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检测(十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点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纵观全球,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当今时代主题已发生变化,挑战和风险日益增加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 ③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结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④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2.“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习近平主席借此表达了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穿越时空的传统友谊。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8个领域。中阿增进传统友谊,开展务实合作有利于( )①扩大中阿利益汇合点,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②中阿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互利共赢 ③以中国新发展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新机遇 ④传承丝路情谊,以文化差异超越文化隔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中俄呼吁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一呼吁( )①体现中俄在全球治理现代化中共同对抗强权政治②表明中俄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③体现中俄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表明世界各国有相同的国家利益需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巴以问题日趋严峻,世界和平面临挑战。2024年8月2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安理会巴以问题紧急公开会上发言时表示,停火谈判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更不能以谈判为幌子继续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实施违反国际法的暴行。由此可见( )①当今和平与发展仍面临局部冲突的挑战②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③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巨大贡献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面对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大课题,70年前那代人给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70年后的2024年,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答案”。这两个答案都( )A.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B.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C.表明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D.彰显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高度6.作为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中非合作论坛自成立以来,聚焦实现中非人民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中非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互帮互助,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与发展( )①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②谱写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新篇章③有利于持续深化双方政治互信,巩固中非联盟④有利于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进步力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之根,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先后崛起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无不是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的。系统总结这些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启示是( )①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②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④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①是维护国际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 ②是基于全人类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追求 ③是我国外交政策顺应当今时代的主题变化作出的调整 ④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知识点二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9.近年来,我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这表明我国( )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因素②是世界和平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主导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④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10.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方将继续用好中国 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同有关方共同设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三方合作示范中心,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中国坚持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②中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结盟协作③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④中国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性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4年7月23日,巴勒斯坦14个派别在北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为各派别团结、和解确定了框架与方向,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劝和促谈、外交斡旋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当天,欧盟代表祝贺并赞赏中方成功斡旋,强调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延宕的加沙冲突和不断外溢的影响,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不约而同产生了和解诉求。中国抓住了各派别关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这一原则性共识,统一各派别立场,促进达成和解。明确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是所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意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以及根据通过的选举法尽快筹备并举行大选等。中国是最早承认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坚持公平正义,坚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解决巴以问题。中国也一直致力于弥合巴勒斯坦内部分歧。2023年6月,中国领导人在会见巴方领导人时表示,中方愿为巴方实现内部和解、推动和谈发挥积极作用。2024年4月,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北京举行会谈,就如何弥补分歧寻找方案。《北京宣言》的签署终于让各方在团结和解上达成共识。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积极促成《北京宣言》成功签署。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国倡议”,为国际社会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尽管“中国倡议”面向整个国际社会提出,但其重点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全球南方”国家(一般是指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倡议”重点向“全球南方”国家倾斜,是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中国倡议”向“全球南方”国家及整个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创新,即走和平发展的新路,而非国强必霸的老路,使其他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受益者,而不是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受害者”。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阐述“‘中国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1 / 5课时检测(十一)1.D [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①错误。我国走对话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结盟”说法错误,③排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②④正确。]2.B [中阿增进传统友谊,开展务实合作有利于扩大中阿利益汇合点,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新机遇,①③正确。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互利共赢,②错误。传承丝路情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④错误。]3.C [中俄呼吁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一呼吁体现中俄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俄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共同对抗强权政治,①不符合题意。世界各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分歧,④错误。]4.A [巴以问题日趋严峻,世界和平面临挑战。由此可见,当今和平与发展仍面临局部冲突的挑战,①正确。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安理会巴以问题紧急公开会上发言,这体现了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②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对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③错误。材料未体现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④错误。]5.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A排除。面对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大课题,我国给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答案”,这两个答案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也未彰显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高度,C、D错误。]6.D [材料内容表明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与发展谱写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新篇章,有利于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进步力量,②④正确。2013年3月,我国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①错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③错误。]7.B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系统总结这些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启示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①符合题意。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之根,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这对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启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符合题意。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一要求没有针对性,并非系统总结这些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启示,②④不符合题意。]8.C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全人类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追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国际新秩序尚未形成,①错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未发生变化,仍是和平与发展,③错误。]9.D [材料表明我国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是世界和平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②④符合题意。“决定因素”表述错误,①排除。“主导”表述错误,③排除。]10.B [中方将继续用好中国 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同有关方共同设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三方合作示范中心,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发展。这表明中国坚持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正确。中国走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②错误。中方将继续用好中国 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这表明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③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中国建设性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④排除。]11.①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北京宣言》的成功签署符合中国和巴勒斯坦14个派别利益,有利于和平解决争端。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通过推动各方签署《北京宣言》,促使巴方达成团结和解的重要共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成《北京宣言》的签署,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劝和促谈、外交斡旋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为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④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积极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劝和促谈、停火止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1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是“全球南方”国家的一员,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国家命运共同体,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国家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为发展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检测11 参考答案.docx 课时检测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