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4 必修一 第一课 课末综合提升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4 必修一 第一课 课末综合提升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资源简介

【链接高考真题】
①2024·黑吉辽卷;2023·新课标卷;2023·湖南卷;2023·海南卷 ②2024·湖南卷;2023·福建卷 ③2024·新课标卷 ④2023·江苏卷;2023·浙江卷6月
一、从三个角度理解五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社会 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 建筑
原始 社会 新旧 石器 ①所有制: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制度: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人们的关系: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氏族 制度
奴隶 社会 金属 工具 ①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分配制度: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国家 产生, 奴隶制
封建 社会 铁器 农耕 ①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②分配制度:地主通过向农民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占有一部分劳动成果 ③人的关系: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封建君 主专制
资本 主义 社会 机器 生产 ①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分配制度: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人的关系: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 “自由、 平等、 博爱”, 资本 主义 制度
社会 主义 社会 社会化 大生产 的发展 ①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人的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无产阶 级政权
二、全面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 义 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要 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图 解
关 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其矛盾运动促进社会发展
三、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趋势
1.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局限性
(1)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2)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无产阶级灾难深重。
(3)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标志性事件或理论 社会主义的几次飞跃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景
(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2)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发生错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着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失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命力。
(4)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五、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的标志
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标志
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国家的产生 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建立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2月)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十月革命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正确分析社会发展趋势
情境一: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77周年。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①《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比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开创性、突破性意义。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②准确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深刻感悟这一思想的真理伟力,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④《共产党宣言》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情境二:每当新的经济危机来临,就会在全世界掀起关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将迎来终结的讨论。早就有无数学者就此发表预言,认为资本主义将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科学结论,⑤得出这一结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上的想象与臆测,而是他们运用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结果。
(1)结合情境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
(2)资本主义将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结合情境二,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①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相关内容,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
信息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
信息③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信息④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信息⑤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相关内容,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②《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有利于从源头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
1.《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不仅对西欧而且对世界,不仅对发表的那个时代而且对当今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共产党宣言》产生如此大影响的原因在于它(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④抛弃了资本主义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③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并没有抛弃资本主义时代最宝贵的成就,④说法错误。]
2.某一档生动讲述社会主义砥砺前行500多年的理论电视节目引发了人们广泛热议和点赞好评,彰显了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品质、远大前途。社会主义“有点潮”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的传播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一帆风顺的发展 ④科学社会主义指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该电视节目展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的传播;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正确。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③错误。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错误。]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学界一般把这句话称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的理解。
[答案] ①该观点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斗争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②该观点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教师用书独具)
1.P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提示:可重点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场景、劳动关系等方面描绘生产状况。可从居住形式、基本单位等方面描述生活状况。
2.P2: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提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会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
3.P3: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阐明你的理由。
提示:①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分离,畜群、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转归家庭私有,由此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②观点二是错误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③观点三是错误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社会人们朴素的道德观念,这证明了私有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不会永远存在,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定阶段上。
4.P4:(1)运用上述材料,说明奴隶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提示:(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转变为最初的奴隶主。随着石器的改进和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导致私有制逐渐发展并盛行,各个家庭内部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多寡、劳动力多少及强弱不同、天灾人祸等的影响不同,氏族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分化,穷人无法还清债务时往往被迫把自己和子女卖为奴隶。战俘奴隶与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两个主要来源。
(2)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产品也比较单一,不存在阶级的划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出现,社会逐渐产生了分工,社会生产出现了剩余,生活资料也逐渐丰富多样,由此出现了交换。随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逐渐成为主要的交易形式,交换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奴隶劳动日益盛行,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5.P5: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
提示:参考下图。
对比角度 奴隶 农民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产品如何分配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6.P7: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提示:表现: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他们作为熟练工匠,拥有全部生产资料,通常招收部分学徒和帮工,这是封建师徒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少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作坊主逐渐突破行会等的限制,扩大生产规模、突破市场限制,最后自己脱离劳动,依靠剥削帮工和学徒为生,成为工场主;另一些作坊主则在竞争中破产,最后与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由此封建师徒关系就主要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特点: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来雇佣劳动者来生产,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劳动者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这种以剥削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破土而出了。
7.P8:(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英国和法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从社会生产、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谈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提示:(1)①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由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力军的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标志着英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②1789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最终推翻了君主政体,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范围。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社会生产方面,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体制方面,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在思想文化方面,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使资产阶级理念深入人心,这不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且把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8.P9:根据上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提示:表现:通过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生产迅速下降,许多生产企业、商店、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工人收入下降。大批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许多人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与此同时,很多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大量地销毁商品。因此,在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一方面是大批失业者排队领取社会救济,另一方面是资本家将大批商品倾倒或销毁。大量的商品被销毁,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东西真的吃不完、用不尽了,而是因为这些商品远远超出了工人的购买能力而显得“过剩”了。
造成上述状况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拼命扩大生产规模,力图生产更多的商品;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压低工人的工资,造成工人阶级的贫困与购买力下降。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使社会生产发生紊乱,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9.P11: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提示:①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是用文学语言来批判资本主义,多为感性空想,只有丰富的幻想而没有理论的论证,没有科学的逻辑关系,缺乏对手段和方法的思考。②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理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与前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质的区别,用自然法和人类理性去批判旧制度,已开始考虑从现实到达理想的可行道路,从而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条件。③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的同时,将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理想试验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的积极尝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10.P12: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是从“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等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出发。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看来,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它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因为绝对真理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所以,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被发现,那纯粹是偶然的事情。空想社会主义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同情”的对象,而不了解其真正的社会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不到他们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力量,因而把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对此,列宁指出:“最初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谴责它,咒骂它,幻想消灭它,臆想较好的制度,劝富人相信剥削是不道德的。然而,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1.P1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提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其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再只为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组织性日益增强,他们采取群众性罢工、政治示威游行甚至武装起义等方式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12.P15:(1)诵读《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想。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提示:(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能感受到共产主义诞生之初,虽受旧势力围剿,却已显现强大影响力,它像破晓曙光,预示着新社会变革力量。
(2)《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3.P18: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中热切地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听唱《国际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欧仁·鲍狄埃是法国工人诗人,在巴黎公社被选为公社的委员。他创作的《国际歌》是共产主义的“通行证”,是无产阶级找到自己同志的特殊语言。一百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欧仁·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表达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发出了一定要彻底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伟大誓言,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快在法国传开,并且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激励着人们为真理而战斗。
一课一练(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总分:53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在河南省舞阳县的北舞渡镇,隐藏着一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遗址——贾湖遗址。这片土地承载着九千年前先民的智慧和文明。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便出土于此。据此推断,当时人们(  )
①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 ③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 ④在生产中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旧石器时代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材料体现的是新石器时代,①不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摆脱蒙昧野蛮状态,材料体现的是新石器时代,②不符合题意。在河南省舞阳县的北舞渡镇,隐藏着一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遗址——贾湖遗址,说明当时还是原始社会,据此推断,当时人们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在生产中是平等互助的关系,③④正确。]
2.下图是1938年湖南省出土的商代晚期祭祀用品四羊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下列活动符合该文物所处时期特征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 ②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形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由材料可知,商代晚期处于奴隶社会,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形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②④正确。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均属于原始社会,①③排除。]
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朔州市后寨墓地东周时期墓葬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在当地共发掘东周时期墓葬321座,其中68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可修复辨识。东周时期(  )
①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③尚未广泛使用金属工具 ④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①排除。东周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②正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广泛使用,③排除。东周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④正确。]
4.波音公司目前雇用约15万名美国员工,直接或间接支撑160万个工作岗位。2024年9月12日,波音公司最大的工会——美国机械工人和航空工人国际联合会表示,工会成员以压倒性比例拒绝与公司签订为期4年的劳资合同。当地时间9月13日,约3.3万名工人开始罢工。这反映了(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导致此次罢工的直接原因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尖锐性和对抗性 ③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④劳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通常表现为生产过剩,大量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等。发生此次罢工事件并不意味着发生了经济危机,①排除。波音公司工人罢工,表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矛盾,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性和对抗性,②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波音公司工人罢工是劳动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③符合题意。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④排除。]
5.美国学者丹·席勒指出:“在扩张性市场逻辑的影响下,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所谓的数字资本主义转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表征的网络社会已经到来。关于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数字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②数字技术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然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在扩张性市场逻辑的影响下,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所谓的数字资本主义转变。”说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然存在,所以数字技术无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根本性变革,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①②排除。社会形态的更替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变,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说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③正确。数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但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然存在,④正确。]
6.下列语句是对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
①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具爱尔兰工人的尸首 ④有巢氏,始衣皮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对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D [“有巢氏,始衣皮”描述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④排在第一位。“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描述的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②排在第二位。“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具爱尔兰工人的尸首”描述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③排在第三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描述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①排在第四位。所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③-①,故D正确。]
7.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虽然如此,但恩格斯却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据此可知(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③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正确。恩格斯说,科学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④错误。]
8.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7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
①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①正确。《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②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共产党宣言》并不是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③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排除。]
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以下对此做出正确诠释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马克思主义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现成的教条和具体行动纲领 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④《共产党宣言》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错误。马克思主义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不是提供了现成的教条和具体行动纲领,②错误。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共产党宣言》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④正确。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③正确。]
10.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③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正确。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而不是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②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正确。]
11.春秋时期,牛耕和铁制农具普及,大量荒地被私人开垦,成为私田。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按亩征税的“初税亩”田赋制度,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在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施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由“井田制”转为“初税亩”(  )
①变革了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鲁国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 ③说明分配制度决定着生产关系 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初税亩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井田制度,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变革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鲁国在春秋时期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而不是原始社会。初税亩制度的实施确实加速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但不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②排除。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而不是分配制度决定生产关系,③排除。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土地私有化和初税亩制度的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表现,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材料二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理解。
[答案] ①“两个必然”说明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②“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条件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宣布,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即“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提出“两个必然”的论断,为人们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唤醒和鼓励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为人们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题目中认为《共产党宣言》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观点是错误的。
20 / 20【链接高考真题】
①2024·黑吉辽卷;2023·新课标卷;2023·湖南卷;2023·海南卷 ②2024·湖南卷;2023·福建卷 ③2024·新课标卷 ④2023·江苏卷;2023·浙江卷6月
一、从三个角度理解五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社会 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 建筑
原始 社会 新旧 石器 ①所有制: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制度: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人们的关系: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氏族 制度
奴隶 社会 金属 工具 ①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分配制度: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国家 产生, 奴隶制
封建 社会 铁器 农耕 ①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②分配制度:地主通过向农民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占有一部分劳动成果 ③人的关系: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封建君 主专制
资本 主义 社会 机器 生产 ①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分配制度: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人的关系: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 “自由、 平等、 博爱”, 资本 主义 制度
社会 主义 社会 社会化 大生产 的发展 ①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人的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无产阶 级政权
二、全面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 义 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要 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图 解
关 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其矛盾运动促进社会发展
三、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趋势
1.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局限性
(1)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2)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无产阶级灾难深重。
(3)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标志性事件或理论 社会主义的几次飞跃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景
(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2)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发生错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着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失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命力。
(4)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五、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的标志
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标志
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国家的产生 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建立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2月)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十月革命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正确分析社会发展趋势
情境一: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77周年。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①《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比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开创性、突破性意义。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②准确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深刻感悟这一思想的真理伟力,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④《共产党宣言》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情境二:每当新的经济危机来临,就会在全世界掀起关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将迎来终结的讨论。早就有无数学者就此发表预言,认为资本主义将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科学结论,⑤得出这一结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上的想象与臆测,而是他们运用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结果。
(1)结合情境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
(2)资本主义将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结合情境二,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①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相关内容,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
信息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
信息③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信息④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信息⑤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1.《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不仅对西欧而且对世界,不仅对发表的那个时代而且对当今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共产党宣言》产生如此大影响的原因在于它(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④抛弃了资本主义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一档生动讲述社会主义砥砺前行500多年的理论电视节目引发了人们广泛热议和点赞好评,彰显了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品质、远大前途。社会主义“有点潮”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的传播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一帆风顺的发展 ④科学社会主义指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学界一般把这句话称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的理解。
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