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课件(共32张PPT)-小学生安全主题班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课件(共32张PPT)-小学生安全主题班会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
2025年小学防溺水主题班会
随着4月天气逐渐转热,气温升高,中小学生涉水、游泳等行为增多,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班会背景
目录
2
3
溺水事故案例
4
1
溺水的危险
溺水的原因分析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
5
防溺水“六不”原则
溺水事故案例
1
1、湖南隆回县溺水
2024年6月16日,湖南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水坑,两名9岁孩童在水坑中溺亡。
溺水事故案例
2、河南正阳8岁男孩落水溺亡
2025年4月6日,河南正阳陡沟淮河大桥下,一名8岁男孩在沙滩玩耍时不慎失足落入深水区域,最终不幸溺亡。
溺水事故案例
3、山西太原3岁男童溺水身亡
2025年2月18日,山西太原一名3岁男童在玩耍时不慎溺水,尽管经过彻夜搜寻,最终在2月19日凌晨找到遗体,初步判断为溺水身亡。
溺水事故案例
4、广东汕头16岁少年溺水身亡
2025年1月1日,广东汕头一名16岁少年在试图救助跳河的姐姐时,不幸溺水失踪,经过50多个小时的搜寻,最终找到遗体。
溺水事故案例
溺水的危险
2
1、生命威胁
一旦溺水,人体在短时间内就会因缺氧而失去意识,导致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最终可能死亡,即使被及时救起,也可能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溺水的危险
2、 脑部损伤
溺水时,人体缺氧时间过长会导致脑组织受损,即使幸存,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溺水的危险
3、其他器官损伤
溺水还可能对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如肺部感染、心脏损伤等。
溺水的危险
3、心理创伤
溺水幸存者可能会因这次经历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会对水产生恐惧,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失去亲人或看到亲人遭受如此痛苦,可能导致家属长期处于悲伤、自责和焦虑的状态。
溺水的危险
溺水的原因分析
3
1、个人因素
许多人对溺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
溺水的原因分析
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熟练是导致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会游泳的人,也可能因体力不支、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陷入危险。
溺水的原因分析
2、 环境因素
许多溺水事故发生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危险水域,y有些地方可能存在水流湍急、水深变化大、水下环境复杂等问题,增加了溺水的风险。
溺水的原因分析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大风、高温等,也会增加溺水的可能性,暴雨可能导致河流水位上涨;高温天气则可能使人们更倾向于前往水域游泳。
溺水的原因分析
3、 心理因素
一些人存在冒险心理,喜欢挑战危险,或者对自身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冒险下水。
溺水的原因分析
4、 应急能力不足
许多人缺乏基本的自救和互救知识,一旦发生溺水事故,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溺水的原因分析
一些地方缺乏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施救
溺水的原因分析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
4
1、溺水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如果发生溺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因慌乱而消耗过多体力,将双手向上伸直,屏住呼吸,让身体自然浮起,当身体浮起后,尽量将头部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放松身体,避免过度挣扎,过度挣扎会消耗大量体力,降低自救能力。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
2、溺水互救方法
大声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向周围的人大声呼喊“有人溺水了!快来帮忙!”并拨打110报警电话。
寻找漂浮物:寻找身边的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塑料桶、泡沫等,抛给溺水者.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
自身安全最重要:在施救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果自身安全无法保障,不要盲目施救。
等待专业救援:如果情况复杂,不要犹豫,立即拨打110或120,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
自身安全最重要:在施救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果自身安全无法保障,不要盲目施救。
等待专业救援:如果情况复杂,不要犹豫,立即拨打110或120,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
防溺水“六不”原则
5
1、牢记“六不”原则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六不”原则
“两会”
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
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家长“四知道”
1.知去向;2.知内容;3.知同伴;4.知归时。
防溺水“六不”原则
2、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
尽量选择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游泳池或海滩,遵守游泳场所的规则和警示标志.
防溺水“六不”原则
3、正确使用救生设备
学会正确使用救生圈、救生衣、浮板等救生设备,在参与水上活动时,务必按照要求佩戴救生设备
防溺水“六不”原则
个人承诺
承诺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在无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遇到他人溺水时,不盲目施救,而是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
防溺水“六不”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