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单元过关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单元过关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在社会生活中,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信息论观点对思维的这一比喻(  )
①看到了思维源于实践
②认为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
③认为思维具有能动性
④认为思维的内容与形式都一定是真实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河南洛阳期中)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这句话强调(  )
A.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B.思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C.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3.(2024·湖北鄂北六校期中联考)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抽象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广东佛山期中)如图为画作《夕阳垂钓》。该画的创作(  )
A.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 B.运用想象和联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C.运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D.在实践的基础上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5.(2024·山东临沂期中)2024年春晚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全网,节目选用了汉、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通过歌曲与视觉交互技术,“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将恢宏大气的中华服饰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到令人陶醉,受到了亿万观众的好评。传统纹样创演秀的创作(  )
①体现的思维形式具有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体现的思维形式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说明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人类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④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对立统一中实现了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江西九江期中)经过征集、初筛、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对外公示等环节,“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吉祥物形象出炉——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设计的作品“湿小鹤”脱颖而出,成为“南昌国际湿地城市”的卡通吉祥物形象。据介绍,卡通吉祥物形象“湿小鹤”名字寓意“湿地鹤乡”,以南昌湿地、白鹤为原型,整体色彩融入了湿地绿色元素和白鹤白色元素,绿白相间,表现出湿地、鸟类、人类、城市生态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展现出南昌湿地之美,以鹤为媒,描绘“南昌国际湿地城市”美丽生态新画卷。“湿小鹤”展开双翅,踏湖飞奔,欢迎四海宾朋走进南昌湿地,与鹤共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小鹤”的寓意(  )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此推理之所以能得出正确结论,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取决于(  )
A.前提正确 B.理由充分
C.符合实际情况 D.遵守思维规律
8.(2024·甘肃兰州期末)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下列思维形式违反这一要求的是(  )
①甲: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什么时间开始消失的?甲:去年5月3日。
②甲:你们店有好蛋糕吗?乙:我们店全是好蛋糕,从来不卖变质的蛋糕。
③甲:明天篮球比赛你参加吗?乙:谁说我不参加?甲:那你快去报名吧。乙:我要是参加,早报名了。
④甲:你居然给孩子报了6个假期班,太多了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培养孩子兴趣。乙:不给孩子报班,难道让孩子天天玩手机、看电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广东汕头开学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的背后却是汪伦给李白开的大玩笑而引发的。《随园诗话补遗》有过这样一段记述,汪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知:“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这里(  )
①汪伦的玩笑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李白故意混淆概念前往汪伦家乡
③十里桃花在汪伦家乡有专门所指 ④万家酒店利用了思维的自相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吉林通化期末)2023年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联酋提出的一项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进行表决,美国投下了唯一一张反对票。美国的做法招致了广泛谴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美国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声称关注加沙民众的生命安全和人道主义需求;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主张防止冲突外溢;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把保护妇女儿童、保护人权挂在嘴边。美国的“双标”行为(  )
①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违反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山西阳泉联考)千纸鹤在日本有着象征意义,常被用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祝愿。在土耳其遭受大地震时,日本人通过捐赠千纸鹤表达了慰问,并在国际上大肆宣传。可是,在日本地震的时候,很多国际友人给日本邮寄了千纸鹤,日本驻各国大使直接拒绝,并称灾区最不需要的是千纸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思维(  )
①不具有确定性,违反了同一律
②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律
③不具有明确性,违反了排中律
④具有双重性,是一种典型双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浙江温州联考)下列观点都存在逻辑错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违反了同一律
②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你是人,你是猿进化而来的——违反了同一律
③他等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离开——违反了排中律
④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违反了排中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指鹿为马”存在的问题是(  )
①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歪曲地反映了认识对象
④需要领会科学思维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山东临沂期中)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只有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就是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能够把握前进方向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两个“行”是对我国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④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来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是因为学习科学思维(  )
①就能认清社会发展规律
②有助于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
③能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④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2024·河北保定期中)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武器、科学思想方法,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可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的意义是(  )
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 ②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投身于时代变革 ④提高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辽宁本溪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从2012年的3 866家增加到2023年的6 833家。文脉悠悠,气象万千,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为依托,各大文博场馆结合特色进行创意策划,不断丰富文化供给。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已初步构建,丰厚的文化遗产正被不断活化利用,历史文化也正以生动可感的面貌走进公众视野。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主人“喜”的3D复原头像
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乐师们再现壁画《夫妇宴饮图》中的古乐演奏场景
山东博物馆将齐国乐舞俑进行了数据采样,以3D虚拟动画方式,还原齐国乐舞场景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通过数字手段将《富春山居图》打造成高5米、长40米的长卷投影,让观众有“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从思维形态角度谈谈当前历史文化是如何能够以生动可感的面貌走进公众视野的。(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重要精神。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经济学界存在如下甲、乙两种不同的论断:
内容 依据
论断甲 粮食安全 没问题 我国口粮自给率为98%,粮食连续19年丰收,粮食储备量足够吃1年
论断乙 粮食安全 是难题 口粮消费只是粮食总消费的一部分,我国民众吃饱没问题、吃好需进口,每年进口粮食达1—1.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
有人说:甲、乙两个论断只能有一个是正确和有益的。依据材料和《逻辑与思维》知识简要辨析。(12分)
19.(2024·河北衡水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以亲身经历说明本款药品的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
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
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龇牙)
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
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咱们公司啦(得意)
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人民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
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6分)
20.(2024·河北保定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也是热议话题。2024年被认为是我国银发经济的元年。我国目前有近3亿老年人,2023年老年用品市场的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据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30%。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推动着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蓬勃发展。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一二三产业,孕育着新机遇,也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而服务好每位老年人,是政府、企业及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科学思维的特征”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两条建议。(12分)
单元过关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B “在社会生活中”表明思维源于实践,①符合题意。信息论观点对思维的这一比喻认为思维就是意识,是广义的思维,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②错误。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这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③符合题意。科学思维的内容应是真实的,形式应是正确的,④说法错误。
2.C 材料中指出任何英雄豪杰的思维的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这表明思维来源于实践,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故C正确,A、B、D不选。
3.D 因为观看庐山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了不同庐山面貌的结论,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①说法错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没有涉及思维的科学性,②排除。诗人对月亮赋予了很多的情感,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③符合题意。通过“花落多少”推测昨夜风雨的大小,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④符合题意。
4.B 该画作运用了形象思维中的想象、联想等反映认识对象,B正确。该画作未体现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A不符合题意。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错误。该画作是艺术的再加工,并未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D错误。
5.D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③排除。传统纹样创演秀的创作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对立统一中实现了创新,体现了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②④正确,①排除。
6.D “湿小鹤”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寓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的是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的特点,②④正确。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湿小鹤”传递美好寓意体现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排除。
7.D 前提正确,如果不符合思维规律,结论不一定正确,A说法错误。理由充分,不能决定前提和结论都为真,B说法错误。符合实际情况,但不一定符合思维规律,C说法错误。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即取决于是否符合思维规律,D符合题意。
8.C 题干强调的是同一律。②中乙把“质量好的蛋糕”理解为“没有变质的蛋糕”,④中乙把“报班太多”等同于“不给孩子报班”,都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甲说记忆完全消失了,但又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参加”和“不参加”,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9.A 材料中汪伦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迎来李白,而实际上这里十里桃花在汪伦家乡有专门所指,“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汪伦偷换了概念,其玩笑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③正确。材料中汪伦故意混淆概念,“引诱”李白前往其家乡,而不是李白混淆概念,②排除。“万家酒店”是汪伦用玩笑故意混淆概念,而不是利用思维的自相矛盾,④排除。
10.B 美国的“双标”行为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①正确。美国的言行不一致体现的是违背了同一律和矛盾律,不涉及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②不选。美国的言行自相矛盾、前后不一,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即违反思维一致性的要求,③正确。“转移论题、偷换概念”指的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而“思维明确性”指的是排中律,二者不能组合使用,④不选。
11.C 地震救灾的时候需要的是救援物资,但日本人给别国邮寄的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千纸鹤,却拒绝别国给自己邮寄千纸鹤,这表明日本人的思维具有双重性,前后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律,是一种典型双标,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12.C 这一“万能溶液”因没有器皿可用,所以是发明不出来的,该说法违背了矛盾律,并不违反同一律,①对应错误。“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中的人是指所有的人,是整体概念。“你是人”中的人是指的是个体概念,这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对应正确。他等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离开,“整整”和一个“多”小时前后矛盾,违背了矛盾律,不是违反了排中律,③对应错误。“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④对应正确。
13.C “指鹿为马”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故意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①排除,②符合题意。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指鹿为马”故意“偷换概念”,歪曲地反映了认识对象,③符合题意。需要领会科学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存在的问题,④排除。
14.A 材料中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能够把握前进方向,故①正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两个“行”是通过对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分析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对我国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故②不选。材料中指出知古鉴今,深刻领悟两个“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故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先进经验促进社会的发展,未体现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来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④不选。
15.B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但认为学习科学思维就能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夸大了科学思维的作用,①表述错误。②③④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作用,符合题意。
16.A 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武器、科学思想方法,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表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投身于时代变革,①③入选。科学思维可以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但这不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的意义,②不选。材料强调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的意义,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没有体现提高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预见性,④不选。
17.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构建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以及各大文博场馆以特色创意策划来丰富文化供给,均是利用抽象思维向公众传播优秀历史文化。
②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D复原头像、乐师再现演奏场景、3D虚拟动画还原乐舞场景等,均是利用形象思维让人们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文化。
解析:由“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为依托……博物馆体系已初步构建”→可联系抽象思维。由3D复原头像、乐师再现演奏场景、3D虚拟动画还原乐舞场景等→可联系形象思维。
18.①甲、乙两个论断都有各自的事实依据,因此都是正确的。二者同真(都正确)并不违背矛盾律要求,因为二者所指“粮食安全”并非同一回事,论断乙不是论断甲的否定论断。
②甲、乙两个论断都是有益的,有利于指导我们以辩证思维看待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既充满自信又不盲目乐观。
解析:设问中的观点包含两个层次:第一,甲、乙两个论断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第二,甲、乙两个论断只能有一个是有益的。需要运用矛盾律和辩证思维的知识分别加以辨析。
19.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F公司在其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人民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
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解析:联系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与材料相结合回答。
20.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银发经济的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银发经济:我国发展银发经济应从我国当前的人口老年化状况、老年用品市场发展状况出发。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对银发经济的分析,找出银发经济的发展的规律,对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作出合理的推理;我国发展银发经济应通过有效分析我国养老市场规律,准确预测我国老年用品市场发展趋势来规划其前景。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我国发展银发经济应充分运用其服务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实践来反复检验,以使其更好地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三个方面入手回答。
6 / 6(共51张PPT)
单元过关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按照信息论的
观点,在社会生活中,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
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信息论观点对思维的这一比喻( )
①看到了思维源于实践 ②认为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
③认为思维具有能动性 ④认为思维的内容与形式都一定是真实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在社会生活中”表明思维源于实践,①符合题意。信
息论观点对思维的这一比喻认为思维就是意识,是广义的思维,狭
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②错误。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
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这表明思维具有能动
性,③符合题意。科学思维的内容应是真实的,形式应是正确的,
④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2024·河南洛阳期中)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
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
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
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
没有的。”这句话强调(  )
A. 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B. 思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C.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中指出任何英雄豪杰的思维的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
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
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这表明思维来源于实践,
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故C正确,A、
B、D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2024·湖北鄂北六校期中联考)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
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
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抽象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体现了思维的科
学性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
的概括性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因为观看庐山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了不同庐山面貌的结
论,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①说法错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
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没有涉及思维的科学性,②
排除。诗人对月亮赋予了很多的情感,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③符合题意。通过“花落多少”推测昨夜风雨的大小,体现了思维
的能动性,④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2024·广东佛山期中)如图为画作《夕阳垂钓》。该画的创作(  )
A. 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
B. 运用想象和联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C. 运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D. 在实践的基础上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该画作运用了形象思维中的想象、联想等反映认识对
象,B正确。该画作未体现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A不符
合题意。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C错误。该画作是艺术的再加工,并未如实地反映
客观对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2024·山东临沂期中)2024年春晚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
《年锦》惊艳全网,节目选用了汉、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
祝福的代表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通过歌曲与视觉交互
技术,“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将恢宏大气的中华
服饰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到令人陶醉,受到了亿万观众的好
评。传统纹样创演秀的创作(  )
①体现的思维形式具有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
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体现的思维形式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
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说明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
人类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④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对
立统一中实现了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③排
除。传统纹样创演秀的创作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对立
统一中实现了创新,体现了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
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②④正确,①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江西九江期中)经过征集、初筛、网络投票、专家评审、
对外公示等环节,“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吉祥物形象出炉——河南
省工艺美术大师设计的作品“湿小鹤”脱颖而出,成为“南昌国际
湿地城市”的卡通吉祥物形象。据介绍,卡通吉祥物形象“湿小
鹤”名字寓意“湿地鹤乡”,以南昌湿地、白鹤为原型,整体色彩
融入了湿地绿色元素和白鹤白色元素,绿白相间,表现出湿地、鸟
类、人类、城市生态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展现出南昌湿地之美,
以鹤为媒,描绘“南昌国际湿地城市”美丽生态新画卷。“湿小
鹤”展开双翅,踏湖飞奔,欢迎四海宾朋走进南昌湿地,与鹤共
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小鹤”的寓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是运用
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
理 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
感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湿小鹤”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达,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寓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
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的是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
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的特点,②④正确。抽
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
本单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湿小鹤”传递美好寓意体现
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
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违法行
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此推理之所以能
得出正确结论,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取决于(  )
A. 前提正确 B. 理由充分
C. 符合实际情况 D. 遵守思维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前提正确,如果不符合思维规律,结论不一定正
确,A说法错误。理由充分,不能决定前提和结论都为真,B说
法错误。符合实际情况,但不一定符合思维规律,C说法错
误。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
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即取决于是否符
合思维规律,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4·甘肃兰州期末)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
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
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下列思维形式违反这一要求的是
(  )
①甲: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什么时间开始消失的?甲:去年
5月3日。
②甲:你们店有好蛋糕吗?乙:我们店全是好蛋糕,从来不卖变质
的蛋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甲:明天篮球比赛你参加吗?乙:谁说我不参加?甲:那你快去
报名吧。乙:我要是参加,早报名了。
④甲:你居然给孩子报了6个假期班,太多了会适得其反,不利
于培养孩子兴趣。乙:不给孩子报班,难道让孩子天天玩手
机、看电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同一律。②中乙把“质量好的蛋糕”理解
为“没有变质的蛋糕”,④中乙把“报班太多”等同于“不给孩子
报班”,都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甲说记忆完全消
失了,但又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①不
符合题意。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参加”和“不参加”,违反了排
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广东汕头开学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这句诗的背后却是汪伦给李白开的大玩笑而引发的。《随园
诗话补遗》有过这样一段记述,汪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
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知:“桃花
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
店。”这里(  )
①汪伦的玩笑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李白故意混淆概念前往汪伦
家乡 ③十里桃花在汪伦家乡有专门所指 ④万家酒店利用了思维
的自相矛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中汪伦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迎来李白,
而实际上这里十里桃花在汪伦家乡有专门所指,“桃花者,潭水名
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汪伦偷
换了概念,其玩笑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③正确。材料中汪伦故
意混淆概念,“引诱”李白前往其家乡,而不是李白混淆概念,②
排除。“万家酒店”是汪伦用玩笑故意混淆概念,而不是利用思维
的自相矛盾,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2024·吉林通化期末)2023年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联酋
提出的一项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进行表决,美国投下了唯一一张反
对票。美国的做法招致了广泛谴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
美国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声称关注加沙民众的生命安全和人
道主义需求;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主张防止冲突外溢;一边
纵容战事延续,一边把保护妇女儿童、保护人权挂在嘴边。美国
的“双标”行为(  )
①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
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
性的要求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违反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美国的“双标”行为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
律的要求,①正确。美国的言行不一致体现的是违背了同一律和
矛盾律,不涉及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②不选。美国的言行自相矛
盾、前后不一,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
的要求,即违反思维一致性的要求,③正确。“转移论题、偷换
概念”指的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而“思维明确性”指的是排
中律,二者不能组合使用,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2024·山西阳泉联考)千纸鹤在日本有着象征意义,常被用来表
达对于生命的祝愿。在土耳其遭受大地震时,日本人通过捐赠千
纸鹤表达了慰问,并在国际上大肆宣传。可是,在日本地震的时
候,很多国际友人给日本邮寄了千纸鹤,日本驻各国大使直接拒
绝,并称灾区最不需要的是千纸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人
的思维(  )
①不具有确定性,违反了同一律 ②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
律 ③不具有明确性,违反了排中律 ④具有双重性,是一种典型
双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地震救灾的时候需要的是救援物资,但日本人给别国
邮寄的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千纸鹤,却拒绝别国给自己邮寄千纸
鹤,这表明日本人的思维具有双重性,前后不具有一致性,违反
了矛盾律,是一种典型双标,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2024·浙江温州联考)下列观点都存在逻辑错误,其中判断正确
的是(  )
①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违反了同一
律 ②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你是人,你是猿进化而来的——违反
了同一律 ③他等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离开——违反了排中律 ④
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违反了排中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这一“万能溶液”因没有器皿可用,所以是发明不出
来的,该说法违背了矛盾律,并不违反同一律,①对应错误。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中的人是指所有的人,是整体概念。
“你是人”中的人是指的是个体概念,这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对应正确。他
等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离开,“整整”和一个“多”小时前后矛
盾,违背了矛盾律,不是违反了排中律,③对应错误。“他的能
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
中律,④对应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
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
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指鹿为
马”存在的问题是(  )
①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歪曲地反映了认识对象 ④需要领会科学思维方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指鹿为马”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故意违反同
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①排除,②符合题
意。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
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指鹿为马”故意“偷换概念”,歪
曲地反映了认识对象,③符合题意。需要领会科学思维方法是解
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存在的问题,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4·山东临沂期中)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只有从党的
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
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等道理,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
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就是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
才能走得远”。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能够把握前进方向 ②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两个“行”是对我国的发展前景
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认清社
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④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来
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中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
远,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能够把握前进方
向,故①正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两个“行”是通过
对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分析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对我国的发展前景
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故②不选。材料中指出知古鉴今,深刻领
悟两个“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
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
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
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故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先进经验促进社会的发展,未体现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来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
强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是
因为学习科学思维(  )
①就能认清社会发展规律 ②有助于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
位 ③能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④可以帮助我
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但认为
学习科学思维就能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夸大了科学思维的作用,①
表述错误。②③④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作用,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2024·河北保定期中)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
调,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武器、
科学思想方法,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
的提升。可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思维逻辑的意义是(  )
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 ②修正错误,坚持真
理 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投身于时代变革 ④提高了人们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预见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
点方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武器、科学思想方法,以思想理论水平的
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表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
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投身于时代变革,①③
入选。科学思维可以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但这不是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辑的意义,②不选。
材料强调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逻
辑的意义,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没有体现提高了人
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预见性,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2024·辽宁本溪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据国家文物局统
计,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从2012年的3 866家增加到2023年的6
833家。文脉悠悠,气象万千,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为依
托,各大文博场馆结合特色进行创意策划,不断丰富文化供
给。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已初步构
建,丰厚的文化遗产正被不断活化利用,历史文化也正以生动
可感的面貌走进公众视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主人
“喜”的3D复原头像
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乐师们再现壁画《夫妇
宴饮图》中的古乐演奏场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山东博物馆将齐国乐舞俑进行了数据采样,以3D
虚拟动画方式,还原齐国乐舞场景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通过数字手段将《富春山居
图》打造成高5米、长40米的长卷投影,让观众有
“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从思维形态
角度谈谈当前历史文化是如何能够以生动可感的面貌走进公众视
野的。(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其主要
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
性。构建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以及各大
文博场馆以特色创意策划来丰富文化供给,均是利用抽象思维向
公众传播优秀历史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
想等反映认识对象,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
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D复原头像、乐师再现演奏场
景、3D虚拟动画还原乐舞场景等,均是利用形象思维让人们身临
其境体验历史文化。
解析:由“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为依托……博物馆体系已初
步构建”→可联系抽象思维。由3D复原头像、乐师再现演奏场
景、3D虚拟动画还原乐舞场景等→可联系形象思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
作的意见》)的重要精神。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经济学
界存在如下甲、乙两种不同的论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容 依据
论断甲 粮食安全 没问题 我国口粮自给率为98%,粮食连续19年丰收,粮
食储备量足够吃1年
论断乙 粮食安全 是难题 口粮消费只是粮食总消费的一部分,我国民众吃
饱没问题、吃好需进口,每年进口粮食达1—1.5
亿吨,对外依存度高
有人说:甲、乙两个论断只能有一个是正确和有益的。依据材料
和《逻辑与思维》知识简要辨析。(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甲、乙两个论断都有各自的事实依据,因此都是正确
的。二者同真(都正确)并不违背矛盾律要求,因为二者所指
“粮食安全”并非同一回事,论断乙不是论断甲的否定论断。
②甲、乙两个论断都是有益的,有利于指导我们以辩证思维看待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既充满自信又不盲目乐观。
解析:设问中的观点包含两个层次:第一,甲、乙两个论断只能
有一个是正确的;第二,甲、乙两个论断只能有一个是有益的。
需要运用矛盾律和辩证思维的知识分别加以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2024·河北衡水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
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
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
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
影响巨大,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以亲身经历说明本款药品的
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
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
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龇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
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咱们公司啦(得意)
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人民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
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
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
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
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结合材料,运用
《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
假。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
求的逻辑错误叫
作“自相矛盾”。F公司在其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
大,被诉至人民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
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
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
辑错误叫作“两不可”。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
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解析:联系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与材料相结合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024·河北保定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也是热议话题。2024年被认
为是我国银发经济的元年。我国目前有近3亿老年人,2023年老年
用品市场的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据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
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30%。随着我国老龄化
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
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60后”为代表的
“新老年群体”推动着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银
发经济有利于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
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蓬勃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一二三产业,孕育着
新机遇,也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实现养老
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而服务好每位老年人,是政府、企业及
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科学思维的特征”为发展银
发经济提两条建议。(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银发经济的实际出发,
如实地反映银发经济:我国发展银发经济应从我国当前的人口老
年化状况、老年用品市场发展状况出发。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
预见性。通过对银发经济的分析,找出银发经济的发展的规律,
对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作出合理的推理;我国发展银发经济应通
过有效分析我国养老市场规律,准确预测我国老年用品市场发展
趋势来规划其前景。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我国发展
银发经济应充分运用其服务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实践来反复检
验,以使其更好地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
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三个方面入手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