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感受司法公正
材料一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十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各类涉民事案件3 600余万件,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发布人脸识别司法解释,新增平等就业权的案由,依法审理毕业生遭受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就业歧视案件,依法审理人格权侵害禁令等案件。
  ◆发布民法典物权编司法解释,审理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强行啃老无居住权案”等典型案件,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制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司法解释,依法审理了“离婚家务补偿案”等案件。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人民法院已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近 1.1 万份,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等英烈名誉案、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案、高铁霸铺案等,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某班级围绕该主题进行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案例。
  【基本案情】 
  2023年6月至9月,李某将一款可以窃取安装者手机内照片的软件伪装成“颜值检测”软件,以此窃取安装者手机相册照片1 751张,其中,含有人脸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1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2023年9月,李某又用虚拟币在某网论坛购买“社工库资料”,并将网盘链接分享到“业主交流”QQ群(150名成员)。2024年3月,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经查,该“社工库资料”存储于境外网盘,未查到有人下载使用,经去除无效数据、合并去重后,该“社工库资料”包含公民个人信息共计8 100余万条。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2024年4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李某非法获取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且信息数量符合“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鉴于李某主观上没有出售牟利的目的,客观上未造成信息传播、扩散,且系初犯,自愿认罪认罚,5月,人民检察院以李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提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的量刑建议。
  【人民法院审判过程】 
  庭审中,辩护人提出,本案未对涉案8 100余万条信息的真实性核实确认,数量认定依据不足;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利用黑客软件窃取照片的事实,还主动交代公安机关未掌握的在该网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分享至QQ群的事实,对于该事实应当认定为自首。
  公诉人答辩指出,司法鉴定机构去除无效信息,合并去重进行鉴定,鉴定出有效个人信息8 100余万条,且公安机关抽样验证,能够确认涉案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对其依法从宽处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探究视角一 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各级法院是如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
探究视角二 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该案办理过程是如何彰显司法公正的。
1.(2024·湖北武汉期中)某地人民法院持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探索不同法系与跨境法律规则衔接,截至2024年4月,已成功调解2 400多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该人民法院配备互联网庭审系统,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开发与相关机构数据共享的线上系统,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快速裁决。可见,该人民法院(  )
①实现了诉讼、调解与仲裁的有效融合
②为不同社会主体的创新创造保驾护航
③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了裁决结果的落实
④为司法活动开新局,优化了司法审判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河南郑州期中)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黄某利用工作便利,手工抄录持卡人信息后,将客户信息资料提供给银行外部人员,公安局经过深入调查,掌握了黄某泄露客户信息的证据,人民检察院对黄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黄某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对其依法从宽处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提高了司法公信力,确保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 ②依法收集和运用证据,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 ③遵守诉讼程序,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 ④依法保障当事人委托辩护人帮助进行诉讼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全面了解司法公正
(1)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司法公正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其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
(3)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坚持正当平等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前者可以称为程序公正,后者可以称为实体公正。它们共同构成了司法公正的基本内容。
2.如何正确打官司
(1)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3)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案例分析类
  此类题一般以经典案例为材料,要求判断并说明理由。设问往往以“侵权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等形式呈现。案例分析题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判定、引用法条及陈述事实。
  第一步,读设问,定方向。明确法律范畴界定。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根据材料,明确要用的法条。
  第三步,理思路,组答案。准确表述法律条文,正确分析事实依据。
 (2023·江苏高考1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丁某(出租方)与15岁的赵某(承租方)于2022年8月25日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合同约定:丁某自2022年8月25日17时起将车辆交付给赵某使用,至2022年8月26日17时收回。租金共计人民币550元。
  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丁某认为,赵某损坏车辆造成损失,必须进行赔偿。赵某的父母认为,赵某所签合同没有经过父母同意或追认,丁某不应该出租车辆给赵某,责任应该由丁某承担。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决定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如果你是调解员,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就该案中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简要分析。
【技法指导】 
第一步,读设问,定方向——明确法律范畴界定。
由本题设问中“该案中各方的法律责任”可知,“该案”为未成年人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而引起的纠纷,“各方”指丁某(出租方),赵某(承租方)及其父母。据此联系法律知识,合同的订立,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的认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引用法条陈述事实。
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
丁某(出租方)与15岁的赵某(承租方)于2022年8月25日签订《车辆租赁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承租方赵某在签订合同时未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合同的行为未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和追认,丁某与赵某签订的《车辆租赁合同》应为无效合同,丁某不应该出租车辆给赵某
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存在过错;但赵某系未成年人,未取得驾驶证,丁某在与赵某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未对其驾驶资格进行审查便将车辆交付,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应承担一部分责任;综合考虑本案情况,赵某的过错程度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对于丁某主张的损失赔偿,应由赵某的父母承担大部分责任
第三步,理思路,组答案。准确表述法律条文,正确分析事实依据。
尝试解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皑皑白雪,“梨花”盛开,是冬日的浪漫、是诗人的情怀,但有时也是压倒树木砸坏车辆的罪魁祸首!龚某将自己新买的爱车停放在某小区橱栏边,第二天却发现车被大雪压折的树木砸坏。
  经确认,树木的所有人和管理人为某研究院。龚某认为,因某研究院对其所有的树木长期疏于管理,导致树木内部腐烂、树干中空,才经不住大雪的重量,折倒后砸坏车辆。而该研究院认为,龚某的车辆损害是由气候现象导致,属于不可抗力。且天气预报已经多次预警,龚某自身对车辆停放也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所以不同意龚某提出的赔偿要求。
  龚某遂向人民法院对该研究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龚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人民法院支持?并说明理由。
单元综合提升
综合探究深挖
命题探究
探究视角一 提示:①加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保护。保护隐私权、人格权,保障各类物权,妥善处理相邻关系,依法惩治侵权行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②促进家庭文明建设。依法处理继承问题,保护父母、子女、夫妻的合法权利,促进家庭和睦。
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引领风尚。
探究视角二 提示:依法保障当事人委托辩护人帮助进行诉讼的权利,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收集和运用证据,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遵守诉讼程序,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进行审理和判决,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依法进行判决,做到公正司法。
应用体验
1.D 诉讼、调解与仲裁的有效融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该人民法院配备互联网庭审系统,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开发与相关机构数据共享的线上系统,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快速裁决,说明该人民法院为不同社会主体的创新创造保驾护航,②正确。保障裁决结果的落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该人民法院配备互联网庭审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了司法审判工作;某地人民法院持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探索不同法系与跨境法律规则衔接,说明该人民法院促进了跨境法律综合事务高质量发展,为司法活动开新局,④正确。
2.C 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但是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公安局依法收集黄某泄露客户信息的证据,法院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②符合题意。公安局经过深入调查,掌握了黄某泄露客户信息的证据,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依法进行判决,说明严格遵守诉讼程序,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进行审理和判决,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当事人委托辩护人,④排除。
主观大题突破——案例分析类
典题示例
 ①承租人赵某在签订合同时未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合同的行为未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和追认,原告丁某与被告赵某签订的《车辆租赁合同》应为无效合同,丁某不应该出租车辆给赵某。
②被告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存在过错;但被告赵某系未成年人,未取得驾驶证,丁某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未对其驾驶资格进行审查便将车辆向其交付,也存在一定的过错。综合考虑本案情况,被告赵某的过错程度较大。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对于原告丁某主张的损失赔偿,应由被告赵某的父母承担大部分责任。
跟踪训练
 龚某的诉讼请求不能完全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理由如下:①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雨雪冰冻的天气预报,龚某和某研究所对恶劣天气都应预见,本案中的大雪天气不属于不可抗力。②民法典规定:“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该树木掉落与车辆损毁有直接因果关系,某研究院为折断树木的所有人及管理人,其未举证证明已尽到维护、管理义务,故应对龚某车辆的损害承担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③龚某在气象部门已经发布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仍将车辆停放树下,未尽到注意义务,龚某也应承担部分损失。
解析:第一步,读设问,定方向。本题需调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根据材料,明确要用的法条。该研究院认为,龚某的车辆损害是由气候现象导致,属于不可抗力。且天气预报已经多次预警,龚某自身对车辆停放也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所以不同意龚某提出的赔偿要求,可调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雨雪冰冻的天气预报,龚某和某研究所对恶劣天气都应预见,本案中的大雪天气不属于不可抗力。龚某在气象部门已经发布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仍将车辆停放树下,未尽到注意义务,龚某也应承担部分损失。经确认,树木的所有人和管理人为某研究院。龚某认为,因某研究院对其所有的树木长期疏于管理,导致树木内部腐烂、树干中空,才经不住大雪的重量,折倒后砸坏车辆,可调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该树木掉落与车辆损毁有直接因果关系,某研究院为折断树木的所有人及管理人,其未举证证明已尽到维护、管理义务,故应对龚某车辆的损害承担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第三步,理思路,组答案。准确表述法律条文,正确分析事实依据。
5 / 5(共35张PPT)
单元综合提升
感受司法公正
  
材料一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十年来,全
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各类涉民事案件3 600余万件,发布了一系列
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发布人脸识别司法解释,新增平等就业权的案由,依法审理毕
业生遭受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就业歧视案件,依法审理人格权侵害
禁令等案件。
  ◆发布民法典物权编司法解释,审理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案”“强行啃老无居住权案”等典型案件,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制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司法解释,依法审理了“离婚
家务补偿案”等案件。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人民法院已发出人身安全
保护令近 1.1 万份,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等英烈名誉案、侵害袁
隆平院士名誉案、高铁霸铺案等,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某班级围
绕该主题进行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案例。
  【基本案情】 
  2023年6月至9月,李某将一款可以窃取安装者手机内照片的软件
伪装成“颜值检测”软件,以此窃取安装者手机相册照片1 751张,其
中,含有人脸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100
余条公民个人信息。2023年9月,李某又用虚拟币在某网论坛购买
“社工库资料”,并将网盘链接分享到“业主交流”QQ群(150名成
员)。2024年3月,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经查,该“社工库资料”
存储于境外网盘,未查到有人下载使用,经去除无效数据、合并去重
后,该“社工库资料”包含公民个人信息共计8 100余万条。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2024年4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审查认
为,李某非法获取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罪,且信息数量符合“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鉴于李某主观上没有
出售牟利的目的,客观上未造成信息传播、扩散,且系初犯,自愿认
罪认罚,5月,人民检察院以李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
诉,提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的量刑建议。
  【人民法院审判过程】 
  庭审中,辩护人提出,本案未对涉案8 100余万条信息的真实性核
实确认,数量认定依据不足;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利用黑客软
件窃取照片的事实,还主动交代公安机关未掌握的在该网非法购买公
民个人信息并分享至QQ群的事实,对于该事实应当认定为自首。
  公诉人答辩指出,司法鉴定机构去除无效信息,合并去重进行鉴
定,鉴定出有效个人信息8 100余万条,且公安机关抽样验证,能够确
认涉案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对其依法
从宽处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
年,并处罚金。
探究视角一 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各
级法院是如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
提示:①加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保护。保护隐私权、人格权,
保障各类物权,妥善处理相邻关系,依法惩治侵权行为,保护群
众合法权益。
②促进家庭文明建设。依法处理继承问题,保护父母、子女、夫妻的
合法权利,促进家庭和睦。
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推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引领风尚。
探究视角二 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该
案办理过程是如何彰显司法公正的。
提示:依法保障当事人委托辩护人帮助进行诉讼的权利,坚持以事实
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收集和运用证据,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
则;严格遵守诉讼程序,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进行审理和判决,检察
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依法进行判决,做到公正司法。
1. (2024·湖北武汉期中)某地人民法院持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
水平,探索不同法系与跨境法律规则衔接,截至2024年4月,已成
功调解2 400多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该人民法院配备互联网庭审
系统,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开发与相关机构数据共享的线上系
统,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快速裁决。可见,该人民法院(  )
①实现了诉讼、调解与仲裁的有效融合
②为不同社会主体的创新创造保驾护航
③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了裁决结果的落实
④为司法活动开新局,优化了司法审判工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诉讼、调解与仲裁的有效融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该人民法院配备互联网庭审系统,
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开发与相关机构数据共享的线上系统,实现
知识产权案件快速裁决,说明该人民法院为不同社会主体的创新创
造保驾护航,②正确。保障裁决结果的落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
不符合题意。该人民法院配备互联网庭审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优
化了司法审判工作;某地人民法院持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
平,探索不同法系与跨境法律规则衔接,说明该人民法院促进了跨
境法律综合事务高质量发展,为司法活动开新局,④正确。
2. (2024·河南郑州期中)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黄某利用工作
便利,手工抄录持卡人信息后,将客户信息资料提供给银行外部人
员,公安局经过深入调查,掌握了黄某泄露客户信息的证据,人民
检察院对黄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审理认
为,黄某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对其依法从宽处理,以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对此,下
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提高了司法公信力,确保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 ②依法收集
和运用证据,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 ③遵守诉讼程序,依照
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 ④依法保障当事人委托辩护人帮助
进行诉讼的权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但是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遵守法
律”,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公安局依法收集黄某泄露客户信息
的证据,法院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②符合题意。公安局经过深
入调查,掌握了黄某泄露客户信息的证据,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
诉,审判机关依法进行判决,说明严格遵守诉讼程序,依照法定程
序和形式进行审理和判决,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当事人委托
辩护人,④排除。
1. 全面了解司法公正
(1)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
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司法公正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
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
当、正义的精神。其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
(3)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坚持正当平等的原则,也要
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前者可以称为程序
公正,后者可以称为实体公正。它们共同构成了司法公正的
基本内容。
2. 如何正确打官司
(1)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3)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案例分析类
  此类题一般以经典案例为材料,要求判断并说明理由。设问往往
以“侵权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等形式呈
现。案例分析题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判定、引用法条及陈述事实。
  第一步,读设问,定方向。明确法律范畴界定。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根据材料,明确要用的法条。
  第三步,理思路,组答案。准确表述法律条文,正确分析事
实依据。
 (2023·江苏高考1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丁某(出租方)与15岁的赵某(承租方)于2022年8月25日签
订《车辆租赁合同》,合同约定:丁某自2022年8月25日17时起将
车辆交付给赵某使用,至2022年8月26日17时收回。租金共计人民
币550元。
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丁某认为,赵
某损坏车辆造成损失,必须进行赔偿。赵某的父母认为,赵某所
签合同没有经过父母同意或追认,丁某不应该出租车辆给赵某,
责任应该由丁某承担。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决定通过调解
的方式解决纠纷。
如果你是调解员,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就该案中各方的法律
责任进行简要分析。
【技法指导】 
第一步,读设问,定方向——明确法律范畴界定。
由本题设问中“该案中各方的法律责任”可知,“该案”为未成年人
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而
引起的纠纷,“各方”指丁某(出租方),赵某(承租方)及其父
母。据此联系法律知识,合同的订立,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侵
权责任的认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引用法条陈述事实。
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
丁某(出租
方)与15岁
的赵某(承
租方)于
2022年8月25
日签订《车
辆租赁合
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有关规定:“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
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
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
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
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
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
效” 承租方赵某在签订合同
时未满18周岁,为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
订合同的行为未经过其
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和追
认,丁某与赵某签订的
《车辆租赁合同》应为
无效合同,丁某不应该
出租车辆给赵某
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
赵某在
租赁车
辆期间
因操作
不当造
成车辆
损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存在过错;但赵某系未成年人,未取得驾驶证,丁某在与赵某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未对其驾驶资格进行审查便将车辆交付,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应承担一部分责任;综合考虑
本案情况,赵某的过错
程度较大
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
赵某在租赁
车辆期间因
操作不当造
成车辆损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有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
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
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
权责任” 对于丁某主张的损失赔
偿,应由赵某的父母承
担大部分责任
第三步,理思路,组答案。准确表述法律条文,正确分析事实依据。
答案:①承租人赵某在签订合同时未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其签订合同的行为未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和追认,原告丁某
与被告赵某签订的《车辆租赁合同》应为无效合同,丁某不应该出租
车辆给赵某。
②被告赵某在租赁车辆期间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存在过错;但
被告赵某系未成年人,未取得驾驶证,丁某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
未对其驾驶资格进行审查便将车辆向其交付,也存在一定的过错。综
合考虑本案情况,被告赵某的过错程度较大。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
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
任。”对于原告丁某主张的损失赔偿,应由被告赵某的父母承担大部
分责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皑皑白雪,“梨花”盛开,是冬日的浪漫、是诗人的情怀,但有
时也是压倒树木砸坏车辆的罪魁祸首!龚某将自己新买的爱车停放在
某小区橱栏边,第二天却发现车被大雪压折的树木砸坏。
  经确认,树木的所有人和管理人为某研究院。龚某认为,因某研
究院对其所有的树木长期疏于管理,导致树木内部腐烂、树干中空,
才经不住大雪的重量,折倒后砸坏车辆。而该研究院认为,龚某的车
辆损害是由气候现象导致,属于不可抗力。且天气预报已经多次预
警,龚某自身对车辆停放也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所以不同意龚某提出
的赔偿要求。
  龚某遂向人民法院对该研究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因林木折
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龚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
到人民法院支持?并说明理由。
答案:龚某的诉讼请求不能完全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理由如下:①不
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气象部门提
前发布了雨雪冰冻的天气预报,龚某和某研究所对恶劣天气都应预
见,本案中的大雪天气不属于不可抗力。②民法典规定:“因林木折
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
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该树木掉落
与车辆损毁有直接因果关系,某研究院为折断树木的所有人及管理
人,其未举证证明已尽到维护、管理义务,故应对龚某车辆的损害承
担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③龚某在气象部门已经发布天气预报的情况
下,仍将车辆停放树下,未尽到注意义务,龚某也应承担部分损失。
解析:第一步,读设问,定方向。本题需调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
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根据
材料,明确要用的法条。该研究院认为,龚某的车辆损害是由气候现
象导致,属于不可抗力。且天气预报已经多次预警,龚某自身对车辆
停放也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所以不同意龚某提出的赔偿要求,可调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
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
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雨
雪冰冻的天气预报,龚某和某研究所对恶劣天气都应预见,本案中的
大雪天气不属于不可抗力。
龚某在气象部门已经发布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仍将车辆停放树下,未
尽到注意义务,龚某也应承担部分损失。经确认,树木的所有人和管
理人为某研究院。龚某认为,因某研究院对其所有的树木长期疏于管
理,导致树木内部腐烂、树干中空,才经不住大雪的重量,折倒后砸
坏车辆,可调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规定:
“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
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
该树木掉落与车辆损毁有直接因果关系,某研究院为折断树木的所有
人及管理人,其未举证证明已尽到维护、管理义务,故应对龚某车辆
的损害承担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第三步,理思路,组答案。
准确表述法律条文,正确分析事实依据。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