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春 越界不法治伴我行主题班会01.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目录02.什么是违法和犯罪03.违法和犯罪的关联?04.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05.犯罪的危害有哪些?06.如何预防犯罪?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01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定。不同的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所有人都得遵守,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法律规范;认可是指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比如我国的《民法典》就是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而产生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当人们违反法律时,会由这些机关来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像对犯罪分子进行逮捕、监禁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无论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等如何,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知多少?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什么是违法和犯罪02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违法和犯罪的概念什么是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行为,范围较为广泛,包括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什么是犯罪是指触犯刑法的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0102什么是违法和犯罪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以下行为属于违法: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参与赌博赌资较大。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什么是违法和犯罪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已满十六周岁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如盗窃、诈骗、抢夺、故意毁坏财物等,只要符合相应犯罪的构成要件,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比如,在校园中结伙抢劫同学财物,或者参与放火焚烧公共财物等行为。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违法和犯罪的关联03违法和犯罪的关联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已满十六周岁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如盗窃、诈骗、抢夺、故意毁坏财物等,只要符合相应犯罪的构成要件,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比如,在校园中结伙抢劫同学财物,或者参与放火焚烧公共财物等行为。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违法和犯罪的关联区别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处罚的方式不同联系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可能会变成犯罪两者都要承担后果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法律责任承担接受法律制裁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惩罚措施违法和犯罪的关联有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毁坏路边的小树。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示例一违法案例几个同学并排骑自行车在公路上相互追逐。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示例二只是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规定,只是受民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方面非刑罚制裁方式的处罚。--即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一种行为。上面两个行为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违法和犯罪的关联小刚案发时16周岁,2024年间,伙同他人先后三次盗取他人车内现金共计1万余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示例一犯罪的案例他违反了《刑法》的法律规定,行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公民权利等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应受刑罚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上面两个行为都属于犯罪行为:小李和小王是未成年人,他们多次在学校宿舍、教室对小明随意殴打、欺辱霸凌小明致小明手臂残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示例一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04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等,这些行为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和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如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等,严重不良行为在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上比不良行为更严重。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区别不良行为对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一定危害,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主要是对自身成长或社会秩序有一些小的负面影响。严重不良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社会治安、他人权益等构成严重威胁。危害程度不同不良行为包括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一次、偷窃少量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强调次数或情节的严重性,如多次偷窃、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行为表现不同对于不良行为,一般由家庭、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如家长批评教育、学校给予纪律处分等。严重不良行为除了家庭、学校的干预外,还可能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训诫,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必要时政府可依法收容教养。法律后果不同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怎样属于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不良行为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现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一是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二是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三是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四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五是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六是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七是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不良行为发展的轨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厌学,滋生不良行为。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严重不良行为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由此可见,一般违法任其发展,有可能滑向犯罪!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下列习惯要不得抽烟酗酒夜不归宿逃学旷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四者发展演变演变不良行为是基础如果对不良行为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任其发展,可能会逐渐演变为严重不良行为。例如,经常旷课逃学的未成年人可能会结交不良朋友,进而参与一些更严重的违反行为。违法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犯罪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继续实施违法行为,随着行为的危害性不断增大,就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严重不良行为是关键节点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从严重不良行为发展而来的。比如多次偷窃的严重不良行为,若不及时制止和矫治,很可能会发展为盗窃犯罪。犯罪的危害有哪些05犯罪的危害有哪些对受害者的危害对受害者的危害身体伤害:犯罪可能会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如暴力犯罪可能导致受害者受伤甚至残疾,严重影响受害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心理创伤:犯罪行为还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会持续影响受害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对自身的危害法律制裁:一旦犯罪,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会被判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等,这会限制他们的自由,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自毁前程:犯罪记录会伴随一生,在升学、就业、参军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使他们失去很多发展机会,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0102犯罪的危害有哪些对受害者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经济负担:家庭可能需要为犯罪人支付律师费用、赔偿受害者等,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如果青少年被监禁,家庭还可能需要承担探监、照顾其生活等额外费用。家庭关系破裂:犯罪往往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压力,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家庭破裂。对社会的危害破坏社会秩序:青少年犯罪会对社会的治安和秩序造成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使社会公众缺乏安全感,降低社会的和谐程度。引发不良风气:青少年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不良社会风气,误导其他青少年模仿,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0304如何预防犯罪06如何预防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常见原因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关系不和谐、家长过于溺爱等,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霸道的性格;过于严厉或经常使用暴力,则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家庭因素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一些学生道德观念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行事,在遇到问题或冲突时,可能会采取极端行为。许多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从而在无知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自身原因网络、影视、游戏等传播的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诱导性,容易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何预防犯罪怎么做010203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其次,应当“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第三,未成年人应当“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重要主观条件。如何预防犯罪我们要怎么做?加强自身修养谨防别人伤你01珍惜学习机会02切莫虚荣攀比03提高鉴别能力04增强防范意识05谨慎交朋友06掌握自救本领如何预防犯罪01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A:小明偶尔旷课去网吧玩游戏B:小刚多次殴打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C:小强参与赌博且赌资较大0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A:政府B:家庭C:公安机关如何预防犯罪0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 )责任。A:间接B:监督C:直接如何预防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承诺书作为一名学生,我明白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预防犯罪,郑重承诺:1. 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言行。2.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打架、不辱骂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3. 培养良好兴趣爱好,远离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与活动。4. 理性对待矛盾冲突,控制情绪,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不冲动行事。5. 谨慎交友,拒绝与不良少年来往,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承诺人:[XXX][X]年[X]月[X]日青春 越界不法治伴我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