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噪声及其控制(重难点练习)(含答案)-苏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噪声及其控制(重难点练习)(含答案)-苏科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噪声及其控制(重难点练习)
一.辨析声音是否为噪声(共6小题)
二.噪声监测装置(共5小题)
三.判断是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共4小题)
四.判断是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共4小题)
五.判断是否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共6小题)
六.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共4小题)
七.噪声声强级的判断(共4小题)
八.探究隔音性能的影响因素(共3小题)
一.辨析声音是否为噪声(共6小题)
1.龙舟比赛时,选手用力敲击牛皮鼓为龙舟队助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击牛皮鼓,鼓声的音调变高
B.鼓声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是 3×108 m/s
C.对于心致志备考中考的中学生而言,击鼓助威声是噪声
D.选手停止击鼓后,声音马上消失
2.如图所示,“埙(xūn)”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埙内空气 而产生的;吹奏时,埙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是指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若在深夜演奏此乐器,其优美的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如图所示的两个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选填“甲”或“乙”)属于噪声。
4.小明在学习时,广场舞的音乐声对他来说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如图是白天某一时刻广场旁设立的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它的单位是 (填单位符号),当有载货汽车通过广场旁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录音机播放盒式录音磁带时,在其他旋钮不动的情况下,按下快进键,比较放出的声音与正常播放时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
6.篮球比赛中,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二.噪声监测装置(共5小题)
7.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港城,建设优雅新海”的重要举措。关于我校新安装的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些噪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些不是
B.噪声让人厌烦是因为噪声源的振动有规律
C.噪声在真空中传播比空气要快
D.图中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响度是35分贝(dB)
8.如图所示,将某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噪声检测器和示波器,某一瞬间噪声检测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同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幅值”最大值在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显示了声音的音色 B.图乙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C.图甲装置中的“dB”是频率的单位 D.图乙波形中的“幅值”反映了声音的响度
9.在学校周边及城市居民区周边装有如图甲所示的监测设备和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监测设备具有控制噪声的功能
B.图乙的交通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图甲监测设备显示屏中的数据65.7dB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与乙图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
10.如图是公园门口设置的噪声监测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鸣喇叭是减少噪声影响居民生活的有效措施 B.此时显示周围环境的噪声是65.7dB
C.路边的树可以减弱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这个设备监测的是噪声的音调
11.如图所示是某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的示数是以 为单位,此时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三.判断是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共4小题)
1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安装噪声监测设备 D.道路两旁设隔音墙
13.小峰在使用洗衣机为衣物脱水时发现,如果放入桶内的衣物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内筒不平衡,从而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因此在使用洗衣机时,应尽量做到衣物均匀分布,从而减弱噪声。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D.工人佩戴降噪耳塞
14.噪声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大公害。下列实例中,属于在声音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射击运动员佩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D.工业场所安装噪声监测设备
15.下列情境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夜郎大道两旁植树种草 B.在公园中安装噪声监测仪
C.在汽车排气管外安装消声器 D.在纺织机旁工作的女工戴防噪声耳罩
四.判断是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共4小题)
16.建筑隔音是绿色建筑技术中技术含量高、最能体现建筑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关于隔音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音建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隔音建筑能降低声音的分贝值
C.隔音建筑能降低声音的音调 D.隔音建筑可以隔绝一切噪声
17.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18.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的是(  )
A.窗户上安装双层中空玻璃 B.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航母上的引导员戴耳罩 D.公园中安装噪声监测系统
19.小明学习时,忽然听到邻居家传来钢琴声。对他而言,这个声音属于 (选填“乐音”“噪声”)。人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器乐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小明赶紧关上窗户以在 减弱噪声。
五.判断是否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共6小题)
20.请判断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练琴时关闭门窗——防止噪声产生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阻断噪声传播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带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学校食堂安装分贝仪——防止噪声产生
21.《掩耳盗铃》的寓言家喻户晓,故事里的盗贼敲击大钟,大钟发出巨响,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盗贼捂住耳朵,就听不见钟声了,是在 减弱噪声。
22.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声音太大,同学们用手捂住耳朵,是在 控制噪声。
23.2024年7月29日,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国选手盛李豪夺冠。在射击过程中“枪”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在射击过程中,运动员们通常会佩戴耳塞,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
24.如图是某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图。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大大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耳机在声源处降噪 B.该耳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降噪
C.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噪 D.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噪
25.如图所示是一款降噪耳机,我们戴上它就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降低外界噪音,欣赏美妙的音乐。下列与此情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降噪耳机降低了传入人耳中噪声的响度
C.降噪耳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不需要振动
六.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共4小题)
26.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哪个是合理有效的(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一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7.为了使教室内的同学免受教室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  )
①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②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设备
③在教室周围植树 ④关闭门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随之而产生的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飞机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城市高架道路或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噪声强度显示仪上的单位是分贝 B.可以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来减弱噪声
C.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隔声 D.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消声
七.噪声声强级的判断(共4小题)
30.关于声音强弱的等级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C.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1.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在跨学科实践课上,某同学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如图所示,用来做隔音的材料贴在墙壁的内表面,从减弱噪声的途径考虑,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32.如图甲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从而达到在 减弱噪声的目的;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仪,该装置上显示的是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小,它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其所处位置的噪声;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是 dB。
33.我们在生活中常用 来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人们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为 dB;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dB相当于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八.探究隔音性能的影响因素(共3小题)
34.小明通过如图实验测量隔音前后的声音强弱等级,计算减噪率,探究材料对隔音性能的影响:
(1)材料减噪率越高,表示其隔音性能越好。测试结果如表:
隔音前的强弱等级/dB 分贝仪与声源间的距离s/m 隔音材料 隔音后的强弱等级/dB 减噪率/(%)
49.3 1 塑料盒 36.5 26.0
铁盒 38.4 22.1
木盒 42.3 14.2
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 盒的减噪率低, 盒的隔音性能较好(均选填“塑料”“铁”“木”);
(2)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 (选填“铁盒”“纸盒”),使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为 (选填“1m”“2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为 (选填“49.3dB”“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减噪率y的计算方法为,写出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 (用已有数据和字母表示)。
35.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起,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问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直至将鞋盒除底面外的五个面全部覆盖,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直至将鞋盒除底面外的五个面全部覆盖,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尚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 越远,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隔音的本质是在 控制和减少噪声;
(4)本实验将“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用来反映出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主要运用了 法。
3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隔声效果。小军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隔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塑料和海绵)分别做成了大小相同、一侧开口的隔声盒,如图甲所示,并将玻璃杯作为声源置于盒内,再将整个盒子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与桌子相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固定一个手机,利用手机的分贝仪软件功能记录敲击玻璃杯所发出的声音在此处的声强级。
为了控制声源的响度,现有如图乙所示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方案二:手金小锤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玻璃杯。
(1)你认为方案 (选填“一”或“二”)较合理,在此方案下小军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①处应填 ;仅从隔声性能的角度考虑,四种材料中最适合做隔音墙装修材料的是 ,本实验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
材料的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塑料 海绵
手机记录的响度/dB 45 68 56 50
①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2)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与解析
一.辨析声音是否为噪声(共6小题)
1.龙舟比赛时,选手用力敲击牛皮鼓为龙舟队助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击牛皮鼓,鼓声的音调变高
B.鼓声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是 3×108 m/s
C.对于心致志备考中考的中学生而言,击鼓助威声是噪声
D.选手停止击鼓后,声音马上消失
【答案】C
【详解】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击牛皮鼓,鼓声的响度变大,故A错误;
B.鼓声通过15℃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对于心致志备考中考的中学生而言,击鼓助威声妨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属于噪声,故C正确;
D.选手停止击鼓后,声音会传播一会,声音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埙(xūn)”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埙内空气 而产生的;吹奏时,埙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是指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若在深夜演奏此乐器,其优美的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答案】 振动 音调 是
【详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埙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埙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演奏者用相同力度吹埙,并按压不同的孔,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若在深夜演奏埙这种乐器,其声音虽然优美,但属于噪声。
3.如图所示的两个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选填“甲”或“乙”)属于噪声。
【答案】乙
【详解】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甲的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乙的波形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4.小明在学习时,广场舞的音乐声对他来说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如图是白天某一时刻广场旁设立的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它的单位是 (填单位符号),当有载货汽车通过广场旁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噪声 dB 变大
【详解】[1] 小明在学习时,广场舞的音乐声干扰了他学习,对小明来说属于噪声。
[2][3] 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单位是分贝,符号dB;当有载货汽车通过时,噪声增强,所以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
5.用录音机播放盒式录音磁带时,在其他旋钮不动的情况下,按下快进键,比较放出的声音与正常播放时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
【答案】 音调 噪声
【详解】[1]用录音机播放盒式录音磁带时,在其他旋钮不动的情况下,按下快进键,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加快,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不同之处在于声音的音调。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小明学习时,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会对小明造成干扰,因此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属于噪声。
6.篮球比赛中,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答案】 空气 不属于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发出的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
[2]此处喝彩声使球员们士气大振,不影响球员们打球,故不属于噪声。
二.噪声监测装置(共5小题)
7.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港城,建设优雅新海”的重要举措。关于我校新安装的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些噪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些不是
B.噪声让人厌烦是因为噪声源的振动有规律
C.噪声在真空中传播比空气要快
D.图中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响度是35分贝(dB)
【答案】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噪声也是声音,故A错误;
B.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律的,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35,所以此时噪声是35分贝,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将某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噪声检测器和示波器,某一瞬间噪声检测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同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幅值”最大值在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显示了声音的音色 B.图乙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C.图甲装置中的“dB”是频率的单位 D.图乙波形中的“幅值”反映了声音的响度
【答案】D
【详解】AC.噪声监测显示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单位是分贝(dB),频率的单位是Hz,故AC错误;
BD.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乙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响度有关,“幅值”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变小,说明响度变小,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9.在学校周边及城市居民区周边装有如图甲所示的监测设备和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的监测设备具有控制噪声的功能
B.图乙的交通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图甲监测设备显示屏中的数据65.7dB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与乙图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
【答案】B
【详解】A.图甲为监测设备,不能控制噪声,故A错误;
B.图乙交通标志是禁止鸣笛标志,可以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图甲监测设备显示屏中的数据65.7dB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控制噪声的方法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是公园门口设置的噪声监测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鸣喇叭是减少噪声影响居民生活的有效措施
B.此时显示周围环境的噪声是65.7dB
C.路边的树可以减弱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这个设备监测的是噪声的音调
【答案】D
【详解】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因此是减少噪声影响居民生活的有效措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此时显示周围环境的噪声是65.7dB,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路边的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能减弱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设备监测的是噪声的响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如图所示是某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的示数是以 为单位,此时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 分贝 不是 不能
【详解】[1]城区步行街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等级,其测量值以分贝为单位,符号dB。
[2]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因此53dB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3]噪声监测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
三.判断是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共4小题)
1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安装噪声监测设备 D.道路两旁设隔音墙
【答案】B
【详解】A.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监测设备,能监测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道路两旁设隔音墙,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小峰在使用洗衣机为衣物脱水时发现,如果放入桶内的衣物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内筒不平衡,从而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因此在使用洗衣机时,应尽量做到衣物均匀分布,从而减弱噪声。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D.工人佩戴降噪耳塞
【答案】A
【详解】在使用洗衣机时,应尽量做到衣物均匀分布,从而减弱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是测量噪声大小的,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佩戴降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噪声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大公害。下列实例中,属于在声音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射击运动员佩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D.工业场所安装噪声监测设备
【答案】A
【详解】A.摩托车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在声音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射击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属于在声音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属于在声音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场所安装噪声监测设备,能监测声音的等级,不能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列情境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夜郎大道两旁植树种草 B.在公园中安装噪声监测仪
C.在汽车排气管外安装消声器 D.在纺织机旁工作的女工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C
【详解】A.在夜郎大道两旁种树种草,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公园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汽车排气管外安装消声器,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纺织机旁工作的女工戴防噪声耳罩,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四.判断是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共4小题)
16.建筑隔音是绿色建筑技术中技术含量高、最能体现建筑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关于隔音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音建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隔音建筑能降低声音的分贝值
C.隔音建筑能降低声音的音调 D.隔音建筑可以隔绝一切噪声
【答案】B
【详解】A.隔音建筑是在建筑物上使用隔音材料,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C.由减弱噪声的方式可知,减弱噪声是减弱噪声响度,即降低声音的分贝值,声音振动的频率不会改变,音调不变。故B正确,C错误;
D.任何减弱噪声的方式都不能将噪声完全隔绝,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D
【详解】A.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的是(  )
A.窗户上安装双层中空玻璃 B.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航母上的引导员戴耳罩 D.公园中安装噪声监测系统
【答案】A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窗户上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利用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航母上的引导员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公园中安装噪声监测系统,只能监测出噪声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小明学习时,忽然听到邻居家传来钢琴声。对他而言,这个声音属于 (选填“乐音”“噪声”)。人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器乐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小明赶紧关上窗户以在 减弱噪声。
【答案】 噪声 音色 传播过程中
【详解】[1]小明学习时,忽然听到邻居家传来钢琴声。对他而言,这个声音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属于噪声。
[2]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人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器乐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小明赶紧关上窗户,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五.判断是否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共6小题)
20.请判断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练琴时关闭门窗——防止噪声产生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阻断噪声传播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带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学校食堂安装分贝仪——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C
【详解】A.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错误;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C正确;
D.学校食堂安装分贝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21.《掩耳盗铃》的寓言家喻户晓,故事里的盗贼敲击大钟,大钟发出巨响,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盗贼捂住耳朵,就听不见钟声了,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 振动 人耳处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盗贼敲击大钟,大钟振动发出巨响,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盗贼捂住耳朵,就听不见钟声了,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2.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声音太大,同学们用手捂住耳朵,是在 控制噪声。
【答案】 能量 人耳处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声音传播到酒杯时,引起酒杯的振动;老师发出的 “狮吼声” 具有足够的能量,使得酒杯的振动幅度不断增大。当振动幅度超过酒杯所能承受的限度时,酒杯就会破碎。这表明声音可以将能量传递给酒杯,体现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3.2024年7月29日,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国选手盛李豪夺冠。在射击过程中“枪”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在射击过程中,运动员们通常会佩戴耳塞,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 空气 人耳处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枪”与观众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所以在射击过程中“枪”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途径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在射击过程中,运动员们通常会佩戴耳塞,目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4.如图是某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图。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大大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耳机在声源处降噪 B.该耳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降噪
C.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噪 D.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噪
【答案】C
【详解】AB.由题意可知该耳机在声音的接收处实现降噪,故AB错误;
CD.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的振幅大大降低,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5.如图所示是一款降噪耳机,我们戴上它就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降低外界噪音,欣赏美妙的音乐。下列与此情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降噪耳机降低了传入人耳中噪声的响度
C.降噪耳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不需要振动
【答案】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论是乐音还是噪声,故A错误;
B.降噪耳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降低外界噪音,指的是耳机可以降低传入人耳的噪声的音量,即响度,故B正确;
C.降噪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音乐时需要振动,故D错误。
故选B。
六.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共4小题)
26.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哪个是合理有效的(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一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故A不符合题意;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但老师讲课的声音也听不见。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能测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为了使教室内的同学免受教室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  )
①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②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设备
③在教室周围植树 ④关闭门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不会降低环境噪声,不符合题意,
②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设备,能直检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③在教室周围植树,树能吸收部分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④关闭门窗,可以阻断噪声传播,可以有效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8.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随之而产生的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飞机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城市高架道路或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详解】A.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起不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A错误;
B.禁鸣喇叭,防止噪声的产生,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飞机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阻碍噪声进入耳朵被人听到,因此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在城市高架道路或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的隔音板,阻碍了噪声的传播,因此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噪声强度显示仪上的单位是分贝 B.可以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来减弱噪声
C.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隔声 D.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消声
【答案】B
【详解】A.噪声强度显示仪上显示的是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使用分贝来表示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来显示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禁止鸣笛,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七.噪声声强级的判断(共4小题)
30.关于声音强弱的等级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C.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详解】A.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A错误;
B.在城市中禁鸣喇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C正确;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1.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在跨学科实践课上,某同学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如图所示,用来做隔音的材料贴在墙壁的内表面,从减弱噪声的途径考虑,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答案】 70 传播过程中
【详解】[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隔音房间能够隔音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2.如图甲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从而达到在 减弱噪声的目的;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仪,该装置上显示的是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小,它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其所处位置的噪声;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是 dB。
【答案】 声源处 响度 不能 0
【详解】[1]如图甲所示,标牌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不让喇叭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3]如图乙所示,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强弱的仪器,也就是用来显示声音响度大小的仪器;这种仪器只用于噪声监测,不能用来减弱噪声。
[4]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是0 dB。
33.我们在生活中常用 来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人们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为 dB;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dB相当于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答案】 分贝 0 90 10 90 70 50
【详解】[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符号是dB 。
[2][3][4][5][6][7]0dB的声音最微弱,是人们刚刚听到的声音;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听力造成损伤,所以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10dB相当于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噪声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八.探究隔音性能的影响因素(共3小题)
34.小明通过如图实验测量隔音前后的声音强弱等级,计算减噪率,探究材料对隔音性能的影响:
(1)材料减噪率越高,表示其隔音性能越好。测试结果如表:
隔音前的强弱等级/dB 分贝仪与声源间的距离s/m 隔音材料 隔音后的强弱等级/dB 减噪率/(%)
49.3 1 塑料盒 36.5 26.0
铁盒 38.4 22.1
木盒 42.3 14.2
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 盒的减噪率低, 盒的隔音性能较好(均选填“塑料”“铁”“木”);
(2)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 (选填“铁盒”“纸盒”),使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为 (选填“1m”“2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为 (选填“49.3dB”“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减噪率y的计算方法为,写出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 (用已有数据和字母表示)。
【答案】(1) 木 塑料
(2) 铁盒 1m 63.5dB
【详解】(1)[1][2]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木盒的减噪率低,塑料盒的减噪率高,塑料盒的隔音性能较好。
(2)[1]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因上表中有铁盒的相关实验数据,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铁盒;
[2][3]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不变,仍为1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不同,为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根据减噪率y的计算方法,则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为。
35.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起,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问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直至将鞋盒除底面外的五个面全部覆盖,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直至将鞋盒除底面外的五个面全部覆盖,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尚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 越远,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隔音的本质是在 控制和减少噪声;
(4)本实验将“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用来反映出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主要运用了 法。
【答案】(1) 声源 响度 小
(2) 好 海绵
(3) 响度 传播过程中
(4)转换
【详解】(1)[1][2][3]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2)[1][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如果再给一块海绵材料,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因为海绵材料比报纸更粗糙。
(3)[1][2]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可以让声音小一些,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用“听不到滴答声的实际距离”来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3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隔声效果。小军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隔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塑料和海绵)分别做成了大小相同、一侧开口的隔声盒,如图甲所示,并将玻璃杯作为声源置于盒内,再将整个盒子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与桌子相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固定一个手机,利用手机的分贝仪软件功能记录敲击玻璃杯所发出的声音在此处的声强级。
为了控制声源的响度,现有如图乙所示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方案二:手金小锤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玻璃杯。
(1)你认为方案 (选填“一”或“二”)较合理,在此方案下小军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①处应填 ;仅从隔声性能的角度考虑,四种材料中最适合做隔音墙装修材料的是 ,本实验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
材料的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塑料 海绵
手机记录的响度/dB 45 68 56 50
①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2)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 一 隔声效果 聚酯棉 转换法
(2)疏松致密程度
【详解】(1)[1]方案一较合理,因为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去敲击玻璃杯,能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大小相等。手拿小锤子,很难控制用相同的力。
[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隔声效果,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隔声效果。
[3]隔声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为45dB,因此它的隔声效果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4]转换法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本实验中将看不见的隔音效果通过声音响度的大小来体现,采用了转换法。
(2)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厚度、疏松致密程度、孔隙结构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