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列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甲:小红与小明之间有友好的同学情谊。乙:今天要么完成作业,要么完不成作业。丙: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不会成功。丁:他是科学家,也是战斗英雄。①甲是关系判断,“友好的同学情谊”关系是对称关系 ②乙是选言判断,“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可以同真 ③丙是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 ④丁是真的联言判断,两个联言支只有一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山东枣庄月考)某单位要给职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单位 通知 凡大专毕业与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领取书报费。员工 舆论 有人说:我是今年来的大专生,就不读书看报?有人说:我都工作五年了,就因为不是大专生,就不能领?领导 解释 误会了!误会了!大专毕业的可以领,不是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也可以领取书报费。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①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②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③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④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广西梧州联考)下列古语中,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知识点二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B.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C.妈妈对小玲说:“今天下午两点去看电影,要么看《流浪地球2》,要么看《满江红》。”D.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5.(2024·山东青岛期中)面对校门口的“停车大战”“拥堵大戏”,有专业人士提出,或者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或者定制远途学生班车,让学生回家有“专车”。如果专业人士的论述为真,那么下列论述必然为假的是( )A.既不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又不定制远途学生班车B.既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又定制远途学生班车C.不定制远途学生班车,但优化交通设施和施划“接送通道”D.定制远途学生班车,但不优化交通设施和施划“接送通道”6.(2024·云南保山联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说到莎士比亚,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来自于《哈姆雷特》的这句经典台词。下列与这句名言采用的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商品滞销,要么是质量差,要么是价格高 ③动物或是原生动物,或是后生动物 ④三角形,如果是等角必然是等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知识点三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判断属于( )①简单判断 ②复合判断 ③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辽宁阜新期中)6月6日晚上,张强要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有张强事先与秦玲约定,张强才能去拜访她。事实上,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结论是( )A.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 B.那天晚上张强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C.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 D.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去电影院看电影9.对下列判断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判断 类型①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关系判断②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 如果9是6的倍数,那么它能被2整除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 这次研学旅行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 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某同学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她对甲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对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要来。”对丙说:“当且仅当我请你,你才要来。”事实上小红只邀请了丙。据此,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基于充分条件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甲可来可不来的结论B.基于必要条件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乙可来可不来的结论C.基于相容选言判断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丙必须来的结论D.基于充分必要条件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丙可不来的结论二、非选择题11.(2024·吉林长春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只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1)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1.B “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①说法正确。“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②说法错误。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③说法正确。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④说法错误。2.A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因此领导解释是相容选言判断,①当选,②错误。联言判断要求当且仅当,组成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是真的,③正确,④错误。3.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都是假言判断,①③符合题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一个联言判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一个简单判断,②④不符合题意。4.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这句话表明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即选言支所判断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A排除。“没有……就无法……”表明氧气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本观点属于假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要么……要么……”表明几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不符合题意。相容选言判断指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并存,“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中挑学校和选专业可以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5.A 材料中专业人士的论述,属于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因此,既不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又不定制远途学生班车的论述必然为假,A符合题意。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可以都是真的,因此,B论述是真的,不符合题意。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C、D论述是真的,不符合题意。6.A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采用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与“动物或是原生动物,或是后生动物”采用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①③符合题意。商品滞销,可能是因为质量差,可能是因为价格高,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可表述为“商品滞销,或者是质量差,或者是价格高”是相容选言判断,②错误。“三角形,如果是等角必然是等边”是假言判断,④不符合题意。7.C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说明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8.A “只有张强事先与秦玲约定,张强才能去拜访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所以可得结论张强没有拜访秦玲。“张强要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因张强没有拜访秦玲,所以可知张强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电影院看电影”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因张强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所以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根据判断,可以必得结论A。9.C ①中包含了“刘郎已恨蓬山远”和“更隔蓬山一万重”两个判断,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不选。④断定“研学旅行成功”“研学旅行不成功”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不是选言判断,不选。②表示的意思是:“一番寒彻骨”是“梅花扑鼻香”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③表示的意思是:如果“9是6的倍数”为真,那么“它能被2整除”就一定为真,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10.A “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来推理,前件假,后件真假不一定,可以真也可以假。甲没有受到邀请,故甲可以来,也可以不来,A正确。“只有我请你,你才要来”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来推理,前件假,后件也假。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B错误。“当且仅当我请你,你才要来”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错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来分析,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也假。如果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事实上,小红邀请了丙,所以丙必须来,D错误。11.(1)该同学的判断错误。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可见,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该同学的判断错误地认为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没有正确揭示树立大食物观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2)答案示例: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理由: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即该判断的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这个判断才是与实际相符的正确的联言判断。解析:第(1)问,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与材料相结合回答。第(2)问,为开放类试题,结合材料回答。3 / 3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一、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 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 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 联言支。(2)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 相符合。(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 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微提醒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判断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例①变成复句为“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判断仍然成立。例②变成复句为“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判断不能成立。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例②是关系判断。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2.种类: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 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3.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 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 是真的。5.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 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 的可能情况。想一想(1)在日常语言中,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什么不同?提示: (2)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则判断是假的。提示: 辨一辨(1)“甲和乙是同案犯”与“甲和乙是盗窃犯”这两个命题都是关系判断。提示: (2)“没有勤奋刻苦,就没有好的未来”是选言判断。提示: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性质判断。提示: 选一选(1)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这一表述是( )A.简单判断 B.联言判断C.选言判断 D.假言判断(2)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这次考试,要么及格,要么不及格,二者必居其一。B.同学们或者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跳舞,或者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C.班长对同学们说:“这次球赛不是在三中举行,就是在五中举行。”D.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3)下列语句表述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①这个概念表述的是普通概念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2.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3.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 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 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 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②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③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④自私不是美德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一判断是( )A.由两个性质判断组成的简单判断B.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C.是如实反映中美关系的关系判断D.是两个选言支都正确的选言判断1.教材P36“探究与分享”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提示:仙鹤的话是一个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拆开后仍是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拆开后是概念。2.教材P37“探究与分享”(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提示:“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是一个联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一个联结词组成。两个支判断是:“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结词是:“不但……而且……”(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提示: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所有联言支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联言支是假的导致的。小浩否认了这篇散文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判断是假的。所以,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3.教材P39“探究与分享”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提示:(1)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并存的。(2)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并存的。议题一 什么是联言判断【情境】 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剧中有许多振奋人心的台词: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探究 请从上述情境中找出两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1.什么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例如: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诗人。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言支一般是性质判断,也可以是关系判断。联言支为两个的,称为二支联言判断。联言支为两个以上的,称为多支联言判断。“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下面是一例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2.联言判断的逻辑值(1)任何判断都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一个判断是真的,它就具有真值;一个判断是假的,它就具有假值。它们统称判断的逻辑值。(2)由于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所以联言判断的真假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各个联言支的真假。如果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那么,这个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联言支中有一个是假的,那么该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需要注意的是: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1.(2023·重庆高考3题)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2.“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下列对此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个直言判断 ②这是一个条件判断 ③“既……又……”是联结项 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支判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对该联言判断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A.该联言判断的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它是真的B.如果该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有一个是假的,因此它是假的C.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则该联言判断一定是真的D.无法判断该联言判断的真假值议题二 如何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情境】 有人来向楚王进献不死之药。传达官拿着药走进内宫,迎面碰到卫队射击手。射手问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可以吃吗?”传达官说:“这是不死之药,怎么不可以吃?”射手听了,一把夺过药吞了下去。楚王大怒,命人将那位射手斩了。射手托人到楚王面前辩白:“射手是问了传达官‘可不可以吃’,传达官说‘可以吃’,他才吃的,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传达官的罪过。而且,这客人送来时说是不死之药,可是射手刚吃下肚,就要被大王杀掉,这明明是催死之药嘛。这说明是客人在欺骗大王。您要是杀了射手,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宁愿听别人欺骗自己。”楚王听了这话,就把那个射手放了。探究 (1)射手表现了什么样的智慧?(2)在运用这种智慧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比较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类别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等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1.下列所摘抄的语句所属的判断类型对应准确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联言判断②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③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要么是西方式——不相容选言判断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称性关系判断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周末,张嘉和李贺相约去逛街,中午时分,二人就午餐吃什么发生争论。最后,张嘉说:“火锅、甜点选一个吧!”如果张嘉的上述断定为假,则以下可能是他们最后的选择的是( )①张嘉说服李贺放弃甜点,去吃了火锅②张嘉和李贺中午只吃了正宗的兰州拉面③李贺不愿意吃火锅,坚持去吃甜点,张嘉妥协了④张嘉和李贺吃完火锅又去吃了甜点A.①或② B.①或③C.②或④ D.③或④3.选言判断根据选言联结项的不同,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p或者q。据此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 )①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②没有一个是真的 ③可以都是真的 ④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议题三 假言判断有哪几种【情境1】 珊珊、小丽、小玲一起逛街。她们看到电影院门前很多人在排队买票。珊珊说:“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看。”“你怎么知道?”小丽问。“你看好多人在买票,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珊珊说。小丽问:“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珊珊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这时,小玲插话了,她对小丽说:“珊珊确实没有这个意思。她只是在讲‘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是不好看的’。”探究1 (1)珊珊的话属于哪种复合判断?(2)小丽和小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珊珊的意思。【情境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必须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我们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探究2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必须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运用假言判断的相关知识,推断出两个正确结论。1.假言判断的组成(1)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条件判断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在“那么”“才”和“当且仅当”前面的判断叫作“前件”,在“那么”“才”和“当且仅当”后面的判断叫作“后件”。(2)这是一例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2.假言判断的分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表示为p→q(“→”读作“蕴涵”),p为前件,q为后件。其逻辑性质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即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因此,只有当前件为真而后件为假时,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其余情况下,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表示为p←q(“←”读作“逆蕴涵”)。其逻辑性质是: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即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因此,只有当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时,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在其余情况下,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表示为p q(“ ”读作“等值”或“等值于”)。其逻辑性质是: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因此,当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或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时,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假的;其余情况下,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1.(2022·海南高考20题)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 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 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2.如果寒流来了,气温就会下降。这一判断( )A.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B.前件是气温下降C.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是不相容选言判断3.2023年6月8日,李强总理在辽宁视察时指出:“营商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据此可以推断出( )①如果要发展地方经济,就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②如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一定能发展好地方经济③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一定不会发展好地方经济④如果没有发展好地方经济,一定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2)联结词 (3)选言判断 2.(1)两个 (2)实际(3)分析和把握二、2.相容 3.有一个 4.一个 6.相容 选择价值三、1.条件判断 2.必要条件 3.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4.前件和后件想一想 (1)提示: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2)提示: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辨一辨 (1)提示: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2)提示:“没有勤奋刻苦,就没有好的未来”强调“勤奋刻苦”与“好的未来”之间的条件关系,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3)提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是联言判断。选一选 (1)B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A不符合题意。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B正确,C、D不符合题意。(2)B A为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B为相容选言判断,符合题意。C为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D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3)B ①④属于简单判断,不符合题意。②属于复合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③是复合判断中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4)B “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是否定判断,两个联言支同时成立,是联言判断。这一判断是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 提示:①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②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③联言判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跟踪训练1.D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该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并列的情形,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该对联不涉及直言判断和学习环境,A不选。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该对联没有涉及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2.D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个判断是由两个简单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逻辑形式为p并且q,属于联言判断,“既……又……”是联结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支判断,③④当选,②不选。直言判断属于简单判断,①排除。3.A “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该联言判断中,各个联言支“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认识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合,都是真的,因而该联言判断是真的,A符合题意,B、C、D排除。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 (1)提示:射手被释放的原因在于射手运用了选言判断。他从传达官那里得到了或者可以吃,或者是不死之药。这两种情况下,他都是无罪的。(2)提示:运用选言判断时要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跟踪训练1.A ①强调的是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属于联言判断,正确。②属于联言判断,对应错误。“要么……要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表达式,③正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实际内涵上讲,是两个性质判断而非关系判断,两句放在一起组合成的是一个联言判断,④错误。2.C 张嘉的断定“火锅、甜点选一个”,其逻辑形式为:“要么火锅,要么甜点”。张嘉的断定为假,即“要么火锅,要么甜点”为假。根据选言判断的真值表可知,选言判断为假有两种情况,即“火锅、甜点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②为两者同时不存在,④为两者同时存在,C正确。3.B 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议题三情境探究探究1 (1)提示:珊珊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多”是“电影好看”的充分条件。(2)提示:①小丽的话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但断定的是“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充分条件,小丽的理解和转述是不正确的。②小玲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必要条件,即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非p就是非q的必要条件。所以,小玲的理解和转述是正确的。探究2 提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如果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两个正确假言判断:如果不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就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就一定要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跟踪训练1.C “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后件必无前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所以A、B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如果前件真,后件假,则判断一定为假。因此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D可以为真,排除。2.A 题干中的“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寒流来了”是“气温下降”的充分条件,A当选。3.B “营商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强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好地方经济的必要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因此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一定不会发展好地方经济”和“如果要发展地方经济,就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8 / 8(共84张PPT)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 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 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联结词 选言判断 2.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 联言支。(2)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 相符合。(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 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两个 实际 分析和把握 微提醒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判断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例①变成复句为“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判断仍然成立。例②变成复句为“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判断不能成立。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例②是关系判断。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 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2. 种类: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 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3. 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 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4.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 是真的。相容 有一个 一个 5. 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6.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 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 的可能情况。相容 选择价值 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 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2. 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必要条件 3. 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 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 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4. 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 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前件和后件 想一想(1)在日常语言中,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什么不同?提示: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2)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则判断是假的。提示: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辨一辨(1)“甲和乙是同案犯”与“甲和乙是盗窃犯”这两个命题都是关系判断。提示: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2)“没有勤奋刻苦,就没有好的未来”是选言判断。提示:“没有勤奋刻苦,就没有好的未来”强调“勤奋刻苦”与“好的未来”之间的条件关系,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性质判断。提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是联言判断。选一选(1)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这一表述是( )A. 简单判断 B. 联言判断C. 选言判断 D. 假言判断解析: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A不符合题意。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B正确,C、D不符合题意。(2)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 这次考试,要么及格,要么不及格,二者必居其一。B. 同学们或者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跳舞,或者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C. 班长对同学们说:“这次球赛不是在三中举行,就是在五中举行。”D. 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解析: A为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B为相容选言判断,符合题意。C为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D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3)下列语句表述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①这个概念表述的是普通概念 ②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③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 ④自私不是美德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解析: ①④属于简单判断,不符合题意。②属于复合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③是复合判断中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4)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一判断是( )A. 由两个性质判断组成的简单判断B. 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C. 是如实反映中美关系的关系判断D. 是两个选言支都正确的选言判断解析: “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是否定判断,两个联言支同时成立,是联言判断。这一判断是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1. 教材P36“探究与分享”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提示:仙鹤的话是一个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拆开后仍是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拆开后是概念。2. 教材P37“探究与分享”(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提示:“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是一个联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一个联结词组成。两个支判断是:“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结词是:“不但……而且……”(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提示: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所有联言支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联言支是假的导致的。小浩否认了这篇散文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判断是假的。所以,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3. 教材P39“探究与分享”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提示:(1)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并存的。(2)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并存的。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什么是联言判断【情境】 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剧中有许多振奋人心的台词: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探究 请从上述情境中找出两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提示:①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②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③联言判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1. 什么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例如: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诗人。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言支一般是性质判断,也可以是关系判断。联言支为两个的,称为二支联言判断。联言支为两个以上的,称为多支联言判断。“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下面是一例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2. 联言判断的逻辑值(1)任何判断都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一个判断是真的,它就具有真值;一个判断是假的,它就具有假值。它们统称判断的逻辑值。(2)由于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所以联言判断的真假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各个联言支的真假。如果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那么,这个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联言支中有一个是假的,那么该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需要注意的是: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1. (2023·重庆高考3题)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 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 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 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D. 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解析: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该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并列的情形,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该对联不涉及直言判断和学习环境,A不选。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该对联没有涉及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下列对此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个直言判断 ②这是一个条件判断 ③“既……又……”是联结项 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支判断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个判断是由两个简单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逻辑形式为p并且q,属于联言判断,“既……又……”是联结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支判断,③④当选,②不选。直言判断属于简单判断,①排除。3. “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对该联言判断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A. 该联言判断的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它是真的B. 如果该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有一个是假的,因此它是假的C. 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则该联言判断一定是真的D. 无法判断该联言判断的真假值解析: “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该联言判断中,各个联言支“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认识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合,都是真的,因而该联言判断是真的,A符合题意,B、C、D排除。议题二 如何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情境】 有人来向楚王进献不死之药。传达官拿着药走进内宫,迎面碰到卫队射击手。射手问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可以吃吗?”传达官说:“这是不死之药,怎么不可以吃?”射手听了,一把夺过药吞了下去。楚王大怒,命人将那位射手斩了。射手托人到楚王面前辩白:“射手是问了传达官‘可不可以吃’,传达官说‘可以吃’,他才吃的,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传达官的罪过。而且,这客人送来时说是不死之药,可是射手刚吃下肚,就要被大王杀掉,这明明是催死之药嘛。这说明是客人在欺骗大王。您要是杀了射手,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宁愿听别人欺骗自己。”楚王听了这话,就把那个射手放了。探究 (1)射手表现了什么样的智慧?提示:射手被释放的原因在于射手运用了选言判断。他从传达官那里得到了或者可以吃,或者是不死之药。这两种情况下,他都是无罪的。(2)在运用这种智慧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提示:运用选言判断时要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比较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类别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 联结项 “或者……或者……”等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1. 下列所摘抄的语句所属的判断类型对应准确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联言判断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③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要么是西方式——不相容选言判断 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称性关系判断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①强调的是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属于联言判断,正确。②属于联言判断,对应错误。“要么……要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表达式,③正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实际内涵上讲,是两个性质判断而非关系判断,两句放在一起组合成的是一个联言判断,④错误。2. 周末,张嘉和李贺相约去逛街,中午时分,二人就午餐吃什么发生争论。最后,张嘉说:“火锅、甜点选一个吧!”如果张嘉的上述断定为假,则以下可能是他们最后的选择的是( )①张嘉说服李贺放弃甜点,去吃了火锅 ②张嘉和李贺中午只吃了正宗的兰州拉面③李贺不愿意吃火锅,坚持去吃甜点,张嘉妥协了 ④张嘉和李贺吃完火锅又去吃了甜点A. ①或② B. ①或③C. ②或④ D. ③或④解析: 张嘉的断定“火锅、甜点选一个”,其逻辑形式为:“要么火锅,要么甜点”。张嘉的断定为假,即“要么火锅,要么甜点”为假。根据选言判断的真值表可知,选言判断为假有两种情况,即“火锅、甜点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②为两者同时不存在,④为两者同时存在,C正确。3. 选言判断根据选言联结项的不同,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p或者q。据此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 )①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②没有一个是真的 ③可以都是真的 ④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议题三 假言判断有哪几种【情境1】 珊珊、小丽、小玲一起逛街。她们看到电影院门前很多人在排队买票。珊珊说:“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看。”“你怎么知道?”小丽问。“你看好多人在买票,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珊珊说。小丽问:“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珊珊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这时,小玲插话了,她对小丽说:“珊珊确实没有这个意思。她只是在讲‘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是不好看的’。”探究1 (1)珊珊的话属于哪种复合判断?提示:珊珊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多”是“电影好看”的充分条件。(2)小丽和小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珊珊的意思。提示:①小丽的话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但断定的是“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充分条件,小丽的理解和转述是不正确的。②小玲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必要条件,即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非p就是非q的必要条件。所以,小玲的理解和转述是正确的。【情境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必须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我们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探究2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必须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运用假言判断的相关知识,推断出两个正确结论。提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如果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两个正确假言判断:如果不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就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就一定要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1. 假言判断的组成(1)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条件判断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在“那么”“才”和“当且仅当”前面的判断叫作“前件”,在“那么”“才”和“当且仅当”后面的判断叫作“后件”。(2)这是一例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2. 假言判断的分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表示为p→q(“→”读作“蕴涵”),p为前件,q为后件。其逻辑性质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即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因此,只有当前件为真而后件为假时,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其余情况下,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表示为p←q(“←”读作“逆蕴涵”)。其逻辑性质是: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即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因此,只有当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时,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在其余情况下,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表示为p q(“ ”读作“等值”或“等值于”)。其逻辑性质是: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因此,当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或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时,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假的;其余情况下,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1. (2022·海南高考20题)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 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B. 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C. 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D. 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解析: “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后件必无前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所以A、B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如果前件真,后件假,则判断一定为假。因此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D可以为真,排除。2. 如果寒流来了,气温就会下降。这一判断( )A. 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B. 前件是气温下降C. 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D. 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解析: 题干中的“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寒流来了”是“气温下降”的充分条件,A当选。3. 2023年6月8日,李强总理在辽宁视察时指出:“营商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据此可以推断出( )①如果要发展地方经济,就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②如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一定能发展好地方经济 ③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一定不会发展好地方经济 ④如果没有发展好地方经济,一定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营商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强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好地方经济的必要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因此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一定不会发展好地方经济”和“如果要发展地方经济,就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2345678910111. 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列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甲:小红与小明之间有友好的同学情谊。乙:今天要么完成作业,要么完不成作业。丙: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不会成功。丁:他是科学家,也是战斗英雄。①甲是关系判断,“友好的同学情谊”关系是对称关系②乙是选言判断,“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可以同真 ③丙是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 ④丁是真的联言判断,两个联言支只有一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①说法正确。“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②说法错误。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③说法正确。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④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2. (2024·山东枣庄月考)某单位要给职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单位通知 凡大专毕业与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领取书报费。员工舆论 有人说:我是今年来的大专生,就不读书看报?有人说:我都工作五年了,就因为不是大专生,就不能领?领导解释 误会了!误会了!大专毕业的可以领,不是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也可以领取书报费。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①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1234567891011②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 ④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因此领导解释是相容选言判断,①当选,②错误。联言判断要求当且仅当,组成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是真的,③正确,④错误。12345678910113. (2024·广西梧州联考)下列古语中,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都是假言判断,①③符合题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一个联言判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一个简单判断,②④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B. 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C. 妈妈对小玲说:“今天下午两点去看电影,要么看《流浪地球2》,要么看《满江红》。”D.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1234567891011解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这句话表明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即选言支所判断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A排除。“没有……就无法……”表明氧气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本观点属于假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要么……要么……”表明几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不符合题意。相容选言判断指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并存,“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中挑学校和选专业可以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5. (2024·山东青岛期中)面对校门口的“停车大战”“拥堵大戏”,有专业人士提出,或者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或者定制远途学生班车,让学生回家有“专车”。如果专业人士的论述为真,那么下列论述必然为假的是( )A. 既不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又不定制远途学生班车B. 既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又定制远途学生班车C. 不定制远途学生班车,但优化交通设施和施划“接送通道”D. 定制远途学生班车,但不优化交通设施和施划“接送通道”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中专业人士的论述,属于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因此,既不优化交通设施,施划“接送通道”,又不定制远途学生班车的论述必然为假,A符合题意。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可以都是真的,因此,B论述是真的,不符合题意。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C、D论述是真的,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6. (2024·云南保山联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说到莎士比亚,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来自于《哈姆雷特》的这句经典台词。下列与这句名言采用的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商品滞销,要么是质量差,要么是价格高 ③动物或是原生动物,或是后生动物 ④三角形,如果是等角必然是等边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采用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与“动物或是原生动物,或是后生动物”采用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①③符合题意。商品滞销,可能是因为质量差,可能是因为价格高,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可表述为“商品滞销,或者是质量差,或者是价格高”是相容选言判断,②错误。“三角形,如果是等角必然是等边”是假言判断,④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知识点三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判断属于( )①简单判断 ②复合判断 ③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说明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8. (2024·辽宁阜新期中)6月6日晚上,张强要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有张强事先与秦玲约定,张强才能去拜访她。事实上,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结论是( )A. 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B. 那天晚上张强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C. 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D. 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去电影院看电影1234567891011解析: “只有张强事先与秦玲约定,张强才能去拜访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所以可得结论张强没有拜访秦玲。“张强要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因张强没有拜访秦玲,所以可知张强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电影院看电影”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因张强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所以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根据判断,可以必得结论A。12345678910119. 对下列判断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判断 类型①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关系判断②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 如果9是6的倍数,那么它能被2整除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 这次研学旅行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 选言判断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①中包含了“刘郎已恨蓬山远”和“更隔蓬山一万重”两个判断,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不选。④断定“研学旅行成功”“研学旅行不成功”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不是选言判断,不选。②表示的意思是:“一番寒彻骨”是“梅花扑鼻香”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③表示的意思是:如果“9是6的倍数”为真,那么“它能被2整除”就一定为真,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123456789101110. 某同学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她对甲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对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要来。”对丙说:“当且仅当我请你,你才要来。”事实上小红只邀请了丙。据此,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基于充分条件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甲可来可不来的结论B. 基于必要条件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乙可来可不来的结论C. 基于相容选言判断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丙必须来的结论D. 基于充分必要条件下的正确推理,可得出丙可不来的结论1234567891011解析: “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来推理,前件假,后件真假不一定,可以真也可以假。甲没有受到邀请,故甲可以来,也可以不来,A正确。“只有我请你,你才要来”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来推理,前件假,后件也假。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B错误。“当且仅当我请你,你才要来”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错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来分析,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也假。如果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事实上,小红邀请了丙,所以丙必须来,D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4·吉林长春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只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1234567891011(1)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案: 该同学的判断错误。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可见,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该同学的判断错误地认为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没有正确揭示树立大食物观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解析: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与材料相结合回答。1234567891011(2)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 答案示例: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理由: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即该判断的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这个判断才是与实际相符的正确的联言判断。解析:为开放类试题,结合材料回答。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课 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docx 第五课 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pptx 第五课 第二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