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习任务单
【学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阐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内涵(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摒弃腐朽糟粕),结合2025年“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适配中国产业需求)、“2025上海国际艺术双年展”(展出海外优秀艺术作品,拒绝低俗猎奇内容)等案例,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取弃标准”。能系统梳理“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结合本土实际,推动文化融合创新),通过2025年“中医西医协同诊疗试点”(用西方医学检测技术优化中医诊断,保留中医辨证施治核心)、“外来节日本土化实践”(2025年圣诞季多地推出“公益赠书+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素材,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核心逻辑。
2.能力目标:具备从2025年时政热点中分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案例的能力,例如评价“2025某车企引进欧洲新能源技术,结合中国路况研发适配车型”的做法,撰写150字分析报告,说明其如何体现“博采众长与立足国情”。能够辩证批判错误文化态度,如针对2025年“某网红盲目推崇外来奢侈文化,贬低本土传统手工艺”的现象,从“文化自信”角度提出理性观点。学会设计“中外文化融合”实践方案,参考2025年“校园国际文化节”中“西餐礼仪+中式茶歇”的融合环节,策划班级文化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2025年“中华文化海外中心适配性传播成果”(在海外推出“中医养生+当地语言”课程,受众增长40%)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意识。树立“既不封闭保守,也不盲目西化”的文化态度,主动关注2025年“全球文化互鉴论坛”,认同“各民族文化平等共生”的理念。培养文化责任感,在参与“2025青少年文化使者”活动中,既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理性吸收外来文化精华,推动文明互鉴。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实践要求:熟练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具体标准——精华指符合人类共同价值(如2025年引进的德国职业教育“实践导向”理念,适配中国技能型人才需求)、能推动本土文化发展的外来文化;糟粕指违背公序良俗(如2025年某平台抵制的“外来低俗网红文化”)、损害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内容。结合2025年“国际教育资源引进目录”(优先引进STEM领域优质课程,拒绝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的教材),明确“取弃”的现实依据。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核心逻辑:深入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内涵——以本民族文化为根基,对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例如2025年“西医中医协同诊疗试点”,用CT、超声等西方技术辅助中医“望闻问切”,但核心仍是中医“整体调理”理念;“外来节日本土化”中,圣诞季结合中国“公益传统”,推出“捐赠旧书换圣诞礼物”活动,避免盲目跟风。
(二)难点
1.区分“合理借鉴”与“文化盲从”:避免将“吸收外来”等同于“全盘模仿”,例如2025年“某服装品牌引进欧洲设计风格,保留中国传统刺绣元素”是合理借鉴,而“某企业照搬外来管理模式,忽视中国员工团队文化”是文化盲从。需结合“是否坚守本土文化核心”的标准判断,可通过对比2025年两类企业案例强化认知。
2.平衡“开放包容”与“文化安全”:解决“如何在吸收外来中防范文化渗透”的问题,例如2025年“某境外文化机构试图通过教材传播错误历史观”,需通过“文化审查机制”抵制;而“引进外来环保技术理念”则需积极接纳。需明确“开放”的边界是“不损害国家文化安全与民族精神”,结合2025年“文化安全审查办法”理解实践要求。
三、学法指导
1.案例对比分析法:选取2025年“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反案例,按“案例背景—对待态度—结果影响”对比分析。例如正面案例:2025年某车企引进欧洲新能源技术,结合中国路况优化电池续航与底盘设计,销量增长30%;反面案例:2025年某餐厅盲目模仿外来快餐模式,取消本土特色菜品,开业半年倒闭。通过对比明确“博采众长+立足国情”的重要性,建议建立“案例对比表”梳理规律。
2.观点辩论法:针对2025年文化争议话题(如“外来节日是否会冲击本土传统节日”),组织正反方辩论。正方可结合“2025圣诞季本土化公益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论证;反方可结合“部分青少年重外来节日轻中秋、端午”反驳。辩论后总结“理性对待、融合创新”的结论,培养辩证思维。
3.实践模拟法:结合2025年“校园国际文化周”,模拟“外来文化本土化”实践。例如分组完成“外来游戏改造”任务:将西方桌游规则与中国传统“诗词接龙”结合,设计“诗词桌游”;或“外来饮食改造”:在汉堡中加入中国梅干菜扣肉馅料,制作“中式汉堡”。实践后反思“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本土文化核心”,深化理论理解。
【怎么学】
一、自学活动
第一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实践案例
阅读教材定义后,结合2025年时政素材,填写下表,明确“精华”与“糟粕”的判断标准:
|类别|2025年案例|判断依据(符合/违背什么)|
|取其精华|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德国“企业参与教学”模式,适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符合“实践育人”理念,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适配本土产业国情|
|取其精华|上海国际艺术双年展:展出法国印象派画作、日本现代陶艺,拒绝低俗行为艺术|符合“审美提升”需求,丰富中国艺术视野,拒绝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
|去其糟粕|某平台下架“外来炫富网红视频”:内容宣扬奢侈浪费,贬低普通劳动者|违背“勤劳节俭”传统美德,损害社会风气,不利于价值观塑造|
|去其糟粕|教育部门抵制“外来错误历史教材”:篡改近代中国历史,弱化侵略事实|违背“历史真相”,损害民族情感,威胁文化安全|
思考:2025年“国际教育资源引进目录”为何优先引进STEM课程,而非外来选秀类教学内容?(提示:结合“是否推动本土发展”判断)
2.分析“博采众长”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结合2025年“中医海外中心技术升级”案例:引进西方“远程医疗系统”,优化中医海外诊疗效率,但核心仍为“辨证施治”。思考:这一做法如何体现“外来技术为本土文化服务”?
讨论:2025年某国产动漫吸收日本动漫“分镜叙事”技巧,结合中国神话故事,海外播放量破亿,这说明“博采众长”对文化“走出去”有何帮助?
第二目: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解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现实实践
分析2025年“外来节日本土化”案例:
圣诞季:北京、上海等地商场推出“圣诞树下捐旧书”活动,旧书捐赠给乡村学校,同时设置“书法体验区”,游客可书写圣诞祝福(中文);
情人节:某花店推出“玫瑰+中国结”礼盒,附赠“鹊桥相会”故事卡片。
思考:这些案例如何将外来节日与中国“公益传统”“传统文化”结合?是否丢失本土文化核心?
2.探究“立足国情”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结合2025年“某车企新能源技术引进”案例:引进欧洲电池管理技术后,针对中国北方低温天气,研发“电池预热系统”,适配本土路况,车型上市后销量稳居细分市场第一。
讨论:若该车企完全照搬欧洲技术,不进行本土化改造,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提示:北方低温下电池续航骤降,不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
二、学习疑惑
面对外来文化,如何精准判断“精华”与“糟粕”?例如2025年“外来街头艺术”中,有的传递积极情绪,有的包含低俗元素,区分标准是否有统一答案?
外来文化本土化改造是否会“扭曲外来文化原意”?例如2025年“中式汉堡”将西方汉堡与中国食材结合,是否违背汉堡的“文化属性”?
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外来潮牌,贬低本土品牌,2025年“文化自信培育计划”如何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
在“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中,如何在“吸收沿线国家文化”的同时,避免“文化依附”?例如2025年某国试图通过文化合作输出其价值观,应如何应对?
对待外来文化的“开放程度”是否有边界?例如2025年“某境外文化机构申请在华开展宗教活动”,是否应允许?边界在哪里?
三、自主构建本框知识框架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外来文化的“取弃”判断与实践
材料:2025年,某省教育厅发布《境外教育资源引进指导意见》,明确三类资源的引进原则:①优先引进:海外STEM领域优质课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如德国双元制)、环保教育理念;②限制引进:宣扬极端个人主义、过度商业化的选秀类教学内容、与中国历史文化相悖的教材;③禁止引进: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传播错误价值观的境外资料。同时,要求引进资源需经过“本土化适配改造”,如将海外环保课程与中国“双碳”目标结合,融入本土案例。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该省区分“优先/限制/禁止”引进资源的标准是什么?体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哪些要求?
为什么要求引进资源需“本土化适配”?结合2025年“中德职教合作”案例说明。
若你是学校教材审核员,面对一套“海外人文课程”(包含西方哲学思想,但部分内容贬低中国传统伦理),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探究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创新与坚守
材料:2025年,“外来餐饮本土化创新大赛”引发关注。获奖案例包括:①“火锅披萨”:用中国火锅底料做披萨酱料,搭配麻酱、香菜等中式食材;②“中式意面”:将意面与中国炸酱、番茄鸡蛋卤结合,推出“炸酱意面”“番茄鸡蛋意面”;③“茶饮咖啡”:用中国乌龙茶、普洱茶替代部分咖啡,制作“乌龙拿铁”“普洱美式”。这些创新菜品既保留外来餐饮的“形态特征”(如披萨的饼底、意面的形态),又融入中国饮食“口味习惯”(如麻辣、酱香),上市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对原有外来餐饮的‘扭曲’,失去了其文化原味”。
问题:
材料中的“餐饮创新”如何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请从“形态”与“内涵”角度分析。
如何评价“扭曲外来餐饮文化原味”的观点?外来文化本土化是否需要保留其“核心内涵”?
结合案例,为你熟悉的一种外来文化(如外来节日、外来游戏)设计本土化方案,说明设计思路与坚守的本土文化核心。
探究三:文化安全与开放包容的平衡
材料:2025年,“某境外文化公司在华推广纪录片”引发争议。该纪录片讲述“全球饮食文化”,但在涉及中国饮食部分,刻意弱化“八大菜系”的文化内涵,重点突出“外来餐饮对中国饮食的影响”,甚至暗示“中国传统饮食不够科学”。文化监管部门审查后,要求该公司修改相关内容,补充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科学价值,否则不予播出。该公司最终修改后,纪录片正常播出,其中中国饮食部分获得观众好评。
问题:
该境外公司的原始纪录片内容为何引发争议?违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哪些原则?
文化监管部门的做法如何体现“平衡开放包容与文化安全”?
在2025年“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中,如何避免类似“文化误导”现象?请从“审查机制”“主动传播”两个角度提出建议。
【学得怎么样】
一、检测
(一)易错易混
(1)混淆 “取其精华” 与 “全盘吸收”
错误:外来文化只要流行就该全盘接纳。
解析:“取精华” 是吸收适配本土的优质内容(如 2025 年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全盘吸收” 会包容糟粕(如抵制外来低俗网红文化),核心看是否符合国情与公序良俗。
(2)将 “外来文化本土化” 等同于 “扭曲文化”
错误:改造外来文化(如中式汉堡)会丢失其原味,是对文化的不尊重。
解析:本土化是保留外来文化核心形态(如汉堡饼底),融入本土需求(如梅干菜馅料),如 2025 年 “火锅披萨”,是适配而非扭曲,更易被本土接受。
(3)认为 “立足国情” 是 “封闭保守”
错误:借鉴外来文化时结合本土实际,就是拒绝开放。
解析:“立足国情” 是科学借鉴(如 2025 年车企引进欧洲新能源技术,针对中国路况优化电池),并非封闭,而是让外来文化更具实用性,避免 “水土不服”。
(4)混淆 “文化互鉴” 与 “文化依附”
错误:与外来文化交流就是被动跟随,丧失文化主体性。
解析:互鉴是平等双向(如 2025 年中医用西医检测技术优化诊断,核心仍是辨证施治),依附是丧失本土核心,二者区别在于是否 “以我为主”。
(5)忽视 “文化安全” 谈 “开放包容”
错误:开放包容就无需防范外来文化渗透。
解析:开放需守住安全底线,如 2025 年修改境外纪录片(弱化中国饮食文化),拒绝错误历史观,是防范渗透,而非否定开放。
(6)认为 “去其糟粕” 是 “否定所有外来文化”
错误:抵制外来糟粕(如炫富视频),就是完全排斥外来文化。
解析:“去糟粕” 是辩证否定,如 2025 年艺术双年展,拒绝低俗作品但展出优秀海外艺术,是 “留优去劣”,非全盘否定。
(7)将 “技术借鉴” 等同于 “文化照搬”
错误:引进外来技术(如欧洲跑鞋缓震技术),就是照搬外来文化。
解析:技术是工具(如 2025 年国产跑鞋用欧洲缓震,鞋身加中国云纹),文化需坚守本土核心,技术借鉴不等于文化盲从。
(8)认为 “青少年喜欢外来文化” 是 “文化不自信”
错误:青少年热衷外来街舞、潮牌,就是缺乏本土文化自信。
解析:喜欢外来文化可与自信并存(如 2025 年青少年学街舞同时练书法),关键是不贬低本土文化,开放包容也是自信的体现。
(二)典例剖析
1.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启示我们对待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是
(  )
①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②相互认同,融合发展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对此我们必须(   )
①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②用中华民族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反对全盘西化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都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这一设计理念(  )
①说明了汉字是可以承载多种文化因素的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广东茂名·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于11月5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的盛会,这里不仅有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同时也有文化和理念的交流,从东帝汶的特色咖啡到秘鲁的羊驼制品,再到韵味十足的海派非遗。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让这里成为精彩汇聚的舞台。充满自信的本土文化、淋琅满目的国际文化、世界--流的顶级赛事……灵感在这里碰控交融,上海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关关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勾勒世界文明火画卷。
参考答案:1-3:BDB
4. 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待国际文化,我们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⑤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决不能简单照搬照抄。
二、自我反馈
你能否准确区分外来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请结合2025年案例举例说明(如中德职教合作vs外来低俗网红文化)。
面对“外来餐饮本土化”(如中式汉堡),你是否能理性看待“文化改造”与“原味保留”的关系?
你设计的“外来文化本土化方案”(如外来节日改造)是否坚守了本土文化核心?是否存在“盲目西化”倾向?
通过本框学习,你对“文化安全”的理解是否加深?举例说明如何在开放中防范文化渗透(如2025年境外纪录片修改案例)。
你认为自己在“辩证批判错误文化态度”(如盲目推崇外来文化)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计划如何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