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2.各种各样的杯子观察观察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陶瓷杯是用 (材料)做成的。玻璃杯是用 (材料)做成的。……比较并描述各种材料做的杯子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材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是否透明、光滑程度、有无光泽方法:看一看陶瓷杯 玻璃杯不同点不透明透明比较并描述各种材料做的杯子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材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轻重方法二:惦一惦陶瓷杯 玻璃杯不同点重轻比较并描述各种材料做的杯子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材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软硬、弹性方法三:捏一捏陶瓷杯 玻璃杯不同点易变形不易变形比较并描述各种材料做的杯子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材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传热性能方法四:摸一摸陶瓷杯 玻璃杯不同点传热快(烫手)传热较慢(不烫手)改进的办法是:克服不同杯子的缺点1.在金属杯上加上握把。2.把金属杯做成双层。3.在金属杯外面加一层塑料。金属杯的缺点是:烫手改进的办法是:克服不同杯子的缺点1.在倒热水前先预热。2.玻璃杯和陶瓷杯不宜长时间加热。陶瓷杯、玻璃杯的缺点是:易碎改进的办法是:克服不同杯子的缺点1.把两个纸杯放在一起。。2.加上杯托。纸杯的缺点是:太软克服不同杯子的缺点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木杯容易滋生霉菌,怎么办?1.保持干燥。2.经常用煮沸法消毒。组合材料制作的杯子这只杯子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这些材料?组合材料制作的杯子杯嘴 开关 密封圈 胶垫 杯盖 杯体材料 塑料 塑料 塑料 塑料 塑料、金属 塑料、金属原因 不易腐蚀 不易腐蚀 柔软易变形 柔软易变形 塑料:不易腐蚀 金属:结实耐用 塑料:隔热金属:结实耐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可以把具有不同优点的材料组合起来,做成人们需要的物品。组合材料制作的杯子拓展训练在自己家或者教室找一找,看看自己可以发现多少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物品?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炒锅:锅体是金属,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好的特点;锅把是塑料,利用了塑料的隔热性。拓展训练你还能在自己家或者教室里找到这样的物品吗?说一说你发现了多少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物品它们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2.各种各样的杯子【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年级: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1-2年级: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第二个活动: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活动四: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制作杯子的常见材料(玻璃、塑料、纸、陶瓷、金属、木头等),能说出不同材料的基本特征(如透明度、轻重、软硬、传热性等);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与其用途的联系,认识到材料的选择需满足实际需求(如保温杯通过组合材料解决保温问题)。科学思维:能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不同材料杯子的优缺点;能将材料特征与实际问题结合,初步形成“用材料优点弥补缺点”的设计思维。探究实践:会用“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加热水)”等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征;能发现不同材料杯子的使用缺点,并尝试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态度责任:意识到科技产品(如保温杯)的设计源于生活需求,培养改进物品、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常见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教学难点】将对不同材料特点的认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杯套、棉保护套。学生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热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猜谜语)1.猜谜语:有嘴不会说,有肚不吃粮,虽说无胃病,黄水爱喝光。打一物品。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杯子”,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杯子?它们一样吗?” 引出本课主题——《各种各样的杯子》。[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经验自然导入课题,让学生对“杯子的多样性”产生初步感知。][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否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见过的杯子类型及制作材料。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如“你家用的杯子是什么做的?”),如果学生能说出2-3种杯子的材料,则体现了学生对“杯子多样性”的初步感知,达成科学观念的基础认知。]二、新授(出示多种物品图片)同学们,杯子是我们的常用物品,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一)观察杯子1.出示课本P5页不同杯子的图片,提问:“这些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桌上的实物杯子,交流讨论并说出每种杯子的材料(如玻璃杯、塑料杯、纸杯等)。3.教师总结:制作杯子的材料有玻璃、塑料、纸、陶瓷、金属、木头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巩固对常见材料的认识,为后续探究材料特性奠定基础。][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准确辨认不同杯子的制作材料(玻璃、塑料、纸、陶瓷等),可通过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展示杯子实物让学生指认的方式进行,如果大部分的学生能正确说出5种及以上杯子的材料,巩固对常见材料的认识,则达成科学观念目标。](二)比较并描述各种材料做的杯子有什么不同1.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杯子看起来不一样,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呢?”(出示课本P6页图片,并附上比较方法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方法一:看一看通过让学生看,观察,说出玻璃杯和陶瓷杯一个是透明一个不透明的特点。方法二:掂一掂让学生通过掂陶瓷杯和金属杯来感觉两只杯子的轻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方法三:捏一捏轻捏纸杯(易变形)和金属杯(较硬不易变形),感知软硬程度。方法四:摸一摸(倒入热水试一试)先摸空玻璃杯和木杯,再倒入少量热水后摸外壁,比较传热快慢(提醒学生小心烫伤,可轻触杯壁)。注:在倒热水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烫伤。小结:从杯子的传热性来区分不同点。2.思考:通过这些实验方法,你们怎么想?不同材料的杯子,其透明度、轻重、软硬和传热性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杯子。3.回顾方法:“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发现这些不同?”(看、掂、捏、摸)过渡: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了不同杯子的不同特点,那么你能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哪些问题并解决呢?一起讨论一下。[设计意图:以杯子为载体,通过多感官参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材料特性,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从具体物体特点抽象出材料特性,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用“看、掂、捏、摸(加热水)”等方法观察并描述杯子的特征(透明度、轻重、软硬、传热性);能否归纳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如“玻璃杯透明但装热水会烫手”)。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如是否规范触摸热水杯、是否认真记录发现),小组代表汇报,记录关键描述(如“塑料杯捏起来有点软,装热水后外壁不怎么烫”)等方式进行。如果学生能熟练使用4种探究方法,准确描述3-4种材料的特征,则达成探究实践目标;如果学生能结合特征说出材料的1-2个优点或缺点,则体现初步的科学思维(分析与归纳)。](三)克服不同杯子的缺点1.提问:“这些杯子在使用时可能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预设:玻璃杯易碎、纸杯装热水易软且烫手、金属杯传热快烫手、塑料杯可能怕烫变形等)2.小组讨论:“针对这些缺点,我们能想到什么解决办法?”(预设:给玻璃杯套硅胶套防摔、给金属杯加塑料柄防烫、用纸杯时套厚杯套、选择耐高温塑料做杯子等)3.教师展示杯套、棉保护套等实物,让学生体验改进效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材料特性的认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体会科学知识的生活价值。4.交流讨论同学们,你们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设计意图:从实际使用出发,发现不同材料杯子使用时的缺点,并尝试运用有创意的方法克服这些缺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发现不同杯子的使用缺点,能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提交“缺点与方案”记录表、课堂展示方案,互评是否合理的方式进行。如果每组能发现3种以上杯子的缺点,并提出2个及以上可行方案,体现将材料特征用于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则达成探究实践目标;学生方案中如果体现“利用材料优点弥补缺点”的思路(如“用金属的坚硬保护玻璃”),则深化科学观念。](四)组合材料制作的杯子1.出示保温杯,提问:“这是什么杯子?它有什么特别功能?”(保温)2.引导学生观察保温杯各部分(外壳、内胆、杯盖),猜测所用材料及原因:外壳:塑料或金属(轻便、耐用);内胆:不锈钢(耐腐蚀、易清洁);杯盖:带密封圈(密封保温、防漏水)。3.小结:保温杯通过组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实现了保温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意图:材料各有特性,尽量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制造出的物品就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教学评价:此处关注学生能否观察并说出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能否解释不同材料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准确说出保温杯3个部分的材料及对应作用,理解材料组合与功能的关系,则达成科学观念目标;能联系生活需求,则体现态度责任中“关注生活需求”的意识。](五)拓展提升1.你们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经过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呢?大家一起说一说!2.出示铁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如:我知道炒锅。锅体是金属,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好的特点;锅把是塑料,利用了塑料的隔热性。(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认识了哪些材料的杯子?用了哪些方法观察它们的特点?2.总结:不同材料的杯子有不同特性,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杯子,也能通过改进让杯子更实用。3.作业布置画一个“理想的杯子”,标注所用材料和功能,下节课分享。[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巩固知识并培养观察和创新能力。][教学评价: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材料特征决定用途,组合材料能更好满足需求”,则体现科学观念的升华,同时反映积极思考的态度责任。]【板书设计】2.各种各样的杯子材料:玻璃、塑料、纸、陶瓷、金属、木头...观察方法:看(透明度)、掂(轻重)、捏(软硬)、摸(传热性)特点:不同材料,特性不同改进:杯套、杯柄...(解决缺点)保温杯:多种材料组合 → 满足需求【知识要点】1.制作杯子的材料有很多,不同材料的杯子各有优缺点2.观察方法:看(透明度)、掂(轻重)、捏(软硬)、摸(传热性)3.材料各有特性,尽量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制造出的物品就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 51.认识常见材料【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年级: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1-2年级: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第二个活动: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活动四: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制作杯子的常见材料(玻璃、塑料、纸、陶瓷、金属、木头等),能说出不同材料的基本特征(如透明度、轻重、软硬、传热性等);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与其用途的联系,认识到材料的选择需满足实际需求(如保温杯通过组合材料解决保温问题)。科学思维:能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不同材料杯子的优缺点;能将材料特征与实际问题结合,初步形成“用材料优点弥补缺点”的设计思维。探究实践:会用“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加热水)”等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征;能发现不同材料杯子的使用缺点,并尝试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态度责任:意识到科技产品(如保温杯)的设计源于生活需求,培养改进物品、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常见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教学难点】将对不同材料特点的认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杯套、棉保护套。学生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热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一、导入新课(猜谜语) 1. 出示谜语:“有嘴不会说,有肚不吃粮,虽说无胃病,黄水爱喝光。” 2.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 “杯子”,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杯子?它们一样吗?” 3. 引出本课主题 ——《各种各样的杯子》 1. 思考并猜测谜语谜底。 2. 结合生活经验回答见过的杯子及差异。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否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见过的杯子类型及制作材料。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如“你家用的杯子是什么做的?”),如果学生能说出2-3种杯子的材料,则体现了学生对“杯子多样性”的初步感知,达成科学观念的基础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经验自然导入课题,让学生对 “杯子的多样性” 产生初步感知。]二、新授 (一)观察杯子 1. 出示课本 P5 页不同杯子的图片,提问:“这些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桌上的实物杯子,巡视指导交流。 3. 总结:制作杯子的材料有玻璃、塑料、纸、陶瓷、金属、木头等常见材料。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杯子的材料。 2. 分组观察实物杯子,交流讨论并说出每种杯子的材料(如玻璃杯、塑料杯等)。 3. 倾听教师总结,巩固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准确辨认不同杯子的制作材料(玻璃、塑料、纸、陶瓷等),可通过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展示杯子实物让学生指认的方式进行,如果大部分的学生能正确说出5种及以上杯子的材料,巩固对常见材料的认识,则达成科学观念目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巩固对常见材料的认识,为后续探究材料特性奠定基础。](二)比较并描述各种材料做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杯子看起来不一样,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呢?”(出示课本 P6 页图片及比较方法图片) 2. 分别指导四种方法的操作: 看一看:引导观察玻璃杯(透明)和陶瓷杯(不透明)。 掂一掂:引导对比陶瓷杯和金属杯的轻重。 捏一捏:引导轻捏纸杯和金属杯,感知软硬。 摸一摸:指导先摸空杯,再倒热水后轻触杯壁(强调安全,防烫伤),比较传热性。 3.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方法,你们怎么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发现这些不同?” 4. 小结不同材料杯子的差异及观察方法。 1. 观察图片,思考比较杯子不同的方法。 2. 按方法操作: 看一看,说出透明度差异。 掂一掂,分享轻重感受。 捏一捏,感知软硬程度。 摸一摸,比较传热快慢(注意安全)。 3. 思考并回答:不同材料杯子在透明度、轻重等方面不同,可根据特点选择;回顾方法为看、掂、捏、摸。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用“看、掂、捏、摸(加热水)”等方法观察并描述杯子的特征;能否归纳不同材料的优缺点。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小组代表汇报,记录关键描述等方式进行。如果学生能熟练使用4种探究方法,准确描述3-4种材料的特征,则达成探究实践目标;如果学生能结合特征说出材料的1-2个优点或缺点,则体现初步的科学思维。] [设计意图:以杯子为载体,通过多感官参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材料特性,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从具体物体特点抽象出材料特性,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三)克服不同杯子的缺点 1. 提问:“不同材料的杯子在使用时可能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呢?” 2. 组织小组讨论:“针对这些缺点,能想出什么解决办法?” 3. 展示杯套、棉保护套等,让学生感受改进效果。 4. 小结:可利用材料优点弥补缺点,让杯子更好用。 1. 结合前面发现的特点,思考并说出杯子使用中的缺点(如玻璃杯易碎、金属杯烫手等)。 2. 小组讨论并分享解决办法(如给玻璃杯套杯套、给金属杯加杯柄等)。 3. 感受教师展示的改进工具,理解其作用。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发现不同杯子的使用缺点,能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学生能发现3种以上杯子的缺点,并提出2个及以上可行方案,体现将材料特征用于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则达成探究实践目标;学生方案中如果体现“利用材料优点弥补缺点”的思路,则深化科学观念。] [设计意图:从实际使用出发,发现不同材料杯子使用时的缺点,并尝试运用有创意的方法克服这些缺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组合材料制作的杯子 1. 出示保温杯,提问:“保温杯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2. 引导观察保温杯各部分,猜测所用材料(外壳、内胆、杯盖)。 3. 讲解保温杯材料及作用(外壳轻便耐用、内胆耐腐蚀、杯盖密封防漏)。 4. 小结:保温杯结合不同材料优点,满足保温需求,体现材料组合的智慧。 1. 回答保温杯的功能(保温)。 2. 观察保温杯各部分,猜测材料。 3. 倾听讲解,理解保温杯材料的作用及组合意义。 [教学评价:此处关注学生能否观察并说出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能否解释不同材料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准确说出保温杯3个部分的材料及对应作用,理解材料组合与功能的关系,则达成科学观念目标;能联系生活需求,则体现态度责任中“关注生活需求”的意识。] [设计意图:材料各有特性,尽量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制造出的物品就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三、课堂总结 1. 回顾:今天认识了各种杯子,由不同材料制成,材料在透明度等方面有差异。 2. 强调:可根据材料特点选杯子,还能改进缺点使其更符合需求。 1. 倾听总结,回顾本课知识,加深对材料特性与应用关系的理解。 [教学评价: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材料特征决定用途,组合材料能更好满足需求”,则体现科学观念的升华,同时反映积极思考的态度责任。]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知识,强化学生对材料特性、选择及改进的认识,巩固学习成果。]四、拓展延伸 布置任务:课后观察家里的杯子,记录材料、特点,思考改进小办法,下节课分享。 课后按要求观察、记录和思考,为下节课分享做准备。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巩固知识并培养观察和创新能力。]【板书设计】2. 各种各样的杯子材料:玻璃、塑料、纸、陶瓷、金属、木头...观察方法:看(透明度)、掂(轻重)、捏(软硬)、摸(传热性)特点:不同材料,特性不同改进:杯套、杯柄...(解决缺点)保温杯:多种材料组合 → 满足需求【知识要点】1.制作杯子的材料有很多,不同材料的杯子各有优缺点2.观察方法:看(透明度)、掂(轻重)、捏(软硬)、摸(传热性)3.材料各有特性,尽量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制造出的物品就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认识常见的材料 - 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各种各样的的杯子 平铺式教案.doc 2.各种各样的的杯子 网格式教案.docx 2.各种各样的的杯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