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 领会科学思维
一、基础练
1.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下列成语或典故反映出不科学思维的是(  )
①未雨绸缪 ②智子疑邻
③抽薪止沸 ④掩耳盗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950年,李四光回国;1952年他担任地质部部长。当时,国外地质权威专家普遍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盆地是大油田的母体,而中华大地以陆相沉积为主,不可能盛产石油。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终于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武断结论,为中国石油开采奠定了思想基础。这表明(  )
A.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B.科学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的特征
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3.(2024·山西阳泉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只有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解决问题,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是因为学习科学思维(  )
①有助于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②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提高政治站位 ③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 ④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直接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凸显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之重。这表明科学思维(  )
A.有可检验性,离不开正确思想指导
B.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是一种与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D.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
①为我们把握历史方位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③其结果具有精确性,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精确的推断 ④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对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④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明创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提升练
1.(2024·广东清远期中)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物理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然后在网络空间上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虚拟城市”,形成物理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上的数字城市同生共存、虚实交融。数字孪生城市中运用的思维(  )
①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转化为现实
④努力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要。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这表明运用科学思维能够(  )
①纠正思维的逻辑错误 ②把握社会发展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③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④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河南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某校高中学生积极探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智慧,进行了如下分享:
通古今之变化。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崇高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的理论特质,有力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
立时代之潮头。
习近平外交思想回应时代呼唤,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正确解决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着力消除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声,使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贯通起来,使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思想之先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面向全世界发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为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了方法路径,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
担人民之期盼。
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深受各种挑战困扰之时,中国贡献的系统性方案,顺应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渴望与期盼,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成为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结合学生的分享,运用科学思维特征的知识,谈谈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解。
三、易错练
1.(2024·广东湛江月考)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英国科学家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这说明(  )
①广义相对论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②黑洞是科学思维的必然产物,具有可检验性 ③科学家的发现体现了遵循逻辑思维要求与创新性的统一 ④证明黑洞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必须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十四五”时期,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表明(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理论化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是检验标准
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以下各项对党的二十大的主题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信自强”说明思维把人们的预期目标变成客观现实的存在 ②“守正创新”表明科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但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③“踔厉奋发”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客观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 ④“勇毅前行”意味着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助力下,青年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时跟踪检测(三) 领会科学思维
一、基础练
1.D ②④都是以一种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属于不科学思维,当选。①③分别用发展观和矛盾观看问题,属于科学思维,不选。
2.C 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A不符合题意。形象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的特征,B说法错误。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坚持从实际出发,不盲从权威,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终于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武断结论,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3.B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①③正确,②排除。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但无法直接推动事物发展,必须借助于实践,④排除。
4.B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离不开实践的检验,A错误。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说明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B正确。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误,D不符合题意。
5.C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②④说法正确。科学思维能够促进实践发展,但并不能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说法错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而不是精确的推断,③说法错误。
6.C ①③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不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符合题意。
二、提升练
1.B 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把物理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构造一个“虚拟城市”,形成物理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上的数字城市同生共存、虚实交融。这里运用了科学思维方法,努力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①④正确。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是形象思维的特点,而数字孪生城市运用到的是抽象思维,②与题意无关。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转化为现实,而不是思维,③错误。
2.C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运用科学思维能够把握社会发展新情况,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有效解决新问题,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
3.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准确反映当今时代重大问题,正确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习近平外交思想立足时代之潮头,科学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习近平外交思想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形成、丰富、发展,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解析: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三、易错练
1.A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广义相对论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①说法正确。黑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发现黑洞是科学思维的结果,②说法错误。科学家的证明和发现遵循逻辑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体现了遵循逻辑思维要求与创新性的统一,③说法正确。证明黑洞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必须以抽象思维为基础,④说法错误。
2.B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B符合题意。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而不是理论化,A说法错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说明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C不符合题意。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标准,D说法错误。
3.D 思维具有能动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把人们的预期目标变成客观现实的存在,①错误。“守正创新”表明科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但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③错误。“勇毅前行”意味着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助力下,青年能更好地服务社会,④应选。
3 / 3(共27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下列成
语或典故反映出不科学思维的是(  )
①未雨绸缪 ②智子疑邻
③抽薪止沸 ④掩耳盗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②④都是以一种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属于不科
学思维,当选。①③分别用发展观和矛盾观看问题,属于科学
思维,不选。
1
2
3
4
5
6
2. 1950年,李四光回国;1952年他担任地质部部长。当时,国外地质
权威专家普遍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盆地是大油田的母体,而中华大地
以陆相沉积为主,不可能盛产石油。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
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终于打破了“中国贫油
论”的武断结论,为中国石油开采奠定了思想基础。这表明(  )
A.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B. 科学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的特征
C.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D.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
2
3
4
5
6
解析:  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逆权威
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
A不符合题意。形象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的特征,B说法错
误。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坚持从实际出发,不盲从权威,
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终于打破了“中国贫油
论”的武断结论,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C符合题
意,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3. (2024·山西阳泉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只有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
力,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解决问题,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是
因为学习科学思维(  )
①有助于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②能够帮助我
们认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提高政治站位 ③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
④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直接推动事物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解析: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不断提升辩
证思维能力,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增
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
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①③正确,②排除。学习科学思维
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但无法直接推动事物发展,必须借助于实
践,④排除。
1
2
3
4
5
6
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
排、一体部署,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凸显教
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之重。这表明科学思维
(  )
A. 有可检验性,离不开正确思想指导
B. 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 是一种与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D.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
1
2
3
4
5
6
解析: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离不开实践的检验,A
错误。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说明科学思维有
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B正
确。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
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
误,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统筹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
全,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
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
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
①为我们把握历史方位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追求
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③其结果
具有精确性,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精确的推断 ④有助于我
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解析: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
遵循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
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②④说法正确。科学思维能够促进实践发
展,但并不能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说法错误。对
事物发展的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而不是精确的推断,
③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6. 下列对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④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明创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①③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不符合题意;
②④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二、提升练
1. (2024·广东清远期中)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
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物理城市的各种要素
进行数字化,然后在网络空间上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虚拟城
市”,形成物理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上的数字城市同生共存、虚实
交融。数字孪生城市中运用的思维(  )
①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转化为现实
④努力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解析:  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
统的基础上,把物理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构造一个“虚拟
城市”,形成物理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上的数字城市同生共存、虚
实交融。这里运用了科学思维方法,努力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
观规律,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①④正确。运用联
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是形象思维的特点,而数字孪生城市
运用到的是抽象思维,②与题意无关。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转化为现实,而不是思维,③错误。
1
2
3
4
5
6
2.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
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要。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
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意义重大而深远。这表明运用科学思维能够(  )
①纠正思维的逻辑错误 ②把握社会发展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③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④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解析: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运用科学思维能够把
握社会发展新情况,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有效解决新
问题,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3. (2024·河南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某校高中学生积极探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智慧,进行了如
下分享:
通古今之变化。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
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
崇高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的理论特质,有力回答了世界之问、时
代之问、历史之问。
1
2
3
4
5
6
立时代之潮头。
习近平外交思想回应时代呼唤,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正
确解决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着力消除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
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合
作、促发展的共同心声,使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
兴的初心使命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贯通
起来,使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
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思想之先声。
1
2
3
4
5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
观,面向全世界发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
赢的安全新路,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安全倡
议为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了方法路径,是中国向
世界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
担人民之期盼。
1
2
3
4
5
6
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
深受各种挑战困扰之时,中国贡献的系统性方案,顺应了各国人民
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渴望与期盼,反映了新时代中
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成为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重要依托。
结合学生的分享,运用科学思维特征的知识,谈谈对习近平外交思
想的理解。
1
2
3
4
5
6
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客观实际
出发,科学准确反映当今时代重大问题,正确回答了世界之问、时
代之问、历史之问。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习近平外交思
想立足时代之潮头,科学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对人类社会
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行
动指南,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③科学思维
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习近平外交思想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形成、丰
富、发展,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解析: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
可检验性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1
2
3
4
5
6
三、易错练
1. (2024·广东湛江月考)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
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英国科学家
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
和美国科学家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这说明
(  )
①广义相对论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②黑洞是科学思维
的必然产物,具有可检验性 ③科学家的发现体现了遵循逻辑思维
要求与创新性的统一 ④证明黑洞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必须以形象
思维为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解析: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广义相对论是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①说法正确。黑洞是客观存在的事
物,发现黑洞是科学思维的结果,②说法错误。科学家的证明和发
现遵循逻辑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体现了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与创新性的统一,③说法正确。证明黑洞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必须
以抽象思维为基础,④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2. “十四五”时期,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表明(  )
A.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理论化
B.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 科学思维的结果是检验标准
1
2
3
4
5
6
解析: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是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体现了科学
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B符合题意。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
性,而不是理论化,A说法错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说明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C不符合题意。思维的结果
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标准,D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
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以
下各项对党的二十大的主题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信自强”说明思维把人们的预期目标变成客观现实的存在 
②“守正创新”表明科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但不盲目相信书本
结论 ③“踔厉奋发”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客观规律发
挥作用的前提 ④“勇毅前行”意味着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助力下,
青年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解析:  思维具有能动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把人
们的预期目标变成客观现实的存在,①错误。“守正创新”表明科
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但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②正确。规律是
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③错误。“勇毅前行”意味着在科学思
维方法的助力下,青年能更好地服务社会,④应选。
1
2
3
4
5
6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