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版】41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一 知识主线(十) 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 讲义(含答案) —《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版】41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一 知识主线(十) 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 讲义(含答案) —《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资源简介

知识主线(十) 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
[清单1]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时代)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气时代)
成就 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 内燃机、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石油化工业
社会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劳作方式 工厂制度: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村落城镇 (1)西方的城市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人口由乡村走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断发展完善,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贫富矛盾、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问题
交通运输 (1)陆路交通:19世纪上半期,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 (2)水上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9世纪60年代中期,“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清单2]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历史潮流与社会治理
历史潮流 (1)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和扩展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2)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3)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最终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职务长任、严格考核、奖惩分明等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2)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3)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强化地方自治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的管理
[清单3]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交融 (1)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引发了美洲族群的变化,混血人种的出现体现了人口迁徙对文化交融的影响。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华工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化交锋 (1)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拉美文化的多元性;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 (2)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冲击 ①拿破仑大军推行《拿破仑法典》和传播启蒙思想,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②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3)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①欧洲殖民者向被殖民地区进行文化侵略,以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②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1 / 3知识主线(十) 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
[清单1]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时代)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气时代)
成就 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 内燃机、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石油化工业
社会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劳作方式 工厂制度: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村落城镇 (1)西方的城市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人口由乡村走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断发展完善,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贫富矛盾、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问题
交通运输 (1)陆路交通:19世纪上半期,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 (2)水上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9世纪60年代中期,“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清单2]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历史潮流与社会治理
历史潮流 (1)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和扩展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2)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3)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最终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职务长任、严格考核、奖惩分明等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2)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3)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强化地方自治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的管理
[清单3]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交融 (1)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引发了美洲族群的变化,混血人种的出现体现了人口迁徙对文化交融的影响。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华工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化交锋 (1)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拉美文化的多元性;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 (2)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冲击 ①拿破仑大军推行《拿破仑法典》和传播启蒙思想,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②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3)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①欧洲殖民者向被殖民地区进行文化侵略,以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②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