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贵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政治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看不见的线”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B.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C.雇佣工人与资本家订立的合同D.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2.原始社会解体之后,奴隶社会随之而来,它被认为是一种更文明、更进步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 )①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建立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③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阶级分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来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着重描写了当时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和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阶级占有全部土地和完全占有劳动成果③收取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1日发布。文件指出,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允许土地流转;要突出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些规定将( )A.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B.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激发农村活力C.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D.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同步富裕5.明朝施耐庵写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形态,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吕氏春秋恃君览》曾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对该社会形态解读正确的是( )①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②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劳动产品③以父亲血缘为纽带,共同参与氏族生活的管理④石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他们认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应当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应当无情地铲除一切同永恒理性相矛盾的东西。由以上观点可以推出,空想社会主义者( )A.深刻揭露社会弊端,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B.设计未来社会蓝图,发现埋葬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C.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张通过理性手段废除私有制D.全面解决社会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经对象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劳动。”这论断( )①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④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这要求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以积极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 )①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②阐明了经济危机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实质④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使得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借鉴及警醒。开篇中的“好”与“坏”分别指的是( )①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资本原始积累充满了暴力和掠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③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④资本和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缓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在围绕薪资和休假时间的谈判破裂后,2024年7月8日,韩国“全国三星电子工会”逾6500名工人发起罢工,旨在为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和福利。工人罢工( )①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的基本特征 ②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③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将根本改变该国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下列对“两个必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两个必然”的根本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③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4.李大钊曾经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①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二、主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如下图)。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过程。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5月4日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结合材料,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政治试题(答案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答案:A解析: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无任何生产资料,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决定性特征,“看不见的线”本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A正确;剩余价值是剥削结果、合同是表面形式、剥削手段是具体方式,均非“看不见的线”的核心,B、C、D错误。2. 答案:C解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进步性,核心在于生产力发展与文明进步——金属工具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提升,文字发明使人类摆脱蒙昧,②③正确;暴力机关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促进阶级分化,是奴隶社会阶级对立的表现,非进步性体现,①④错误。3. 答案:B解析:封建社会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①④正确;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非全部,且农民有少量劳动成果,②错误;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的主要方式,高利贷是补充方式,③错误。4. 答案:B解析: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允许土地流转,完善了农村生产关系,能激发农村活力,B正确;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无所有权,A错误;题干未涉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C无关;“同步富裕”表述错误,应为共同富裕,D错误。5. 答案:B解析:诗歌描述的是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剥削基础,收取地租是主要剥削方式,①③正确;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②错误;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奴隶社会特征,④错误。6. 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其处于人类社会发展初级且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生产工具为石器,①④正确;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非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特征),②错误;原始社会以母系血缘为纽带(材料“知母不知父”),③错误。7. 答案:A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憧憬理想社会,A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未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未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也未全面解决社会矛盾,B、D错误;材料未体现“废除私有制”的主张,C无关。8. 答案:D解析:马克思的论断揭露了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剩余劳动进行剥削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③④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也未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①②错误。9. 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阐明了危机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揭示了危机爆发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②③正确;凯恩斯理论开创西方宏观经济学体系,①错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④错误。10. 答案:A解析:“好”指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巨大飞跃,“坏”指资本原始积累的暴力掠夺与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①②正确;设计未来社会蓝图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非资产阶级思想家,③错误;资本集中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非缓和,④错误。11. 答案:C解析:工人罢工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②③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①错误;罢工无法根本改变工人被剥削的地位(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④错误。12. 答案:A解析:“两个必然”的根本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证明其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必然被取代,①②正确;“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不可避免”是“两个必然”的内容,非原因,③错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基本矛盾,④错误。13. 答案:D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占有剩余劳动),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力量(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②④正确;《共产党宣言》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错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共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③错误。14. 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①④正确;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②错误;二战后社会主义在多国发展,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③错误。15. 答案:B解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协作劳动,B正确;氏族血缘关系、互相谦让、无战争是表面现象,非根本原因,A、C、D错误。二、主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 答案(20分) 思想来源:资本主义发展中矛盾凸显,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憧憬理想社会,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素材。 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兴起(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工人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本质,二者共同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正式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17. 答案(20分)(1)历史地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探索社会主义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阐明政党建设:总结工人运动经验,首次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特点(先进性、革命性)、任务(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策略原则,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描绘理想目标: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剥削压迫、人自由全面发展),激励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