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空气的性质》单元 1.吹气球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地球上的水体》 课题 河流与湖泊 课时 2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3~4年级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第1课时)知道空气占据空间,能解释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第2课时)知道空气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供动力、缓冲与承重、方便携带等)。 科学思维 能通过对比实验(直接吹气球与瓶中吹气球),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观察与描述能力; 能运用类比的方法(粉笔占据盒子空间类比空气占据瓶内空间),推理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能通过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现象,归纳出空气可压缩且有弹性的结论,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 (第1课时)能独立完成“直接吹气球”和“瓶中吹气球”的实验,规范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想办法吹大瓶中的气球,验证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解释; (第2课时)能完成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活塞的位置变化; 能分析生活中压缩空气应用的物品,判断其用途(提供动力、缓冲与承重、方便携带等)。 态度责任 对探究空气性质的实验保持浓厚兴趣,在实验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与讨论,主动交流分享观察结果与想法,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体会到空气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探索热情。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第1课时)通过实验与类比,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解释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第2课时)通过注射器实验,认识空气容易被压缩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第1课时)运用类比的方法,推理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第2课时)从注射器活塞的移动现象,归纳出空气可压缩且有弹性的结论。教学 准备 实验材料 (第1课时)每组:气球、空塑料瓶(带瓶口能套住气球嘴)、粉笔、盒子; (第2课时)每组:注射器(针筒口用橡皮堵住)、记录单; 生活中压缩空气应用的物品图片(汽车轮胎、气球动力小车、足球、潜水气瓶、充气城堡等)。 多媒体资源 瓶中气球吹不大实验的动画演示视频; 注射器压缩空气实验的动画演示视频;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景视频。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空气占据空间。一、情境导入:实验激趣(5分钟) 1.演示实验,引发疑问:教师演示“直接吹气球”,气球能轻松吹大;再演示“将气球放入瓶中,用气球嘴套住瓶口吹气球”,发现气球很难吹大。提问:“同学们,为什么直接吹气球能吹大,而瓶中的气球却吹不大呢?” 2.学生猜想:学生自由猜想原因(如瓶子太小、瓶里有东西等)。 【意图解析】通过对比实验,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为后续实验探究奠定基础。二、活动1:探究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15分钟) 1.分发材料:给每个小组发放气球、空塑料瓶。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直接吹气球”和“瓶中吹气球”的实验,观察并记录两种情况下气球的变化。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瓶中吹气球时,气球嘴要套紧瓶口)。 3.现象分享:请2-3组学生分享实验现象,如“直接吹气球,气球很快变大;瓶中吹气球,气球只能鼓一点点,很难吹大”。 步骤2:类比推理,解释原因(5分钟) 展示类比材料:教师展示“粉笔放入盒子,占据盒子空间”的图片,提问:“粉笔放入盒子后,盒子里的空间被粉笔占据了,那瓶中的气球吹不大,可能和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类比推理:学生小组讨论,类比“粉笔占据盒子空间”,推理出“瓶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气球很难吹大”。 总结结论:教师总结:“瓶中原本充满了空气,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当我们想吹大瓶中的气球时,空气没有地方跑,就会阻碍气球变大,所以瓶中的气球吹不大。这说明空气和粉笔一样,也能占据空间。” 步骤3:验证解释,吹大瓶中气球(2分钟) 提出任务:“既然知道了瓶中气球吹不大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那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吹大瓶中的气球?” 学生尝试:学生尝试在瓶上扎孔(让瓶内空气可以跑出),然后吹气球,发现气球能被吹大。 结论验证:教师结合学生的尝试,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解释:“扎孔后,瓶内的空气可以从孔中跑出,腾出空间,所以气球就能被吹大了。这进一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意图解析】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现象,通过类比推理将抽象的“空气占据空间”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粉笔占据盒子空间”,降低理解难度;通过验证实验,强化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知,培养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三、课堂小结与延伸(3分钟) 1.知识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空气能占据空间,这就是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2.延伸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去观察发现。” 【意图解析】总结本课核心知识,强化学生认知;通过延伸思考,将课堂探究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联系生活的能力。四、板书设计 第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直接吹气球→能吹大;瓶中吹气球→吹不大。 原因:瓶内空气占据空间,阻碍气球变大。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五、练一练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课堂反思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空气的性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空气的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