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围绕中心意思写甜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又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咬一口,甜津津的汁水溢满口腔,记忆也随之变得甜甜的。(①以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开篇,用味觉感受引出“甜”的主题,奠定温馨基调)小时候,我总爱搬着小板凳,坐在枣树下,听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奶奶的声音轻柔温和,像裹着蜜的丝线,缠绕在我的心间。(②运用比喻,将奶奶的声音比作裹蜜的丝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奶奶声音带来的甜蜜感受)每当故事讲完,奶奶就会从兜里掏出几颗提前准备好的糖果,笑眯眯地塞进我的嘴里,那甜味,从舌尖一直甜到心里。到了枣子成熟的季节,爷爷会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摘枣子。我和小伙伴们就在树下蹦蹦跳跳地捡,偶尔接到一颗从树上掉下来的枣子,顾不上洗,直接塞进嘴里,清脆的甜味混着我们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③通过描写摘枣、吃枣的场景,展现童年生活的甜蜜欢乐,画面感十足)后来我到城里上学,离开了爷爷奶奶。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满满一袋晒干的枣子,旁边还有一张字条:“乖孙女,想你,枣子甜,吃了就不想家啦。”(④以进城上学后的情节转折,通过爷爷奶奶寄枣子的细节,体现亲情的甜蜜温暖)看着那一颗颗枣子,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心里却甜得像喝了蜜。甜,是童年的糖果,是老家的枣子,更是爷爷奶奶对我浓浓的爱。这份甜,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温暖着我的心。(⑤结尾总结“甜”的内涵,点明中心,升华情感,使文章结构完整)整体点评这篇范文围绕“甜”这一中心意思,选取童年听故事吃糖果、摘枣子以及进城后收到爷爷奶奶寄来的枣子等典型事例,从味觉上的甜延伸到情感上的甜。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层次清晰。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细节描写丰富,如奶奶讲故事、爷爷摘枣等场景,将“甜”的感受融入生活点滴,很好地突出了中心意思,情感真挚动人。追晨光微露,操场上总有个身影在奋力奔跑,汗水浸透衣衫也未曾停歇,那是我在追逐属于自己的“光”。(①开篇以富有画面感的场景引入,设置悬念,同时紧扣“追”的主题)去年校运会,我因体能不足在800米比赛中惨败。看着同学们冲过终点时的飒爽英姿,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追上他们!(②交代“追”的起因,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此后,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我便踏上跑道。起初,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但想起赛场上的遗憾,我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坚持着。(③细腻描写追逐过程中的困难与坚持,通过比喻“双腿像灌了铅”生动展现疲惫感)渐渐地,我的体能有了明显提升。可新的挑战又出现了——跑步姿势不规范导致速度难以突破。我找来专业运动员跑步的视频,一帧一帧地观察学习;请教体育老师,反复纠正动作。在无数次的摔倒与爬起中,我不断调整,不断进步。(④进一步描述追逐过程中克服新困难的经历,体现“追”的决心与毅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校运会上,我像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与领先的同学你追我赶。当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场追逐,不仅让我收获了荣誉,更让我明白了:只要心怀目标,勇往直前,就能追上梦想的脚步。(⑤结尾点明追逐的结果与意义,升华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整体点评这篇范文围绕“追”这一中心意思,以校运会为线索,讲述了“我”从失败到成功的追逐历程。结构上采用线性叙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展开,层次清晰。写作特色鲜明,通过大量细节描写,如清晨训练、学习跑步姿势等,生动展现追逐过程中的艰辛;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文章将个人成长与“追”的主题紧密结合,主题明确,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范文。悔每当看到书桌上那张泛黄的试卷,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悔恨,那次考试作弊的经历,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①开篇以具体事物引出回忆,直接点明“悔”的主题,设置悬念)那是一次数学考试,前面的题目我做得还算顺利,可当遇到最后一道应用题时,我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心里越来越着急。(②描写考试时遇到难题的焦急状态,为作弊行为做铺垫)这时,我偷偷瞥了一眼同桌的试卷,发现他已经做完了那道题。鬼使神差地,我趁老师不注意,迅速抄下了答案。考试结束后,我如愿以偿地得了高分,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也表扬了我。可我的心里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十分沉重。(③通过描写作弊后的心理感受,体现“悔”的情绪)我不敢看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总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可耻。后来,这件事还是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有严厉地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诚实才是最宝贵的品质。”(④以老师发现后的教导,进一步深化“悔”的情感,突出中心)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后悔极了。我后悔自己的虚荣和不诚实,后悔辜负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作弊过。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诚信比分数更重要,而这份悔恨,也将永远鞭策着我做一个诚实的人。(⑤结尾总结教训,点明“悔”带来的成长,升华主题)整体点评这篇作文围绕“悔”展开,以考试作弊这一事件为核心,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到结局的顺序叙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写作特色上,心理描写细腻,将考试时的焦急、作弊后的不安以及被发现后的后悔等情绪生动展现;通过老师的教导,点明文章主旨,突出“悔”的意义。文章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很好地围绕中心意思表达了深刻的感悟。乐“哈哈哈……”操场上回荡着我们欢快的笑声,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快乐像跳动的音符,在空气中流淌。(①开篇以场景和笑声引入,运用比喻,将快乐比作跳动的音符,生动展现快乐的氛围,点明主题)比赛前,我们班的同学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大家围在一起,商量着战术,有的同学还摆出了加油的姿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②描写比赛前同学们的状态,体现轻松愉快的氛围)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双方队员都紧紧握住绳子,憋足了劲儿往后拉。我们班的啦啦队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喊:“加油!加油!”那声音震耳欲聋。看着同学们涨红的脸,听着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我心中充满了快乐。尤其是当我们班的队员齐心协力,把绳子一点点拉过来,最终赢得比赛时,大家欢呼着拥抱在一起,那种胜利的喜悦让我激动不已。(③通过描写比赛过程和获胜后的场景,展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不仅在运动中能收获快乐,在学习上也同样如此。当我经过努力,解开一道难题时;当我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当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时,快乐就像温暖的阳光,洒满心田。(④从运动拓展到学习,多角度体现“乐”,丰富文章内容)乐,是赛场上的欢呼,是学习中的收获,更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生活中处处都有快乐,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⑤结尾总结“乐”的不同体现,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整体点评文章围绕“乐”这一中心,选取拔河比赛和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从集体活动和个人学习两个方面展现快乐的来源。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作特色上,场景描写生动,如拔河比赛的激烈场面;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活泼;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写,全面地突出了“乐”的主题,文章内容丰富,充满感染力。忙“叮铃铃——”闹钟响起,我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来,新的一天又在忙碌中开始了。(①以闹钟声开篇,直接引出“忙”的主题,简洁自然)匆匆洗漱完,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到了学校,早读课上,我们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老师讲得热火朝天,我们忙着记笔记、思考问题;课间十分钟,也被我用来请教老师题目或者和同学讨论作业。(②详细描写学校里忙碌的学习生活,从早读、课堂到课间,展现“忙”的状态)好不容易熬到放学,我又得马不停蹄地去参加兴趣班。在书法班里,我专注地练习毛笔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需要全神贯注,丝毫不敢马虎。(③描写兴趣班的忙碌,丰富“忙”的内容)结束兴趣班的课程回到家,吃完晚饭,我便开始写作业。语文的作文、数学的练习题、英语的单词背诵……常常要忙到很晚才能完成。周末也不例外,上午要去上辅导班,下午还要帮妈妈做家务。虽然忙碌,但我却很充实,因为我知道,每一份忙碌都在让我成长。(④描写周末的忙碌,点明忙碌的意义,突出中心)忙,是我生活的主旋律。它虽然让我有时感到疲惫,但也让我收获了知识,学会了独立,更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⑤结尾总结“忙”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升华主题)整体点评这篇范文围绕“忙”展开,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从周一到周末一天又一天的忙碌生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写作特色上,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景的细致描写,如学校学习、兴趣班、家庭作业等,生动地展现了“忙”的状态;结尾点明忙碌带来的收获,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内容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日常,很好地围绕中心意思进行写作。暖 冬天到了,天气很冷。(开头平淡,只是简单描述季节和天气,未紧扣“暖”的主题,无法吸引读者)我走在上学路上,冻得直哆嗦。这时,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在路边摔倒了。(情节发展突兀,没有铺垫,且与“暖”的联系不紧密)我跑过去把她扶起来,老奶奶对我说谢谢。(对事件的描写过于简略,没有突出“暖”的感受和细节)然后我就去上学了,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温暖。(结尾仓促,没有深入阐述“暖”的内涵和意义,主题不明确) 在学校里,有一次我忘记带文具盒,同桌把他的笔借给我用。(另起一事,但过渡不自然,且同样只是简单叙述事件,没有围绕“暖”展开具体描写)我很感谢他,这也让我感到温暖。(结尾表述生硬,没有对“暖”进行升华) 暖 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我裹紧棉衣,匆匆走在上学路上。(①开篇进行环境描写,通过“寒风如刀子”的比喻,突出天气寒冷,为后文的“暖”做铺垫)突然,前方传来“哎哟”一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购物袋里的蔬菜散落一地。(②详细描写发现老奶奶摔倒的场景,使情节发展自然) 我赶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老奶奶,关切地问:“奶奶,您没事吧?”老奶奶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好孩子,谢谢你,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多亏有你啊!”(③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我”的善良和老奶奶的感激,体现温暖)我帮老奶奶捡起地上的蔬菜,又把她送回了家。离开时,老奶奶硬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笑着说:“吃个红薯暖暖身子,别冻着了。”捧着那还带着老奶奶体温的烤红薯,一股暖流从手心传遍全身,寒冷似乎也被驱散了。(④通过烤红薯这一细节,进一步突出“暖”的感受,将温暖具象化) 在学校里,也有温暖时刻。那天,我着急出门,竟忘记带文具盒。看着同学们都在认真答题,我急得快哭了。同桌小明发现后,悄悄递给我一支笔,冲我眨眨眼说:“先用我的,别着急。”(⑤描写同桌借笔的场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同学间的情谊)那一瞬间,我的心里暖暖的,这份小小的善意,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 暖,是寒冬里的烤红薯,是陌生人的感谢,是同学间的帮助。这些温暖的瞬间,如同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⑥结尾总结“暖”的不同体现,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使文章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修改原因:这篇病文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主题不明确,虽然题目是《暖》,但文章内容没有围绕“暖”展开具体、生动地描写,未能突出“暖”的中心意思。其次,结构混乱,两件事的叙述过渡不自然,显得很突兀。再者,内容空洞,对帮助老奶奶和同桌借笔这两件事只是简单陈述,缺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无法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暖”的氛围和情感。整体而言,文章没有很好地围绕中心意思进行写作,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 修改后的作用:升格作文在开头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气氛,为“暖”做铺垫;中间对帮助老奶奶和同桌借笔两件事进行了详细描写,增加了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暖”的氛围;结尾总结“暖”的意义,升华主题。整体上,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充实,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很好地突出了“暖”的中心意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温暖的力量。整体点评:病文在主题表达、结构安排和内容描写上都存在明显不足。主题方面,未能围绕“暖”展开有效叙述,中心不突出;结构上,两件事衔接不自然,显得杂乱无章;内容上,过于简略空洞,缺乏细节和情感。而升格作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改进,通过环境描写营造氛围,运用细节描写丰富内容,使“暖”的主题更加鲜明;合理安排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结尾升华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修改后的升格作文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为学生写作围绕中心意思的作文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何紧扣中心,通过具体描写和合理结构来表达主题,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