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把握逻辑规则 纠正逻辑错误材料一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于2023年9月21日至27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本届诗歌节以“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为主题,开展多项活动,包括诗歌采风创作与征集活动。王同学通过视频观看了中国诗歌节活动,并在朋友圈里感慨到:“这真是一场文化盛宴,参加者中既有文化创作者,也有知名诗人、作家和诗歌爱好者;如果让我给诗歌下一个定义,我认为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材料二 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风和社风在家庭的映射,反过来也影响着民风和社风。优良家训家风的赓续传承,不仅对一个家庭家族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崇德向善。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讲好家风故事,培育向善向上的民风社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材料三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某班同学在关于“双十二”的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甲同学给出定义:“双十二”购物节就是一只冲击人们消费习惯的“洪水猛兽”。乙同学作出推理:通常情况下,对一个商品进行促销,其他条件不变,随着优惠力度的增加,商品的销量会不断提高,可知,商品的销量与促销优惠力度有因果联系。丙同学进行推理: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产品,不仅仅要在功能上满足他们的某个痛点需求,还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对该产品产生一种“连接感”。如果某个产品没有坚持“个性化”,意味着它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痛点需求。探究视角一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王同学朋友圈中的逻辑错误。探究视角二 甲同学阅读材料二后,作出了以下三个判断:①讲好家风故事可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②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③讲好家风故事必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甲同学认为,以上三个判断恰好可以构成一个严格遵循形式规则且推理正确的三段论。请你结合三段论推理的知识对甲同学观点进行评析。探究视角三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三位同学的观点。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述,可以推理出( )①某国如果是文化强盛则必定是民族强盛②某国要实现民族强盛就要实现文化强盛③某国要实现文化强盛就要实现民族强盛④某国不是文化强盛也必定不是民族强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山东青岛联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论断( )①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②所断定的情形可以同时存在,属于相容选言判断③每一个选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且谓项都是不周延的④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逻辑思维过程(1)逻辑思维过程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的。只有做到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精确进行推理,思维才能合乎逻辑的要求。(2)准确把握概念,就是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学会用定义和划分的方法来明确概念。(3)正确运用判断,就是要深刻理解不同判断的具体结构及逻辑特征,学会在不同的思维环境中正确地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4)精确进行推理,就是要认真辨别不同前提的逻辑性质,区分不同推理的基本规则。2.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1)精确进行推理,努力保证演绎推理结论的必然性,提高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2)澄清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清理矛盾、合理论证、辨识谬误、纠正错误,是逻辑思维的题中之义。(3)学习形式逻辑,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素养和科学思维水平,而且有助于培育我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逻辑推理类 逻辑推理类试题通常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推理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是否符合逻辑并说明理由”“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说明其推理(思维)过程”“推理结构是否正确”等。 第一步:读设问,明要求。明确知识范围、问法要求和设问指向。第二步:析材料,链知识。厘清逻辑关系,运用逻辑推理结构分析材料。第三步:整信息,定答案。规范作答,理论与材料结合。(2023·湖北高考21题)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技法指导】具体剖析第一步:审设问,明要求 知识限定:《逻辑与思维》; 材料指向:丁、戊的对话; 问法要求:判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第二步:审材料,链知识 信息1:“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联言判断 信息2: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联言判断 信息3: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第三步:整信息,定答案 丁的观点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值是“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戊否定丁的观点,只要否定其中任何一个联言支即可,戊承认方某的行为没错,但否定要鼓励方某的行为尝试解答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三年来,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央企积极打造技术攻关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行业领军企业作用,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有效解决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国有企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资源供给,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企业应多措并举,与高校一起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市场化联合培养机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有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单元综合提升综合探究深挖命题探究探究视角一 提示:①对参加者概念外延的划分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文化创作者”包括知名诗人、作家和诗歌爱好者。②对“诗歌”的定义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违背了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即种差加属概念。探究视角二 提示:①甲同学的观点是不科学的。②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③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甲同学作出的三个判断不是对事物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即不是性质判断,尽管以上判断中含有三个不同的项和一个共同的中项,也不能构成一个严格遵循形式规则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探究视角三 提示:甲同学的观点:定义不能用比喻。甲同学给出的定义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乙同学的观点:此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运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优惠力度”与被考察的现象“商品销量”存在因果联系,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丙同学的观点:材料中的前提对“个性化的产品”的定义属于联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或全真才真),即认为要成为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要同时具备功能上满足消费者痛点需求、情感上对产品产生“连接感”两个条件。根据前提,如果某个产品没有坚持个性化,则意味着它在功能上满足消费者痛点需求、情感上对产品产生“连接感”,二者缺其一或全缺,但不一定是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痛点需求,所以丙推理错误。应用体验1.D 由题干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知,文化强盛是民族强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某国是文化强盛,属于肯定前件式,不一定推出必定是民族强盛,①不符合题意。某国要实现民族强盛,属于肯定后件式,推出就要实现文化强盛,②符合题意。在“某国要实现文化强盛就要实现民族强盛”中,民族强盛是文化强盛的充分条件,③不符合题意。某国不是文化强盛,属于否定前件式,必然推出必定不是民族强盛,④符合题意。2.C 这一论断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省略了联结词,它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是联言判断,不是相容选言判断,②排除。因为题干是联言判断,因此它每一个联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不是选言支,③排除。主观大题突破——逻辑推理类典题示例 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支判断是假的,也可能其中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既可以是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也可以是否定所有的联言支。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丁反驳的话是不合逻辑的。跟踪训练 推理错误。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即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该同学的观点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大力发展科技”,不能必然推出后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故推理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为:只有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解析:“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联系正确推理需要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分析理由。4 / 4(共30张PPT)单元综合提升把握逻辑规则 纠正逻辑错误材料一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于2023年9月21日至27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本届诗歌节以“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为主题,开展多项活动,包括诗歌采风创作与征集活动。王同学通过视频观看了中国诗歌节活动,并在朋友圈里感慨到:“这真是一场文化盛宴,参加者中既有文化创作者,也有知名诗人、作家和诗歌爱好者;如果让我给诗歌下一个定义,我认为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材料二 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风和社风在家庭的映射,反过来也影响着民风和社风。优良家训家风的赓续传承,不仅对一个家庭家族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崇德向善。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讲好家风故事,培育向善向上的民风社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材料三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某班同学在关于“双十二”的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甲同学给出定义:“双十二”购物节就是一只冲击人们消费习惯的“洪水猛兽”。乙同学作出推理:通常情况下,对一个商品进行促销,其他条件不变,随着优惠力度的增加,商品的销量会不断提高,可知,商品的销量与促销优惠力度有因果联系。丙同学进行推理: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产品,不仅仅要在功能上满足他们的某个痛点需求,还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对该产品产生一种“连接感”。如果某个产品没有坚持“个性化”,意味着它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痛点需求。探究视角一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王同学朋友圈中的逻辑错误。提示:①对参加者概念外延的划分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文化创作者”包括知名诗人、作家和诗歌爱好者。②对“诗歌”的定义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违背了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即种差加属概念。探究视角二 甲同学阅读材料二后,作出了以下三个判断:①讲好家风故事可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②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③讲好家风故事必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甲同学认为,以上三个判断恰好可以构成一个严格遵循形式规则且推理正确的三段论。请你结合三段论推理的知识对甲同学观点进行评析。提示:①甲同学的观点是不科学的。②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③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甲同学作出的三个判断不是对事物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即不是性质判断,尽管以上判断中含有三个不同的项和一个共同的中项,也不能构成一个严格遵循形式规则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探究视角三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三位同学的观点。提示:甲同学的观点:定义不能用比喻。甲同学给出的定义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乙同学的观点:此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运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优惠力度”与被考察的现象“商品销量”存在因果联系,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丙同学的观点:材料中的前提对“个性化的产品”的定义属于联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或全真才真),即认为要成为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要同时具备功能上满足消费者痛点需求、情感上对产品产生“连接感”两个条件。根据前提,如果某个产品没有坚持个性化,则意味着它在功能上满足消费者痛点需求、情感上对产品产生“连接感”,二者缺其一或全缺,但不一定是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痛点需求,所以丙推理错误。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述,可以推理出( )①某国如果是文化强盛则必定是民族强盛 ②某国要实现民族强盛就要实现文化强盛③某国要实现文化强盛就要实现民族强盛 ④某国不是文化强盛也必定不是民族强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由题干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知,文化强盛是民族强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某国是文化强盛,属于肯定前件式,不一定推出必定是民族强盛,①不符合题意。某国要实现民族强盛,属于肯定后件式,推出就要实现文化强盛,②符合题意。在“某国要实现文化强盛就要实现民族强盛”中,民族强盛是文化强盛的充分条件,③不符合题意。某国不是文化强盛,属于否定前件式,必然推出必定不是民族强盛,④符合题意。2. (2024·山东青岛联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论断( )①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 ②所断定的情形可以同时存在,属于相容选言判断 ③每一个选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且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④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解析: 这一论断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省略了联结词,它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是联言判断,不是相容选言判断,②排除。因为题干是联言判断,因此它每一个联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不是选言支,③排除。1. 逻辑思维过程(1)逻辑思维过程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的。只有做到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精确进行推理,思维才能合乎逻辑的要求。(2)准确把握概念,就是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学会用定义和划分的方法来明确概念。(3)正确运用判断,就是要深刻理解不同判断的具体结构及逻辑特征,学会在不同的思维环境中正确地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4)精确进行推理,就是要认真辨别不同前提的逻辑性质,区分不同推理的基本规则。2. 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1)精确进行推理,努力保证演绎推理结论的必然性,提高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2)澄清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清理矛盾、合理论证、辨识谬误、纠正错误,是逻辑思维的题中之义。(3)学习形式逻辑,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素养和科学思维水平,而且有助于培育我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逻辑推理类 逻辑推理类试题通常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推理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是否符合逻辑并说明理由”“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说明其推理(思维)过程”“推理结构是否正确”等。 第一步:读设问,明要求。明确知识范围、问法要求和设问指向。第二步:析材料,链知识。厘清逻辑关系,运用逻辑推理结构分析材料。第三步:整信息,定答案。规范作答,理论与材料结合。(2023·湖北高考21题)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技法指导】具体剖析第一步:审设问,明要求 知识限定:《逻辑与思维》;材料指向:丁、戊的对话;问法要求:判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具体剖析第二步:审材料,链知识 信息1:“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联言判断信息2: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联言判断信息3: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联言判断的真假值具体剖析第三步:整信息,定答案 丁的观点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值是“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戊否定丁的观点,只要否定其中任何一个联言支即可,戊承认方某的行为没错,但否定要鼓励方某的行为答案: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支判断是假的,也可能其中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既可以是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也可以是否定所有的联言支。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丁反驳的话是不合逻辑的。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三年来,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央企积极打造技术攻关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行业领军企业作用,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有效解决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国有企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资源供给,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企业应多措并举,与高校一起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市场化联合培养机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有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推理错误。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即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该同学的观点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大力发展科技”,不能必然推出后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故推理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为:只有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解析:“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联系正确推理需要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分析理由。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综合提升.docx 单元综合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