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52张PPT,1个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52张PPT,1个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必修四本(全部学生考)
选修三本(选修政治考)
教材结构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与中国:救国立国→富国→强国
救国立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840-1978)
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1978-2017)
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今)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科学、从空想到实践的发展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特点。(重点)
2.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重点)
3.理解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4.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拥护。
本节课学习目标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五大形态:


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知识拓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劳动对象: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如钢材等。
人类利用自然
与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谁来改造
怎么改造
改造什么







利用
加工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
(最主要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和核心,决定性作用)
产品的分配关系(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知识拓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①劳动者(▲主导作用)
②劳动工具(▲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③劳动对象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②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③产品分配关系
决定
反作用于
②经济以外的制度设施
(▲政治、法律等制度设施)
决定
反作用于
①意识形态、思想观念
(▲宗教、艺术、哲学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基础/核心,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
任务1 小组讨论:接受赠物的居民为什么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提示 (1)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没有剥削。
(2)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①在原始社会,由于原始人使用简陋的工具,任何单独的个人都无法同自然界作斗争,人们只有联合起来集体劳作和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
②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最初阶段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状况:非常低下
①旧石器时代: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3.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3)产品的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4.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1)社会组织: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2)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亲近的氏族构成部落,有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注意: ×地域关系
注意:
× 全氏族成员、成年男子
注意:原始社会末期: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最初阶段
原始社会的解体:
孩子妈,我研究出个铜器,用它打出的粮食足够咱一家了!咱俩单飞吧!
ok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兄dei们,我种地效率高,和你们一起种平均分配很吃亏,我家想要一块地自己种!
贫富分化加剧,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不同的阶级产生)
想不想和我一样打出很多粮食,吃饱穿暖?那你们就得帮我干或者听我的!
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兄弟们,铜器是我造的,所以我就自己用了啊!
你们想用你们自己造!
注: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5.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确立
(1)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
(3)私有制确立的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最初阶段
战争掠夺
无法偿还
贫富差距
出现债务
私有制
产生
战败被俘
奴隶
出现
材料一: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Ahmose手下士兵Ahmose的坟茔墙壁上的记载:"Avaris被洗劫一空,我杀了两个喜克索斯人,然后我带着我的战利品——一男三女共四人——离开了那里,接着陛下将他们送给我作为奴隶。"
结合材料和教材P3-4探究与分享,说明奴隶产生的过程?
1.奴隶社会的产生
(1)阶级的产生: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2)阶级的含义:
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2.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产品分配关系: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主要矛盾≠基本矛盾
情景模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没关系,再接再厉,我们再来!!!
结局悲惨/(ㄒoㄒ)/~~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更何况我们连单车都没dei
思考一下: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面对奴隶的反抗会怎样做呢?
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4.国家的产生
(1)原因: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实质: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吗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内部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
金属工具的出现,私有制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级阶和被剥削阶级,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想一想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提示 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城市的出现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梦寐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奴隶社会的进步意义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个体劳动盛行
氏族为单位共同劳动被
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代替
土地
私有
私有制
确立
贫富差距拉大
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
原始社会
解体
阶级: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建立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
国家产生
知识回顾:原始社会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往往不同。
1.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个体劳动的盛行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贫富分化的出现
2.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对点训练
B
B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区别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属 生产资料氏族全体成员共同所有 (原始公有制)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共同劳动, 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政治 氏族议事会 国家产生,城市出现
文化 原始文化 文字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人类摆脱愚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相同点 虽然奴隶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 但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而言都不是特别高。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点
知识比较
新式生产工具(铁犁牛耕、水磨、轮黎等)
生产力提高
奴隶反抗斗争反抗斗争越来越多,他们破坏劳动工具,造成新式工具无法使用(旧的生产关系)
战争频繁、田地荒芜、城市萧条
阻 碍
封建生产关系
适合并促进
开明的奴隶主
改变剥削方式
把土地给奴隶耕种——农民
收取地租——地主
奴隶在奴隶主的鞭子下进行劳作
农民在租种地主的土地上自主劳动
比较上述材料,分析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提示:可以从生产关系的三组关系分别思考)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三)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绳索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劳动者
生产力
农民
范围进一步扩大
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产品的分配方式: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能够比较独立的劳动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三)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绳索
3.封建统治的方式(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关系:剥削与被剥削)
(1)经济剥削:
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剥削方式: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追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3)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还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2)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三)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绳索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三)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绳索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钳制
小规模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封建土地所有制
情景模拟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咸。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校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创糖业,江西景德慎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面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思考: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封建小农经济(旧生产关系)
阻碍
取代
城市经济
小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激烈
封建社会后期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较好的作坊主商人和高利贷者
无力还债者
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生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2.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确立
(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方式:新兴资产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3)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钱,我有了,而且很多!现在,我想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利!
痴心妄想!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查理一世
新兴资产家
呵呵!真的是痴心妄想吗?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结合视频和教材,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根源?
3.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力特点
机器大生产、生产社会化、科技快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这些都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
(2)生产关系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决 定
难 点 解 惑
剩余价值:
含义: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剥削的秘密: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隐蔽性: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1.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等实现
条件实现方式:暴力和掠夺
通过“圈地运动”等实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马克思
情景模拟
1929-1933年的某一个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美国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思考:此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主要表现: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闲置;
②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
③信用关系破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①直接原因
矛盾
(1)内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在阶级上的表现:
(3)性质:
(4)地位
(5)解决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原因: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②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①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②社会制度的转变涉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遭到阻挠和反抗。
(6)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总结提升
石器
金属工具
铁器
机器
生产力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关系
平均分配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奴隶主占有产品
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地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受雇于资本家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
生产关系
考向一 封建社会的特征
1.(2025·无锡高一期末)宋朝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不同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②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都需要用来缴纳地租
③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并屈从地主的奴役
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影响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才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①错误。
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错误。故本题选D。
考向二 封建社会的剥削
2.(2025·常州高一期中)古有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诗句中描述的“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现象
①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②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反映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成为基本矛盾
④说明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现象,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①错误。
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③错误。
考向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2025·徐州高一期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工人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该论断表明
A.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且被资本家完全占有
B.资本家在生产中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上述问题的根源
D.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出卖劳动力,A错误。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错误。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不是全部价值,D排除。
考向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2025·扬州高一期中)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水平大约在2 000美元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1921年到1929年,美国的失业者数量平均每年都在220万人以上,1929年10月24日,美国一天之内有1 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可见
①贫富差距的加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伴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③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④经济危机会导致工人失业和社会生活的混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①错误。
社会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③错误。
考向五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2025·镇江高一期中)《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是20世纪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相当流行的一首歌。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 让它与时间赛跑。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遇太阳,
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下列对歌词中描述的现象产生根源分析正确的是
A.资本家占有了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B.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但社会整体处于无政府状态

“资本家占有了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手段,不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A不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表现,不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B不选。“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但社会整体处于无政府状态”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D不选。
考向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6.(2025·徐州高一期末)“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对以上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是毫无遮掩并且残酷的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冲突的根源
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①错误。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而不是毫无遮掩的,②错误。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