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描述位置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描述位置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1.《描述位置》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是冀人版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的第 1 课,聚焦 “描述位置” 的核心内容。教材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如 “小鸟树上叫,小猫树下跑”“圈里三头牛” 等),引导学生发现描述位置的词语;通过 “听口令做动作”“记忆物品位置变化” 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位置的相对性;结合 “迷路情境” 拓展应用,将知识与生活安全结合,体现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理念。教材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弱化抽象概念,强化直观感知和实践操作,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
认识描述位置的常用词语(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远近、东、南、西、北)。知道地图或平面图上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基本规则。了解生活中辨别方向的简单方法(如太阳、北极星、植物)和迷路时的安全求助方式。
2.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具体情境(如 “小鸟在树上,小猫在树下”),分析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能运用方向词语,清晰、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3.探究实践
通过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探究方向词语的实际应用,记录并分析操作错误的原因。通过 “记忆物品位置变化” 游戏,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移动(如 “苹果向右移动一格”)。
4.态度责任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倾听他人指令,养成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树立安全意识,知道迷路时不跟陌生人走,学会向可靠人员求助。对身边的位置与方向现象产生探究兴趣,乐于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准确使用描述位置的常用词语(前后、左右、上下、东、南、西、北等)。
难点:理解 “位置的相对性”(如 “我在你的左边” 是以 “你” 为参照物)。结合 “远近” 等信息更精准地描述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口令卡片(“向左转”“向前走” 等)、指南针(1-2 个,简单演示)。安全提示卡:“迷路时不跟陌生人走”“找警察叔叔帮忙” 等标语。
学生:六宫格棋盘(用于记忆游戏)、苹果、手机、书包、钢笔、红旗等小物品(各 1 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教师展示 “蓝房子到学校的路线图”,提问:“图中的同学说‘出门向右走,直行后右拐到学校’,你们每天上学的路线怎么描述呢?”
引导学生分享,如 “我从家出门向左,过了马路就是学校”。 大家描述路线时用到了‘左、右、直走’等词,这些都是表示位置和方向的词。那到底怎样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呢?”(板书课题:描述位置) 出示 PPT 情境图片:“小鸟树上叫,小猫树下跑”“圈里三头牛,圈外几头牛”“右侧秋千高,左侧秋千低”,引导学生观察。
2. 依次提问:“小鸟和小猫的位置怎么区分?”“牛在‘圈里’和‘圈外’有什么不同?”“秋千的‘左’和‘右’是相对什么说的?”
3. 小结:“这些词语能帮我们说清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述位置’。” 自由发言分享上学路线,如 “我从家出门,向前走到路口,左转就是学校”;
2. 观察并说出自己和同学描述中用到的词(如 “左、前、路口”);
3. 思考 “如何准确描述位置” 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4.圈出儿歌中的方向词(如 “上、下、左、右、里、外”);
5.观察教师的实物演示,模仿说出 “XX 在 XX 的 XX 方向”(如 “橡皮在尺子的上面”)。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降低认知难度,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描述位置的词语,为后续学习铺垫。
探究与发现 探究一:听口令,做动作 1. 分组:将学生分成 4-5 组,指导每组选 1 名组长,发放口令卡片(如 “向左转”“向前走三步”)。
2. 明确规则:组长读口令,组员做动作,组内记录错误(谁错了、错在哪)。
3. 巡视各组活动,提醒组长口令清晰、组员认真倾听。
4. 组织讨论:“哪些口令容易做错?为什么?” 引导总结错误原因(如 “没听清”“分不清左右”),并提出改正方法。 探究二:记忆游戏-找位置变化 1. 准备:在六宫格棋盘上摆放苹果、手机、书包等物品,说:“给大家 10 秒,记住它们的位置哦!”
2. 学生转身后,悄悄改变 2-3 件物品的位置(如 “苹果向右移一格”“书包向下移一格”)。
3. 学生转身后提问:“哪些物品的位置变了?怎么变的?” 鼓励用方向词描述(如 “手机向左移了”)。
4. 组织小组竞赛:两人一组重复游戏,教师巡视指导用词准确性。 探究三:认识平面图与方位 展示校园平面图(含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介绍:“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插入 “根据方向确定位置” 插件,提问:“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
简单介绍 “东、南、西、北”:“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落下的是西,东的对面是西,北的对面是南。” 1. 分组选组长,明确分工(组长发令,组员做动作,记录员记录)。
2. 按口令完成动作(如 “女生向左转”“男生向后退”),观察同伴的错误。
3. 小组汇报错误情况,分享改正方法(如 “听清楚再动”“先想左右再做”)。 1. 专注观察 10 秒,努力记住物品位置。
2. 转身后观察变化,尝试用 “左 / 右、上 / 下、前 / 后” 描述(如 “红旗向左移动了一格”)。
3. 小组内玩游戏,互相出题、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1. 齐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平面图上指出 “北、南、西、东”;
2. 完成插件互动,说出平面图中物体的方向(如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
3. 结合教师讲解,初步感知 “东、南、西、北” 与太阳的关系。 1.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 “前后、左右、上下” 等方向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 “错误分析” 加深对方向词的精准记忆。 1. 通过 “记忆 + 观察” 强化对位置相对性的理解,锻炼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游戏形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提升学习趣味性。 从具体场景过渡到抽象平面图,通过插件互动强化方向规则,初步建立方位认知。
应用与拓展 帮迷路的小朋友描述位置
展示迷路情境图(小朋友在 “光明街”,周围有 “光明大厦”“桃李新村”“光明商店”),提问:“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怎么向警察叔叔描述自己的位置?”
引导学生关注 “道路名称”“标志性建筑”(如 “我在光明街,旁边有光明商店,北边是光明大厦”)。 讨论:迷路时如何确定方向
提问:“如果迷路了,除了描述位置,还有哪些方法能帮我们确定方向?”
结合 “利用太阳辨方向” 插件演示 “早晨太阳在东,中午在南”,补充:“晚上可以找北极星(朝北),朝南的树叶更茂密。”
强调安全准则:“迷路时不跟陌生人走,找警察、公园工作人员帮忙。” 观察情境图,找出明显的建筑和道路名称;
尝试描述位置,如 “我在光明街上,左边是桃李新村,右边是光明商店”。 小组讨论后发言,分享自己知道的方法;
用插件完成 “太阳与方向” 的匹配,理解 “太阳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记忆安全准则,说出 1-2 种求助方式。 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培养用准确语言描述位置的能力,体会知识的实用性。 拓展方向辨别方法,强化安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评价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哪些描述位置的词?平面图的方向规则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核心内容:
- 基础词汇: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远、近;
- 方位:东、南、西、北;
- 平面图规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齐答问题,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
记录板书内容,强化记忆。 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
【板书】
描述位置
描述位置的词语
·基础词汇: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远、近。
·基本方位:东、南、西、北。
平面图规则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技巧
描述位置:“谁在谁的哪个方向”
迷路指南:1.不跟陌生人走
2.找警察、工作人员
3.看太阳(早晨在东),看北极星(北)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