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上)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南京专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1.在AI歌手的虚拟演唱会中,工程师通过声纹重组技术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使AI歌手的原声频率更高。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3.2025年7月20日,火遍全网的“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扬州队主场对阵南京队。陕西榆林腰鼓队跨越千里,献上精彩表演。头扎白羊肚手巾、身背腰鼓,随着节奏跳跃、旋转,动作刚劲有力,红绸飘舞,彩带飞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观众通过音调来判断鼓声和锣声C. 锣鼓声如雷贯耳说明鼓声音调高 D. 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4.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小华同学先后用不发声和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开,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问题 B. 证据 C. 解释 D. 交流5.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的厚度C.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6.如图甲所示是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上多种功能都可以通过语言识别进行开启。其中为提高安全性,车身配有多个雷达;车窗采用“智能玻璃”,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透过玻璃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关于该汽车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的是次声波B. 根据图乙分析智能车窗在白天的透明度比夜晚透明度高C. 雷达发出的声波利用回声测距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D. 汽车的语音识别系统可通过车主的音调变化进行识别7.如图是一段粗细长短合适的柳管(柳枝皮),用小刀在粗的一头刮去半个指甲长的绿皮做成一根柳笛,用它可以吹奏出响亮的笛声。关于吹奏柳笛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柳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 柳笛声“响亮”是指柳笛声的音调高C. 柳笛声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D. 悦耳的柳笛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噪声8.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时能推拉自如)、锡箔纸、半透明蜡纸等物品制作针孔照相机.让大纸筒前段的小孔对准一个明亮且不太大的物体,眼睛贴近小纸筒上的观察口,适当推拉小纸筒,观察半透明蜡纸(光屏)上呈现的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为了避免外界光对像的影响,锡箔纸应紧贴大纸筒周围固定B. 为了清晰观察光屏上的像,眼睛应贴近小纸筒观察口C. 小纸筒的作用是让光屏上的像更清晰,且方便改变像距D. 小纸筒向左移动,像变暗,像变小9.小华用图甲的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声音的波形。她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同一支音叉,图乙选项中两幅对应的波形图是()A. ①和② B. ③和① C. ④和② D. ④和①10.如图甲是我国建造的亚洲第一座24小时持续发电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当太阳位置变化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调整定日镜的角度,将太阳光准确反射到到吸热塔顶部,实现储能发电.如图乙所示是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则太阳下山前,该定日镜的旋转方向应该是()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1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点光源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图中未画出),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点光源S移动的最大长度为(图中长度单位为:m)( )A. 1m B. 3m C. 2m D. 4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过程中把光屏放在像所在的位置,屏上会呈现正立、等大的像B. 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 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D. 用相同的蜡烛与镜前蜡烛的像重合,是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13.如图所示,将三支点燃的蜡烛排列在音箱前方,当音箱播放音乐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音箱喇叭的纸盆由于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此外根据三支蜡烛烛焰情况,我们还能得出除振幅外,响度的又一影响因素是 。14.红光、绿光和 按照一定比例可以混合得到所有的色光,所以被叫作光的三原色;我们在使用投影设备的时候需要选择 色幕布,为了能够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看到投影画面,我们选择粗糙的幕布,是因为粗糙的幕布可以发生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如下描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演奏琵琶时通过拨动琴弦,使其 发声;演出前旋转转轴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若原琴弦发声如甲所示,将琴弦适当旋紧后用同样的力拨弦,声波的波形如 (选填甲、乙、丙)所示。 16.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甲所示。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我们区分口琴和吉他的声音主要是依据 不同;小红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如图乙所示。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图丙中A和B音调较高的是 。17.如图是小明用乒乓球、足球和灯泡来演示日食现象,其中灯泡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 (选填“地球”、“太阳”、“月球”),此现象说明光 传播。18.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和10m长的棉线自制一个“土电话”。用“土电话”能实现较远距离的通话,这表明 ,图中细线处于松弛状态 (选填“能”或“不能”)听清楚土电话传来的声音。用三个纸杯 (选填“能”或“不能”)实现三人通话。19.小红在爸爸的陪同下乘坐小汽车去市区眼科医院进行视力检查。(1)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面镜(选填“平”、“凸”或“凹”),以减少事故的发生;(2)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和镜子分别挂在房间的两面相对的墙上,被测者观察镜子里视力表的像。此时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小红的眼睛相距5m,则小红眼睛距离身后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能/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3)小红在城市中发现许多高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会亮的刺眼,这一现象与图中 的反射类型相同。20.如图所示,用同种瓷砖切成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砖条,用小锤敲击时,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当用不同的力量敲击同一块砖条时,两次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香樟树叶卷成圆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响,该声音主要是由 (选填“树叶”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同一片叶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较大的筒,两者相比,用小筒吹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较高”、“较低”或“相同”)。21.如图甲所示,白鹭在湖面上空自由地飞翔。湖水深为3m,当白鹭距水面8m时,白鹭的倒影与水面的距离为 m。白鹭向水面俯冲捕食的过程中,其在水中的倒影的大小将 。强强发现冬季湖水明显变浅,他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款测量液面高度的仪器,如图乙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1,进入冬季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1移到S2,且S1S2之间的距离为80cm,则湖水下降了 cm。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22.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如图甲为校园摄影展中小芳的作品,太阳在湖中的倒影“镶嵌”在湖边的路灯中。为解释通过路灯的空隙看到太阳的像,请在图乙中画一条太阳光经水面反射到人眼的光路。(保留作图痕迹)(2)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3)自行车尾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图2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请你在图2上画出两次的反射光路。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23.弦乐器中会使用一定量的木材。木材受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形变,固定在木材上面的弦的松紧就会改变,因而影响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了保持弦乐器发音的准确性,需要对弦乐器进行定期检查和适当调整,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音调升高或降低,直至达到标准音。弦乐器的音调还与弦的长短、粗细、及弦的材料有关。利用各种不同规格的弦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振动的频率/HzA 铜 60 2.89 1088B 铜 60 1.02 2088C 铜 80 1.02 1918D 钢 80 1.02 2468(1)一架古筝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房间放置过久,它的音调不太准确,主要原因可能是古筝弦的 发生改变;(2)表中振动频率的高低反映了弦振动发音 (选填“音调”或“响度”)的高低;(3)选用表中B、C两根弦,可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选填“长短”、“粗细”或“材料”)的关系;(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铜”或“钢”)材料制成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4.如图-1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纸板F可绕ON转动。(1)如图-1,实验时纸板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AO贴纸板E射向平面镜M,纸板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如图-2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多次实验 B.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3)老师进行了如图-3的改进,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充满烟雾,激光笔1发出的光束AO为入射光线,光束OB为反射光线;用激光笔2发出垂直镜面射向入射点O的光束作为法线,缓慢转动水平圆台,当看到 现象时,也能证明步骤(1)中的结论;(4)如图-4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人偶B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A。理由是 。25.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26.小明和小华利用茶色玻璃板、刻度尺、白纸、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如图甲,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 放置在纸上;(2)在玻璃板前放上电子蜡烛A,闭合开关使其发光,再将电子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B的位置使其与A的像 ,在纸上分别记录A、B的位置;(3)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在探究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4)完成探究后,小明和小华利用左右两侧面开孔的正方体纸盒、茶色玻璃板和发光小灯制作了一个“魔盒”,如图乙所示,两人都可以通过孔看到对方,但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发光小灯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则纸盒中玻璃板可沿 方向放置,且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 处。(注意两空对应关系,同时答对得分,写出一种做法即可)27.小明用木板和支架制作了一个“漫画临摹神器”。如图甲所示,OA为一木板并用一可伸缩的支架支撑,在木板上放置平板电脑,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打开一幅待临摹的漫画,在OB处放置某光学器材,在桌面OC处平放一张白纸,可在白纸上进行临摹。(1)OB处所放置的光学器材应该选用 (选填“普通梳妆镜”或“透明茶色玻璃”),为了增强临摹效果,该光学器材应该 (选填“厚”或“薄”)一点。(2)开始临摹时,小明发现成像太暗看不太清,为了让像看起来更清晰些,小明可以( )A.在图甲的状态下,将木板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B.在图甲的状态下,将OB处所放置的光学器材绕O点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C.将平板电脑的屏幕亮度调亮一些D.将装置整体挪至光照条件更好的阳台完成临摹(3)平板电脑发出的光在该光学器材表面上所发生的是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4)调整木板的角度,当屏幕上漫画的像恰好与白纸重合时停止调节,该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5)为了看清图案的细节,小明想要让待临摹漫画的像变大一些,以下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A.将平板电脑靠近该光学器材B.将平板电脑远离该光学器材C.将绘画纸适当靠近该光学器材D.将平板电脑上的漫画适当放大(6)临摹时,人眼应该在乙图中 (选填“D”“E”或“F”)处按图示方向观察。六、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汽车中的光现象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地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同时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疲劳,确保驾驶舒适安全。(1)挡风玻璃所成的仪表盘的像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该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3)某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靠近”)挡风玻璃。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 (选填“增强”或“减弱”)显示器亮度,改善成像效果;(4)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使汽车的灯光变得集中,照射得更远。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提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光污染,应该限制使用玻璃幕墙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水和空气哪个传声效果好?”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乐器的音调?”。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琴弦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弦乐器的音调吗?”,在这个问题中,琴弦的松紧是自变量,弦乐器的音调高低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琴弦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弦乐器的音调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加琴弦的松紧程度,弦乐器的音调会变高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展开的,正是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1)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应具备的特征是 ;(2)“小孔成像中小孔的形状会影响所成像的形状吗?” (选填“是”或“不是”)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其中的因变量为 ;(3)小晋家的摆钟走快了,小晋就请邻居张师傅帮忙修理。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了几下,摆钟就走准了。请你根据小晋的发现,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用“方式三”的方式表达: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CD 13.【答案】振动空气能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14.【答案】蓝光白漫反射 15.【答案】振动音调丙 16.【答案】响度音色空气柱A 17.【答案】月球沿直线 18.【答案】固体能传声不能能 19.【答案】反射凸0.6能甲 20.【答案】响度空气柱较高 21.【答案】8不变40 22.【答案】(1)(2)(3) 23.【答案】松紧程度音调长短钢 24.【答案】不能同一B反射光线、代表法线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5.【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转换法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钢尺次声 26.【答案】竖直重合方法2N 27.【答案】茶色玻璃薄C镜面反射虚像DE 28.【答案】反射虚45°远离增强凹面镜 29.【答案】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是成像的形状单摆往返一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吗?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