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固体和液体》单元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固体和液体》 课题 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课时 2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 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3~4年级 ①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 记录。 ②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 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③描述某些材料的透光性、导电性,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固体与液体混合的现象,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如温度)”,认识“一定量的水溶解物质有限,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水中溶解量不同”的规律; 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结晶(分离溶解性固体与液体)等固液分离方法,了解其在生活(如自来水厂净水、晒盐)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能通过“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分析变量(如温度)对溶解的影响,培养对比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能根据固液混合体系的特点(如固体溶解性、颗粒大小),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发展问题解决与科学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能设计并完成“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规范控制变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能进行“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情况”的实验,以及“过滤分离水中难溶性杂质”“制作彩色树枝(结晶)”的实验,规范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态度责任 对固液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保持浓厚兴趣,在实验中展现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主动交流分享实验方法与结果,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体会固液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理解溶解规律; 掌握过滤法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方法,了解结晶法的应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设计“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准确控制变量; 理解过滤(颗粒大小差异)与结晶(溶解度变化)的分离原理。
教学 准备 (一)实验材料 溶解实验:食盐、白糖、冷水、热水、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量筒; 过滤实验:泥沙水、矿泉水瓶(制作简易过滤器)、脱脂棉、沙子、石子、棉球、漏斗、滤纸; 结晶实验:热水、食盐、小树枝、不同颜色色素、烧杯。 (二)多媒体资源 生活中固液混合与分离的图片、视频(如冲奶粉、自来水厂净水流程、晒盐过程); 对比实验、过滤操作、结晶现象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一、复习导入:溶解规律回顾(3分钟) 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哪些规律?”(学生回顾:温度影响溶解快慢;一定量水溶解物质有限;不同物质溶解量不同)
过渡:“既然固体能溶解在液体中,那怎样把它们分离开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固液分离的方法。” 【意图解析】复习旧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自然引出“分离”主题。
二、活动1:过滤法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15分钟) 步骤1:生活实例引入(3分钟) 展示晒盐、抄纸的图片,提问:“这些场景是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用了什么方法?(晒盐是蒸发水分,抄纸涉及过滤)今天我们先学习‘过滤法’分离泥沙和水。” 步骤2:制作简易过滤器(5分钟) 学生分组制作:将矿泉水瓶上半部分剪下,瓶盖打孔;倒置在上半部分,依次塞入脱脂棉、沙子、石子、棉球,制成简易过滤器。 步骤3:过滤实验操作(5分钟) 学生分组过滤泥沙水:将泥沙水缓缓倒入过滤器,观察过滤前后水的变化(浑浊变澄清)。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缓慢倒入”“防止液体溢出”)。 步骤4:原理讲解(2分钟) 结合动画演示,讲解:“过滤器中的沙子、石子等能阻挡泥沙颗粒(颗粒大,不能通过孔隙),而水可以通过,从而实现分离。” 【意图解析】通过亲手制作与操作过滤器,让学生掌握过滤法的操作要点,理解“颗粒大小差异”的分离原理。
三、活动2:结晶法与生活应用(15分钟) 步骤1:结晶实验引入(3分钟) 展示“彩色树枝”成品图,提问:“这些树枝上的晶体是怎么来的?这用到了‘结晶法’分离,我们来尝试制作。” 步骤2:制作彩色树枝(8分钟) 学生分组操作:往不同颜色的热水中加食盐,直到食盐不再溶解(制成饱和溶液);把小树枝分别浸入不同颜色的热盐水中,放置等待结晶。 步骤3: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学习(4分钟) 播放自来水厂净水视频,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自来水厂通过混凝(让杂质聚集)、沉淀(大颗粒沉降)、过滤(小颗粒被拦截)、消毒(除细菌病毒)等方法,分离水中杂质,这是多种分离方法的综合应用。” 【意图解析】通过趣味结晶实验,让学生体验结晶法的应用;通过自来水厂实例,展现分离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拓宽学生视野。
四、拓展与总结(7分钟) 1.提问:“除了过滤、结晶,你还知道哪些固液分离的方法?”(学生交流:蒸发、蒸馏等) 2.教师总结:“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甚至解决一些小问题。” 【意图解析】拓展分离方法的认知,总结全课,强化知识的生活应用意识。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2) 一、分离方法 1.过滤法: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如泥沙和水);
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过滤器孔隙。 2.结晶法:分离溶解性固体与液体(如制作彩色树枝); 3.综合应用:自来水厂净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六、练一练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八、课堂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固体和液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固体和液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