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检测5 贯彻新发展理念(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检测5 贯彻新发展理念(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资源简介

课时检测(五)
1.C [材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没有涉及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没有涉及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③不符合题意。从“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表明我们党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④符合题意。]
2.C [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而非各种需求,①排除。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非平均化,④排除。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不变的原则和坚持;这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正确。每到基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和老百姓拉家常、话民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强调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③正确。]
3.B [数字城市建设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让城市更“聪明”、更宜居,这是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应当以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实践,②错误。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④排除。]
4.C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①错误。科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④错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这说明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引领,②③正确。]
5.C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不能简单地说在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①说法错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但不一定比传统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就会,④说法错误。C919的研制涉及多家单位的几十万人,其成功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②符合题意。C919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这表明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③符合题意。]
6.B [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还要重视精神文明。这表明在城市建设中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①正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但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还没有解决,③排除。城市建设也要注重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表明在城市建设中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正确。]
7.B [材料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没有涉及协调发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没有涉及创新发展指向的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动力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湖北省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9个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打造城市矿产、秸秆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现了湖北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在绿色转型中培育绿色动能,①④符合题意。]
8.B [“一卡通”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制度安排,②错误。“一卡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未体现发展依靠人民,③不符合题意。“一卡通”具有了政务服务、人社领域、就医购药等场景的功能应用,为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群众“关键小事”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举措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①④符合题意。]
9.①坚持创新发展,依靠创新增强铁路发展效能。②坚持开放发展,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坚持共享发展,让高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④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城乡和不同地区不平衡问题。⑤坚持绿色发展,铁路运输更节能、更环保、更可持续。
10.①深圳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制造业创新网络。②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③深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服务支撑和应用推广,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率先采用新技术,促进产业政策从资金支持向市场提供应用场景的转变。课时检测(五) 贯彻新发展理念
?知识点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新时代以来,从“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表明,我们党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  )
①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②牢牢把握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③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到基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和老百姓拉家常、话民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不变的原则和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到(  )
①以人民期盼为念,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
②一切为了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④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地数字城市体验馆正式开放,鹰眼系统、医疗脑机接口、低空飞行体验舱……各种新奇有趣的“数字化”让人耳目一新,众多产业和产品通过数字技术“活”了起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不同领域的“黑科技”也让城市更“聪明”、更宜居。数字城市建设(  )
①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②应当以城市建设实践引领发展理念
③是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体现
④彰显了发展至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4.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这表明(  )
①创新发展的目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引领
④科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唯一指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获得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C919的研制及产业化发展涉及国家安全,由36所高校、30万人参与研发,多家航空公司共同制造完成,涉及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C919的研制成功(  )
①证明在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③表明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④将带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相比传统制造业能创造更多就业就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截至2024年,安徽省共有19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还要重视精神文明,“颍淮善郡,大美阜阳”“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等城市宣传语也凸显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同时,城市建设也要注重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材料表明在城市建设中(  )
①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③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
④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湖北省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9个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围绕绿色建材、风电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优势领域,重点培育6家省级产业园区,打造城市矿产、秸秆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这体现了湖北省(  )
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②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相协调
③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动力问题
④坚持在绿色转型中培育绿色动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近年来,石家庄市积极推进建设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新模式,“一卡通”具有了政务服务、人社领域、就医购药等场景的功能应用,为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群众“关键小事”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
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根本制度安排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④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中国铁路史,就是一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史。从绿皮车到高铁,如今,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形成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全国已有145个县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低票价、站站停的公益“慢火车”穿梭在乡村、山区、边疆,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国高铁出海,更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形象。中国承建的雅万高铁,不仅为印尼人民带来了便捷和福祉,还成为中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形象的生动展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在铁路建设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优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2024年以来,深圳出台支持鸿蒙原生应用、人工智能、跨界时尚等自主创新、融合创新的新政策。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网络逐步完善。培育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产业基础再造、首台(套)、创新产品、场景应用等多种路径支持企业创新。在轨道交通、体育场馆等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当中我们都率先应用这些“黑科技”,推动产业政策从“给资金”到“给场景”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明深圳是如何构建优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