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复习旧知: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产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的核心
3.文化与文明
4.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
5.文化的功能
知识框架: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哲学
文化
活的灵魂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综合探究一:
材料一:唐朝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俑,都塑造得精致细腻,神灵活现,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雕塑品。其艺术创作,深刻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
材料二: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材料三:玄奘从印度带回的657部梵文佛教经典,翻译工作前后近二十年,玄奘的大量佛教译著成为佛教在我国传播的重要典籍,促进了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
思考: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综合探究二:
佛塔与中国建筑结合的表现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大批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被兴建起来、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
当时木结构的佛塔也曾盛行一时,但目前无一留存。此外还有石塔和砖塔,现存北魏时期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留存至今我国最早的佛塔。和其他佛教美术形式一样,佛教教筑也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些外来建筑类型一经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形式。例如佛塔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是用来保存佛牙佛骨的,通过与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结合,形成了阁楼式的多层木塔,原来围绕佛塔的佛寺也向中国式的宫殿与宅院形式转化。
佛塔,随着佛教传入汉地,就沾染上了大汉风。两汉时期,印度佛屠就嫁接在中国的楼阁上,而形成楼阁式塔。到南北朝时,从建筑形式到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全面走向中国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形成与发展:
①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狱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2)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①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狱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小结: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各民族文化渐趋统一、同一、趋同
≠文化差异消除
≠ 全盘吸收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3)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 传统道德
注意:
1.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
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3.中华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综合探究三: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思考:(1)它们分别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综合探究三:
思考:(2)它们分别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综合探究三:
思考:(3)它们分别表现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方面?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
向上向善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篇 》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综合探究四: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烟消云散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雅利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面目全非
古代中国 公元前2100年 殷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流传至今
四大文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综合探究四:
相关链接P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请问谁赢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这次谁赢了?。
中国有两个体育项目大家根本不用看,也不用担心。一个是乒乓球,谁也赢不了!一个是男足,谁也赢不了!
来到杨过曾经生活的地方,小龙女动情地说:“我也想过过过儿过过的生活”。
材料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拓展: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比 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强调时间久远。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联系 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①源远流长(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②博大精深(从横向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③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发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文明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综合探究五:阅读与思考P97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圆。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封建特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2)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全面继承/沿袭/承袭/复古回归传统文化
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不是先继承后发展)。
知识拓展: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区别 内涵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实质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综合探究六:阅读与思考P98
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经济上,见利思义,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贤,天下为公;文化上,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因俗而治;生态上,天人一体,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智并重;外交上,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等。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主张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 当代价值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 当代价值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 当代价值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 当代价值
(4)对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当代价值:
①国家: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当代问题: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国际关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小结: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美德
核心思想理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当代价
值(原因)
中华人文精神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对待中华
传统文化
的正确态度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
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课堂小练:
1、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解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扶危济困、促进社会和谐等。
【解析】×。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属于核心思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属于中华人文精神;扶危济困属于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解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5、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解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