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检测1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检测1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资源简介

课时检测(一)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
?知识点一 原始社会
1.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3项考古重大项目最新进展,其中包括江苏兴化市草堰港遗址。江苏兴化市草堰港遗址是江淮东部地区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该地区(  )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中,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皮洛遗址是一处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那时生产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鬲氏族因发明了陶器“鬲”而得名,他们主要繁衍生活在禹城、齐河、济阳一带。有鬲氏族是大禹治水的积极响应者,重点参与了鬲津、徒骇、济河、漯河、黄河的治理,成为治水的主力军。据此,下列符合当时有鬲氏族活动的是(  )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②执铁锹开山凿岭、疏通水道 ③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氏族中有一部分人从事手工生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29年12月2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房山县(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了在古人类学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北京人”第一颗头盖骨。1949年后,中国考古学家又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北京人”化石,代表了40多个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北京人”的头骨高度比现代人低,脑容量平均约为1 088毫升,小于现代人脑容量300多毫升,但比猿类的脑容量大得多。“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活动自如。其居住年代距今70多万年。由此可知(  )
①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生产资料成为家庭私有财产 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人们共同劳动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以下有关“私有制”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私有制的根本原因 ②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③消费品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导致私有制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奴隶社会
6.恩格斯说:“无论在古代或现代民族中,真正的私有制只是随着动产的出现才开始的。”“随着分配上的差别的出现,也出现了阶级差别。社会分为享有特权的和受歧视的阶级,剥削的和被剥削的阶级,统治的和被统治的阶级。”对此,下列传导路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发展 ②私有制确立 ③国家产生 ④阶级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7.二里头遗址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体现了早期对城市营建的整体性规划,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进入了王朝国家。对于这个时期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古国文明形态产生
②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
③阶级和国家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
④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如果有人看到逃跑的奴隶,有义务将其“物归原主”;如果奴隶逃跑、毁坏作物或者反抗,他们会被施以鞭笞、剁脚、火刑等各种酷刑。即便如此,马克思却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 ③奴隶有一定的劳动自主权,但必须依附于奴隶主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三 封建社会
9.经考古人员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墓主身份为西汉废帝刘贺。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列符合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  )
①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唐代诗人张籍在诗作《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下列对当时社会状况推断正确的是(  )
①当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②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苛捐杂税 ③当时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④老农可以自己种田,从而摆脱对地主的依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农民有很大的人身自由,能够完全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君主专制实行暴力统治,农民阶级在反抗地主阶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唐代诗人李约在《观祈雨》中这样写道:“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与这首诗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
①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地主占有和支配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资料逐渐变为私有 ④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殷墟王陵的突出特点是盛行人牲人殉制度。殷墟甲骨文有大量的杀祭文字记载,伴随着一次战争胜利,就有一次大规模人祭,宰杀俘虏以供奉祖先和天神。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殷墟王陵前的祭祀活动中,一次祭祀人数达400多人。祭祀坑分三种,方坑集中人头,长坑集中身体,还有少数不规则坑。上世纪八十年代,王陵区即发现人殉和人牲近3 000多人。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殷墟遗迹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6分)
(2)有人认为,残暴血腥的奴隶社会代替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5分)
1 / 5数智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课时检测(一)
1.C [该地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属于原始社会,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①③入选。在旧石器时期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不选。在奴隶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不选。]
2.C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而材料反映的是旧石器时代,①排除。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是一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处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④正确。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但这不是对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③排除。]
3.B [有鬲氏族作为一个氏族群体,人们会通过氏族议事会来商讨和决策如治水等集体事务,这符合原始社会的管理方式,①正确。铁锹是铁器时代的工具,而大禹治水所处的时代远早于此,不可能使用铁锹,②排除。题干中明确提到有鬲氏族是大禹治水的主力军,说明他们并非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而是积极参与到治水等生产活动中,③排除。有鬲氏族因发明了陶器“鬲”而得名,这表明该氏族中存在从事手工生产的人,④正确。]
4.D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材料中的“北京人”居住年代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①排除。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成为家庭私有,②排除。材料中的“北京人”居住年代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人们共同劳动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④正确。]
5.A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私有制的根本原因;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①②符合题意。土地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错误。私有制的产生导致原始社会逐渐解体,④错误。]
6.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①排在第一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开始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工具等开始变为私有财产,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应该排在第二位。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分配上的差别出现,也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④应该排在第三位。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产生,③应该排在第四位。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7.A [二里头遗址出现了城市,进入了王朝国家,属于奴隶社会,这个阶段随着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古国文明形态产生,同时城市的出现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①②入选。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和国家才逐步出现,而二里头文明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阶级和国家已经成型,③不符合题意。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而二里头文明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④不符合题意。]
8.C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①错误。如果有人看到逃跑的奴隶,有义务将其“物归原主”;如果奴隶逃跑、毁坏作物或者反抗,他们会被施以鞭笞、剁脚、火刑等各种酷刑。这表明奴隶社会的奴隶地位低下,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毫无人身自由,②正确。奴隶依附于奴隶主,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毫无人身自由,没有劳动自主权,③错误。马克思却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这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④正确。]
9.A [海昏侯墓是西汉废帝刘贺之墓,西汉时期属于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①③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说法错误。④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生产关系,不符合题意。]
10.B [唐代诗人张籍的诗作《野老歌》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状况,当时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①③正确。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错误。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④错误。]
11.B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遭受地主阶级剥削的悲惨境况。在封建社会,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③符合题意。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而不是完全自主地进行劳动,①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也未体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④与题意不符。]
12.B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①④符合题意。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奴隶社会,②不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不是全部,③说法错误。]
13.D [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力),使得部分人能够积累更多的剩余产品,进而引发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出现;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力),使得部分人能够积累更多的剩余产品,进而形成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生产关系),均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③④符合题意。“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强调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未体现出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①排除。“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没有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②不选。]
14.(1)殷墟遗迹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该说法错误。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原始社会虽然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无阶级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