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返校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5*5分=75分)1.文物斜三角纹彩陶钵,材质为细泥红陶,腹上部至口沿绘黑彩斜三角纹,色彩鲜艳。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一项卓越成就。斜三角纹装饰在陶钵的口部,这种设计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或蹲踞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下列情形符合该文物所处时期特征的是( )A.畜牧业和现代化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B.私有制的确立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已形成最早的对立阶级C.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D.先进分子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诉诸实践2.夏朝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叫“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叫作“牧竖”或“隶圉”。他们都担负着难以想象的沉重劳动,被奴隶主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无姓氏,命运极其悲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对奴隶拥有绝对的支配权②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地租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退步④奴隶在社会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年前贾府田庄的庄头前来交租。其中,管理贾府田庄的黑山村最大庄头乌进孝,向贾府缴纳几千两银子的租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收取地租正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下列四句马克思的经典表述中,表达含义最相近的两句是( )①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我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迭。一般封建王朝要灭亡时通常先是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和腐化,然后导致土地兼并加速,尽管统治者采取授田、均田、屯田、限田等土地经营制度,但最终阻挡不了各地蜂拥而来的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不合理现象。土地兼并引发农民大起义,从而王朝被推翻,一个新的王朝重新开始。这说明(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③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腐化是封建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④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的发展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1824年,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移民区,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新和谐公社”孤岛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欧文的实践说明(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②他试图通过理想化的设计探索社会变革的可能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看不见的线”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阶级剥削的隐蔽性②劳动价格的提高使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发生根本改变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了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④无产阶级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获得真正解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强调:“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下列说法与上述论断相符合的是( )①改善工人工作条件能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单边关税措施会扰乱供应链并破坏经济稳定③毛泽东思想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④应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不是与任何形式的小生产相联系,而是与组织起来的劳动——工业化的大生产和产业革命相联系,这正是它的革命之处。组织起来的劳动构成了基础……而少数人垄断包括资本在内的生产资料,对劳动进行剥夺则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端。这一结论( )①肯定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②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③暗含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言 ④指出了工人进行结社的必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近年来,受通货膨胀影响,欧洲各国频现罢工潮,表达对劳动条件和待遇不满的声音。资本主义贫富差距、债务危机等问题在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更为凸显。这充分证明(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D.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12.《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两个决裂”的思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决裂”旨在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决裂”彻底否认了私有制存在的可能③“传统的观念”指为传统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④“传统的观念”是当时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宣言》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学习,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A.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坚定力量C.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14.1919年1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下列对十月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5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引入“共享农场”模式。城市居民可以租赁农村土地,在专业农民指导下体验农耕生活,收获的农产品归租赁者所有。这一模式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这体现了(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共享农场”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B.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共享农场”模式适应农村发展新需求C.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共享农场”激发了农民积极性D.“共享农场”模式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二、主观题(2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4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9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从李大钊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带入中国,到毛泽东在革命岁月中反复研读并号召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理论学到手”,再到新时代党中央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这部著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灯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持续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智慧,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前进方向。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为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灯塔”。(12分)2025年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返校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5*5分=75分)1.答案:C解析:该文物处于仰韶文化时期,属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需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正确。A中“现代化农业”不符合原始社会特征;B是奴隶社会特征;D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表现,均排除。2.答案:B解析:奴隶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说明奴隶主对奴隶有绝对支配权,奴隶处于被剥削地位,①④正确。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占有奴隶劳动成果,而非地租,②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进步,③错误。3.答案:B解析:贾府收取租子体现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剥削农民,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这种剥削的基础,①③正确。材料未体现自然经济特征,②排除;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非全部,④错误。4.答案:B解析:①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社会形态,③强调生产力发展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二者均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含义相近,B正确。②体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④阐述人的本质,与①③含义不同,排除A、C、D。5.答案:A解析:土地兼并引发农民起义,说明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也体现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统治的基础,①②正确。封建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③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④排除。6.答案:B解析:“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奴隶社会,非原始社会氏族制度时期,①错误;“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并非指只有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④错误。②③解读正确,本题选B。7.答案:C解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是理想化的社会探索,但最终失败,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②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弊端,①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④排除。8.答案:B解析:“看不见的线”体现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放,①④正确。劳动价格提高未改变剥削关系本质,②错误;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非全部价值,③错误。9.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需调整生产关系。毛泽东思想适应中国革命需求,建立新型劳动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③④符合论断。改善工人工作条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错误;单边关税措施的影响与论断无关,②排除。10.答案:B解析:材料肯定资本主义与工业化大生产的联系,即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指出其垄断生产资料的弊端,暗含必然灭亡的预言,①③正确。材料未揭露剥削秘密和指出工人结社必要性,②④排除。11.答案:C解析:欧洲罢工潮、贫富差距等问题,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正确。A、B、D虽正确,但未点明这些问题的总根源,不符合题意。12.答案:D解析:“传统的观念”是为传统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也是当时社会矛盾的总根源,③④正确。“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决裂”并非解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也未彻底否认私有制可能,①②错误。13.答案:D解析:《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思想营养,D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A错误;B、C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但非反复学习的主要原因,排除。14.答案:B解析: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①③正确。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②错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是二战后,④错误。15.答案:B解析:“共享农场”调整生产关系,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体现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适应农村需求,B正确。“共享农场”未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A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C错误;其并非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D错误。二、主观题(25分)16.(1)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仅从理性、正义等抽象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未从根本上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未看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实的实践路径,无法实现建立理想社会的目标。(4分)(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内部矛盾的尖锐化,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经济基础。 阶级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思想来源。 理论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基础。(5分)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飞跃的原因: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历史观基础。 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对理想社会的空想,转变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现了伟大飞跃。(4分)17.《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灯塔”的原因: 它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让党在复杂形势下明确前进道路。 它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激励党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它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帮助党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革命时期到新时代,它始终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思想滋养,坚定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保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中国不断迈向新的胜利。(12分)答案第4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