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固体和液体》单元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固体和液体》 课题 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课时 2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 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3~4年级 ①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 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 记录。 ②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 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③描述某些材料的透光性、导电性,说出它们的主要 用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固体与液体混合的现象,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如温度)”,认识“一定量的水溶解物质有限,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水中溶解量不同”的规律; 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结晶(分离溶解性固体与液体)等固液分离方法,了解其在生活(如自来水厂净水、晒盐)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能通过“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分析变量(如温度)对溶解的影响,培养对比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能根据固液混合体系的特点(如固体溶解性、颗粒大小),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发展问题解决与科学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能设计并完成“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规范控制变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能进行“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情况”的实验,以及“过滤分离水中难溶性杂质”“制作彩色树枝(结晶)”的实验,规范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态度责任 对固液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保持浓厚兴趣,在实验中展现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主动交流分享实验方法与结果,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体会固液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理解溶解规律; 掌握过滤法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方法,了解结晶法的应用。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设计“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准确控制变量; 理解过滤(颗粒大小差异)与结晶(溶解度变化)的分离原理。教学 准备 (一)实验材料 溶解实验:食盐、白糖、冷水、热水、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量筒; 过滤实验:泥沙水、矿泉水瓶(制作简易过滤器)、脱脂棉、沙子、石子、棉球、漏斗、滤纸; 结晶实验:热水、食盐、小树枝、不同颜色色素、烧杯。 (二)多媒体资源 生活中固液混合与分离的图片、视频(如冲奶粉、自来水厂净水流程、晒盐过程); 对比实验、过滤操作、结晶现象的动画演示。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固液混合(5分钟) 1.展示冲奶粉、制盐水、和面的图片,提问:“生活中,这些场景有什么共同点?(固体与液体混合)你还知道哪些固体和液体混合的例子?”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先看看固体在液体中是怎样混合的——溶解。” 【意图解析】从生活熟悉场景切入,唤醒已有经验,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溶解”主题。二、活动1: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20分钟) 步骤1:提出问题与假设(5分钟) 1.提问:“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猜想: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 2.聚焦“温度”因素,提出假设:“水温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步骤2:设计对比实验(5分钟) 1.讲解对比实验要点:“只改变‘水温’这一个条件,保持‘水的体积相同’‘食盐质量相同’‘同时加入食盐’等其他条件不变。” 2.明确实验步骤: o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 o同时放入相同质量的食盐; o观察并比较溶解快慢。 步骤3:学生实验与观察(8分钟)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同时加食盐”“安静观察”,避免搅拌干扰),记录溶解现象(如热水中食盐更快消失)。 步骤4:交流与结论(2分钟) 小组汇报现象,共同得出结论:“水温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意图解析】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的流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理解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三、活动2:比较食盐和白糖的溶解情况(15分钟) 步骤1:明确实验任务(3分钟) 提问:“一定量的水,能无限溶解食盐或白糖吗?食盐和白糖在相同体积水中,溶解量一样吗?”引出实验目的。 步骤2:实验操作(8分钟) 1.学生分组操作: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各倒入10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用电子天平称出60克食盐和60克白糖,分别放入烧杯;充分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相同条件控制”“搅拌要充分”)。 步骤3:交流与结论(4分钟) 小组汇报:“食盐/白糖不能完全溶解”“相同体积水中,白糖溶解量比食盐多”。教师总结:“一定量的水溶解物质有限;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量不同。” 【意图解析】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溶解量的有限性”与“物质溶解性差异”,深化对溶解的认知。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内容:“我们探究了食盐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还比较了食盐和白糖的溶解情况,知道了溶解的一些规律。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把混合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 【意图解析】总结知识,承上启下,为下节课“分离”主题铺垫。五、板书设计 第1课时: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1) 一、溶解影响因素(对比实验) 变量:水温; 结论:水温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二、溶解量规律 一定量的水溶解物质有限;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量不同(如白糖比食盐易溶)。六、练一练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八、课堂反思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固体和液体》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固体和液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