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项适度训练(四) 学术情境热考题专练关注历史研究,引入学术情境,坚持学术研究硕果活用原则。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学生在备考时要关注历史研究的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掌握历史研究的原则、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等。1.以考古学者对金牛山遗址的发掘为学术情境(2024·河北唐山质检)1974—1978年,考古学者曾先后对辽宁金牛山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量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作的石器。由此可知,生活在金牛山一带的古人类( )A.大量使用陶器 B.开始饲养家畜C.存在贫富分化 D.过着群居生活D [根据材料可判断出金牛山遗址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的人群普遍过着群居生活,故选D项;制作和使用陶器、饲养家畜都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故排除A、B两项;旧石器时代并未存在贫富分化,故排除C项。]2.以汉代史学家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为学术情境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A [六经是儒家经典,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体现了其深受儒家主流思想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注重义和理的阐发,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汉代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排除C项;以《史记》为代表的汉代史学坚持客观记录历史事实,D项说法错误,排除。]3.以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为学术情境(2024·四川南充高三三模)有学者认为: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该认识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B.是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C.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C [根据“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可知,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选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内容,因此新文化运动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故选C项。]4.以学者对《时务报》的评论为学术情境有学者指出,围绕着《时务报》等维新报刊而形成的读者群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阅读共同体”,维新言论使许多读书人“如饮甘泉”,乃至达到“梦寐以求”的地步。尤其是学校、学会与报刊三者之间的互动,吸纳更多的读书人加入维新报刊的阅读潮流之中。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A.启发了读者群体的觉悟B.提高了民众的阅读意识C.引发了创办报刊的热潮D.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功能A [材料表明,维新人士通过报刊宣传维新变法,吸引读者群体并形成了巨大的“阅读共同体”,许多读书人对维新言论“如饮甘泉”“梦寐以求”,表明维新变法运动启发了读者群体的觉悟,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读者群体对维新言论的反应,据此无法得知民众的阅读意识是否提高,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新变法运动对创办报刊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以钱玄同有意发掘国学中思想主张为学术情境(2024·河南洛阳调研)1917年,以先秦到清代的中国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录》成为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钱玄同在《学术文录上编叙目》中梳理并重估了中国学术思想,有意从中发掘“自由”“平等”“民生”等思想。这些做法旨在( )A.促进近代民族意识的萌发B.探讨救国道路的路线选择C.从传统文化找寻济世良策D.回归传统家国情怀的教育C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这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民族意识的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救国道路的路线选择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论述救国问题,而不是讨论教育问题,排除D项。]6.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为学术情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这一变化根源于( )A.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改革开放的推动C.大众化和民主化的促进D.学术研究的转型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国内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史学领域思想的解放推动学者把研究的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B项正确;“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大众化和民主化的促进”并非这一变化的根源,排除C项;D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非材料中变化的根源,排除。]7.以非洲文明的发展为学术情境(2024·广东湛江联考)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非洲的大湖地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区域,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A.非洲大湖区孕育最初文明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C [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西亚、非洲独立“发明”了炼铁技术,这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最初的文明诞生于何处,排除A项;材料所述史实无法体现出“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而不是地理障碍,排除D项。]8.以对“价格革命”原因的分析为学术情境下表内容是不同学者对16世纪“价格革命”原因的分析。据此可知( )美洲金银流入说 将16世纪西欧物价飞涨的原因归结为美洲金银流入中欧银产量激增说 15世纪中期起,中欧发现了大量含银的富铜矿,并且出现了通过铅从富铜矿中分离出银的技术,冶炼技术提升,银产量激增自然气候变动说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引发物价上涨人口增长说 整个16世纪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粮食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价格革命A.各种史料混杂难以成定论B.历史事实都具有主观性C.价格革命形成具有复杂性D.阶级立场决定观念形成C [从材料中不同学者对“价格革命”原因的不同解释可知,价格革命的形成具有复杂性,C项正确;多元解释不意味着“难以成定论”,排除A项;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学者的阶级立场,排除D项。]9.以某学者对近代英国重要的人与事的归纳为学术情境(2024·河南豫南九校高三联考)下面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材料内容( )颁布《至尊法案》——击溃无敌舰队——圈地运动——都铎王朝时代——霍布斯与洛克的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航海条例》——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牛顿经典力学——英法殖民争霸——工业革命A.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B.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D [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列举的近代英国一系列事件都是促使英国走向近代化和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英国成为近代霸主并不是因为思想先行,材料中政治和军事事件排在前列,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崛起的路径不同,排除B项;《海国图志》中并没有收录近代英国崛起的所有事件,排除C项。]10.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文章为学术情境(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C [根据“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新时代的外交转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这是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的结果,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就尝试了外交多边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且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睦邻友好无法体现“展现新的自信”,排除D项。]11.以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不同态度及变化为学术情境(2024·湖南衡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西人所言化学、光学、重学、力学,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者也。惟古之圣人皆以人道为重,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尧舜三代以来,吾人皆奉圣人之教以为教,专致力于人道,而于物或不屑措意焉,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而技巧则稍逊矣。——[清]俞樾材料二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舛,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摘编自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二人对中西方学说的态度。(8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对中西方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西人所言……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者也”“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可知,俞樾认为在科技方面西方先进,而在思想文化(礼乐文章)方面中国较好;根据材料二“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认为中西方学说有各自的“体”和“用”,“体”和“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随意分割。第(2)问,结合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可知,原因有近代反侵略斗争的不断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加深、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等。[答案] (1)态度:俞樾认为在科技方面西方先进,而在思想文化(礼乐文章)方面中国较好;严复认为中西方学说有各自的“体”和“用”,“体”和“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随意分割。(8分)(2)原因:近代反侵略斗争的不断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加深;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答出三点即可,6分)1 / 6专项适度训练(四) 学术情境热考题专练关注历史研究,引入学术情境,坚持学术研究硕果活用原则。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学生在备考时要关注历史研究的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掌握历史研究的原则、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等。1.以考古学者对金牛山遗址的发掘为学术情境(2024·河北唐山质检)1974—1978年,考古学者曾先后对辽宁金牛山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量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作的石器。由此可知,生活在金牛山一带的古人类( )A.大量使用陶器 B.开始饲养家畜C.存在贫富分化 D.过着群居生活2.以汉代史学家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为学术情境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3.以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为学术情境(2024·四川南充高三三模)有学者认为: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该认识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B.是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C.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4.以学者对《时务报》的评论为学术情境有学者指出,围绕着《时务报》等维新报刊而形成的读者群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阅读共同体”,维新言论使许多读书人“如饮甘泉”,乃至达到“梦寐以求”的地步。尤其是学校、学会与报刊三者之间的互动,吸纳更多的读书人加入维新报刊的阅读潮流之中。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A.启发了读者群体的觉悟B.提高了民众的阅读意识C.引发了创办报刊的热潮D.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功能5.以钱玄同有意发掘国学中思想主张为学术情境(2024·河南洛阳调研)1917年,以先秦到清代的中国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录》成为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钱玄同在《学术文录上编叙目》中梳理并重估了中国学术思想,有意从中发掘“自由”“平等”“民生”等思想。这些做法旨在( )A.促进近代民族意识的萌发B.探讨救国道路的路线选择C.从传统文化找寻济世良策D.回归传统家国情怀的教育6.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为学术情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这一变化根源于( )A.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改革开放的推动C.大众化和民主化的促进D.学术研究的转型7.以非洲文明的发展为学术情境(2024·广东湛江联考)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非洲的大湖地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区域,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A.非洲大湖区孕育最初文明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8.以对“价格革命”原因的分析为学术情境下表内容是不同学者对16世纪“价格革命”原因的分析。据此可知( )美洲金银流入说 将16世纪西欧物价飞涨的原因归结为美洲金银流入中欧银产量激增说 15世纪中期起,中欧发现了大量含银的富铜矿,并且出现了通过铅从富铜矿中分离出银的技术,冶炼技术提升,银产量激增自然气候变动说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引发物价上涨人口增长说 整个16世纪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粮食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价格革命A.各种史料混杂难以成定论B.历史事实都具有主观性C.价格革命形成具有复杂性D.阶级立场决定观念形成9.以某学者对近代英国重要的人与事的归纳为学术情境(2024·河南豫南九校高三联考)下面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材料内容( )颁布《至尊法案》——击溃无敌舰队——圈地运动——都铎王朝时代——霍布斯与洛克的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航海条例》——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牛顿经典力学——英法殖民争霸——工业革命A.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B.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10.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文章为学术情境(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11.以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不同态度及变化为学术情境(2024·湖南衡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西人所言化学、光学、重学、力学,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者也。惟古之圣人皆以人道为重,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尧舜三代以来,吾人皆奉圣人之教以为教,专致力于人道,而于物或不屑措意焉,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而技巧则稍逊矣。——[清]俞樾材料二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舛,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摘编自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二人对中西方学说的态度。(8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对中西方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1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版】47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专项适度训练(四) 学术情境热考题专练 讲义(含答案).docx 【专题版】47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专项适度训练(四) 学术情境热考题专练 讲义(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