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育小职责大1.中学生小飞在学校与同学打架,把同学打伤,需要赔偿1万元的医疗费。小飞的父母以事情发生在学校为由拒绝赔偿。本案中( )①小飞应承担民事责任②小飞侵犯了同学的健康权③小飞的父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④小飞的父母侵犯了同学的健康权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2.(2024·黑龙江鸡西月考)“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带出去玩是亲妈,各种美拍,辅导作业时一秒变后妈”,这是家长群形象地描写陪读做作业的现状。每个陪孩子做作业的父母,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学习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习好坏父母无权干涉B.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父母教育管理随心所欲C.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家风D.孩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父母学会放手任其发展3.(2024·湖南常德月考)父母离婚后,小芙跟随母亲生活。父亲一直希望探望小芙,但母亲以父亲探望不利于自己管教孩子为由予以拒绝。母亲要求父亲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父亲则以母亲长期阻止他探望孩子为由拒绝支付。本案中( )①除了支付抚养费,父亲对小芙没有抚养义务②父亲对小芙的抚养义务不因离婚而消除③母亲侵犯了父亲对小芙抚养和教育的权利④支付抚养费是父亲探望小芙的前提条件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姚某为了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儿子,在暑假把儿子送到自己的建筑工地去劳动。为确保儿子的安全,姚某重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24小时陪伴小姚。小姚从天天想逃回家到后来与工友打成一片,好像突然间就懂事了,也知道学习了。姚某把小姚送去工地劳动( )①是变相体罚,但合情合理 ②表明父母有权约束和引导子女 ③是对未成年子女的合理惩戒 ④表明劳动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山西太原期中)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这表明( )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 ②未成年人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未成年人身自由权受到一定限制 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监护职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知识点二 敬老是义务6.王某(男)与刘某(女)在2007年同居生活时生有一子王某一,在孩子两岁后双方外出务工并分手,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便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随着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从事生产劳动,仅靠养老金难以负担孩子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无奈只能将王某与刘某告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王某和刘某常回家看看,并支付老人的赡养费和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该案例中( )①王某和刘某对老人要进行经济供养、支付赡养费 ②王某一非婚生但其父母同样必须履行抚养、教育义务 ③爷爷奶奶对亲孙子王某一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④王某必须常回家对父母进行生活照顾、精神慰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为人子女应( )①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②和父母共同生活,按时给足经济供养③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④和父母分开生活,不干涉其人身自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漫画《呵护小家,你我参与》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②子女在生活上照料父母③子女不干涉父母私事④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2024·江西赣州期中)甲是一名上市公司高管,资产丰厚,现年50多岁未婚。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甲开始担心自己在突然患病或者老去之后因无人赡养而得不到照顾。在与邻居乙商量并征得其同意后,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意定监护协议,约定在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乙担任自己的监护人。下列对甲的这一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能力确定意定监护人 ②乙不是甲的近亲亲属,原则上不能担任甲的监护人 ③是甲未雨绸缪为自己提供保障,以便日后老有所依 ④乙同意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后,需立即履行监护职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2024·河南新乡期中)敬老其实不需要你费许多时间,花许多钱,只是下班时车子弯一趟,来回用不了多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弯一趟”既温暖了父母,还可能惹得父母家楼上楼下的邻居也“眼红”。可见,敬老( )①要求子女为父母提供足额物质财富②要求子女能够体贴父母③要求子女在精神上慰藉父母④要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1.(2024·山东临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亟待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请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及法律依据。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1.B 小飞是未成年人,把同学打伤,侵害了同学的健康权,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③当选。2.C 材料体现了创建一个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包容,要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家风,C符合题意;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A错误;父母教育管理不能随心所欲,B错误;父母放手任其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D错误。3.B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本案中,小芙母亲不让小芙父亲探望,侵犯了小芙父亲对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②③当选,①④错误。4.C 姚某把小姚送去工地劳动,表明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②③正确。根据尽量做到24小时陪伴和小姚的变化看,这不是变相体罚,①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5.B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说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①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未成年人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排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是对未成年人身自由权的保护,而不是对其人身自由权的限制,③错误。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这表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监护职责,④符合题意。6.D 王某对老人要进行经济供养、支付赡养费,①排除。王某一非婚生但其父母同样必须履行抚养、教育义务,王某必须常回家对父母进行生活照顾、精神慰藉,②④正确。王某和刘某对王某一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③排除。7.B 为人子女应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①③正确。子女不一定和父母共同生活,也不一定和父母分开生活,②④不选。8.A 漫画反映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关心,这说明了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子女在生活上照料父母,①②符合题意。“子女不干涉父母私事”说法绝对化,③排除。漫画不反映④,排除。9.A 成年意定监护,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甲的做法符合民法典相关规定,①③正确,②排除。意定监护人应在甲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立即履行,④说法错误。10.C 敬老其实也不需要你费许多时间,花许多钱,子女不一定要为父母提供足额物质财富,①与题意不符;材料表明敬老要求子女能够体贴父母,要求子女在精神上慰藉父母,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涉及要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④不符合题意。11.民法典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同时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等,要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带来的影响,提高未成年子女的辨别能力。解析:可联系民法典规定父母有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履行好相应的义务,保护孩子的各方面合法利益。3 / 3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1.法治意识:树立家庭权利义务意识,杜绝家庭违法行为。树立正确的继承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公共参与: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家庭义务,构建和谐家庭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一、育小职责大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1)不仅有 义务,也有 义务。①父母不得 、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更不得有溺婴、 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②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 ,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 、辍学。(2)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 。①保护未成年子女的 和健康。②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 。③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1)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 ,也是父母的 。(2)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 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 。二、敬老是义务1.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1)经济上 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 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2)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 ,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2.成年意定监护制度(1)内涵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 事先协商,以 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 时,履行监护职责。(2)优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 。(3)缺陷容易限制老年人的 ,故建议选择与老年人的财产没有 的人担任监护人。3.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1)表现:家庭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是现实中还存在 、虐待和 等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2)处罚: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 。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判一判(1)父母离婚后,不管是否直接抚养子女,父母双方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2)所有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均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承担民事责任。( )(3)无赡养能力的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4)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选一选 (1)(2024·山东烟台期中)杨某与妻子离婚后,儿子由妻子抚养,十岁的孩子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整天沉溺于电子游戏中。为纠正儿子的不良习惯,杨某利用假期把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规定儿子每天玩手机不得超过半个小时,并要求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由此可见,杨某( )①履行了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②对未成年子女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 ③超过了对子女的必要教育限度④虽非监护人,仍履行监护职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安徽六安月考)王大妈今年60多岁,生有3子,最小的儿子小张一岁左右就被送养。王大妈因为丈夫生前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两个儿子生意又失败,生活拮据。王大妈得过脑梗,生活难以自理,靠向亲戚借钱勉强维持生活。关于小张是否有义务赡养王大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无论是否有合法的收养关系,小张都没有义务赡养王大妈B.小张必须赡养王大妈,因为他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C.王大妈对小张未履行抚养义务,故小张对王大妈也不存在赡养义务D.若小张与养父母之间有合法的收养关系,那么他对生母不存在赡养义务1.教材P42“探究与分享”上述情形中家长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提示:(1)无法成立。本案中小飞属于未成年人,其父母需要履行监护职责,负有侵权责任中的无过错侵权责任,赔偿受害方医疗费等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离婚后,小芙的父亲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其母亲应给予协助,小芙母亲拒绝其父亲探望的理由不成立。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归一方抚养,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本案中小芙父亲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2.教材P44“探究与分享”请你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常回家看看”条款,思考赡养的含义。提示: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赡养父母,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议题一 父母如何养育子女【情境】 某派出所民警吕某接到一起特殊的警情。报警人是个小女孩,说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有回家,让警察叔叔过去看看。小女孩今年才11岁,还有个 7岁的弟弟。父母闹矛盾,将孩子留在了家中。民警决定将姐弟两人先带回所里照顾,并联系家长接走了孩子。没想到两个小时后,父母又离家了,且拒绝回家照料孩子。无奈之下,民警只好重新将姐弟俩接回派出所安顿好。探究 (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关系?(2)如何看待这对夫妻的行为?1.一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对以下情况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负担时,父母有教育抚养的义务:①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②尚在校就读的;③的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义务的履行(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2)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3)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是父母双方的义务,应双方共同承担,不应把责任推给一方。(4)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开始于子女出生。1.(2024·湖北武汉质检)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父母的神圣使命。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家长不宽容孩子的错误,常常因小事打骂孩子,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全部归结于学校和老师。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父母应履行好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义务②打骂孩子是父母的抚养义务③家庭教育应该代替学校教育④父母对子女进行批评和惩戒应该合理合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将“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理念上升为法律,让“家事”上升为“国事”,这意味着家长们进入“依法带娃”时代。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理念是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②父母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得到强化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④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某法院在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的案件调研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部分家长不注意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动辄实施体罚;三是少数离婚父母推卸教育责任。育小职责大,做合格家长( )①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正确履行监护职责 ②明晰体罚子女是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③必须通过批评教育的手段去化解子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④不能因婚姻关系改变消除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议题二 如何做到“老有所养”【情境】 孙老汉今年70岁,有一儿一女,30年前孙老汉与子女分开,与老伴共同生活。2023年老伴去世,孙老汉因过度悲伤,终日卧床不起,又无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社区干部多次找到孙老汉的子女要求他们履行赡养义务,但子女们都强调与孙老汉在30年前就分家了,长年无来往,实际上脱离了关系,且都表示孙老汉去世之后不再继承其财产,因此拒绝赡养。最后,孙老汉将子女告上法院。探究 (1)孙老汉是否应该要求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2)如何评价孙老汉子女的行为? 抚养、赡养与扶养的关系类别 抚养 赡养(扶助) 扶养(狭义)区别 定义 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提供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加以妥善照料 子女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父母关心和照料 平辈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相互扶助适用 范围 适用于长辈对晚辈 适用于晚辈对长辈 适用于平辈之间联系 ①都是法律规定的家庭成员间应履行的义务,不履行这些义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都是构建和睦家庭的条件注意:“广义扶养”指一定范围内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没有身份、辈分之分,是抚养、扶养、赡养的统称。在民法典、刑法具体法律条文中使用“扶养”一词,即采用广义的解释。1.(2024·山东济南月考)卢某与老伴李某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三个子女每人每月给付其父母1 000元,二老生病住院的大额费用由三个子女均摊,平时子孙也会经常回家看望他们,陪他们聊聊家常。在这里( )①子女履行了生活上抚养父母的义务②子女履行了精神上慰藉父母的义务③子女履行了生活上教育父母的义务④子女履行了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李先生今年72岁,老伴去世多年,育有二男一女,但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平时李先生一个人生活。李先生想指定自己的邻居好友王先生为自己的监护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虽然李先生有选定监护人的权利,并非因此免除其子女的赡养义务 ②双方签订意定监护协议时,可以通过口头形式 ③只要协议是李先生的真实意思表示,其他人没有权力干涉 ④李先生的子女可以随时终止协议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4·四川南充联考)70岁的陈先生未婚未育,身体健朗,深思熟虑后决定指定侄女为自己的监护人,自己的养老问题全部委托侄女负责,自己名下的存款和一套房产,则在去世后给侄女。陈先生立了遗嘱后,双方签订了协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监护为意定监护,可以更好地保障陈先生的合法权益 ②经事先协商,陈先生可以以口头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③监护协议签署后,立即由侄女代理陈先生实施民事活动 ④陈先生侄女在陈先生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1)抚养 教育 ①虐待 弃婴 ②义务教育 退学 (2)监护职责 ①人身安全 ②财产利益 ③父母2.(1)义务 权利 (2)约束 合理惩戒二、1.(1)供养 慰藉 (2)婚姻自由 2.(1)近亲属 组织 书面 民事行为能力 (2)合法权益 (3)自主决定权 利害关系 3.(1)家庭暴力 遗弃 (2)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判一判 (1)√ (2)× (3)× (4)×选一选(1)A 杨某虽然与妻子离婚,且约定孩子归妻子抚养,但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杨某在孩子假期时,将其接到身边,进行行为教育,这说明杨某履行了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故①②正确。限制孩子玩手机时长,并教导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属于正常范围的教育,故③不选。父母的离婚不会改变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等,所以杨某仍然是其儿子的监护人,故④不选。(2)D 若小张与养父母之间有合法的收养关系,那么他对生母不存在赡养义务,但是若小张与养父母之间没有合法的收养关系,那么他对生母存在赡养义务,D正确,A、B、C错误。【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 (1)提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父母、子女、夫妻、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关系。在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中,父母、子女关系与我们的联系最为密切。(2)提示:这对夫妻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对夫妻没有履行好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没有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跟踪训练1.B 材料中一部分家长的做法没有履行好对子女的应尽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①说法正确;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批评和惩戒时,应合理合法,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④符合题意;打骂孩子超出合理惩戒,是不当教育,不属于抚养的范畴,②说法错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应该发挥各自育人优势,家庭教育不能代替学校教育,③说法错误。2.D 材料表明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父母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得到强化,②④正确。传统的理念上升为法律,家长们进入“依法带娃”时代体现法律是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①不选。材料未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③不选。3.B 育小职责大,做合格家长需要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正确履行监护职责,不能因婚姻关系改变消除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①④正确。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父母体罚子女若属于正常的管教,则不构成违法,如果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②错误。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但批评教育不是唯一的手段,③错误。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 (1)提示:应该。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孙老汉不辞辛苦地养育子女,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孙老汉的子女都应当赡养父亲,为其提供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的帮助,使其安享晚年。(2)提示:孙老汉子女与孙老汉长年无来往,现有赡养能力又拒绝赡养,属于违法的遗弃行为。孙老汉的子女可以放弃继承的权利,但不能拒绝履行赡养的义务。对这种遗弃行为,如果情节恶劣,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跟踪训练1.D 三个子女给付父母养老金,并经常回家看望,表明子女履行了精神上慰藉父母、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②④正确;抚养指长辈对晚辈的照料,①错误;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义务,应该是子女履行了赡养父母的义务,③错误。2.A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可随意免除,①应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其他人没有权力干涉,但不能是口头形式,②不选,③应选。成年意定监护,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签订的,作为被监护人的子女不可以随时终止协议,④不选。3.B 70岁的陈先生未婚未育,身体健朗,深思熟虑后决定指定侄女为自己的监护人,该监护为意定监护,可以更好地保障陈先生的合法权益,①④正确。陈先生应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而不是以口头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②表述错误。 监护协议签署后,其侄女要在陈先生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立即代理陈先生实施民事活动,③表述错误。5 / 5(共67张PPT)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1.法治意识:树立家庭权利义务意识,杜绝家庭违法行为。树立正确的继承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公共参与: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家庭义务,构建和谐家庭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育小职责大1.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1)不仅有 义务,也有 义务。①父母不得 、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更不得有溺婴、 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②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 ,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 、辍学。抚养 教育 虐待 弃婴 义务教育 退学 (2)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 。①保护未成年子女的 和健康。②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 。③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监护职责 人身安全 财产利益 父母 2.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1)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 ,也是父母的 。(2)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 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 。义务 权利 约束 合理惩戒 二、敬老是义务1. 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1)经济上 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 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2)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 ,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供养 慰藉 婚姻自由 2.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1)内涵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 事先协商,以 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 时,履行监护职责。(2)优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 。近亲属 组织 书面 民事行为能力 合法权益 (3)缺陷容易限制老年人的 ,故建议选择与老年人的财产没有 的人担任监护人。自主决定权 利害关系 3. 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1)表现:家庭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是现实中还存在 、虐待和 等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2)处罚: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 。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家庭暴力 遗弃 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判一判(1)父母离婚后,不管是否直接抚养子女,父母双方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 √ )(2)所有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均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承担民事责任。 ( × )(3)无赡养能力的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 × )(4)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 )√×××选一选(1)(2024·山东烟台期中)杨某与妻子离婚后,儿子由妻子抚养,十岁的孩子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整天沉溺于电子游戏中。为纠正儿子的不良习惯,杨某利用假期把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规定儿子每天玩手机不得超过半个小时,并要求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由此可见,杨某( )①履行了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②对未成年子女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 ③超过了对子女的必要教育限度 ④虽非监护人,仍履行监护职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杨某虽然与妻子离婚,且约定孩子归妻子抚养,但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杨某在孩子假期时,将其接到身边,进行行为教育,这说明杨某履行了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故①②正确。限制孩子玩手机时长,并教导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属于正常范围的教育,故③不选。父母的离婚不会改变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等,所以杨某仍然是其儿子的监护人,故④不选。(2)(2024·安徽六安月考)王大妈今年60多岁,生有3子,最小的儿子小张一岁左右就被送养。王大妈因为丈夫生前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两个儿子生意又失败,生活拮据。王大妈得过脑梗,生活难以自理,靠向亲戚借钱勉强维持生活。关于小张是否有义务赡养王大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无论是否有合法的收养关系,小张都没有义务赡养王大妈B. 小张必须赡养王大妈,因为他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C. 王大妈对小张未履行抚养义务,故小张对王大妈也不存在赡养义务D. 若小张与养父母之间有合法的收养关系,那么他对生母不存在赡养义务解析: 若小张与养父母之间有合法的收养关系,那么他对生母不存在赡养义务,但是若小张与养父母之间没有合法的收养关系,那么他对生母存在赡养义务,D正确,A、B、C错误。1. 教材P42“探究与分享”上述情形中家长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提示:(1)无法成立。本案中小飞属于未成年人,其父母需要履行监护职责,负有侵权责任中的无过错侵权责任,赔偿受害方医疗费等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离婚后,小芙的父亲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其母亲应给予协助,小芙母亲拒绝其父亲探望的理由不成立。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归一方抚养,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本案中小芙父亲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2. 教材P44“探究与分享”请你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常回家看看”条款,思考赡养的含义。提示: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赡养父母,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父母如何养育子女【情境】 某派出所民警吕某接到一起特殊的警情。报警人是个小女孩,说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有回家,让警察叔叔过去看看。小女孩今年才11岁,还有个 7岁的弟弟。父母闹矛盾,将孩子留在了家中。民警决定将姐弟两人先带回所里照顾,并联系家长接走了孩子。没想到两个小时后,父母又离家了,且拒绝回家照料孩子。无奈之下,民警只好重新将姐弟俩接回派出所安顿好。探究 (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关系?提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父母、子女、夫妻、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关系。在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中,父母、子女关系与我们的联系最为密切。(2)如何看待这对夫妻的行为?提示:这对夫妻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对夫妻没有履行好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没有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1. 一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对以下情况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负担时,父母有教育抚养的义务:①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②尚在校就读的;③的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2.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义务的履行(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2)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3)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是父母双方的义务,应双方共同承担,不应把责任推给一方。(4)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开始于子女出生。1. (2024·湖北武汉质检)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父母的神圣使命。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家长不宽容孩子的错误,常常因小事打骂孩子,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全部归结于学校和老师。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父母应履行好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义务②打骂孩子是父母的抚养义务③家庭教育应该代替学校教育④父母对子女进行批评和惩戒应该合理合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材料中一部分家长的做法没有履行好对子女的应尽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①说法正确;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批评和惩戒时,应合理合法,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④符合题意;打骂孩子超出合理惩戒,是不当教育,不属于抚养的范畴,②说法错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应该发挥各自育人优势,家庭教育不能代替学校教育,③说法错误。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将“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理念上升为法律,让“家事”上升为“国事”,这意味着家长们进入“依法带娃”时代。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理念是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②父母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得到强化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④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材料表明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父母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得到强化,②④正确。传统的理念上升为法律,家长们进入“依法带娃”时代体现法律是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①不选。材料未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③不选。3. 某法院在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的案件调研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部分家长不注意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动辄实施体罚;三是少数离婚父母推卸教育责任。育小职责大,做合格家长( )①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正确履行监护职责②明晰体罚子女是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③必须通过批评教育的手段去化解子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④不能因婚姻关系改变消除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育小职责大,做合格家长需要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正确履行监护职责,不能因婚姻关系改变消除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①④正确。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父母体罚子女若属于正常的管教,则不构成违法,如果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②错误。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但批评教育不是唯一的手段,③错误。议题二 如何做到“老有所养”【情境】 孙老汉今年70岁,有一儿一女,30年前孙老汉与子女分开,与老伴共同生活。2023年老伴去世,孙老汉因过度悲伤,终日卧床不起,又无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社区干部多次找到孙老汉的子女要求他们履行赡养义务,但子女们都强调与孙老汉在30年前就分家了,长年无来往,实际上脱离了关系,且都表示孙老汉去世之后不再继承其财产,因此拒绝赡养。最后,孙老汉将子女告上法院。探究 (1)孙老汉是否应该要求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提示:应该。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孙老汉不辞辛苦地养育子女,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孙老汉的子女都应当赡养父亲,为其提供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的帮助,使其安享晚年。(2)如何评价孙老汉子女的行为?提示:孙老汉子女与孙老汉长年无来往,现有赡养能力又拒绝赡养,属于违法的遗弃行为。孙老汉的子女可以放弃继承的权利,但不能拒绝履行赡养的义务。对这种遗弃行为,如果情节恶劣,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抚养、赡养与扶养的关系类别 抚养 赡养(扶助) 扶养(狭义)区别 定义 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提供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加以妥善照料 子女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父母关心和照料 平辈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相互扶助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辈对晚辈 适用于晚辈对长辈 适用于平辈之间类别 抚养 赡养(扶助) 扶养(狭义)联系 ①都是法律规定的家庭成员间应履行的义务,不履行这些义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都是构建和睦家庭的条件 注意:“广义扶养”指一定范围内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没有身份、辈分之分,是抚养、扶养、赡养的统称。在民法典、刑法具体法律条文中使用“扶养”一词,即采用广义的解释。1. (2024·山东济南月考)卢某与老伴李某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三个子女每人每月给付其父母1 000元,二老生病住院的大额费用由三个子女均摊,平时子孙也会经常回家看望他们,陪他们聊聊家常。在这里( )①子女履行了生活上抚养父母的义务②子女履行了精神上慰藉父母的义务③子女履行了生活上教育父母的义务④子女履行了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三个子女给付父母养老金,并经常回家看望,表明子女履行了精神上慰藉父母、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②④正确;抚养指长辈对晚辈的照料,①错误;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义务,应该是子女履行了赡养父母的义务,③错误。2. 李先生今年72岁,老伴去世多年,育有二男一女,但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平时李先生一个人生活。李先生想指定自己的邻居好友王先生为自己的监护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虽然李先生有选定监护人的权利,并非因此免除其子女的赡养义务 ②双方签订意定监护协议时,可以通过口头形式 ③只要协议是李先生的真实意思表示,其他人没有权力干涉 ④李先生的子女可以随时终止协议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可随意免除,①应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其他人没有权力干涉,但不能是口头形式,②不选,③应选。成年意定监护,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签订的,作为被监护人的子女不可以随时终止协议,④不选。3. (2024·四川南充联考)70岁的陈先生未婚未育,身体健朗,深思熟虑后决定指定侄女为自己的监护人,自己的养老问题全部委托侄女负责,自己名下的存款和一套房产,则在去世后给侄女。陈先生立了遗嘱后,双方签订了协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监护为意定监护,可以更好地保障陈先生的合法权益 ②经事先协商,陈先生可以以口头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③监护协议签署后,立即由侄女代理陈先生实施民事活动 ④陈先生侄女在陈先生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70岁的陈先生未婚未育,身体健朗,深思熟虑后决定指定侄女为自己的监护人,该监护为意定监护,可以更好地保障陈先生的合法权益,①④正确。陈先生应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而不是以口头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②表述错误。 监护协议签署后,其侄女要在陈先生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立即代理陈先生实施民事活动,③表述错误。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育小职责大1. 中学生小飞在学校与同学打架,把同学打伤,需要赔偿1万元的医疗费。小飞的父母以事情发生在学校为由拒绝赔偿。本案中( )①小飞应承担民事责任②小飞侵犯了同学的健康权③小飞的父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④小飞的父母侵犯了同学的健康权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小飞是未成年人,把同学打伤,侵害了同学的健康权,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③当选。12345678910112. (2024·黑龙江鸡西月考)“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带出去玩是亲妈,各种美拍,辅导作业时一秒变后妈”,这是家长群形象地描写陪读做作业的现状。每个陪孩子做作业的父母,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习好坏父母无权干涉B.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父母教育管理随心所欲C. 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家风D. 孩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父母学会放手任其发展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体现了创建一个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包容,要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家风,C符合题意;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A错误;父母教育管理不能随心所欲,B错误;父母放手任其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D错误。12345678910113. (2024·湖南常德月考)父母离婚后,小芙跟随母亲生活。父亲一直希望探望小芙,但母亲以父亲探望不利于自己管教孩子为由予以拒绝。母亲要求父亲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父亲则以母亲长期阻止他探望孩子为由拒绝支付。本案中( )①除了支付抚养费,父亲对小芙没有抚养义务②父亲对小芙的抚养义务不因离婚而消除③母亲侵犯了父亲对小芙抚养和教育的权利④支付抚养费是父亲探望小芙的前提条件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本案中,小芙母亲不让小芙父亲探望,侵犯了小芙父亲对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②③当选,①④错误。12345678910114. 姚某为了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儿子,在暑假把儿子送到自己的建筑工地去劳动。为确保儿子的安全,姚某重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24小时陪伴小姚。小姚从天天想逃回家到后来与工友打成一片,好像突然间就懂事了,也知道学习了。姚某把小姚送去工地劳动( )①是变相体罚,但合情合理②表明父母有权约束和引导子女③是对未成年子女的合理惩戒④表明劳动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源泉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姚某把小姚送去工地劳动,表明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②③正确。根据尽量做到24小时陪伴和小姚的变化看,这不是变相体罚,①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12345678910115. (2024·山西太原期中)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这表明( )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②未成年人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③未成年人身自由权受到一定限制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监护职责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说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①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未成年人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排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是对未成年人身自由权的保护,而不是对其人身自由权的限制,③错误。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这表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监护职责,④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敬老是义务6. 王某(男)与刘某(女)在2007年同居生活时生有一子王某一,在孩子两岁后双方外出务工并分手,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便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随着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从事生产劳动,仅靠养老金难以负担孩子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无奈只能将王某与刘某告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王某和刘某常回家看看,并支付老人的赡养费和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该案例中( )①王某和刘某对老人要进行经济供养、支付赡养费②王某一非婚生但其父母同样必须履行抚养、教育义务③爷爷奶奶对亲孙子王某一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④王某必须常回家对父母进行生活照顾、精神慰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王某对老人要进行经济供养、支付赡养费,①排除。王某一非婚生但其父母同样必须履行抚养、教育义务,王某必须常回家对父母进行生活照顾、精神慰藉,②④正确。王某和刘某对王某一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③排除。12345678910117.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为人子女应( )①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②和父母共同生活,按时给足经济供养③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④和父母分开生活,不干涉其人身自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为人子女应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①③正确。子女不一定和父母共同生活,也不一定和父母分开生活,②④不选。12345678910118. 漫画《呵护小家,你我参与》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②子女在生活上照料父母③子女不干涉父母私事④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关心,这说明了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子女在生活上照料父母,①②符合题意。“子女不干涉父母私事”说法绝对化,③排除。漫画不反映④,排除。12345678910119. (2024·江西赣州期中)甲是一名上市公司高管,资产丰厚,现年50多岁未婚。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甲开始担心自己在突然患病或者老去之后因无人赡养而得不到照顾。在与邻居乙商量并征得其同意后,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意定监护协议,约定在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乙担任自己的监护人。下列对甲的这一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能力确定意定监护人②乙不是甲的近亲亲属,原则上不能担任甲的监护人③是甲未雨绸缪为自己提供保障,以便日后老有所依④乙同意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后,需立即履行监护职责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成年意定监护,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甲的做法符合民法典相关规定,①③正确,②排除。意定监护人应在甲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立即履行,④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10. (2024·河南新乡期中)敬老其实不需要你费许多时间,花许多钱,只是下班时车子弯一趟,来回用不了多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弯一趟”既温暖了父母,还可能惹得父母家楼上楼下的邻居也“眼红”。可见,敬老( )①要求子女为父母提供足额物质财富②要求子女能够体贴父母③要求子女在精神上慰藉父母④要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敬老其实也不需要你费许多时间,花许多钱,子女不一定要为父母提供足额物质财富,①与题意不符;材料表明敬老要求子女能够体贴父母,要求子女在精神上慰藉父母,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涉及要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④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4·山东临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12345678910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亟待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解决。12345678910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1234567891011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请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及法律依据。答案:民法典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同时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等,要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带来的影响,提高未成年子女的辨别能力。解析:可联系民法典规定父母有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履行好相应的义务,保护孩子的各方面合法利益。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课 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docx 第五课 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pptx 第五课 第一框 家和万事兴(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