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纺织材料》表格式 (1)教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纺织材料》表格式 (1)教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材料的演变》单元 2.纺织材料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材料的演变》 课题 纺织材料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3~4年级 ①区别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说出中 国古代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典型案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纺织材料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了解常见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和化学纤维的来源与示例; 理解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在外观、触感、吸水性、保暖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化学纤维的优缺点与环保发展趋势。 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对比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性能差异,培养对比与归纳能力; 能辩证分析化学纤维的优缺点,认识到材料发展需兼顾性能与环保,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能从特殊功能纺织材料的应用中,联系生活实际,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实践 能进行“比较棉花和腈纶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的实验,规范操作并记录现象; 能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分辨生活中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制成的物品; 能阅读衣服成分标牌,判断纤维类型。 态度责任 对探究纺织材料的分类与性能的活动保持浓厚兴趣,在实验与阅读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与讨论,主动交流分享观察结果与想法,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体会到纺织材料发展与人类需求、环保的关系,增强对材料科学的探究热情与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对比天然纤维(棉花)和化学纤维(腈纶棉)的性能差异; 辩证分析化学纤维的优缺点与环保发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实验数据(如保暖性实验的水温变化),分析归纳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保暖性差异; 深入理解化学纤维优缺点的辩证关系,以及环保纤维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 准备 实验材料 每组:棉花、腈纶棉、两个小瓶、热水、温度计、记录单。 多媒体资源 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和化学纤维制品的图片; 化学纤维生产与环保纤维应用的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纺织材料。
一、情境导入:纺织材料发展,引出主题(5分钟) 1.展示材料,引发思考:教师展示树叶、兽皮、棉质毛巾、羊毛围巾、腈纶毛线等图片,提问:“人类的纺织材料是怎么发展的?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 2.引出主题:教师总结:“纺织材料从天然的树叶、兽皮,发展到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再到化学纤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纺织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意图解析】通过展示不同发展阶段的纺织材料,引发学生对纺织材料发展与分类的思考,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活动1:认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10分钟) 教师讲解:“纺织材料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棉、毛、麻、丝等直接来自大自然的纤维是天然纤维;许多化学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经过加工制成的,如腈纶、尼龙等。” 步骤2:观察示例(7分钟) 1.观察图片:学生观察教材中天然纤维(用棉花制毛巾、羊毛制围巾等)和化学纤维(腈纶毛线、尼龙绳等)的示例图片。 2.交流分享:学生分享对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初步认识,教师补充讲解(如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 【意图解析】通过概念讲解明确纺织材料分类,再通过观察示例图片,帮助学生巩固对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认识,建立分类的直观印象。
三、活动2:探究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性能(15分钟) 子活动1:比较棉花和腈纶棉的相似与不同(8分钟) 1.实验操作:学生分组,用“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的方法比较棉花和腈纶棉,记录观察结果(如棉花看起来更自然,腈纶棉更光滑;棉花摸起来柔软,腈纶棉更有弹性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分享比较结果,教师引导总结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子活动2:比较棉花和腈纶棉的保暖性(7分钟) 1.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在两个小瓶中倒入同样多且温度相同的热水,分别用棉花、腈纶棉包裹,每隔2分钟测量并记录小瓶里的水温。 2.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记录水温数据,分析得出“棉花包裹的小瓶水温下降更慢,保暖性更好;腈纶棉包裹的小瓶水温下降较快,保暖性稍差”的结论。 3.总结性能: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然纤维(棉花)与化学纤维(腈纶棉)在保暖性方面的差异。 【意图解析】通过两个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性能差异,培养观察、实验与归纳能力,深入理解两类纤维的特点。
四、活动3:科学阅读:化学纤维的优缺点与环保发展(10分钟) 1.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教材中“化学纤维优缺点与环保发展”的内容。 2.辩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化学纤维的优点(易上色、色彩鲜艳、弹性好、经久耐用等)与缺点(以煤、石油等为原料,不易降解,对环境有不良影响)。 3.环保发展:教师展示环保纤维(竹纤维、玉米蛋白纤维等)的图片与视频,讲解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开发了相对环保的纤维制品”。 4.交流讨论:学生交流对化学纤维优缺点及环保发展的看法,分享感受(如材料发展要兼顾性能与环保)。 【意图解析】通过科学阅读与辩证分析,让学生全面认识化学纤维,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了解环保纤维发展,增强环保意识。
五、活动4:拓展与实践:特殊功能纺织材料与生活应用(8分钟) 1.特殊功能材料:教师展示阻燃布、防静电手套、消防服等图片,讲解特殊功能纺织材料的应用,如消防服的多层织物结构及各层材料的功能。 2.生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纺织物品(如衣服、毛巾),尝试分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制成的物品,或阅读衣服成分标牌判断纤维类型。 【意图解析】通过介绍特殊功能纺织材料,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关注生活的意识。
六、课堂总结(3分钟)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o纺织材料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o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在性能(如保暖性)上的差异; o化学纤维的优缺点与环保发展趋势; o特殊功能纺织材料的应用。 2.情感升华:“今天我们学习了纺织材料的分类、性能与发展,纺织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察生活中的纺织材料,探索更多材料的奥秘,同时关注材料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意图解析】总结本课核心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对纺织材料科学持续探究的兴趣,落实态度责任目标。
七、板书设计 一、纺织材料分类 天然纤维:棉、毛、麻、丝(直接来自大自然)。 化学纤维:腈纶、尼龙等(石油等原料加工而成)。 二、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性能对比(以棉花和腈纶棉为例) 外观、触感:棉花更自然、柔软;腈纶棉更光滑、有弹性。 保暖性:棉花保暖性更好;腈纶棉稍差。 三、化学纤维的优缺点与环保发展 优点:易上色、弹性好、经久耐用等。 缺点:不易降解,对环境有影响。 环保发展:开发竹纤维、玉米蛋白纤维等环保纤维。 四、特殊功能纺织材料 示例:阻燃布、防静电手套、消防服等。
八、练一练
九、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十、课堂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材料的演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材料的演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