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检测(七)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分配原则。下列关于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③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以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按数据要素分配( )①体现以劳动为尺度,鼓励劳动者创新、创造②体现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③有利于增加转移性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④有利于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小王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月月有工资,同时,他因为管理能力出众持有公司的部分股权,每个季度都能获得分红;小王的妈妈自己经营一家饭店,生意火爆,每月收入不错。从个人收入的途径看( )①小王爸爸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②小王爸爸的分红属于财产性收入③小王妈妈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④小王妈妈的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小李的父母是退休教师,小李自己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下表为小李一家的收入变化:20世纪80年代家庭月收入 2024年家庭月收入父:工资120元 母:工资100元 父:退休养老金5 600元 母:退休养老金5 500元 小李:工资10 000元 房屋出租:4 000元 投资理财产品:500元小李一家收入的变化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①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②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③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收入结构趋于优化④家庭财富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的财产性收入积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朱氏家训》指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新时代党和国家把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日常打扫教室清洁卫生的过程中总有部分值日生通过迟到等方式逃避劳动。为此,高中某班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解决部分值日生“逃避劳动”的问题,下列可以作为此次班会发言要点的有( )①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②辛勤劳动最美丽,好逸恶劳最羞耻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才能创造财富④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知识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6.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要做大“蛋糕”;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由此可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 )①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以缩小收入差距③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④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从初次分配角度看,这需要我国( )①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②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和6.8%。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居民的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也保持增长态势。这说明我国( )A.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B.在初次分配方面,不断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促进公平C.坚持以多种分配方式为主的分配方式,有效激发要素活力D.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促进社会公平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人网络求助现象不断增多,出现了一些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这类平台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病患家庭筹集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危济困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互联网慈善方式也带来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骗捐。我国出台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规定,个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向社会发布求助信息的,求助人和信息发布人应当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不得通过虚构、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救助。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阐述我国加强互联网慈善活动管理的意义。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湖南省贯彻执行党的民生政策,让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镜头一: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 012.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镜头二: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居民工资性收入17 811元,增长5.3%。镜头三: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 659元,同比增长6%。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跑赢”GDP。镜头四:民生兜底稳步提标。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连续7年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纳入重点民生实施项目。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湖南如何让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4 / 4课时检测(七)1.B [所有制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在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①④正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不选。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不是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③不选。]2.A [按数据要素分配体现以劳动为尺度,鼓励劳动者创新、创造,体现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①②说法正确。按数据要素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转移性收入,③说法错误。按数据要素分配强调效率,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体现而不是完善,④不符合题意。]3.D [小王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月月有工资,小王爸爸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但是从收入途径来看属于劳动性收入,①错误。小王的爸爸因为管理能力出众持有公司的部分股权,每个季度都能获得分红,说明小王的爸爸的分红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②正确。小王的妈妈自己经营一家饭店,生意火爆,每月收入不错,说明小王妈妈的收入按收入途径来看属于经营性收入,初次分配不是按照收入途径划分的,③排除,④正确。]4.C [材料看不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无法断定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①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出财产性收入是房租和投资理财收入,而工资收入是高于财产性收入的,因此“家庭财富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的财产性收入积累”表述错误,④排除。从原来父母的工资收入,到现在退休养老金、房屋出租、投资理财等收入,说明我国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②符合题意。有工资收入、房租、理财收入、养老金,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收入结构趋于优化,③符合题意。]5.A [高中某班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解决部分值日生“逃避劳动”的问题,可作为此次班会发言要点的有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辛勤劳动最美丽,好逸恶劳最羞耻,①②符合题意。“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才能创造财富”说法太绝对,③不选。劳动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④错误。]6.B [首先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要做大“蛋糕”;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由此可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需要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①说法正确。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由此可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④说法正确。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一般会扩大收入差距,而不是缩小收入差距,②说法错误。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增加居民劳动性收入而不是财产性收入,③说法错误。]7.D [从再分配的角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①不符合题意。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②不符合题意。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初次分配范畴。从初次分配角度看,这需要我国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③④符合题意。]8.D [材料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而不是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A排除。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B排除。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错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和6.8%,这说明我国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促进社会公平,D符合题意。]9.①有助于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③有助于通过有效的政府治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规范财富积累机制。10.①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障。③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④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⑤在再分配方面,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检测7 参考答案.docx 课时检测7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