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贯彻新发展理念+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贯彻新发展理念+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新发展理念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发展目的)
(习近平经济思想)
整体感知
指导
理论
实践
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议题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内涵(是什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
(1)发展为了人民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发点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
(2)发展依靠人民
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动力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落脚点
知识小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出发点
动力点
落脚点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意义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以人民为中心
新发展理念
实践路径
基本原则
探究分享
思考:为了应对发展中的挑战,应树立怎样的新发展理念?
收入差距较大
创新能力不够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议题二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原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时代需要: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国情需要:
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1)创新发展
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重要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关链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2.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3.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2)协调发展
①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重要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名词点击】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3)绿色发展
①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重要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③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4)开放发展
①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重要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实践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5)共享发展
①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重要性: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关链接】
1.全民共享:所谓全民共享,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让发展成果让每一个国民都享受到。
2.全面共享:让老百姓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美好需要得到满足。
3.共建共享:要想过上美好生活,需要每一个都去努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这样才能最终做到人人享有。
4.渐进共享:实现共享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善生活的过程,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归纳提升:新发展理念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增)
协调
绿





解决问题
重要性
措施
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增)
不断推进四个创新(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共享)
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有三感) ,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发展动力
发展不平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外联动
社会公平正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
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大国重器(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制造强国、重大工程的技术突破
城乡:三农;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
碳达峰、碳中和
学以致用
①A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销售、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②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产品畅销海内外;
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
④在一些贫困乡镇,实行精准扶贫,使原来的贫困镇变成“魅力乡镇”。
⑤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创新发展
共享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协调发展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地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关系
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求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新发展
理念
【拓展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
人口规模巨大
创新发展
八五一2
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
双文明相协调
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绿色发展
和平发展
开放发展
八五一2
八五一2
八五一2
八五一2
知识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涵(是什么)
要求
意义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3.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大理州加强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施了云南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大理州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区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这表明大理州( )
①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024年8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这启示我们必须( )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发展
B.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C.坚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D.坚持开放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
C
3.北京拥有发展商业航天的政策、用户、厂商、人才、资本等方面的优质资源,目前,已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的“南箭北星”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集聚商业火箭研发制造企业,形成“南箭”产业集群;海淀区集聚众多商业卫星制造、测运控和运营企业,形成“北星”产业集群。关于北京商业航天产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②政府的政策引导,有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③劳动密集度高,有利于发挥北京的资源优势
④市场需求有限,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市场垄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位于武汉市的M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部署了8000多个5G数据采集点,实现设备100%网联化。对32条产线应用3D动态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改造后产线产能提升6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数字化改造
②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③奠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④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④—②—① D.③—①—④
B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点。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此举有利于( )
①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③优化政策法治环境,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022·浙江·高考真题)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A.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B.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
C.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D.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19.1 20.5 22.1 23.3 24.3
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62.2 60.6 59.0 57.7 56.8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91.28 153.40 260.78 380.87 492.02
【答案】C
真题分析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变道超车,智能算法模型对企业用水量精细化预测,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
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②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
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赋能实体经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①符合题意。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突破,人工智能正更多地服务于实体企业,越来越多实体企业也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转型升级,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④符合题意。②:创新发展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②不符合题意。③:人工智能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但它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③不符合题意。

(2024·安徽)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动各类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此,政府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完善绿色低碳和产品技术标准 ②规定各类更新设备的型号和价格
③提供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 ④增加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直接投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详解】①③:材料中指出为了响应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政府可以提供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减少企业成本;并通过完善绿色低碳和产品技术标准,为该活动实施提供指引,①③正确。②④: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能进行直接投资和规定各类更新设备的型号和价格,②④不选。
(2025·江苏·统考高考真题)4.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随着数字经济不断渗透,数字消费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下列关于发展数字消费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完善市场规则→发展数字消费→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②发展数字消费→创造消费新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
③扩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数字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④发展数字消费→打破区城市场垄断→缩小区域消费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完善市场规则主要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与发展数字消费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且发展数字消费也不能直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①排除。
②:数字消费作为新型消费方式,会带来新的消费热点和需求,因此发展数字消费能创造新需求,新的需求会引导企业调整生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促进内需扩大,从而畅通国内大循环,②传导正确。
③:扩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为数字消费提供基础支撑,促进数字消费的发展,数字消费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企业效益的提升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使得居民收入增加,③传导正确。
④: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打破区域市场垄断,有利于缩小区域消费差距但是不一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