (选填乐音三要素)在发生变化。37.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现有四个编钟,如图1所示,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个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如图2所示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则 (选填“a”“b”“c”或“d”)对应的编钟有裂纹,我们能辨别出编钟的声音,是利用声音的 不同。38.萍萍帮妈妈刷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者“音色”)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某种机械,可以在6s内振动18000次,该机械振动的频率是 Hz。音乐小组的同学制作了2件乐器,2件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2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和 相同(选填“音色”或者“音调”)。六.声音特性的探究实验(共7小题)39.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选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0.小琳同学学习了“声现象”以后:(1)她进行“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在图甲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且松紧程度一致,若她选择a、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根弦线做实验;(2)她观察到家里音箱上的扬声器开关开启时,纸盆有振动。于是她在一个扬声器的纸盆上放上小纸团如图乙,接上录放机。播放音乐时小纸团跳动,停止播放时小纸团也停止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调大音量,纸团跳得更 (选填“高”或“低”),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3)她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41.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实验小组同学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振幅)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4)以上探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探究摆的等时性时,保持摆线长度和摆球质量相同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42.吉他是一种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乐器。小陈同学学习物理知识后知道琴弦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1)如图甲所示,利用几根弦做研究,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相同;①若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②若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实验。(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空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0处,就制成了一把简单的吉他。现用这把自制的吉他探究琴弦振动发出不同音调“do(1)、re(2)、mi(3)、fa(4)、sol(5)”,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唱名 do re mi fa sol ……频率(f/Hz) 256 288 320 341.3 384 ……弦长(l/cm) 60 48 45 40 ……①此处木盒的作用是调节声音的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弦发声的音调越高,弦长越 。(3)若要探究音调高低和弦的松紧的关系,应使用 (选填“同一根琴弦”或“不同的琴弦”),改变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果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拨动时所用的力不同时,会听到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43.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序号 A B C D E F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小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表。(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2)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3)序号为C、F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填“C”或“F”)44.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到演奏二胡时可通过按压、松开、滑动弦线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于是他提出问题: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后他进行了猜想: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实验次数 1 2 3 4钢丝粗细程度 粗 细 细 ____AB间距/cm 50 50 50 30钩码个数/个 3 3 4 4(1)为了探究小明的猜想,请将表格空格处补充完整: 。(2)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3)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 的关系。拨动钢丝后发现第1次实验中钢丝发声比第2次实验中钢丝发声的音调低,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弦的长度和松紧相同时,弦越 ,发声的音调越高。(4)第3、4两次实验时,发现第3次实验中钢丝发声的音调低。在二胡演奏活动中,如图2所示,小明想要让二胡弦发出音调较低的声音,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 (选填“中指”或“食指”),理由是 。45.吉他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左右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AB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1)某小组同学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实验序号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1 0.4 2 3752 0.8 2 1703 4 265(2)当表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振动发声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3)分析表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同一根弦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 ,振动时弦的音调越低;(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需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5)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答案与解析一.响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10小题)1.“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支持多轮流畅对话,若语音模式从“深沉大叔”切换为“清亮女声”,音量保持不变。语音输出无需改变的物理量是( )A.频率 B.响度 C.音色 D.音调【答案】B【详解】频率的高低影响的是音调,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高,“深沉大叔”意思是音调低,“清亮女声”意思是音调高;音量保持不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变,是指响度不变;音色是指物体发声的特色,人们根据音色判断是什么物体发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假日出游,我们在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为避免影响其他乘客,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轻声细语”主要指控制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传播速度 D.频率【答案】A【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频率是指振动的快慢,可以影响到音调的高低。“轻声细语”是指声音小,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细语”,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选A。3.如图所示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附近,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又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答案】D【详解】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应减小音量,即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关于音响设备中的扩音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改变声音的音色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C【详解】A.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扩音器不会改变原声的频率,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若扩音器无失真,音色不会改变,故B错误;C.扩音器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并通过增大声波的振幅来增强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速度仅与介质种类和状态(如温度)有关,扩音器无法改变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选C。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答案】C【详解】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古筝的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弦的振动幅度,进而来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保持杯内水量不变,沾湿手指,用不同大小的力摩擦杯口,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答案】A【详解】用不同大小的力摩擦杯口,杯口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影响响度,所以改变的是响度。故选A。7.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不仅能传达具体的意思,还丰富了语言表达。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小的是( )A.低声细语 B.引吭高歌 C.悦耳动听 D.曲高和寡【答案】A【详解】A.低声细语形容声音特别小,描述声音的响度小。故A符合题意;B.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嗓子,大声歌唱,描述声音的响度大。故B不符合题意;C.悦耳动听形容声音比较优美、能让人快乐,用来描述声音的音色好。故C不符合题意;D.曲高和寡的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A。8.如图是某城市公园科普广场上的“聚音焦”。该装置可以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反射而会聚,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答案】A【详解】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该装置可以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反射而会聚,此时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也可以与用户进行语音对话,实现语音操控。它模仿出来的声音之所以惟妙惟肖是因其“抓住”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当人们对它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在其内部扬声器的 变大。【答案】 音色 响度 振幅【详解】[1]不同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导致有不同的音色,它模仿出来的声音之所以惟妙惟肖是因其“抓住”了声音的音色。[2][3]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响度,响度变大,则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变大。10.如图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纸屑在鼓面上跳动。此实验现象表明 在振动;碎纸屑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比较图中甲、乙两次敲鼓时纸屑跳动的情况,说明两次敲鼓时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答案】 鼓面 将微小振动放大 响度【详解】[1][2]图甲中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是鼓面把纸屑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鼓面在振动。其中纸屑的作用是将不易发觉的鼓面的振动放大,用到了转换法。[3]比较图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知道,甲图中的纸屑弹起的高度低,乙图中的纸屑弹起的高度高,说明乙鼓面比甲鼓面振动的幅度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二.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11小题)11.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确能听见讨厌的蚊子声,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答案】A【详解】A.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我们的听觉频率范围为,蝴蝶翅膀因振动频率太小我们听不到声音,而蚊子飞行时的翅膀因振动频率较大使我们能听到声音,故A符合题意;BD.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蝴蝶与蚊子的发声体是翅膀,我们之所以能听到蚊子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主要是他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与发声体的振幅、响度无关,故BD均不符合题意;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有关,我们用它来区分发声体的种类、构造等方面的不同,与本题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12.有些学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答案】B【详解】随着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包括声带的改变。声带长度增加,质量加大,使得声带振动的速度变慢,这导致音高降低,声音变得更深沉或低沉。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声音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声带振动变慢而引起的。故选B。13.如图所示,某学生练习拉奏二胡时,不断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这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答案】A【详解】演奏二胡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能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五四”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了“青春与祖国共成长”校园合唱比赛。某班合唱队有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是指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答案】C【详解】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在本题中,合唱队的高音、中音、低音声部,这里的 “高”“中”“低” 描述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5.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B.若敲击Q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相同C.若敲击Q处,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N处时大D.若敲击Q处,编钟的响度一定比敲N处时小【答案】A【详解】A.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说明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故A符合题意;B.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P处的低,即敲M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比敲P处的少,说明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与被敲击的位置有关,同一编钟敲击的位置不同,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故敲击Q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D.编钟的振幅和响度与敲击的力度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一句,以“参差”形容水草长短不齐。我国传统管乐器排箫(图)因竹管长短错落,雅称“参差”。竹管“参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答案】A【详解】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所以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无锡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如图是许多公园配备的儿童设施乐风琴,利用琴槌敲击不同的琴键,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答案】C【详解】不同的琴键长短不同,所以敲击不同的琴键,振动的频率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振幅是指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与敲击的力度有关,会影响响度,即声音的大小;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8.三弦是天津快板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主要目的是调节弦发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答案】C【详解】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主要目的是调节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小福用金属管自制小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跑”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A.a B.c C.e D.g【答案】B【详解】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时,是金属管在振动,金属管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do(1)”“re(2)”“mi(3)”“fa(4)”“sol(5)”“la(6)”“si(7)”对应的管分别是a、b、c、d、e、f、g;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跑”时,对应的音是“mi(3)”,应敲击的金属管是c,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用木棒快速摩擦青蛙背部时,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A【详解】A.用木棒快速摩擦青蛙背部时,青蛙的背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符合题意;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的远近、分散程度等有关,则此时不能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有关,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温度有关,此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小明用手机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界面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拧松A弦后,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 B.第一次的振幅比第二次大C.第一次测得的音调比第二次高 D.第一次测得A弦每秒振动56次【答案】C【详解】A.其他条件不变时,琴弦越紧,频率越大,所以拧松A弦后再拨动每秒振动的次数少,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低,故A错误;B.题目中显示的分贝数不同,说明吉他弦的振幅不同,第一次分贝数小于第二次分贝数,即第一次的振幅小于第二次的振幅,故B错误;C.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由图可知,第一次的频率大于第二次的频率,所以第一次的音调比第二次高,故C正确;D.频率指物体一秒振动的次数,所以第一次测得A弦每秒振动145.4次,故D错误。故选 C。三.音色及其影响因素的辨析(共4小题)22.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答案】B【详解】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音色反映发声体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B符合题意;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古C不符合题意;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夏天,小明回乡下爷爷家避暑,发现院子里常有喜鹊、斑鸠、黄鹂、布谷等鸟儿光顾,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时间久了,小明只听声音就能断定是何种鸟来了,其判断依据是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答案】A【详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小明只听声音就能断定是何种鸟来了,其判断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选A。24.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融合的产物(AIoT),为物联网注入了智能的灵魂,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某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控制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的设施,该功能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答案】A【详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故选A。25.在某校举办的“平安校园,反诈防骗”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型AI诈骗:行骗人提取到某人的声音后,利用AI技术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过其他人。伪造的声音能够骗过其他人的原因是( )A.伪造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伪造的声音在传播时不需要介质C.伪造的声音传播速度比光速更快 D.伪造的声音与该人声音音色相同【答案】D【详解】伪造的声音能够骗过其他人的原因是伪造的声音与该人声音音色相同,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四.声音特性的综合辨析(共7小题)26.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发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逐渐减小B.二胡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响度逐渐减小C.用力拉动二胡琴弦,声音的音调变高D.用力拉动二胡琴弦,声音的音色改变【答案】B【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状态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是不变的,不会逐渐减小,故A错误;B.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二胡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随着距离二胡越来越远,响度逐渐减小,故B正确;CD.用力拉动二胡琴弦,琴弦的振幅变大,因此声音的响度变大,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琴弦的材料和结构不变,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变,故CD错误。故选B。27.篪(chí)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横吹竹管乐器如图所示。其外形与笛子相似,但两端封闭,无孔膜,吹奏时按压不同的孔可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有关篪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篪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篪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C.能区分篪声和笛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D.按压不同孔时,篪声的响度改变【答案】A【详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篪声是由篪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篪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区分篪声和笛声是因为音色不同,故C错误;D.按压不同孔时,篪管内空气柱振动频率改变,篪声的音调改变,故D错误。故选A。28.如图所示是八年级学生小聪学习声现象相关知识后自制的乐器四弦琴,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弦音,关于四弦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乐器通过橡皮筋的振动产生声音B.四弦琴美妙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C.通过橡皮筋的粗细和松紧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音调D.四弦琴中间的圆口叫音孔,可以起到回音效果,增大声音的响度【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乐器通过橡皮筋的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四弦琴美妙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过调节橡皮筋的粗细和松紧来改变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故C错误,符合题意;D.四弦琴中间的圆口叫音孔,可以使声音发生发射,聚拢在一起,起到回音效果,增大声音的响度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9.我国的传统乐器有笛子、箫、琵琶、古筝、铜鼓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琵琶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音调 B.不同乐器演奏时音色不同C.各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音调不同 D.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答案】C【详解】A.调节琵琶的琴弦的松紧,可改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物体发生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不同乐器演奏时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各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音调相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器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0.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古典乐器。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琵琶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C.吹箫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速度D.用三种乐器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答案】A【详解】A.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它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拨动琵琶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C.吹箫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不能改变声音的速度,故C错误;D.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用三种乐器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 A。31.下列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由于音色不同B.从左向右依次用嘴吹图示的“水瓶琴”,则其音调变低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架子鼓时,会改变鼓声的响度D.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B【详解】A.音色反映发声体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由于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左向右依次用嘴吹图示的“水瓶琴”,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从左向右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的频率加快,则音调变高,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架子鼓、音叉等乐器时,改变了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2.学习声学知识后,张华利用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塑料桶、不锈钢盆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架子鼓,并利用此鼓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塑料桶和不锈钢盆,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塑料盆,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距离很远的人听到他的演奏声很小,是因为音调低【答案】D【详解】A.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蒸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塑料盆和不锈钢盆,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塑料盆,塑料盆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距离很远的人听到他的演奏声很小,是因为响度的大小不仅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倾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而音调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五.声音波形图的应用(共6小题)33.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音色相同 B.甲、乙的音调相同C.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答案】C【详解】A.由波形图可知,波的形状代表声音的音色,由图可知,乙、丙、丁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甲波形与丙的波形不同,因此甲、丙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乙振动的次数最少,则音调相同的是甲、丙、丁,故B错误;CD.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图中声波的振幅相同,丁图声波振幅小一些,响度小一些,因此甲、乙、丙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正确的是( )A.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丙 B.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C.响度相同的是乙和丙 D.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B【详解】AB.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故A错误,B正确;C.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乙振幅最小;因此甲和丙的响度是相同的,乙振幅最小,因此响度最小,故C错误;D.甲乙丙三个波形形状一致,因此音色相同,故D错误。故选B。35.张老师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的声音监测器在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监测器得到如图所示的波形图,则( )A.监测器A的音调更高 B.监测器B的响度更大C.监测器A距离张老师比监测器B近 D.声音到达监测器B时速度更快一些【答案】B【详解】A.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C.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说明B的响度大,监测器A距离张老师比监测器B远,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室内空气均匀,声音传播的介质系相同,则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6.把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发声体 (选填乐音三要素)在发生变化。【答案】响度【详解】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观察计算机显示的波形图,可以分析出声音的特征变化。若波形图中频率(即波形的疏密程度)发生变化,说明音调在改变;若振幅(即波形的高低)发生变化,说明响度在改变;若波形形状(如锯齿、正弦等)发生变化,则说明音色在改变。因此,根据波形变化的具体特征,可以判断发声体的音调、响度或音色中某一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图中的波形的高低发生变化,说明是响度在改变。37.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现有四个编钟,如图1所示,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个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如图2所示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则 (选填“a”“b”“c”或“d”)对应的编钟有裂纹,我们能辨别出编钟的声音,是利用声音的 不同。【答案】 b 音色【详解】[1]波形图的形状相同则表示音色相同,由图可知,b 的波形图与其他三个形状不同,因此b编钟有裂痕。[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够辨别出编钟的声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同。38.萍萍帮妈妈刷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者“音色”)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某种机械,可以在6s内振动18000次,该机械振动的频率是 Hz。音乐小组的同学制作了2件乐器,2件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2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和 相同(选填“音色”或者“音调”)。【答案】 音色 3000 音调【详解】[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就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频率是指发声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则该机械振动的频率是[3]两种波形图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频率影响音调,说明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六.声音特性的探究实验(共7小题)39.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选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答案】(1) ABC 频率(2) 音调 空气(3) 钢尺 响度 见解析【详解】(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2]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1]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笔帽内空气振动产生的。(3)[1]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2]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3]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变慢,即频率降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则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40.小琳同学学习了“声现象”以后:(1)她进行“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在图甲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且松紧程度一致,若她选择a、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根弦线做实验;(2)她观察到家里音箱上的扬声器开关开启时,纸盆有振动。于是她在一个扬声器的纸盆上放上小纸团如图乙,接上录放机。播放音乐时小纸团跳动,停止播放时小纸团也停止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调大音量,纸团跳得更 (选填“高”或“低”),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3)她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答案】(1) 长度 a、b(2) 振动 高 振幅(3)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a、d两弦线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可用于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2]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控制长度和材料相同而弦线粗细不同,所以应选择a、b两弦线做实验。(2)[1]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纸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叫做转换法。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团会不断地跳动,音乐停止,纸团也停止跳动。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3]调大音量,纸盆的振幅变大,纸团跳得更高,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增大,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3)[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因此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能看到小纸团跳动,但不能听到声音。41.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实验小组同学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振幅)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4)以上探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探究摆的等时性时,保持摆线长度和摆球质量相同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答案】(1) 低 频率(2)不同(3)音色(4) 控制变量法 B【详解】(1)[1][2]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时,振动的物体不同,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4)[1]探究音调时,控制发声体的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发声体的音色和音调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A.探究摆的等时性时,控制了摆线长度和摆球质量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是要是用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而是采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故选B。42.吉他是一种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乐器。小陈同学学习物理知识后知道琴弦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1)如图甲所示,利用几根弦做研究,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相同;①若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②若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实验。(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空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0处,就制成了一把简单的吉他。现用这把自制的吉他探究琴弦振动发出不同音调“do(1)、re(2)、mi(3)、fa(4)、sol(5)”,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唱名 do re mi fa sol ……频率(f/Hz) 256 288 320 341.3 384 ……弦长(l/cm) 60 48 45 40 ……①此处木盒的作用是调节声音的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弦发声的音调越高,弦长越 。(3)若要探究音调高低和弦的松紧的关系,应使用 (选填“同一根琴弦”或“不同的琴弦”),改变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果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拨动时所用的力不同时,会听到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答案】(1) 长短 a、b(2) 响度 短(3) 同一根琴弦 响度【详解】(1)①[1]若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由图甲可知,两根弦的粗细和松紧相同,长度不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短的关系。②[2]若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必须控制弦的长度、材料相同,粗细不同,应选择a、b两弦线进行实验。(2)①[1]木盒起到了共鸣箱的作用,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比较洪亮,因此木盒的作用是调节声音的响度。②[2]由表格数据知,从左到右,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升高的,对应的弦长越来越短。(3)[1]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探究音调高低和弦的松紧的关系,应控制弦的材料和长短相同,只改变弦的松紧,因此应使用同一根琴弦。[2]如果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拨动时所用的力不同时,则弦的振动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43.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序号 A B C D E F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小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表。(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2)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3)序号为C、F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填“C”或“F”)【答案】(1) 横截面积 高(2) C、F 长度 低(3)F【详解】(1)[1][2]由表格数据可知,A、B、C的三次实验注射器规格相同,即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发现管内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1][2][3]由表格数据可知,C、F二次实验空气柱长度相同,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3)声音强度等级用dB表示,声音强度等级越大,则响度越大。由表格数据可知,C、F的两次实验中,F声音等级强度大于C,所以F响度大。44.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到演奏二胡时可通过按压、松开、滑动弦线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于是他提出问题: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后他进行了猜想: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实验次数 1 2 3 4钢丝粗细程度 粗 细 细 ____AB间距/cm 50 50 50 30钩码个数/个 3 3 4 4(1)为了探究小明的猜想,请将表格空格处补充完整: 。(2)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3)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 的关系。拨动钢丝后发现第1次实验中钢丝发声比第2次实验中钢丝发声的音调低,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弦的长度和松紧相同时,弦越 ,发声的音调越高。(4)第3、4两次实验时,发现第3次实验中钢丝发声的音调低。在二胡演奏活动中,如图2所示,小明想要让二胡弦发出音调较低的声音,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 (选填“中指”或“食指”),理由是 。【答案】(1)细(2)松紧程度(3) 粗细 细(4) 中指 其他因素相同时,钢丝长度越长,音调越低【详解】(1)由表可知,1、2两次实验钢丝的粗细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探究的是音调高低与钢丝的粗细的关系;2、3两次实验钩码个数不同,则钢丝的松紧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探究的是音调高低与钢丝的松紧的关系;3、4两次实验应探究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所以应控制钢丝的粗细和松紧(钩码个数)相同,改变钢丝的长度,故表格空格处应填细。(2)钩码个数不同,则对钢丝的拉力不同,钢丝的绷紧程度就不同。所以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3)[1]1、2两次实验钢丝的粗细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探究的是音调高低与钢丝的粗细的关系。[2]第1次实验中钢丝更粗,发出声音的音调低,说明当弦的松紧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细,发声的音调越高。(4)[1][2]3、4两次实验钢丝的长度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探究的是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结果第3次实验中钢丝更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低,说明其他因素相同时,钢丝长度越长,音调越低。所以小明想要让二胡弦发出音调较低的声音,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使二胡弦更长。45.吉他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左右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AB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1)某小组同学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实验序号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1 0.4 2 3752 0.8 2 1703 4 265(2)当表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振动发声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3)分析表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同一根弦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 ,振动时弦的音调越低;(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需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5)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答案】(1)长度/长短(2) 0.8 松紧(3) 1、2 长(4)2(5)控制变量【详解】(1)由题意可知,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1、2两次实验中所挂的重物个数相同,说明琴弦的松紧程度相同,而琴弦的长度不同,所以1、2两次实验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2)[1][2]根据控制变量法,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可以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故用2、3两次实验可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所以表中的空格数据为0.8。(3)[1][2]由(1)分析可知,1、2两次实验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由表中数据可知,所挂重物个数相同,即琴弦的松紧程度相同,第2次弦较长,频率较低,弦的音调较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琴弦的音调越低。(4)如果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琴弦,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松紧程度度相同,故需悬挂重物个数为2个。(5)探究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时,控制弦的松紧程度相同;探究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关系时,控制弦的长度相同,故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