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5.2 诚实守信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5.2 诚实守信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5.2 诚实守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
认同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诚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从而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二)道德修养
学会践行诚信,做有诚信的人;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诚信。
(三)法治观念
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体会诚信的社会要求,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认识到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诚信原则,依法办事。通过介绍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诚信的规定,让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范,从而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
(四)健全人格
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自觉践行诚信,做文明诚信的人,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运用诚信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塑造健全的人格。
(五)责任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诚信,做有诚信的人;积极参与诚信实践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诚信签名、诚信承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诚信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诚信的重要性:理解诚信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如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认识诚信对企业经营的关键影响,即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明确诚信对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凝聚力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诚信在个人、企业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
诚信的含义和地位:准确把握诚信的内涵,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理解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解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全面了解诚信的含义和地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中的第三框题 “诚实守信”。本框题围绕诚信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行为,成为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教材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诚信无价,介绍了诚信的含义,强调诚信不仅是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民法原则的重要内容。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包括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 “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体现;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和国家兴旺,增进社会互信,降低社会交往成本,提升国家形象。二是践行诚信,提出了践行诚信的方法,包括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运用诚信智慧,在尊重他人隐私和对人诚实之间权衡利弊;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意识到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本框题是对前两框题 “尊重他人” 和 “以礼待人” 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框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能够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但对诚信的具体实践和诚信与隐私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可能理解不够深入。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来帮助理解。
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诚信问题,例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网络谣言等,但可能缺乏对诚信行为的系统思考和总结。他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导致对诚信的判断和选择出现偏差。
学习兴趣:学生对诚信话题可能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他们喜欢参与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课堂活动,通过互动和体验来学习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图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诚信的图片,如 “一诺千金” 的典故图片、商家诚信经营的宣传海报、诚信考试的考场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片所反映的主题。
提问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能想到什么关键词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 “诚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诚实守信。
引出主题:教师:“诚信是我们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道德品质,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诚实守信的相关知识。”
教学环节二 教学过程
(二)诚信无价(15 分钟)
诚信的含义
案例分析:教师讲述 “曾子杀猪” 的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杀猪。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孩子不懂事,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骗人。做父母的如果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丧失对父母的信任,以后就很难教育好他了。” 于是曾子杀了猪。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看出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诚信就是说话算数,遵守承诺。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明确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诚信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份资料,资料上列举了一些关于个人、企业和社会因诚信或失信而产生不同结果的案例,如个人因诚信获得他人信任和帮助,因失信而失去工作机会;企业因诚信经营而赢得市场,因失信而面临破产;社会因诚信氛围浓厚而和谐稳定,因失信现象频发而矛盾丛生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分析诚信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小组汇报:各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 “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例如,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的求职者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人际交往中,诚信的人更容易赢得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例如,“海尔” 集团坚持以质量和诚信为本,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而一些企业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失信行为,被市场淘汰。
对社会和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例如,一个城市如果诚信氛围浓厚,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际上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尊重。
(三)践行诚信(15 分钟)
树立诚信意识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小明答应同学周末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可是到了周末,小明却因为想睡懒觉而没有去,也没有提前通知同学。结果同学在图书馆等了很久,非常生气。教师提问学生:“小明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小明的行为不对,因为他没有遵守承诺,不讲诚信。如果自己是小明,会提前通知同学自己不能去了,或者按时赴约。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树立诚信意识的重要性: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运用诚信智慧
情境讨论: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小红的好朋友小丽考试作弊,小红知道后很纠结,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老师。如果告诉老师,担心会伤害和小丽的友谊;如果不告诉老师,又觉得违背了诚信原则。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应该告诉老师,因为诚信是原则问题,不能因为友谊而放弃原则;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和小丽沟通,让她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向老师承认,这样既维护了友谊,又遵守了诚信原则。
教师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原则,例如医生对绝症患者隐瞒病情,是为了避免患者过度担忧,这是一种出于关爱和保护的行为。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资料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个人信用记录的资料,如个人征信系统的介绍、失信被执行人受到限制的案例等,让学生了解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
提问引导:教师提问学生:“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说明个人信用记录很重要,失信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法规,避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的含义、地位、重要性以及践行诚信的方法等,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诚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