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学会依法办事》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学会依法办事》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学会依法办事》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二课时《学会依法办事》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节课引导学生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程序,培养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依法行事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分析 《学会依法办事》是 2024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承接《树立法治意识》,聚焦法治素养的实践层面,从依法办事的含义、要求入手,阐述了依法办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教材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法律程序流程图和实践活动设计,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帮助学生将法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依法办事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我国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行为的规范,增强对法治实践的信心。 道德修养: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做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法治观念:明确依法办事的核心是遵守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武器、尊重法律权威,掌握基本的法律求助途径和维权方法,增强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 健全人格:培养理性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纠纷和冲突时,保持冷静理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冲动行事,形成成熟稳重的人格。 责任意识:认识到依法办事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主动抵制违法行为,带动他人依法行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依法办事的含义(依据法律规定、遵守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步骤,如明确法律依据、收集证据、遵循程序等;了解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如向法律服务机构求助、向国家机关投诉、诉讼等。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判断具体问题适用的法律条文;在复杂的法律程序中保持耐心,按步骤解决问题;区分不同法律求助途径的适用场景,选择最有效的方式维权。
教学方法 模拟实践法:设置 “消费者维权”“校园纠纷处理” 等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照法律程序处理问题,体验依法办事的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 “依法办事的步骤”“不同维权途径的优劣” 等议题,组织小组讨论探究,共同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依法办事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如 “成功追回网购假货损失”“因证据不足维权失败” 等,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境任务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法律任务,如 “为同学撰写维权步骤清单”“制定模拟法庭的庭审流程” 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依法办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维权方式大比拼” 情境选择:呈现情境 “小明在书店买到盗版书,售价 50 元”,给出几种处理方式:A. 当场与老板争吵,要求退款;B. 自认倒霉,默默离开;C. 保留购书小票,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D. 联合其他买家,强行要求赔偿。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提问引导:哪种方式更有可能有效解决问题?为什么?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学会依法办事》,掌握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认识依法办事(15 分钟) “依法办事 VS 违法处理” 案例对比: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两组案例,案例一:李某发现邻居违建,向城管部门提交书面投诉并附上照片证据,问题得到解决;案例二:张某因邻居噪音扰民,砸坏邻居门窗,被治安处罚。讨论:两个案例中当事人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结果为何不同? 依法办事内涵总结:结合案例,各小组总结依法办事的关键要素,教师补充:依法办事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以法律为依据,遵守法定程序,通过协商、调解、投诉、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而非依靠暴力、威胁等违法手段。 “法律依据我来找” 活动:给出具体问题,如 “未成年人被拖欠打工工资”“网购商品与宣传不符”,让学生分组查找对应的法律依据(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办事的法律基础。 教师总结:依法办事的前提是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核心是遵守程序,关键是选择合法方式,最终目的是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秩序。 (三)依法办事的步骤与方法(20 分钟) “依法办事流程图” 共创:围绕 “网购退货纠纷” 这一常见问题,各小组合作梳理依法办事的步骤,如 “与商家协商→向平台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求助→向法院起诉”,并标注每个步骤需要准备的材料(如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商品照片等),绘制流程图后上台展示。 模拟实践 “消费者维权”:选取一组流程图作为参考,学生分组扮演消费者、商家、平台客服、消协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模拟处理退货纠纷,其他小组观察并评价是否符合依法办事要求。 法律求助途径辨析:展示不同法律求助途径的信息(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12315 热线、法院诉讼等),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种途径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如 “法律援助中心适合经济困难者”“诉讼适用于争议较大的问题”。 教师总结:依法办事需遵循 “明确问题→查找法律→收集证据→选择途径→按程序处理” 的基本步骤,不同问题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注意保留证据,这是依法办事的关键。 (四)实践运用与拓展(10 分钟) “法治难题会诊”:设置复杂情境,如 “同学被校外人员索要财物,对方威胁不准告诉别人”,各小组讨论该如何依法处理,提出具体步骤和求助途径,并说明理由。 “我的依法办事承诺书”:每个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承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做到 “不冲动、找依据、按程序、善求助”,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应对思路。 教师总结:依法办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的技能。遇到问题时,要保持冷静,相信法律的力量,按照合法步骤一步步解决,既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他人的权利。 (五)课堂总结(3 分钟) 学生回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依法办事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升华:依法办事是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让依法办事成为一种习惯,让法律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六)布置作业(2 分钟) “依法办事小调查”:采访身边的人是否有过依法维权的经历,记录其处理过程和结果,分析其中的成功经验或不足之处。 “维权步骤清单”:针对 “校园内物品被盗” 这一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详细的依法处理步骤清单,包括法律依据、证据收集、求助途径等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