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变式题2: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其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文化素养很高B.劳动工具最先进C.农民完全没有自由D.生产力水平低下4.在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共同拥有栅栏、驯鹿等生产资料,共同参加围猎等生产活动;他们按户平分猎物,以免有人饿死。可见,独龙族处于的社会发展阶段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 D.奴隶社会5.黄河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河南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储粮的客穴和各式各样的陶器,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下列对当时社会生活分析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拥有客穴和陶器,可能已经过上定居生活③能够使用农具,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④按血缘组成氏族,由氏族长决定族内大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年8月,中国考古公布最新成果:找到了萨拉乌苏遗址的原始地点,同时发掘出两个原生文化层位。这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和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 )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③主要使用打制而非磨制的石器 ④已经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现代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在人类跨入现代化至今300多年的时间里,已有30多个国家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世界发展趋势、人类文明进程形成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告诉我们( )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②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现代化道路是完全不同的④中国式现代化否定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74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上述成就解读正确的是( )①浴血奋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巨大成就③解放思想,发挥改革开放根本动力的作用④守正创新,创新理论为实践提供具体指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矛盾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1年7月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船颂”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在浙江嘉兴举行,全国上百名美术界人士用绘画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传承红船精神,举行该展览旨在( )①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②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⑦构筑起每一个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④确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正确选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 )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③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根据下侧图示。可以推断( )①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是永恒的话题②生产关系的实质性变更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进步④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谷、成功与挫折。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成功推进和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材料说明( )A.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C.中国的发展历程不完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国历史的统一性反映出来14.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走过百余年“赶考”征程,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河北某中学举办“光影追溯·圆梦之旅”摄影展,同学们的认识与图片反映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①小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此有了主心骨②小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③小林: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④小磊: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经28年浴血奋战后,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使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说明( )A.不经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 B.人类社会是直线演进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社会形态的更替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17.审好题才能答好卷,行进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时常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启示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比较别人的路,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进程渐趋统一③远眺前行的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坚定自己的路,立足科学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教材提出了“我们从哪儿来 我们现在在哪儿 我们将往哪儿去 ”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 )①拨开历史烟云,看清私有观念是天然合理的②探究历史奥秘,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③梳理发展脉络,引领当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④坚定发展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材料表明( )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②各国的发展道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表现③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④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以下两段关于改革的论述,共同之处在于(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邓小平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习近平A.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B.走得通、走得好的路一定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C.马克思没有讲过的新事业都是没有现成经验可学的D.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二、主观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验证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16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一些非西方国家完全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组织模式为样板,希望通过走西方的“老路”来实现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一些发展中国家拒绝盲目追随西方,而是努力将西方技术与其意识形态分开对待,坚守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将推进现代化进程与本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相适应,成功开辟了“没有西方化的现代化”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性。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C A B A A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B B D B C A A21.(1)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且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同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有了正确的答案。(2)①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2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不断推进的,遵循一般规律,具有统一性。②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现代化的道路和进程呈现出多样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都需要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