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越界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春不越界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青春 越界

法治伴我行主题班会
01.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
目录
02.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03.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04.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05.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06.如何预防犯罪?
你知道
什么是法律吗
01
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
法律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定。不同的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所有人都得遵守,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
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
法律的特征
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
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法律规范;认可是指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比如我国的《民法典》就是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而产生的。
靠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当人们违反法律时,会由这些机关来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像对犯罪分子进行逮捕、监禁等。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无论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等如何,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
法律知多少?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什么是
违法和犯罪
02
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违法和犯罪的概念
什么是违法
是指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行为,范围较为广泛,包括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
什么是犯罪
是指触犯刑法的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01
02
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以下行为属于违法: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已满十六周岁
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如盗窃、诈骗、抢夺、故意毁坏财物等,只要符合相应犯罪的构成要件,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比如,在校园中结伙抢劫同学财物,或者参与放火焚烧公共财物等行为。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03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已满十六周岁
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如盗窃、诈骗、抢夺、故意毁坏财物等,只要符合相应犯罪的构成要件,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比如,在校园中结伙抢劫同学财物,或者参与放火焚烧公共财物等行为。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区别
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处罚的方式不同
联系
犯罪一定是违法
违法可能会变成犯罪
两者都要承担后果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法律责任




法律制裁
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惩罚措施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有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毁坏路边的小树。
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
示例一
违法案例
几个同学并排骑自行车在公路上相互追逐。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
示例二
只是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规定,只是受民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方面非刑罚制裁方式的处罚。--即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一种行为。
上面两个行为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小刚案发时16周岁,2024年间,伙同他人先后三次盗取他人车内现金共计1万余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示例一
犯罪的案例
他违反了《刑法》的法律规定,行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公民权利等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应受刑罚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
上面两个行为都属于犯罪行为:
小李和小王是未成年人,他们多次在学校宿舍、教室对小明随意殴打、欺辱霸凌小明致小明手臂残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示例一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04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等,这些行为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和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
不良行为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如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等,严重不良行为在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上比不良行为更严重。
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区别
不良行为对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一定危害,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主要是对自身成长或社会秩序有一些小的负面影响。严重不良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社会治安、他人权益等构成严重威胁。
危害程度不同
不良行为包括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一次、偷窃少量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强调次数或情节的严重性,如多次偷窃、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行为表现不同
对于不良行为,一般由家庭、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如家长批评教育、学校给予纪律处分等。严重不良行为除了家庭、学校的干预外,还可能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训诫,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必要时政府可依法收容教养。
法律后果不同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怎样属于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不良行为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进入法律、法现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一是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
二是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
三是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
四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
五是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
六是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
七是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发展的轨迹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
厌学,滋生不良行为。
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
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良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严重不良行为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由此可见,一般违法任其发展,有可能滑向犯罪!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下列习惯要不得
抽烟
酗酒
夜不归宿
逃学旷课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四者发展演变
演变
不良行为是基础
如果对不良行为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任其发展,可能会逐渐演变为严重不良行为。例如,经常旷课逃学的未成年人可能会结交不良朋友,进而参与一些更严重的违反行为。
违法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犯罪
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继续实施违法行为,随着行为的危害性不断增大,就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严重不良行为是关键节点
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从严重不良行为发展而来的。比如多次偷窃的严重不良行为,若不及时制止和矫治,很可能会发展为盗窃犯罪。
犯罪
的危害有哪些
05
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对受害者的危害
对受害者的危害
身体伤害:犯罪可能会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如暴力犯罪可能导致受害者受伤甚至残疾,严重影响受害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理创伤:犯罪行为还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会持续影响受害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对自身的危害
法律制裁:一旦犯罪,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会被判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等,这会限制他们的自由,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自毁前程:犯罪记录会伴随一生,在升学、就业、参军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使他们失去很多发展机会,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01
02
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对受害者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经济负担:家庭可能需要为犯罪人支付律师费用、赔偿受害者等,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如果青少年被监禁,家庭还可能需要承担探监、照顾其生活等额外费用。
家庭关系破裂:犯罪往往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压力,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家庭破裂。
对社会的危害
破坏社会秩序:青少年犯罪会对社会的治安和秩序造成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使社会公众缺乏安全感,降低社会的和谐程度。
引发不良风气:青少年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不良社会风气,误导其他青少年模仿,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
03
04
如何预防犯罪
06
如何预防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常见原因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关系不和谐、家长过于溺爱等,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霸道的性格;过于严厉或经常使用暴力,则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
家庭因素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一些学生道德观念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
自身原因
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行事,在遇到问题或冲突时,可能会采取极端行为。许多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从而在无知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
自身原因
网络、影视、游戏等传播的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诱导性,容易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如何预防犯罪
怎么做
01
02
03
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
其次,应当“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
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
第三,未成年人应当“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重要主观条件。
如何预防犯罪
我们要怎么做?
加强自身修养
谨防别人伤你
01
珍惜学习机会
02
切莫虚荣攀比
03
提高鉴别能力
04
增强防范意识
05
谨慎交朋友
06
掌握自救本领
如何预防犯罪
01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
A:小明偶尔旷课去网吧玩游戏
B:小刚多次殴打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
C:小强参与赌博且赌资较大
0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
A:政府
B:家庭
C:公安机关
如何预防犯罪
03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 )责任。
A:间接
B:监督
C:直接
如何预防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承诺书
作为一名学生,我明白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预防犯罪,郑重承诺:
1. 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言行。
2.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打架、不辱骂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3. 培养良好兴趣爱好,远离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与活动。
4. 理性对待矛盾冲突,控制情绪,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不冲动行事。
5. 谨慎交友,拒绝与不良少年来往,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承诺人:[XXX]
[X]年[X]月[X]日
青春 越界

法治伴我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