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达标验收(二)(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达标验收(二)(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模块达标验收(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联考)清代乾隆年间的纪晓岚认为,做人要“处世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其实这就是对“外圆内方”的解释。关于“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世准则(  )
①标准不一,违背了同一律 ②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 ③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中把握事物 ④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安徽滁州期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洋葱、小麦、紫罗兰、竹子、荷花等植物,是一种茎内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植物品种,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人们称之为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这个概念的形成(  )
①再现了思维中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 ②表明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事物的共同属性 ③反映思维能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④说明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就能正确认识对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浙江绍兴月考)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表述对应的逻辑思维规律与规则正确的是(  )
①人定胜天,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一定胜天——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②我在庐山牯岭公园,看到万里无云的天空上,白云朵朵——违反了排中律 ③你的项目,不能说成功了,也不能说没成功——违反了矛盾律 ④甲:“张明这球踢得太差劲了。”乙:“你行你上。”——违反了同一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安徽毫州月考)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土壤之中,蕴含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高度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顺应时代、符合民意的历史逻辑中蓬勃发展。上述判断(  )
①运用下定义的方法,阐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③若是真的,要求其所有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山东临沂月考)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此举意在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亿万劳动群众团结奋进、改革创新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下列对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逻辑分析
①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该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②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该判断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③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这是一个性质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
④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该结论符合三段论推理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山东淄博联考)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新组建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共同组成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基于此,在我国
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
③有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
④有个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从以上四个判断中选取三个,依次作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下列选项中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③—②—④ D.④—②—①
8.(2024·山东东营期末)浙江大学团队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材料,这种材料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特点。研究团队将碳纳米管加入这种仿生纤维,制造出了新的电加热织物。人造纤维织物还具有“热隐身”效果,未来在军事领域也将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材料中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
①类比推理方法,模仿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②联想思维方法,通过想象的方式获得新思路
③发散思维方法,采用借用手段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④超前思维方法,准确预测科研成果的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广东江门联考)摆放年花年桔是广东年俗不可或缺的部分。为解决废弃年花年桔处理问题,广东某地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制作成环保酵素、重新种植等方式让年花年桔焕发新生,不但解决了因废弃所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该地年花年桔处理方式(  )
①坚持辩证思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②借助联想思维,通过迁移开拓新的可能解决道路
③运用逆向思维,对年花年桔的功能进行反向思考 ④立足超前思维,把握住城市废弃物处理的新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河南开封联考)2024年3月31日,河北省公布4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秀设计方案和20个优秀改造小区案例,通过设计赋能提升改造品质。改造是一个关乎多方利益的系统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以新思路新方式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一些难题,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改造的新路子。该做法(  )
A.坚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事物
B.把事物发展控制在度的范围内,善于落实落细
C.用矛盾分析方法推动了斗争性和统一性的转化
D.利用信息交合法,发挥发散思维的作用
11.(2024·河北石家庄期中)“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雪诗,诗人虽未出门,却通过层层描写,刻画了夜雪之大,也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自己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写“雪”的成功在于(  )
①思维具有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实现对事物的认识 ②注重写“雪”思路的多向性,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把握夜雪的特质 ③运用逆向思维,跳出从颜色、形状、姿态等角度正面描写雪花的写作模式 ④对夜雪的形象描述实则衬托诗人的孤寂心情,是超前思维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出自《道德经》。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迷失自我。就像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积攒自己的力量,细水长流,以待迸发。其中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掌握和尊重规律就能避免主观盲动 ②流水点滴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2024·福建三明月考)《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了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  )
①作者通过分离、提纯等环节,揭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模样 ②“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要求既要肯定一切又要否定一切 ③感性认识要以理性认识为基础,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 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山东聊城联考)某公司投入资金,加强研发和创新,其自行研发的姜饼人系列玩具成为2023年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博览会“爆款”产品。该产品采用三维立体打印,让原本平面的图案有了立体视觉,受到客户欢迎。未来,公司设计人员计划在产品中加入带芯片控制的串灯,让产品有多种颜色和闪烁方式,以满足客户对节日气氛的需求。该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  )
①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掌握产品设计及市场运行规律 ②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市场实际出发把握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③以联想思维为基础,通过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进行产品创新 ④运用科学归纳推理,保证对客户需求所作判断真实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江苏宿迁期末)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前身是风景秀丽的小山,因为石质适合做建筑材料而转变为采石场,经年累月形成深达80米的深坑,一度成为“城市伤疤”。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让矿坑变身酒店,在矿坑底部建人工湖,周边建人工瀑布、玻璃栈道、蓝精灵乐园,夜晚表演水幕灯光秀,让“城市伤疤”变成一幅美丽画卷。该酒店的建设运用了(  )
①逆向思维,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将“伤疤”变成“画卷” ②辩证思维,通过迁移和想象,把不同场景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场景 ③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广泛听取意见,寻找最优方案,成功治理矿坑 ④超前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着一个轴心进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24·山东菏泽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时,强调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能够从“桅杆顶”看到趋势、看到未来,这既是一种战略思维,也是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 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③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④尊重认识规律,遵循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规则,增强工作的系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滚滚大江东去,豪迈中国字;代代炎黄子孙,脊梁挺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议字析理】
某校高三(2)班学生以“品中国字之韵,寻中国人之魂”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大家畅所欲言:
甲: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字分为象形字、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乙:中国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字也是书写工具,所以,书写工具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丙:我们在学习中国字的过程中或者能触摸到文化自信厚重深沉而又坚实稳固的根基,或者可以感知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我们触摸到了文化自信厚重深沉而又坚实稳固的根基,所以,我们不能感知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对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发言进行评析。(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蹚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借鉴苏联经验,先后提出铁路化、电气化和工业化,1954年第一次提出
“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主要聚焦于外在的器物层面。随着现代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将“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不断拓展与深化,提出现代化的新命题——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全面深刻地指向现代化的内在性,是思想认识走向成熟的标志。
(1)“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也一定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材料一,说明该论断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说明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一座未来之城,自雄安站敞开大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阶段,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
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进一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谋划中是如何正确运用创新思维的。(9分)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早想一步,早做一步。某地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前”,加强调查研究,直面现实问题,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举一反三、提前预判;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再到提前预防问题,不断强化超前思维,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有了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烦心事和操心事有人愿管了、有人能办了。
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防”为主题,自选群众身边事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字数在150字左右。(11分)
模块达标验收(二)
1.D 根据题意可知“外圆内方”是对为人和处事原则的分析与综合,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③④入选。这个论断是对为人和外在处事两个方面的判断,并不违背同一律、矛盾律,①②排除。
2.A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特点,概括出“草本植物”这个概念,表明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①正确。“草本植物”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草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表明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事物的共同属性,②正确。“草本植物”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草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而非规律,③排除。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还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④错误。
3.B “人定胜天”这里的人是整体的人类,而“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人是指具体的人,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①正确。万里无云的天空上,白云朵朵,违反了矛盾律,②错误。不能说成功了,也不能说没成功,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③错误。甲说张明的球踢得太差劲了,乙回复你行你上,偷换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④正确。
4.A “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这里的“青色”是绿色和蓝色之间的所有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其中“青色”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颜色”是属概念,②符合题意。“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没有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下定义,③不符合题意。“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不是复合判断,④不符合题意。
5.D 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题干明确了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没有通过运用下定义的方法,阐释雷锋精神的内涵,①不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土壤之中,蕴含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高度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顺应时代、符合民意的历史逻辑中蓬勃发展”都是同时适用于雷锋精神的联言支,②正确。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③错误,④正确。
6.A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该判断是真的。从形式逻辑来看,这是一个联言判断。联言判断为真,要求它的两个联言支都为真,①符合题意。②是一个全称肯定的性质判断,主项“人世间的一切幸福”对应的量项是全称的,所以主项周延,谓项“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对应的联项是肯定的,所以谓项不周延,符合题意。换位推理适用于性质判断,③属于复合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推理,错误。④表述只是一个复合判断,没有进行三段论推理,不符合题意。
7.B 三段论属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故③④不能作为前提,C、D排除。三段论中的每一个项,只能出现两次,①—③—④这个三段论中“国务院直属机构”出现了三次,不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规则,A不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所以,有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此三段论中,有三个概念,中项是周延的,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没有周延,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B正确。
8.A 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材料,体现了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模仿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①符合题意。研究团队将碳纳米管加入这种仿生纤维,制造出了新的电加热织物,这体现了联想思维方
 法,通过想象的方式获得新思路,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发散思维方法,③排除。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可以预测科研成果的发展前景,但超前思维也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能准确预测,④说法错误。
9.A 某地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制作成环保酵素、重新种植等方式让年花年桔焕发新生,说明坚持辩证思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①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联想思维,②排除。不但解决了因废弃所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说明运用逆向思维,对年花年桔的功能进行反向思考,③符合题意。应立足实践,不能立足思维,④排除。
10.A 河北省小区改造是关乎多方利益的系统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坚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事物,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把事物发展控制在度的范围内,B不选。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不能转化,C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信息交合法,D不选。
11.C 思维具有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实现对事物的认识,故①说法错误。题干意思是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诗中通过看见白雪泛出的光亮、枕被如冰的触觉、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来描述雪下得很大,表明诗人注重写“雪”思路的多向性,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把握夜雪的特质,坚持了逆向思维,从侧面角度描写雪花,故②③当选。题目未体现超前思维,故④不选。
12.D 不争先就是保持均衡,保持自我,在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细水长流,以待迸发,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不争先像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积攒自己的力量,注重量的积累,细水长流,以待迸发,体现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④符合题意。掌握和尊重规律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的,①不符合题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说法错误。
13.B 《挑战》雕塑运用简洁有力的手法,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向人们展示出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这表明作者通过分离、提纯等环节,揭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秩序,①④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查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②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错误。
14.C 该产品采用三维立体打印,让原本平面的图案有了立体视觉,受到客户欢迎。未来,公司设计人员计划在产品中加入带芯片控制的串灯,让产品有多种颜色和闪烁方式,以满足客户对节日气氛的需求,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市场实际出发把握产品未来发展趋势,以联想思维为基础,通过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进行产品创新,②③当选。形象思维只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说法错误。科学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依然具有或然性,保证真实可靠的说法错误,排除④。
15.A 该酒店的建设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将“伤疤”变成“画卷”,广泛听取意见,寻找最优方案,成功治理矿坑,体现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故①③符合题意。迁移和想象是联想思维的方法,属于创新思维,不属于辩证思维,故②表述错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着一个轴心进行,这是聚合思维,不是超前思维,故④表述错误。
16.A 强调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说明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能够从“桅杆顶”看到趋势、看到未来,这既是一种战略思维,也是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说明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①②符合题意。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③错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④排除。
17.①甲同学的发言对中国字这一概念进行了划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象形字、会意字”是按造字方法划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按字体划分,因此,甲同学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乙同学的发言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在一个三段论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因此,乙同学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③丙同学的发言是一个相容选言推理,一个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而丙同学肯定了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否定了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因此,丙同学的推理结构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可运用明确概念的方法、演绎推理的知识来作答。
18.(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
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渐进的、连续的过程,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连续性的间断,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带领人民赓续奋斗,渐进、积累,必将产生新的飞跃与间断,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感性具体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需要运用思维抽象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再由思维具体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对现代化的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实践的不同需要,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了现代化的不同方面的零散的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整体的认识,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把中国式现代化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的。
解析:第(1)问,首先应答出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及其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展开论述。第(2)问,首先应答出认识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9.①创新思维以实践为基础,党对雄安新区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发展谋划。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雄安新区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领域思考问题,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确定最佳解决方式。③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谋划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前瞻性思考,规划和调整原有思路和方法,作出正确决策,使雄安新区的发展更加快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解析: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特点、方法以及超前思维的特征等知识作答。
20.解决问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一字之差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如环境治理,等到河水被污染、环境遭破坏、百姓健康受到影响时才出手解决问题,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政府也会因此而被指责有“失位”“懒政”之嫌,其形象与公信力会受到损害。如果工作做在前面,预防查处污染,走到问题前头,对问题有预判,在问题发生前能够敏锐发现,在群众反映问题前及时采取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此题可联系超前思维的特征、方法和意义知识分析材料。
6 / 6(共52张PPT)
模块达标验收(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联考)清代乾隆年间的纪
晓岚认为,做人要“处世圆滑,内心中正;不同
流合污而为人谦和”,其实这就是对“外圆内
方”的解释。关于“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世准则(  )
①标准不一,违背了同一律 ②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 ③在辩
证的分析与综合中把握事物 ④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外圆内方”是对为人和处事原则的分析
与综合,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③④入选。这个论断是
对为人和外在处事两个方面的判断,并不违背同一律、矛盾律,①
②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2024·安徽滁州期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洋葱、小麦、紫罗兰、
竹子、荷花等植物,是一种茎内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
支持力弱的植物品种,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人们称之为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这个概念的形成(  )
①再现了思维中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 ②表明思维通过语词巩固
事物的共同属性 ③反映思维能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④说明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就能正确认识对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特点,概括出“草本植物”
这个概念,表明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
思维中的再现,①正确。“草本植物”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草所
具有的共同属性,表明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事物的共同属性,②正
确。“草本植物”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草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而
非规律,③排除。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还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
则,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2024·浙江绍兴月考)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
说,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表
述对应的逻辑思维规律与规则正确的是(  )
①人定胜天,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一定胜天——犯了四概
念的错误 ②我在庐山牯岭公园,看到万里无云的天空上,白云朵
朵——违反了排中律 ③你的项目,不能说成功了,也不能说没成
功——违反了矛盾律 ④甲:“张明这球踢得太差劲了。”乙:
“你行你上。”——违反了同一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人定胜天”这里的人是整体的人类,而“苏格拉底是
人”这里的人是指具体的人,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①正确。万
里无云的天空上,白云朵朵,违反了矛盾律,②错误。不能说成功
了,也不能说没成功,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了排中
律,③错误。甲说张明的球踢得太差劲了,乙回复你行你上,偷换
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2024·安徽毫州月考)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
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
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
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
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
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这里的“青色”是绿色和蓝
色之间的所有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青色是在可见
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其中“青色”是被定义项,
“是”是定义联项,“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
差,“颜色”是属概念,②符合题意。“青色是‘万物生之色’”
没有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下定义,③不符合题意。“青
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
质判断,不是复合判断,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土壤
之中,蕴含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高度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在顺应时代、符合民意的历史逻辑中蓬勃发展。上述判断( )
①运用下定义的方法,阐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③若是真的,要求其所有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题干明确
了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没有通过运用下定义的方法,阐释雷锋
精神的内涵,①不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
判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土壤
之中,蕴含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高度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在顺应时代、符合民意的历史逻辑中蓬勃发展”都是同时适用
于雷锋精神的联言支,②正确。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
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
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③错误,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山东临沂月考)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
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此举意在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亿万劳动群
众团结奋进、改革创新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下列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逻辑分析
①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该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
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②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
的劳动来创造 该判断的主项周延,谓项
不周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序号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逻辑分析
③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
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这是一个性质判
断,可以直接进行
换位推理
④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
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该结论符合三段论
推理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所以该判断是真的。从形式逻辑来看,这是一个联言判断。联言判
断为真,要求它的两个联言支都为真,①符合题意。②是一个全称
肯定的性质判断,主项“人世间的一切幸福”对应的量项是全称
的,所以主项周延,谓项“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对应的联项
是肯定的,所以谓项不周延,符合题意。换位推理适用于性质判
断,③属于复合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推理,错误。④表述只是
一个复合判断,没有进行三段论推理,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2024·山东淄博联考)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
局正式揭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新组建的国务院直属机
构,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共同组成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基于此,在我国
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
总局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 ③有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我国的金融
监管机构 ④有个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从以上四个判断中选取三个,依次作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下
列选项中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的是(  )
A. ①—③—④ B. ②—①—③
C. ③—②—④ D. ④—②—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三段论属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
别性结论的推理,故③④不能作为前提,C、D排除。三段论中的
每一个项,只能出现两次,①—③—④这个三段论中“国务院直属
机构”出现了三次,不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规则,A不选。国家金融
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国
务院直属机构,所以,有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
构。此三段论中,有三个概念,中项是周延的,前提中不周延的项
在结论中没有周延,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4·山东东营期末)浙江大学团队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
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材料,这种材料同时具备保暖、
轻薄和耐用的特点。研究团队将碳纳米管加入这种仿生纤维,制造
出了新的电加热织物。人造纤维织物还具有“热隐身”效果,未来
在军事领域也将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材料中体现的思维方
法是(  )
①类比推理方法,模仿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②联想思维方
法,通过想象的方式获得新思路
③发散思维方法,采用借用手段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④超
前思维方法,准确预测科研成果的发展前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
超保暖材料,体现了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模仿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
功能,①符合题意。研究团队将碳纳米管加入这种仿生纤维,制造
出了新的电加热织物,这体现了联想思维方法,通过想象的方式获
得新思路,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发散思维方法,③排除。超
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可以预测科研成果的发展前景,但超前思维也
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能准确预测,④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广东江门联考)摆放年花年桔是广东年俗不可或缺的部
分。为解决废弃年花年桔处理问题,广东某地建立了完善的回收、
处理体系,通过制作成环保酵素、重新种植等方式让年花年桔焕发
新生,不但解决了因废弃所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又实现资源的循
环利用。该地年花年桔处理方式(  )
①坚持辩证思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②借助联想思
维,通过迁移开拓新的可能解决道路 ③运用逆向思维,对年花年
桔的功能进行反向思考 ④立足超前思维,把握住城市废弃物处理
的新趋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某地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制作成环保酵
素、重新种植等方式让年花年桔焕发新生,说明坚持辩证思维,全
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①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联想思
维,②排除。不但解决了因废弃所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又实现资
源的循环利用,说明运用逆向思维,对年花年桔的功能进行反向思
考,③符合题意。应立足实践,不能立足思维,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2024·河南开封联考)2024年3月31日,河北省公布45个城镇老
旧小区改造优秀设计方案和20个优秀改造小区案例,通过设计赋
能提升改造品质。改造是一个关乎多方利益的系统性民生工程和
发展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以新思路新方
式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一些难题,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改造的新
路子。该做法(  )
A. 坚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事物
B. 把事物发展控制在度的范围内,善于落实落细
C. 用矛盾分析方法推动了斗争性和统一性的转化
D. 利用信息交合法,发挥发散思维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河北省小区改造是关乎多方利益的系统性民生工程和
发展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坚持在
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事物,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
现把事物发展控制在度的范围内,B不选。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
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不能转化,C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信息
交合法,D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2024·河北石家庄期中)“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
重,时闻折竹声。”《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雪
诗,诗人虽未出门,却通过层层描写,刻画了夜雪之大,也通过
描写“夜雪”,透露出自己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写“雪”
的成功在于(  )
①思维具有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实现对事物的认识 ②注重写“雪”思路的多向性,从触觉、视
觉、听觉等角度把握夜雪的特质 ③运用逆向思维,跳出从颜
色、形状、姿态等角度正面描写雪花的写作模式 ④对夜雪的形
象描述实则衬托诗人的孤寂心情,是超前思维的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思维具有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
和知识,实现对事物的认识,故①说法错误。题干意思是夜卧枕
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
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
的声音,诗中通过看见白雪泛出的光亮、枕被如冰的触觉、雪把
竹枝压折的声音来描述雪下得很大,表明诗人注重写“雪”思路
的多向性,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把握夜雪的特质,坚持了
逆向思维,从侧面角度描写雪花,故②③当选。题目未体现超前
思维,故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出自《道德经》。不争先不是
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迷失自我。就像
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积攒自己的
力量,细水长流,以待迸发。其中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掌握和尊重规律就能避免主观盲动
②流水点滴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不争先就是保持均衡,保持自我,在保持相对静止的
状态下,细水长流,以待迸发,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
跃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不争先像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不去
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积攒自己的力量,注重量的积累,细水
长流,以待迸发,体现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④符合题
意。掌握和尊重规律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的,①不符合题意。量
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福建三明月考)《挑战》是中国
雕塑家俞畅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
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
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
作和势态,表现了一个残疾人坐在轮
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
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
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  )
①作者通过分离、提纯等环节,揭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模样 
②“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要求既要肯定一切又要否定一切 
③感性认识要以理性认识为基础,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 
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秩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挑战》雕塑运用简洁有力的手法,借鉴《掷铁饼
者》的动作和势态,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震撼
人心的生命律动,向人们展示出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
的希望,这表明作者通过分离、提纯等环节,揭示了体育运动的
本质和规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的认识秩序,①④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
在考查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
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②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4·山东聊城联考)某公司投入资金,加强研发和创新,其自
行研发的姜饼人系列玩具成为2023年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博览会
“爆款”产品。该产品采用三维立体打印,让原本平面的图案有
了立体视觉,受到客户欢迎。未来,公司设计人员计划在产品中
加入带芯片控制的串灯,让产品有多种颜色和闪烁方式,以满足
客户对节日气氛的需求。该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  )
①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掌握产品设计及市场运行规律 ②运用
矛盾分析方法,从市场实际出发把握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③以联
想思维为基础,通过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进行产品创新 ④运用科
学归纳推理,保证对客户需求所作判断真实可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该产品采用三维立体打印,让原本平面的图案有了立
体视觉,受到客户欢迎。未来,公司设计人员计划在产品中加入
带芯片控制的串灯,让产品有多种颜色和闪烁方式,以满足客户
对节日气氛的需求,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市场实际出发把握产
品未来发展趋势,以联想思维为基础,通过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进
行产品创新,②③当选。形象思维只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说法错误。科学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依然具有或然性,保证真
实可靠的说法错误,排除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4·江苏宿迁期末)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前身是风景秀丽的小山,因为石质适合做建筑材料而转变为采石场,经年累月形成深达80米的深坑,一度成为“城市伤疤”。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让矿坑变身酒店,在矿坑底部建人工湖,周边建人工瀑布、玻璃栈道、蓝精灵乐园,夜晚表演水幕灯光秀,让“城市伤疤”变成一幅美丽画卷。该酒店的建设运用了(  )
①逆向思维,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将“伤疤”变成“画卷” ②辩证思维,通过迁移和想象,把不同场景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场景 ③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广泛听取意见,寻找最优方案,成功治理矿坑 ④超前思维,有一个明
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着一个轴心进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该酒店的建设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
换性思考,将“伤疤”变成“画卷”,广泛听取意见,寻找最优
方案,成功治理矿坑,体现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故①③符合题意。迁移和想象是联想思维的方法,属于创新思
维,不属于辩证思维,故②表述错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
思维活动都围绕着一个轴心进行,这是聚合思维,不是超前思
维,故④表述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2024·山东菏泽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重视战略策略问题”
时,强调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能够从“桅杆
顶”看到趋势、看到未来,这既是一种战略思维,也是干事创业
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作出科学的顶层设
计 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
预测 ③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创
造性 ④尊重认识规律,遵循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规则,增强工
作的系统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强调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说明要坚
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
能够从“桅杆顶”看到趋势、看到未来,这既是一种战略思维,
也是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说明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
方法,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①②符合题意。创
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③错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
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
割,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滚滚大江东去,豪迈中国字;代代炎黄子孙,脊梁挺直。写
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议字析理】
某校高三(2)班学生以“品中国字之韵,寻中国人之魂”为
主题开展探究学习,大家畅所欲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字分为象
形字、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行书
乙:中国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字也是书写工具,所以,书写
工具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丙:我们在学习中国字的过程中或者能触摸到文化自信厚重深沉而
又坚实稳固的根基,或者可以感知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我
们触摸到了文化自信厚重深沉而又坚实稳固的根基,所以,我们不
能感知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对甲、乙、丙三名同
学的发言进行评析。(12分)
答案:①甲同学的发言对中国字这一概念进行了划分,在同一次
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象形字、会意字”是按造字方法
划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是按字体划分,因此,甲同学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
错误。②乙同学的发言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在一个三段论推理
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因此,乙同学犯了
“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丙同学的发言是一个相容选言推理,一个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推理
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
另一部分选言支。而丙同学肯定了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
支,结论否定了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因此,丙同学的推理结构是
错误的。
解析:本题可运用明确概念的方法、演绎推理的知识来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
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
行,蹚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宏伟目标,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两大奇迹,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程。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借鉴苏联
经验,先后提出铁路化、电气化和工业化,1954年第一次提出
“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
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主要聚焦于外在的器物层面。随着现代科技在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将“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
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不断拓展与深化,提出现代化的新命题——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全面深
刻地指向现代化的内在性,是思想认识走向成熟的标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
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也一定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材料一,说明该论断遵循质量互变规
律。(10分)
答案: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
并保存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量互变规律
要求我们以统一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
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这是中国共产
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渐进的、连续的过程,在量
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连续性的间断,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
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带领人民赓续奋斗,渐进、
积累,必将产生新的飞跃与间断,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首先应答出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及其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
识,说明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10分)
答案: 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感性具体没有揭示事物的内
部联系和本质,需要运用思维抽象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再由
思维具体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
目标,是对现代化的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党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实践的不同需要,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了现代化的
不同方面的零散的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
述,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整体的认识,是关于中
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把中国式现代化各个方面的
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的。
解析:首先应答出认识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一座未来之城,自雄安站敞开大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雄
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
展并举阶段,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扎
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
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
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实
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
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进一步提升政
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
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
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
雄安新区的发展谋划中是如何正确运用创新思维的。(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创新思维以实践为基础,党对雄安新区在立足实践的基
础上作出了正确的发展谋划。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
的两翼,雄安新区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
方向、不同领域思考问题,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
的最优方案,确定最佳解决方式。③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
性。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谋划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注重调查研究,
通过前瞻性思考,规划和调整原有思路和方法,作出正确决策,
使雄安新区的发展更加快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解析: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特点、方法以及超前思维的特征
等知识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早想一步,早做一步。某地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前”,加强调
查研究,直面现实问题,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把百姓的事当作
自己的事,举一反三、提前预判;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
题,再到提前预防问题,不断强化超前思维,让百姓实实在在感
受到有了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烦心事和操心事有人愿管
了、有人能办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
防”为主题,自选群众身边事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字数在150字左
右。(1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示例:解决问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一字之差效
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如环境治理,等到河水被污染、环境遭破
坏、百姓健康受到影响时才出手解决问题,效果就会大打折
扣,政府也会因此而被指责有“失位”“懒政”之嫌,其形象
与公信力会受到损害。如果工作做在前面,预防查处污染,走
到问题前头,对问题有预判,在问题发生前能够敏锐发现,在
群众反映问题前及时采取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会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此题可联系超前思维的特征、方法和意义知识分析材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