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识主线(八) 农业文明的多元面貌——从史前时代到中古时期[清单1] 古代世界文明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治理古代世界文明 (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先后崛起,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3)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政治制度 (1)古代世界的帝国:大多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 (2)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公民法庭手中,但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3)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封君封臣制度最具代表性,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法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英国形成了议会制官员选拔 中古时期:恩赐制度。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有很大的弊端法律教化 (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中古时期:“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12世纪前后,英国建立了普通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4)基督教会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基层治理 (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2)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清单2] 古代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 (1)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逐步迈向文明时代 (2)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3)古代中国: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4)古希腊: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种植葡萄和橄榄 (5)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6)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生产劳作 (1)生产工具:耕作工具;灌溉工具;纺织工具;陶瓷业工具;金属冶炼工具 (2)劳作方式的发展: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在中古西欧较为典型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古代的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①货币:古埃及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②信贷:出现于两河流域,古埃及借贷合约较为完备,古希腊出现汇票的雏形 ③商业契约:契约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村落城镇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2)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城市: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4)世界各地的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交通运输 (1)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2)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 (3)道路系统的修建有利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政府对各地的统治[清单3] 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融 (1)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商路,它为古代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文化交锋 (1)亚历山大远征,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2)蒙古三次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国,被征服地区在名义上将元朝尊为宗主国1 / 3知识主线(八) 农业文明的多元面貌——从史前时代到中古时期[清单1] 古代世界文明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治理古代世界文明 (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先后崛起,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3)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政治制度 (1)古代世界的帝国:大多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 (2)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公民法庭手中,但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3)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封君封臣制度最具代表性,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法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英国形成了议会制官员选拔 中古时期:恩赐制度。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有很大的弊端法律教化 (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中古时期:“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12世纪前后,英国建立了普通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4)基督教会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基层治理 (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2)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清单2] 古代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 (1)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逐步迈向文明时代 (2)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3)古代中国: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4)古希腊: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种植葡萄和橄榄 (5)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6)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生产劳作 (1)生产工具:耕作工具;灌溉工具;纺织工具;陶瓷业工具;金属冶炼工具 (2)劳作方式的发展: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在中古西欧较为典型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古代的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①货币:古埃及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②信贷:出现于两河流域,古埃及借贷合约较为完备,古希腊出现汇票的雏形 ③商业契约:契约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村落城镇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2)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城市: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4)世界各地的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交通运输 (1)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2)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 (3)道路系统的修建有利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政府对各地的统治[清单3] 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融 (1)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商路,它为古代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文化交锋 (1)亚历山大远征,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2)蒙古三次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国,被征服地区在名义上将元朝尊为宗主国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版】39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一 知识主线(八) 农业文明的多元面貌——从史前时代到中古时期 讲义(含答案).docx 【专题版】39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一 知识主线(八) 农业文明的多元面貌——从史前时代到中古时期 讲义(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