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目题逐解(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清主干知识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和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微|观|察| 近年来,台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可以对台风进行准确预测,使台风产生的灾害最小化。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什么道理 3.表达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4.原因(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 和 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 ,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 的问题。 (3)从哲学研究看: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从立法层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建设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探究] 请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认知生成 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区 别 内 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地 位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意 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联 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回眸析材料:我国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形势(存在),修订职业教育法(思维),是哲学基本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体现。 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3)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 )(4)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是相同的。 ( )(5)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及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8“阅读与思考”改编题)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2.(教材P8“相关链接”改编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对哲学基本问题也有不同的理论表述。下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哲学基本问题决定着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 ④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3.(教材P9“阅读与思考1”改编题)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材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A.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三、情境迁移应用4.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5.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 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砖砌的仿木门窗、微微打开的门,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或茶壶……墓室内布置生动再现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折射了当年的社会生活和墓葬风俗。考古的新发现 ( )①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分离,存在可以不依赖于思维 ②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影响,思维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说明存在与思维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思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目题逐解(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清主干知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根本观点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 的问题展开 根本 观点 唯物 主义 物质是 的,意识是 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意识 唯心 主义 是本原的,物质 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微|观|察| 漫画中的父亲在炒股时不许孩子叫“爹”,这是哪一哲学派别观点的体现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 唯物主义、近代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和 唯心主义。 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与两大阵营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与 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 |微|点|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样存在着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各种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问题探究] 古代社会认为“自然是人类的主宰”,现代社会人们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二者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简要说明其基本主张。认知生成1.全面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 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基本 评价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观点 举例 荀子,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范缜,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赫拉克利特,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 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2.全面认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不同点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评价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观点 举例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说;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相同点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回眸析材料:面对破坏自然对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威胁,人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基本立场。 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和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 )(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 )(3)二元论认为思维和存在都是世界的本原,它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第三大派别。 (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 )(5)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9“阅读与思考2”改编题)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这种观点 ( )①用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作为判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标准②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机统一起来③认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时脱离了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差异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教材P10“相关链接1”改编题)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右侧漫画《一人骑两马》,是非常危险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哲学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②漫画《一人骑两马》是对二元论的极大讽刺 ③二元论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④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哲学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A.②④ B.①④C.①③ D.②③3.(教材P11“伟人名言”改编题)“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词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列宁这句话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情境迁移应用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下列选项中,与王夫之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④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2024·甘肃高考)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目题逐解(一)理清主干知识 1.思维 存在 2.(1)本原 (2)同一性[微观察]提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1)基本问题 思维 存在 (2)始终 必须回答(3)基本性质释解核心要点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我国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修订职业教育法,是顺势而为,说明我们坚持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2)提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不能把其中的一个方面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3)提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4)提示:×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5)提示:×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1.选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③正确,④排除。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仅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①以偏概全,排除。2.选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②错误。哲学基本问题对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3.选D 材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D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A、B、C不符合题意。三、4.选C 材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不符合题意。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B、D排除。5.选D 存在可以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但思维离不开存在,二者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关系,①错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思维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目题逐解(二)理清主干知识 1.本原 本原 派生 决定 意识 依赖[微观察]提示:漫画中的父亲在炒股时,认为孩子叫爹(跌)不吉利,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2.朴素 形而上学 3.主观 客观 4.辩证法 形而上学释解核心要点提示:①“自然是人类的主宰”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其基本主张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②“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其基本主张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提示:× 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3)提示:×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4)提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5)提示:× 材料中的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1.选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对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材料中的观点没有看到二者的根本区别,用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作为判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标准,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选A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二元论在回答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的危险处境,这是对二元论的极大讽刺;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哲学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②④正确。哲学上并不是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等,①错误。二元论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③与题意不符。3.选C 列宁这句话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正确。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A与题意不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B与题意不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形态,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D与题意不符。三、4.选B 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观点与其相一致,①④符合题意。“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题意不符。5.选B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符合题意;“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10 / 10(共87张PPT)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CONTENTS目录123目题逐解(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目题逐解(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框题检测NO.1目题逐解(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清主干知识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存在本原同一性|微|观|察| 近年来,台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可以对台风进行准确预测,使台风产生的灾害最小化。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表达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4.原因(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_________。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基本问题思维存在(2)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______,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___________的问题。(3)从哲学研究看: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始终必须回答基本性质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从立法层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建设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探究] 请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我国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修订职业教育法,是顺势而为,说明我们坚持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知生成|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区 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地位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联 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续表回眸析材料:我国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形势(存在),修订职业教育法(思维),是哲学基本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体现。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不能把其中的一个方面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3)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 )提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4)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是相同的。 ( )提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5)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及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提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8“阅读与思考”改编题)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③正确,④排除。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仅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①以偏概全,排除。2.(教材P8“相关链接”改编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对哲学基本问题也有不同的理论表述。下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哲学基本问题决定着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 ④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②错误。哲学基本问题对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3.(教材P9“阅读与思考1”改编题)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材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A.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解析:材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D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A、B、C不符合题意。√三、情境迁移应用4.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解析:材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不符合题意。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B、D排除。5.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 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砖砌的仿木门窗、微微打开的门,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或茶壶……墓室内布置生动再现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折射了当年的社会生活和墓葬风俗。考古的新发现 ( )√①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分离,存在可以不依赖于思维 ②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影响,思维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说明存在与思维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思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存在可以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但思维离不开存在,二者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关系,①错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思维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目题逐解(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NO.2理清主干知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根本观点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的问题展开 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 物质是_______的,意识是______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意识唯心主义 _______是本原的,物质______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本原本原派生决定意识依赖|微|观|察| 漫画中的父亲在炒股时不许孩子叫“爹”,这是哪一哲学派别观点的体现 提示:漫画中的父亲在炒股时,认为孩子叫爹(跌)不吉利,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_______唯物主义、近代_________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______唯心主义和______唯心主义。朴素形而上学主观客观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与两大阵营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辩证法形而上学|微|点|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样存在着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各种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问题探究] 古代社会认为“自然是人类的主宰”,现代社会人们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二者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简要说明其基本主张。提示:①“自然是人类的主宰”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其基本主张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②“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其基本主张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认知生成|1.全面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 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基本 评价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续表观点 举例 荀子,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范缜,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赫拉克利特,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续表联系 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续表2.全面认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不 同 点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评 价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观 点 举 例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说;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续表相同点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续表回眸析材料:面对破坏自然对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威胁,人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基本立场。×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和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 )提示: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3)二元论认为思维和存在都是世界的本原,它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第三大派别。 ( )提示: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5)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提示:材料中的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9“阅读与思考2”改编题)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这种观点( )①用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作为判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标准②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机统一起来③认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时脱离了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差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对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材料中的观点没有看到二者的根本区别,用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作为判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标准,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教材P10“相关链接1”改编题)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下侧漫画《一人骑两马》,是非常危险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哲学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②漫画《一人骑两马》是对二元论的极大讽刺 ③二元论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④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哲学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二元论在回答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的危险处境,这是对二元论的极大讽刺;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哲学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②④正确。哲学上并不是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等,①错误。二元论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③与题意不符。√3.(教材P11“伟人名言”改编题)“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词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列宁这句话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解析:列宁这句话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正确。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A与题意不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B与题意不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形态,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D与题意不符。√三、情境迁移应用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下列选项中,与王夫之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观点与其相一致,①④符合题意。“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题意不符。√5.(2024·甘肃高考)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符合题意;“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框题检测NO.3(本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时代之问,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简大道,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向纵深推进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2345678910111213146789101112131234514①正确处理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②坚持存在决定思维,科学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时代之问 ③是世界的本原,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④坚持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①排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坚持存在决定思维,科学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时代之问,②正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排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时代之问,有利于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现了坚持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④正确。67891011121312345142.《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二者是在思考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材料中《管子》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杜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是在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是材料中二者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15678910111213234143.对以下哲学家的观点归纳分析正确的是 ( )1567891011121323414哲学家 代表观点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们对事物不可能有任何确实的知识斐洛 神是永恒、绝对存在的创造者,但对于神的本性人类是无法理解的休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源泉,但人们所知道的知识不能超越感觉的范围康德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但人们只能认识到“现象”,“自在之物”本身是无法被认识的①这些观点都尝试回答世界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②这些观点都否认了思维的作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陷阱 ③这些观点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 ④这些观点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材料中四位哲学家的这些观点都属于不可知论,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③④符合题意;这些观点都尝试回答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①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思维的作用,而非否认了思维的作用,②错误。15678910111213234144.“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认为客观事物决定人的感情,“没有感情,何来景物”认为人的感情决定客观事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C正确。材料不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能不能认识世界和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D不符合题意。15678910111213234145.“基因编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能自我复制的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因前沿科技引发的这些问题,要求人们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哲学思考。人们回答这些问题 ( )①需要面对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最终要依靠专家发挥理论创新作用③能够构建起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④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人们回答因前沿科技引发的这些问题,需要面对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④正确。人们回答这些问题,最终要在实践探索中进行解答,②错误。人们回答这些问题不一定能构建起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③错误。15678910111213234146.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列选项中与费尔巴哈观点一致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费尔巴哈的观点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属于唯物主义。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③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符合题意。15678910111213234147.现实中有个别招聘者存在这种行为:“裴”姓的应聘者一律不用,偏向“郑”姓人员。此观点 ( )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招聘者认为姓氏对企业经营起决定作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②④正确。题干中的观点不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排除。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排除。15678910111213234148.(2024·湖北十堰期末)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提出了著名的“人是机器”的论述。他认为,人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与“人是机器”所属哲学类型一致的是 ( )A.原子是“宇宙之砖”B.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C.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D.只有物质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它来衡量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 “人是机器”的观点认为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具有机械性;原子是“宇宙之砖”是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都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B项观点把气当作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把“理”当作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而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排除。15678910111213234149.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中国古代宣夜说主张宇宙空间无限,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上述两种宇宙观 ( )①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③在本质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正确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宇宙观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同属于唯物主义,它们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①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观点在本质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物质看待,没有正确揭示世界的物质性,④错误。156789101112132341410.从哲学上看,漫画《大话》中的观点——“每天早晨总是我把太阳叫出来”属于 ( )1567891011121323414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析:公鸡的观点夸大了“我”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A、D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与题意不符。15678910111213234√1411.(2024·河北沧州联考)有媒体报道,部分商家为了获取流量诱导消费者刷好评,甚至批量刷好评、控制差评,这使得网购平台的评价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从哲学上看,虚假好评属于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辩证法 D.形而上学解析:虚假好评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的评价,而是从人的主观需要出发作出的评价,属于唯心主义,A正确,排除B、C、D。15678910111213234√141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哲学观点体现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③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②—①—④ B.①—④—③C.③—②—④ D.②—③—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排在第一位。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排在第二位。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④正确表达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排在第三位。156789101112132341413.“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重要观点。下列名言与叔本华的观点在哲学派别及其基本形态上一致的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气者,理之依也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1323414√解析: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③④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与叔本华的观点在哲学派别及其基本形态上一致,符合题意。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把“气”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①②不符合题意。1567891011121323414二、非选择题1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力波是宇宙空间中像天体合并这样剧烈的事件在太空中留下的涟漪。随着科学家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增多,科学家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中有32个很可能是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至少有两个是由黑洞和中子星合并发出的。恒星寿命走到终点后,既可能变成黑洞,吞噬周围的一切,也有可能变成一颗密度超大的中子星。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决宇宙中一些最复杂的谜团,包括物质的构建模块以及时空的运作。1567891011121323414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分析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回答本题需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关键词①:科学家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增多,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关键词②: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可联系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1567891011121323414答案示例: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表明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1567891011121323414框题检测(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本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时代之问,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简大道,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向纵深推进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①正确处理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②坚持存在决定思维,科学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时代之问 ③是世界的本原,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④坚持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二者是在思考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3.对以下哲学家的观点归纳分析正确的是 ( )哲学家 代表观点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们对事物不可能有任何确实的知识斐洛 神是永恒、绝对存在的创造者,但对于神的本性人类是无法理解的休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源泉,但人们所知道的知识不能超越感觉的范围康德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但人们只能认识到“现象”,“自在之物”本身是无法被认识的①这些观点都尝试回答世界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②这些观点都否认了思维的作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陷阱 ③这些观点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 ④这些观点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5.“基因编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能自我复制的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因前沿科技引发的这些问题,要求人们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哲学思考。人们回答这些问题 ( )①需要面对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最终要依靠专家发挥理论创新作用③能够构建起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④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列选项中与费尔巴哈观点一致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现实中有个别招聘者存在这种行为:“裴”姓的应聘者一律不用,偏向“郑”姓人员。此观点 ( )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湖北十堰期末)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提出了著名的“人是机器”的论述。他认为,人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与“人是机器”所属哲学类型一致的是 ( )A.原子是“宇宙之砖”B.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C.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D.只有物质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它来衡量9.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中国古代宣夜说主张宇宙空间无限,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上述两种宇宙观 ( )①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③在本质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正确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从哲学上看,漫画《大话》中的观点——“每天早晨总是我把太阳叫出来”属于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1.(2024·河北沧州联考)有媒体报道,部分商家为了获取流量诱导消费者刷好评,甚至批量刷好评、控制差评,这使得网购平台的评价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从哲学上看,虚假好评属于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辩证法 D.形而上学1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哲学观点体现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③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②—①—④ B.①—④—③C.③—②—④ D.②—③—④13.“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重要观点。下列名言与叔本华的观点在哲学派别及其基本形态上一致的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气者,理之依也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力波是宇宙空间中像天体合并这样剧烈的事件在太空中留下的涟漪。随着科学家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增多,科学家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中有32个很可能是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至少有两个是由黑洞和中子星合并发出的。恒星寿命走到终点后,既可能变成黑洞,吞噬周围的一切,也有可能变成一颗密度超大的中子星。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决宇宙中一些最复杂的谜团,包括物质的构建模块以及时空的运作。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分析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框题检测(二)1.选D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①排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坚持存在决定思维,科学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时代之问,②正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排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时代之问,有利于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现了坚持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④正确。2.选C 材料中《管子》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杜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是在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是材料中二者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3.选D 材料中四位哲学家的这些观点都属于不可知论,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③④符合题意;这些观点都尝试回答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①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思维的作用,而非否认了思维的作用,②错误。4.选C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认为客观事物决定人的感情,“没有感情,何来景物”认为人的感情决定客观事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C正确。材料不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能不能认识世界和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D不符合题意。5.选C 人们回答因前沿科技引发的这些问题,需要面对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④正确。人们回答这些问题,最终要在实践探索中进行解答,②错误。人们回答这些问题不一定能构建起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③错误。6.选D 费尔巴哈的观点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属于唯物主义。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③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符合题意。7.选C 招聘者认为姓氏对企业经营起决定作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②④正确。题干中的观点不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排除。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排除。8.选A “人是机器”的观点认为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具有机械性;原子是“宇宙之砖”是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都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B项观点把气当作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把“理”当作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而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排除。9.选A 材料中的两种宇宙观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同属于唯物主义,它们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①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观点在本质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物质看待,没有正确揭示世界的物质性,④错误。10.选B 公鸡的观点夸大了“我”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A、D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与题意不符。11.选A 虚假好评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的评价,而是从人的主观需要出发作出的评价,属于唯心主义,A正确,排除B、C、D。12.选A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排在第一位。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排在第二位。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④正确表达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排在第三位。13.选D 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③④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与叔本华的观点在哲学派别及其基本形态上一致,符合题意。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把“气”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①②不符合题意。14.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回答本题需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关键词①:科学家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增多,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关键词②: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可联系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答案示例: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表明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框题检测(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docx 第一课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docx 第一课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