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寻找宝物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寻找宝物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2课 《寻找宝物》教案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年级:①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冀人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2 节,是 “描述位置” 的延伸与应用。以 “帮助工人叔叔寻找丢失的扳手” 为主线,串联 “标记路线、制作工具、寻找宝物” 等实践活动,激发探究欲;从 “校园方位图” 到 “导游图” 再到 “表格地图”,难度逐步提升,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地图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联系生活:通过 “游园攻略”“安装游乐设施” 等情境,将地图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体现实用性;科技融合:引入 “智能手表定位”“导航软件” 等现代科技,拓展学生对定位技术的认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 1 节后已具备以下基础,需针对性设计教学:
1.已有基础:掌握 “前后左右、东西南北” 等方向词汇,初步了解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平面图规则,但对 “地图与实际空间的对应关系” 理解较浅;
2.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 “图例、坐标” 等抽象符号的理解需要借助实物或模拟操作;
3.学习兴趣:喜欢动手制作和游戏化活动,对 “寻宝”“当导游” 等角色任务兴趣浓厚,需通过沉浸式活动提升参与度;
4.潜在困难:难以将地图上的路线或坐标与实际空间位置对应,需通过 “从图到实物” 的转化练习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地图上的图例符号代表实际事物(如 “卫生间”“停车场”);了解表格地图的坐标规则(如 “字母行 + 数字列”),知道现代科技可辅助定位(如导航、智能手表)。
2.科学思维
能根据文字描述分析路线,在地图上标记关键位置;能通过图例符号推断地图信息,制定简单的行动方案(如游园路线)。
3.探究实践
能参与制作 “寻宝棒”(磁铁 + 木棍),并沿标记路线模拟寻找物品;能在导游图上识别图例,在表格地图上根据坐标定位(如找到 C3 位置)。
4.态度责任
乐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帮助,培养观察生活、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方位图上标记路线并模拟寻找;认识导游图图例,理解表格地图的坐标定位规则。
难点:建立地图符号与实际事物的对应关系;根据坐标(如 D6、C3)准确在表格地图上定位。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U型磁铁、木棍、胶带或绳子、导游图;
学生:空白校园方位图,练习本、彩笔、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1. 播放情境动画:“工人叔叔在校园里丢失了小号扳手,他回忆路线是‘从校门东侧花坛向北走到操场东北角,再向西走到体育馆’,大家能帮忙找到吗?”
2. 提问:“要找到扳手,我们需要先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确定路线、标记位置”)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通过‘寻找宝物’的任务,学习如何用位置与方向知识解决问题。” 1. 观看情境,产生帮助工人叔叔的意愿;
2. 思考并回答 “寻找前需要做的事”,如 “先在地图上画出路线”;
3. 明确本节课任务是 “用位置与方向知识寻找宝物”。 以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 “帮助他人” 的任务驱动探究,自然引出本节课核心目标。
探究与发现 探究一:标记路线,制作寻宝工具 (1)展示校园方位图,引导学生分析工人叔叔的路线:“‘校门东侧花坛’‘向北到操场东北角’‘向西到体育馆’,这些位置在图上哪里?”
(2)示范在图上用箭头标记路线,提问:“为什么要用箭头?”(明确方向)
(3)讲解寻宝工具制作:“扳手是金属的,可用磁铁寻找。如何把磁铁固定在木棍上制作‘寻宝棒’?”(示范用胶带固定)。 模拟寻找: (1)布置任务:“请小组带着地图和寻宝棒,按路线在教室模拟区域(提前摆放 “操场”“体育馆” 标识)寻找‘扳手’(用铁钉代替)。”
(2)观察各小组寻找过程,引导反思:“你们是怎么找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3)总结方法:“先确定路线→沿路线搜索→用工具仔细排查。” 探究二: 认识导游图与图例 (1)提问:“去公园玩时,怎么知道哪里有卫生间、哪里是景点?” 展示导游图,介绍 “图例”:“图上的符号叫图例,每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2)出示图例卡片(如 “P” 代表停车场、“WC” 代表卫生间),让学生匹配符号与名称。
(3)任务:“从国家科技馆的‘儿童科学乐园’到‘球幕影院’,需先去卫生间,在图上画出路线。” 小小导游:规划植物园路线 展示国家植物园导览图,提问:“从南门到‘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有几条路线?哪条近?哪条能经过更多景点?”
引导学生结合图例(如 “主要景点”“卫生间”)规划路线,说明理由。 探究三: 学习表格地图与坐标定位 (1)出示表格地图(行标字母 A、B、C…列标数字 1、2、3…),讲解规则:“先看字母行,再看数字列,交叉点就是位置(如 A3:A 行 3 列)。”
(2)示范定位:“D1 在哪里?”(横向找 D,纵向找 1,指认交叉格)。
(3)任务:“游乐园安装任务 —— 秋千在 D6,滑梯在 C3,请在表格地图上标出位置。” 在小组的空白校园图上,合作标记工人叔叔的路线,用箭头标出方向;
2. 讨论 “箭头的作用”,得出 “箭头能清楚表示行走方向”;
3. 分组制作 “寻宝棒”:将磁铁用胶带固定在木棍顶端。 1. 小组合作模拟寻找:1 人持地图指引方向,1 人用寻宝棒沿路线搜索,其他人观察;
2. 分享寻找过程:如 “一开始没按箭头方向走,后来纠正了”“磁铁离得远吸不到,要靠近地面”;
3. 记录有效方法,如 “先看地图确定大方向,再用工具细找”。 1. 观察导游图,发现 “图上有很多小符号”,猜测其含义;
2. 匹配图例符号与名称(如 “小房子图标→休息区”),记忆常见图例;
3. 小组合作在科技馆导览图上规划路线:儿童科学乐园→卫生间→球幕影院,用箭头标出。 观察导览图,找出从南门到目标景点的不同路线;
2. 对比路线长短和途经景点,选择并说明 “近路”(距离短)或 “观景路”(经过更多景点)。 1. 观察表格地图,理解 “字母 + 数字” 的定位规则;
2. 模仿教师示范,在练习纸上找到 “B2”“E5” 等位置;
3. 分组完成安装任务,在表格地图上用贴纸标出秋千、滑梯的位置。 通过标记路线强化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应用,制作工具培养动手能力,为后续模拟寻找铺垫。 通过模拟实践将地图路线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总结方法帮助结构化认知。 从 “校园图” 拓展到 “导游图”,通过图例学习培养符号意识,路线规划强化方位应用能力。 从 “图像地图” 过渡到 “表格坐标”,降低抽象难度,通过具象操作理解坐标定位原理,突破难点。
应用与拓展 提问:“除了地图,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能帮我们定位?” 展示图片(导航软件、智能手表、快递定位),讲解:“这些科技能快速确定位置、规划路线。”
讨论:“科技定位给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1. 举例生活中的定位工具(如家长的手机导航、自己的电话手表);
2. 讨论科技定位的便利:“迷路时能导航回家”“外卖能准确送到家”。 从传统地图拓展到现代科技,拓宽视野,感受科技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科技的兴趣。
总结与评价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寻找和定位的方法?”
结合学生回答,梳理核心内容:
- 地图工具:方位图、导游图(图例)、表格地图(坐标);
- 定位方法:标记路线、用工具辅助、科技定位。 1. 回顾本节课活动,说出学到的方法(如 “用图例看导游图”“用字母和数字找位置”);
2. 记录核心内容,形成知识框架。 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系统化认知,强化 “工具 - 方法 - 应用” 的逻辑。
【板书】
寻找宝物
地图工具
·校园方位图→标记路线
·导游图→认图例(如:P = 停车场、= 卫生间)
·表格地图→坐标定位(字母行 + 数字列,如 A3、D6)
寻找方法
·确定路线→沿路线搜索→工具辅助(如寻宝棒)
·科技助力:导航、智能手表
小技巧
看地图先找 “北”,记住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图例是 “地图密码”,先认图例再找位置。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