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2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第2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2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理解建国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时间、标志。3.掌握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重大意义。4.明确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目录
CONTENTS
02
议题探究 提升素养
05
课时作业
03
体系构建 整体感知
01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04
随堂演练 巩固新知
01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知识点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____________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经济
社会主义阵营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___________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在中国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提示:“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为什么“三大改造”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____________、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点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与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国情
主要贡献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__________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同______________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
2.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工业国
农业国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当前经济文化
社会生产力
工业国
角度 成就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体系和___________体系
农业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科技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____________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工业
国民经济
科技发展
道路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_________的伟大飞跃
思想 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收获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起来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艰辛探索的意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毛泽东思想
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这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不是没有意义?
提示:不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有意义的。
1.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  )
提示: ×  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提示: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提示: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提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旧是阶级矛盾。(  )
提示: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6.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规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
提示: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02
议题探究 提升素养
议题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问题探究]
(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如何理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参考答案: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
1.全面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在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上,改造我国的国民经济,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方式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前提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意义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1.1957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达537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24.8%,平均每年增长约4.5%。其中,粮食总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一五”计划期间,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由此可见(  )
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业合作化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前途命运 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排除。农民命运的“根本”改变,这一表述过于夸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一条就是“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③排除。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历史,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一五计划”开始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④“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1953年我国尚未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②错误。
议题二 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情景一 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情景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问题探究]
(1)根据情景一,分析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根据情景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情景二所述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
(3)综合上述情景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
原因 面临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要求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过程 ①过渡时期: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前进,积累起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论 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
(1)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国家指导思想出现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
(2)启示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更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如果由你负责设计一期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黑板报,旨在展示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可选的内容有(  )
①党的八大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党的八大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④党的八大明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①错误。党的八大明确主要任务是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④错误。 
4.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在曲折中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 ③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 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②错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而不是没有价值可言,③错误。  
03
体系构建 整体感知
04
随堂演练 巩固新知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这里的“具体途径”指的是(  )
A.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第二次结合
B.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
解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但这不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A不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目标,而不是具体途径,C排除。“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是中共八大的理论贡献,D不符合题意。
2.1953年8月,毛主席作出指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一化三改。”三大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改造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A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三大改造的意义,不是根本目的,C不选。改造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不是三大改造的根本目的,D错误。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但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我们的建设要怎么搞?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适时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③明确了我国基本矛盾已改变 ④展示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改变,③错误。党的八大没有涉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④错误。
4.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巩固和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了国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等。这(  )
①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②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表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证实社会主义能够迅速取代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是一帆风顺的”说法错误,①排除。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不涉及证实社会主义能够迅速取代资本主义,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④错误。
05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1956年,毛泽东在长江边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描绘出当时国家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新局面。这一年,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社会变革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一五”计划的实施
解析: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
①个体农业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②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速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而不是“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①错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而不是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错误。
3.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调整和完善我国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③完成我国从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而不是实质,①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的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错误。
4.毛泽东说,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他形象地把工业化比做鸟的主体,但是要飞上天还需要一对翅膀即三大改造。这对翅膀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
①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热情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 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排除。
知识点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大会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新的方针和设想,而且经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关于该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擘画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②有力推动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③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党的八大召开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党的八大“擘画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对象和措施”说法错误,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八大“推动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说法错误,②排除。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体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是(  )
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彻底完成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彻底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④不符合题意。
7.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间,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曲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做了重要准备。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成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④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完成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①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①③与题意不符。
9.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 ④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得出的结论,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成就本身,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错误。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以下对“积累”分析合理的是(  )
①思想条件: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制度条件:完成“一化三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物质条件:“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④宝贵经验:要独立思考,照抄别国经验是要吃亏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①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而不是使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③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上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析:本题第(1)问属于简答题,直接作答即可。第(2)问为意义类主观题,运用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信息: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可联系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前提。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本题为原因分析类主观题,要求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角度来分析原因。信息①: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可联系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前提。信息②: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可联系党领导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可联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信息④: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可联系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政治 必修1
第2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理解建国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时间、标志。3.掌握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重大意义。4.明确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点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三大改造”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提示:“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点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与指导思想
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贡献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角度 成就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科技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艰辛探索的意义
道路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民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思想 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收获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这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不是没有意义?
提示:不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有意义的。
1.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  )
提示:× 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旧是阶级矛盾。(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6.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规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
提示:×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议题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问题探究]
(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有哪些?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3)如何理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参考答案:(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
1.全面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在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上,改造我国的国民经济,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方式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前提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意义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1.1957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达537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24.8%,平均每年增长约4.5%。其中,粮食总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一五”计划期间,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由此可见(  )
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业合作化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前途命运 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排除。农民命运的“根本”改变,这一表述过于夸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一条就是“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③排除。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历史,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一五计划”开始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④“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1953年我国尚未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②错误。
议题二 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情景一 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情景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问题探究]
(1)根据情景一,分析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2)根据情景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情景二所述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情景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认识。
参考答案:(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
原因 面临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要求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过程 ①过渡时期: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前进,积累起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论 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
(1)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国家指导思想出现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
(2)启示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更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如果由你负责设计一期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黑板报,旨在展示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可选的内容有(  )
①党的八大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党的八大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④党的八大明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①错误。党的八大明确主要任务是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④错误。
4.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在曲折中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 ③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 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②错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而不是没有价值可言,③错误。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这里的“具体途径”指的是(  )
A.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第二次结合
B.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
答案:B
解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但这不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A不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目标,而不是具体途径,C排除。“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是中共八大的理论贡献,D不符合题意。
2.1953年8月,毛主席作出指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一化三改。”三大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改造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B
解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A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三大改造的意义,不是根本目的,C不选。改造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不是三大改造的根本目的,D错误。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但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我们的建设要怎么搞?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适时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③明确了我国基本矛盾已改变 ④展示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改变,③错误。党的八大没有涉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④错误。
4.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巩固和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了国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等。这(  )
①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②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表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证实社会主义能够迅速取代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是一帆风顺的”说法错误,①排除。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不涉及证实社会主义能够迅速取代资本主义,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④错误。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1956年,毛泽东在长江边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描绘出当时国家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新局面。这一年,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社会变革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C
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
①个体农业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②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速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而不是“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①错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而不是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错误。
3.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调整和完善我国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③完成我国从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而不是实质,①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的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错误。
4.毛泽东说,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他形象地把工业化比做鸟的主体,但是要飞上天还需要一对翅膀即三大改造。这对翅膀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
①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热情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 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排除。
知识点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大会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新的方针和设想,而且经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关于该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擘画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②有力推动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③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党的八大召开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党的八大“擘画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对象和措施”说法错误,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八大“推动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说法错误,②排除。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体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是(  )
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彻底完成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彻底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④不符合题意。
7.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间,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曲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做了重要准备。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成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④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完成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①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①③与题意不符。
9.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 ④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②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得出的结论,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成就本身,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错误。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以下对“积累”分析合理的是(  )
①思想条件: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制度条件:完成“一化三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物质条件:“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④宝贵经验:要独立思考,照抄别国经验是要吃亏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①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而不是使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③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上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析:本题第(1)问属于简答题,直接作答即可。第(2)问为意义类主观题,运用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信息: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可联系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前提。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本题为原因分析类主观题,要求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角度来分析原因。信息①: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可联系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前提。信息②: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可联系党领导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可联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信息④: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可联系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