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1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第1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76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1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
社会的演进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目录
CONTENTS
02
议题探究 提升素养
05
课时作业
03
体系构建 整体感知
01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04
随堂演练 巩固新知
01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知识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最初
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力 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______________为生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______
生产关系 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____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____________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采集天然食物
生产者
共同劳动
平等互助
组织形态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___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解体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____________,______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氏族
家庭私有
土地
提示:不是。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维持生存非常困难,人们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所以说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吗?
阶级的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______阶级和_____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____________;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___________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____________
国家的产生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______产生
奴隶制 的瓦解 随着_____________的提高和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促使奴隶制走向瓦解
2.奴隶社会
奴隶主
奴隶
完全占有奴隶
全部产品
生活资料
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
国家
生产力水平
商品货币关系
先有国家,后有阶级,两者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先有阶级,后有国家。
生产力 ___________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______________,通过收取_______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知识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铁制农具
绝大部分土地
地租
土地所有制
经济剥削 ①基础:封建__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
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地主阶级的残酷无情。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
萌芽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基本特点 资本家占有______________,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___________,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____
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_______当作资本
建立途径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_______促使上述两个条件形成
建立标志 新兴资产阶级为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________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力
商品经济
一切生产资料
雇佣工人
剩余价值
自由出卖劳动力
货币
掠夺
资本主义
进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局限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____________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与局限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生产过剩
基本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____________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__________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产生原因 ①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____________与整个社会生产的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
信用关系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有组织性
无政府状态
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4)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趋势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的对立
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因素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_______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_________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总根源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自身能否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提示:不能。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改革或者改良的方式缓解危机。但是资产阶级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只要私有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就是一种必然。
1.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
提示: ×  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
提示: × 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
提示: × 封建社会,农民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或者生产资料。
4.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
提示: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
5.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
提示: × 资本主义存在私有制,存在剥削,属于阶级社会,并没有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6.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
提示: ×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7.资本家雇佣工人,支付工人工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剥削。(  )
提示: × 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更为隐蔽,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是不存在剥削。
8.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提示: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02
议题探究 提升素养
议题一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
情景一 在原始社会,人们穿着树叶、兽皮,使用石制工具,受自然灾害、猛兽、疾病等的影响,很多人都活不到青年。在氏族内部,大家共同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氏族成员可以平均享有劳动成果。
情景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可以任意杀害自己的奴隶,强迫奴隶当牛做马,甚至强迫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但就是在这样充满剥削的社会里,却出现了青铜锥、镰刀等生产工具,出现了文字、城市,也出现了劳动分工。
情景三 我国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问题探究]
(1)情景一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是怎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生产力状况: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情景二中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
参考答案: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受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相比于原始社会,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3)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
参考答案: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4)从上述社会的演进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1.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内容 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地位 决定性地位 由生产力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比较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力 采用石制工具,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    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铁制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得到新的发展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被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所有
人与人的关系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迫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受地主的剥削
结论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现存各类造像3938件,壁画近1000平方米,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对于该石窟的开凿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①人类刚刚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 ④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奴隶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但材料中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反映的是封建社会,①不符合题意。“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2.《诗经·东方未明》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生活状况: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这反映了(  )
①人类社会从此已经迈入了高度文明时代 ②奴隶可以获得丰富的生活资料并在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所有的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④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奴隶社会时期,人类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但不是高度文明时代,①错误。奴隶只能获得最低生活资料,而不是丰富的生活资料,②错误。
议题二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情景一 经济大危机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情景二 从2025年1月1日起,美国21个州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此次调整要么与通胀调整挂钩,要么是此前预定计划的一部分。据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分析,此次涨薪将惠及约920万名工人并将带来约57亿美元的额外收入。有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能够改善工人的生活质量,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其实不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
情景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
[问题探究]
(1)结合情景一,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结合情景二,说说资本主义的痼疾是什么?自身能否克服?为什么?
参考答案: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
不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就不能够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进行的变革,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看,它不可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3)结合情景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来越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原因
实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解决办法 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认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会越来越被激化,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就不会消除。
(2)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根除的。
3.《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经济危机本身就是对财富和文明的极大浪费、破坏 ④资产阶级可以采取措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②错误。资产阶级采取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④排除。  
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其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中指出,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共政策的变化使得收入和财富分配越来越有利于富人,越来越不利于穷人。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③资本家总是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 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不涉及资本主义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也不涉及经济危机,①②不符合题意。
03
体系构建 整体感知
04
随堂演练 巩固新知
1.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C.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解析: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不属于生产力的内容,不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B、C排除。“生产工具极其简陋”,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表现,不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D排除。
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人类文明时代了。”下列对“文明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B.奴隶社会实行残暴野蛮的统治,不是人类的文明时代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历史的进步
D.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是最文明的时代
解析:恩格斯说的“文明时代”,是指奴隶社会,B排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C错误。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不是最文明的时代,D错误。 
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封建社会中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地租,还要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  )
①农民没有土地,没有任何自由 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命运使然 ③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屈从于其奴役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土地,有一定人身自由,①错误。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因为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接受地主的剥削,屈从于地主的奴役,不是命运使然,②错误。
4.2024年12月,大众汽车工人在德国各地的9家工厂发起罢工,以抵抗工人减薪和工厂关闭,这是德国自2018年以来的最大规模罢工。此次工人罢工(  )
①展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③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改变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社会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工人罢工,①错误。一次罢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工人的部分利益,但不会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社会地位,④错误。
05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人类在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忍饥受寒,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得不采取穴居和群居方式,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产品极其稀少
B.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原始社会成员地位平等
D.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解析:形成原始社会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导致的,其他都不是根本原因,A、C、D排除。
2.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因发现两具约100万年前直立人头骨化石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下列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A.人们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
B.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
C.在生产中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D.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解析:旧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早期,奴隶社会出现文字的发明和运用,A错误。原始社会末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出现,社会逐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B、D错误。
3.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旦某个人需要另一个人伸出援手,一旦人们发现一个人能够拥有两人份粮食的好处,平等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私有制。”关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初期就存在
B.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C.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的发展
D.私有制加剧了贫富的分化,是历史的倒退
解析:私有制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A错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发展,C错误。私有制出现后加剧了贫富的分化,但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历史的倒退,D错误。
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第203、205条规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任何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由此可见(  )
①法律的制定对奴隶主和奴隶是不平等的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都只为少数人服务 ④奴隶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国家不都只为少数人服务,③错误。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④错误。
知识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分析生产关系的内在关系后,我们知道造成诗中所述封建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富者生产能力强 B.地主收取地租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生产力极其低下
解析: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生产资料,不劳而获;劳动人民生产、创造能力强,排除A。地主收取地租,农民阶级被剥削、被压迫是诗中现象的表现,不是所述现象的根源,B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且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不是造成诗中所述现象的根源,D说法错误。
6.封建法律中,历来有“触讳”的规定。皇帝的名字、宗庙名、父、祖名都要避讳,否则就是犯罪。唐律中明文规定,“上书、奏事犯了宗庙的讳,要杖八十;其名字犯讳者,徒三年”。上述现象反映了(  )
①严苛的封建律法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②等级制度根源于地主阶级控制着大部分土地 ③地主阶级传播封建道德,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①错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7.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狂跌,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  )
A.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B.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
C.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
D.资本家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生产过剩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C、D均错误。
8.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推进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表面上逐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改善。这些措施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节创造了条件。这些变化与措施(  )
①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②消除了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变化和采取的举措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①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的举措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错误。
9.河南漯河在铁路建设中意外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的古墓葬群。该古墓葬已发掘古墓200多座,出土文物千余件。其中,M90号古墓出土的战国青铜剑历经2000多年依然锋利。下列对从战国至东汉不同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战国时期已掌握青铜冶炼技术,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②人类尚未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尚未进入文明时代 ③东汉时期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出现最早的两大阶级 ④东汉时期,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私有制,此时人类已经开始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错误。我国最早的两大阶级出现于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③错误。
10.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而封建的所有制关系慢慢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于是资产阶级发明了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现在这一武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由此可见(  )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②在封建制度下是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的 ③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诞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④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资产阶级发明了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它还产生了现代的工人,说明资产阶级产生的过程中产生了无产阶级,而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所以不能说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②排除。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④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他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甚至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相比较原始社会,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但为什么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请结合材料,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需要调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角度分析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可联系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关键词②: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可联系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
1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近年来,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截至2024年12月末,694家美国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有观点认为,此次规模化破产仅是一次孤立事件,美国有能力克服经济危机,根本上杜绝90年前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此观点不正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大批生产企业破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之一。此次规模化破产,可能进一步引发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等社会生活混乱,如不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就无法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要求评析“此次规模化破产仅是一次孤立事件,美国有能力克服经济危机,根本上杜绝90年前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可联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关键词②:截至2024年12月末,694家美国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可联系大批生产企业破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之一。如不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就无法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故此观点不正确。政治 必修1
第1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知识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力 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关系 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组织形态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解体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吗?
提示:不是。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维持生存非常困难,人们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所以说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奴隶社会
阶级的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国家的产生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
奴隶制 的瓦解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促使奴隶制走向瓦解
先有国家,后有阶级,两者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先有阶级,后有国家。
知识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生产力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经济剥削 ①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
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地主阶级的残酷无情。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
2.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基本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建立途径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上述两个条件形成
建立标志 新兴资产阶级为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与局限
进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局限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产生原因 ①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趋势
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因素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产阶级自身能否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提示:不能。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改革或者改良的方式缓解危机。但是资产阶级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只要私有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就是一种必然。
1.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
提示:× 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
提示:× 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
提示:× 封建社会,农民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或者生产资料。
4.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
提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
5.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
提示:× 资本主义存在私有制,存在剥削,属于阶级社会,并没有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6.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
提示:×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7.资本家雇佣工人,支付工人工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剥削。(  )
提示:× 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更为隐蔽,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是不存在剥削。
8.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提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议题一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
情景一 在原始社会,人们穿着树叶、兽皮,使用石制工具,受自然灾害、猛兽、疾病等的影响,很多人都活不到青年。在氏族内部,大家共同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氏族成员可以平均享有劳动成果。
情景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可以任意杀害自己的奴隶,强迫奴隶当牛做马,甚至强迫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但就是在这样充满剥削的社会里,却出现了青铜锥、镰刀等生产工具,出现了文字、城市,也出现了劳动分工。
情景三 我国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问题探究]
(1)情景一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是怎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2)情景二中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
(3)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
(4)从上述社会的演进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生产力状况: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受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相比于原始社会,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3)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4)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1.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内容 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地位 决定性地位 由生产力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比较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力 采用石制工具,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    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铁制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得到新的发展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被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所有
人与人的关系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迫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受地主的剥削
结论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现存各类造像3938件,壁画近1000平方米,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对于该石窟的开凿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①人类刚刚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 ④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奴隶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但材料中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反映的是封建社会,①不符合题意。“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2.《诗经·东方未明》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生活状况: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这反映了(  )
①人类社会从此已经迈入了高度文明时代 ②奴隶可以获得丰富的生活资料并在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所有的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④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奴隶社会时期,人类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但不是高度文明时代,①错误。奴隶只能获得最低生活资料,而不是丰富的生活资料,②错误。
议题二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情景一 经济大危机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情景二 从2025年1月1日起,美国21个州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此次调整要么与通胀调整挂钩,要么是此前预定计划的一部分。据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分析,此次涨薪将惠及约920万名工人并将带来约57亿美元的额外收入。有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能够改善工人的生活质量,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其实不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
情景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
[问题探究]
(1)结合情景一,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有哪些?
(2)结合情景二,说说资本主义的痼疾是什么?自身能否克服?为什么?
(3)结合情景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认识。
参考答案:(1)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
不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就不能够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进行的变革,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看,它不可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3)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来越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原因
实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解决办法 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认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会越来越被激化,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就不会消除。
(2)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根除的。
3.《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经济危机本身就是对财富和文明的极大浪费、破坏 ④资产阶级可以采取措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②错误。资产阶级采取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④排除。
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其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中指出,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共政策的变化使得收入和财富分配越来越有利于富人,越来越不利于穷人。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③资本家总是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 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不涉及资本主义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也不涉及经济危机,①②不符合题意。
1.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C.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答案:A
解析:“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不属于生产力的内容,不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B、C排除。“生产工具极其简陋”,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表现,不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D排除。
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人类文明时代了。”下列对“文明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B.奴隶社会实行残暴野蛮的统治,不是人类的文明时代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历史的进步
D.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是最文明的时代
答案:A
解析:恩格斯说的“文明时代”,是指奴隶社会,B排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C错误。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不是最文明的时代,D错误。
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封建社会中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地租,还要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  )
①农民没有土地,没有任何自由 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命运使然 ③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屈从于其奴役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土地,有一定人身自由,①错误。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因为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接受地主的剥削,屈从于地主的奴役,不是命运使然,②错误。
4.2024年12月,大众汽车工人在德国各地的9家工厂发起罢工,以抵抗工人减薪和工厂关闭,这是德国自2018年以来的最大规模罢工。此次工人罢工(  )
①展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③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改变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社会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工人罢工,①错误。一次罢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工人的部分利益,但不会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社会地位,④错误。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人类在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忍饥受寒,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得不采取穴居和群居方式,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产品极其稀少 B.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原始社会成员地位平等 D.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答案:B
解析:形成原始社会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导致的,其他都不是根本原因,A、C、D排除。
2.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因发现两具约100万年前直立人头骨化石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下列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A.人们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
B.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
C.在生产中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D.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答案:C
解析:旧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早期,奴隶社会出现文字的发明和运用,A错误。原始社会末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出现,社会逐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B、D错误。
3.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旦某个人需要另一个人伸出援手,一旦人们发现一个人能够拥有两人份粮食的好处,平等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私有制。”关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初期就存在
B.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C.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的发展
D.私有制加剧了贫富的分化,是历史的倒退
答案:B
解析:私有制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A错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发展,C错误。私有制出现后加剧了贫富的分化,但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历史的倒退,D错误。
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第203、205条规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任何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由此可见(  )
①法律的制定对奴隶主和奴隶是不平等的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都只为少数人服务 ④奴隶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国家不都只为少数人服务,③错误。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④错误。
知识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分析生产关系的内在关系后,我们知道造成诗中所述封建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富者生产能力强 B.地主收取地租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生产力极其低下
答案:C
解析: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生产资料,不劳而获;劳动人民生产、创造能力强,排除A。地主收取地租,农民阶级被剥削、被压迫是诗中现象的表现,不是所述现象的根源,B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且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不是造成诗中所述现象的根源,D说法错误。
6.封建法律中,历来有“触讳”的规定。皇帝的名字、宗庙名、父、祖名都要避讳,否则就是犯罪。唐律中明文规定,“上书、奏事犯了宗庙的讳,要杖八十;其名字犯讳者,徒三年”。上述现象反映了(  )
①严苛的封建律法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②等级制度根源于地主阶级控制着大部分土地
③地主阶级传播封建道德,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①错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7.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狂跌,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  )
A.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B.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
C.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
D.资本家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生产过剩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C、D均错误。
8.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推进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表面上逐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改善。这些措施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节创造了条件。这些变化与措施(  )
①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②消除了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变化和采取的举措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①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的举措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错误。
9.河南漯河在铁路建设中意外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的古墓葬群。该古墓葬已发掘古墓200多座,出土文物千余件。其中,M90号古墓出土的战国青铜剑历经2000多年依然锋利。下列对从战国至东汉不同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战国时期已掌握青铜冶炼技术,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②人类尚未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尚未进入文明时代 ③东汉时期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出现最早的两大阶级 ④东汉时期,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私有制,此时人类已经开始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错误。我国最早的两大阶级出现于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③错误。
10.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而封建的所有制关系慢慢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于是资产阶级发明了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现在这一武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由此可见(  )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②在封建制度下是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的
③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诞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④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发明了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它还产生了现代的工人,说明资产阶级产生的过程中产生了无产阶级,而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所以不能说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②排除。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④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他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甚至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相比较原始社会,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但为什么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请结合材料,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需要调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角度分析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可联系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关键词②: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可联系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
1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近年来,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截至2024年12月末,694家美国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有观点认为,此次规模化破产仅是一次孤立事件,美国有能力克服经济危机,根本上杜绝90年前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此观点不正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大批生产企业破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之一。此次规模化破产,可能进一步引发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等社会生活混乱,如不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就无法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要求评析“此次规模化破产仅是一次孤立事件,美国有能力克服经济危机,根本上杜绝90年前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可联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关键词②:截至2024年12月末,694家美国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可联系大批生产企业破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之一。如不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就无法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故此观点不正确。
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