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5.2 凝聚价值追求 同步课件(共35张PPT)+教案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5.2 凝聚价值追求 同步课件(共35张PPT)+教案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5.2 凝聚价值追求
总议题:从电影《南京照相馆》看价值追求
要求:阅读教材P66-73,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
3.中国人民的特点(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4.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5.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9.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南京照相馆》中的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全人格
通过评析网友评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同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作斗争。
责任意识
通过撰写“演讲稿”,引导学生树立关心民族、国家,积极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
当镜头对准南京,
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环节一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躲在照相馆的百姓被迫为日军冲底片时,发现屠杀罪证,最终突破“日中亲善”谎言,决意留存底片。
底片既是日军暴行证据,也是平民反击“武器”。
演员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是一名邮差,如同现代社会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林毓秀是一名演员,向往着更大的舞台,照相馆老金一家代表在这场战争中受到迫害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反面人物王广海代表在时代背景下的投机分子。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苏柳昌冒用照相馆学徒身份保命,后为了保护众人、底片与日军摄影师拼死一搏......
老金等众人在绝境中曾恐惧、挣扎,却在目睹暴行后选择想方设法守护、传递罪证底片……
议一议:苏柳昌、老金身上有哪些值得歌颂的精神品质?
议学提示:热爱祖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团结一致......
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
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知 识 小 结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爱好和平
团结统一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
中华一家亲
“两弹一星”元勋
讲信修睦
愚公移山
议学活动:民族精神我来说
内容: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抗疫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
北京冬奥精神
特区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
抗洪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抗洪精神
大庆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延安精神
焦裕禄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
特区精神
西柏坡精神
雷锋精神
长征精神
北京冬奥精神
议一议:请将中华民族精神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对号入座,并谈谈民族精神的“变”与“不变”。
议学提示:变: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不变: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P68
知 识 小 结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中国人民的特点(民族精神的新内涵)P68
知 识 小 结
知 识 小 结
基本内涵
特 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与时俱进
总结: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本质、新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新内涵
本 质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截至2025年8月6日,战争历史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12天票房突破17亿元人民币,成为暑期档现象级作品。
一位5岁小朋友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激动大哭:我长大也要当兵,守护国家最好!
议一议:这部电影为什么引起小朋友的共鸣?结合网友热评,请你谈谈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这种精神?
议学提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P67-69
知 识 小 结
①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②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5.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
知 识 小 结
当光影掠过历史,
拳拳赤心藏着怎样的价值观?
环节二
环节二:当光影掠过历史,拳拳赤心藏着怎样的价值观?
然而,有少数网民打着“艺术批评”的旗号,污蔑该片是在进行“仇恨教育”,称带儿童观影会“扭曲价值观”,对影片及主创人员肆意辱骂攻击。
甚至有网友讽刺观影者“没钱去日本玩”。
议一议:请从价值观角度评析此言行。
议学提示:污蔑《南京照相馆》,是价值观扭曲,背离历史良知。
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地位)
特点:
①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
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6.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P70
知 识 小 结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P70
知 识 小 结
独特的文化传统
独特的历史命运
独特的基本国情
坚 守
价值观
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
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决定我们必须坚守当代中国特色价值观的三大因素: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P71
知 识 小 结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公民层面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环节二:当光影掠过历史,拳拳赤心藏着怎样的价值观?
议一议:中国人民为何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护照片?
议学提示:民族自信筑牢信念根基,不屈精神激发抗争勇气,众人因共同守护历史真相的执念凝聚力量。
人民日报评价《南京照相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也没有相信侵略者的谎言。小邮差、小老板、小龙套等人咬牙坚持生存的剧情,无形中隐喻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黑夜中的坚强不屈。尤其令人动容的一幕,是照相馆老板以一幅幅手绘大好河山“洋片”作背景,拍下最后一组全家福,随后走向生离死别,书写了整个中华民族艰难新生中的历史一页。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9.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1-72
知 识 小 结
环节二:当光影掠过历史,拳拳赤心藏着怎样的价值观?
议一议: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提示: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真实原型是——“京字第一号证据”背后的平民壮举:1938年,15岁的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冲洗日军拍摄的日军暴行照片,此后,南京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屠城血证”。
这本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相册,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见证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坚守。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10.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知 识 小 结
当山河映入眼眸,
寸土不让藏着怎样的赤诚?
环节三
环节三:当山河映入眼眸,寸土不让藏着怎样的赤诚?
当外交部《不跪!》中“向霸权低头如同饮鸩止渴”的呐喊震彻人心,当雅克萨的烽烟、甲午的怒涛在历史深处回响!
面对“妥协换不来怜悯”的铁律,当代中国人该如何将“寸土不让”的信念,熔铸成亿万人共同的追求?
现请你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为主题撰写一份演讲稿。
议学延伸
课 堂 小 结
高扬民族精神
内涵 P67
爱国主义的本质
新内涵、品格(特点)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原因、要求)
内容
构筑中国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要性
培育和践行的要求
凝聚价值追求
随 堂 练 习
1.(2025·湖南衡阳·期末)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已成为一种精神、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弘扬雷锋精神,我们要( )
①崇德向善,践行艰苦奋斗
②心怀善意,满足他人所有要求
③兼济天下,勇担社会责任
④培育家国情怀,积极报效国家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D
②:“满足他人所有要求”不符合实际,助人应量力而行且注重方式,故②说法错误;
2.(2025·贵州铜仁·中考真题)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到各地的道德模范、标兵榜样、最美人物,各行各业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竞相涌现。这表明( )
①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雷锋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③雷锋精神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雷锋精神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不是雷锋精神,故③说法错误;
3.(2025·山东烟台·期末)在道路上“翘头”、超速行驶、追逐竞驶、猛踩油门制造轰鸣……进入夏季,“飙车炸街”违法犯罪高发频发。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飙车炸街”违法犯罪。对于“飙车炸街”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对自己、他人、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②既危及自身生命安全,也危害公共安全
③是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
④是非正义行为,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③:公民行使权利不得违反法律,飙车炸街属于违法行为,不是行使公民权利。
4.(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语句依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是( )
A.爱国、敬业、自由、平等
B.爱国、自由、诚信、和谐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ABCD:“愿得此身长报国”体现为国家奉献,对应“爱国”;“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无私奉献,对应“敬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守信,对应“诚信”;“老吾老及人之老”体现推己及人的关怀,对应“友善”。故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
5.(2025·湖北·三模)【时代楷模精神闪耀】
单杏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他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面向国家需求,聚焦专业领域,致力于我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20余年。带领团队将12306系统建设、发展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为我国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单杏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面对行业痛点,单杏花从技术研发开始,逐步攻克技术难题。将铁路客票系统从1.0版本发展到5.0版本。奠定了中国铁路数字化的基础。如今,12306已成为高峰日均访问量超500亿次、日售票量超2000万张的全球最大票务系统。“科技创新成果就是要对社会有用,对老百姓有用。”单杏花常说,“人民铁路为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永恒追求。”
(1)从单杏花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品质?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单杏花的事迹对新时代青少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有哪些启示?
【答案】(1)①热爱祖国②爱岗敬业③勇于创新④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等。
(2)①单杏花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面向国家需求,聚焦专业领域,致力于我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20余年启示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②单杏花带领团队成功打造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为我国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启示我们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③面对行业痛点,单杏花从技术研发开始,逐步攻克技术难题启示我们要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5.2凝聚价值追求
1.新课程标准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政治认同”。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责任意识”。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2.课时教材分析
本项目“凝聚价值追求”,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二框题。通过前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明确了美德的力量在践行,在此基础上,本框题进一步挖掘文化的“魂魄”即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目首先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以及民族精神的力量,重点落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第二目侧重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重点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3.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但九年级学生受到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南京照相馆》中的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健全人格:通过评析网友评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同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作斗争。
(3)责任意识:通过撰写“演讲稿”,引导学生树立关心民族、国家,积极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
6.设计意图
本课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重历史坐标,锚定近期引发广泛共鸣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作为情感与认知的双重纽带,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光影叙事中触摸民族精神脉络,最终凝聚起深刻的价值追求。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让学生感知民族精神在苦难中的淬炼与升华,理解 民族精神既是历史记忆的底色,也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环节二:当光影掠过历史,拳拳赤心藏着怎样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提炼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呈现,明白这些价值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 环节三:当山河映入眼眸,寸土不让藏着怎样的赤诚?通过撰写演讲稿,让学生理解“寸土不让”的赤诚,既是对历史苦难的铭记,更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最终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传承中践行“强国必有我”的价值追求。
三个环节以“影像解码 —价值提炼—实践指引”为逻辑主线,让历史记忆成为滋养价值认同的土壤,使学生在共情与思考中,将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价值选择与行动自觉。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大家猜一猜这四个数字背后的意义?
1937
1945
2025
80
对,这四个数字承载着深刻的历史与时代意义,串联起民族抗争、胜利与传承的脉络: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无数同胞在苦难中挣扎,南京城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创伤,成为中华民族记忆中不能忘却的痛,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绝境中奋起反抗的开端。
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年份。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民族解放的曙光,这一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转折。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年份(1945-2025),也是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坐标。站在这一时间节点,我们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需在铭记中传承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80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2025年的时间跨度。80载岁月流转,硝烟虽已散去,但胜利的荣光与历史的教训始终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和平,传承精神方能开创未来。
这四个数字如同历史的路标,既镌刻着民族的苦难与抗争,也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凝聚价值追求、续写民族复兴的篇章。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电影《南京照相馆》”学习《凝聚价值追求》。
(设计意图: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背景,借《南京照相馆》光影,引导学生体悟民族魂、价值观与爱国赤诚,凝聚价值追求。)
(2)自主学习:
(3)新课讲授
环节一:当镜头对准南京,帧帧画面藏着怎样的民族魂?
议学情境:《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躲在照相馆的百姓被迫为日军冲底片时,发现屠杀罪证,最终突破“日中亲善”谎言,决意留存底片。
底片既是日军暴行证据,也是平民反击“武器”。
演员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是一名邮差,如同现代社会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林毓秀是一名演员,向往着更大的舞台,照相馆老金一家代表在这场战争中受到迫害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反面人物王广海代表在时代背景下的投机分子。
苏柳昌冒用照相馆学徒身份保命,后为了保护众人、底片与日军摄影师拼死一搏……
老金等众人在绝境中曾恐惧、挣扎,却在目睹暴行后选择想方设法守护、传递罪证底片……
议一议:苏柳昌、老金身上有哪些值得歌颂的精神品质?
学生:热爱祖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团结一致……
教师总结: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议学活动:内容: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议一议:请将中华民族精神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对号入座,并谈谈民族精神的“变”与“不变”。
学生:变: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不变: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教师总结:2.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P68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3.中国人民的特点(民族精神的新内涵)P68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议学情境:截至2025年8月6日,战争历史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12天票房突破17亿元人民币,成为暑期档现象级作品。
一位5岁小朋友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激动大哭:我长大也要当兵,守护国家最好!
议一议:这部电影为什么引起小朋友的共鸣?结合网友热评,请你谈谈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这种精神?
学生: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教师总结:
4.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必要性)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要性)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5.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借助《南京照相馆》剧情,通过议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苏柳昌、老金等角色身上提炼民族精神内涵,结合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理解其 “变” 与 “不变”。再以电影热映及观众反应,探讨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与实践路径,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化认知,将精神内化并转化为行动。)
过渡语:从《南京照相馆》的剧情里,我们看到了苏柳昌、老金等人身上闪耀的民族精神。而当光影掠过这段厚重的历史,那些在危难中坚守的拳拳赤心,又蕴含着怎样深刻的价值观呢?让我们一同探寻。环节二:当光影掠过历史,拳拳赤心藏着怎样的价值观?
议学情境:然而,有少数网民打着“艺术批评”的旗号,污蔑该片是在进行“仇恨教育”,称带儿童观影会“扭曲价值观”,对影片及主创人员肆意辱骂攻击。
甚至有网友讽刺观影者“没钱去日本玩”。
议一议:请从价值观角度评析此言行。
学生:污蔑《南京照相馆》,是价值观扭曲,背离历史良知。
教师总结:6.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P70
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地位)
特点:
①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
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P70
价值观的形成: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议学情境:《人民日报》评价《南京照相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也没有相信侵略者的谎言。小邮差、小老板、小龙套等人咬牙坚持生存的剧情,无形中隐喻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黑夜中的坚强不屈。尤其令人动容的一幕,是照相馆老板以一幅幅手绘大好河山“洋片”作背景,拍下最后一组全家福,随后走向生离死别,书写了整个中华民族艰难新生中的历史一页。
议一议:中国人民为何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护照片?
学生:民族自信筑牢信念根基,不屈精神激发斗争勇气,众人因共同守护历史真相的执念凝聚力量。
教师总结:9.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议学情境: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真实原型是——“京字第一号证据”背后的平民壮举:1938年,15岁的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冲洗日军拍摄的日军暴行照片,此后,南京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屠城血证”。
这本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相册,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见证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坚守。
议一议: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教师总结:10.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设计意图:针对少数网民对《南京照相馆》的不当言论,引导学生从价值观角度评析,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成与内容。结合影片原型与评价,探讨弘扬其的重要性及青少年践行路径,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非。)
过渡语:从对价值观的探讨中,我们明晰了坚守正道的意义。而当镜头转向那片饱经沧桑的山河,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不屈的印记。侵略者的铁蹄曾妄图践踏它,无数同胞用热血守护它。这寸土不让的背后,藏着怎样滚烫的赤诚?让我们一同探寻。
环节三:当山河映入眼眸,寸土不让藏着怎样的赤诚?
【议学延伸】外交部视频《不跪!》中“向霸权低头如同饮鸩止渴” 的呐喊震彻人心,当雅克萨的烽烟、甲午的怒涛在历史深处回响!
面对“妥协换不来怜悯”的铁律,当代中国人该如何将“寸土不让”的信念,熔铸成亿万人共同的追求?
现请你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为主题撰写一份演讲稿。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为主题撰写演讲稿。通过关联外交部视频与雅克萨、甲午等历史,引导学生将 “寸土不让” 信念与个人担当结合,激发爱国情怀,明确当代人凝聚共同追求的路径。)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重背景,紧扣《南京照相馆》的剧情脉络,搭建起“民族魂—价值观—赤诚担当”的认知阶梯。从解析苏柳昌冒死护底片、老金一家绝境守良知的壮举,具象化呈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到借影片争议辨析价值观差异,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最终落脚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将历史记忆中军民浴血守土的赤诚,与当代人维护国家主权的担当相呼应。整堂课以影像为桥、以思辨为径,让学生在共情与理性认知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传承密码与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明白个人与家国同频共振的使命所在。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影视素材的感染力,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历史情感,议学活动中多数学生能结合剧情提炼精神品质、辨析价值是非,达成了情感共鸣与知识内化的初步目标。但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在民族精神 “变与不变的辩证分析环节,因时间分配不当,未能充分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案例展开深度探讨,部分学生对精神传承的时代逻辑理解片面;二是 “寸土不让” 的当代实践讲解中,仅依赖理论阐释,缺乏生活化案例支撑,导致学生对 “日常如何践行” 的认知模糊。后续需优化环节时长,增加 “抗疫中守护家园”“青年科技报国” 等现实案例,设计分层讨论问题,让抽象理念更易被学生感知与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