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版】29 第二部分 专项二 技法二 题型一 选择题——四步解题法在选择题中的运用 讲义(含答案) —《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版】29 第二部分 专项二 技法二 题型一 选择题——四步解题法在选择题中的运用 讲义(含答案) —《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资源简介

题干材料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材料本身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题干信息一般为两个及以上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但都是对同一类问题的阐述。解题时要注意正确选项必须涵盖所有层次体现的内涵。
(2)转折关系。此类试题,在叙述时,强调的重点一般在后半部分,且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一般意思相反,实际上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比较,把握题干所强调的重点,正确解题。
类型1 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
高考大部分题目的设计是以相关知识为依托的,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但命题人设计的题干材料中往往不明确指出要考查的史实,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史实。
 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官吏。这反映出唐朝(  )
A.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C.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
D.有效实现了吏治的清明
逻辑思维: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淡水地区“农民或将向种蓝靛之地多‘改种茶树’,或拔掉甘薯‘以扩张茶地’”,使茶叶出口量大增。当地还一改生产绿茶的传统,转而生产适合欧洲人口味的乌龙茶。这反映了当时(  )
[点拨]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改种茶树”“拔掉甘薯‘以扩张茶地’”“转而生产适合欧洲人口味的乌龙茶”可以转化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淡水地区农民多改种国外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B.国人饮茶风尚渐与国际接轨
C.列强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D.政府大力扶持近代民族工业
类型2 以题干主旨为依据,从逻辑关系方面关注选项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这些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的甚至出现交叉、矛盾等。利用选项之间的这些关系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一些选项。
 中世纪的欧洲,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想方设法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  )
A.当时欧洲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逻辑思维: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2] 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点拨] C项内容是B项的一部分,B项比C项多了“创新”,答题时注意将这两项做逻辑关系的对比分析。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由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类型3 观点论证型,从设问词与选项的逻辑关系找突破口
观点论证型题目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近年来,新史学观点、史学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丰富了命题新情境的创设,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这种观点说明的问题,对这种观点的认识,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表述等,从设问词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突破口。
 20世纪中后期,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  )
A.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
C.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D.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
逻辑思维: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只有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点拨] 设问词“这一历史现象表明”,要求指出“秦汉以后……只有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一历史现象与所表明的社会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A.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已收归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1)数据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首先,抓住表头,获取主题信息。其次,获取表格的构成要素,尤其是人物、时间和空间信息。再次,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及数据变化,进而得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曲线数据图类:边边角角看拐点。一要注意从不同时间段内曲线的升降变化去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要注意看曲线的整体走向,从宏观上判断某一时期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
(3)饼状数据图类:阴晴圆缺看大小。首先,要正确判断图的构成要素。其次,分析各构成要素占比关系。注意饼状大小只能看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无法据此看出各部分实际的量。
(4)柱状数据图类:上下左右看趋势。关键在于对比各部分数据的变化,根据图中的时空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对数据差异进行分析解读。
类型1 数据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从题干或表头中获取时间、表格名称、设问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表格中的信息:要坚持“纵横驰骋看变化”的原则,一要注意表格由哪些历史要素构成,尤其注意时间、空间信息;二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弄清表格所反映的问题或内涵;三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进而判断表格中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变化原因、表现特征及其影响等。 第三步,得出结论:根据从表格中获取的历史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2024·重庆南开中学调研)下面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数 口数
东汉 157年 10 677 960 56 486 856
魏 263年 663 423 1 466 423 4 432 881 7 672 881
蜀 263年 280 000 940 000
吴 280年 523 000 2 300 000
A.自然灾害多发    B.道教在中国盛行
C.专制皇权衰落 D.豪强士族的发展
模型运用:本题为数据表格类试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1] 下表反映出这一时期(  )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 281 77 969 23 - - 4 250 100
1885年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1911年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29 696 100
[点拨] 表中信息:晚清财政收入由农业税收入占主导到工商杂税收入占主导,判断正确选项。
A.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晚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D.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类型2 曲线数据图类——边边角角看拐点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题干中的时空、曲线数据图名称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曲线数据图中的信息:根据“边边角角看拐点”的原则,一要注意根据不同时间段内曲线的升降变化去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二要注意观察曲线的整体走向,从宏观上判断某一时期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 第三步,得出结论:根据从题干和数据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判断。
 (2024·广东联考)下图为1900—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的变化情况。它揭示了美国(  )
A.彻底化解了特定时期的危机
B.政府干预经济力度时强时弱
C.破坏了经济全球化有序发展
D.联邦政府职责与作用的扩大
模型运用:本题为曲线数据图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2] (2024·河南安阳调研)下图反映了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政治
B.推动政府行政机制的完善
C.使得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点拨] (1)时间信息: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
(2)图片信息: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3)整体趋势: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4)特殊波动:王国相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在武帝中后期为零。
类型3 饼状数据图类——阴晴圆缺看大小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时空、图片反映的内容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饼状数据图中的信息:首先,要审清图例所标示的内容;其次,要根据“阴晴圆缺看大小”原则,分析各部分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情况。
第三步,分析选项:根据从题干和饼状图中获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正确选项。
 (2024·湖北黄冈调研)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1894年前,单位:万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中国近代航运业市场竞争力提高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畸形发展
D.产业投资主要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模型运用:本题为饼状数据图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3] 下面为1841年和1871年英国职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1841年       1871年
[点拨]观察示意图,可将题干转化为“与1841年相比,1871年英国工商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这反映了……”
A.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
B.英国工业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
C.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职业结构
类型4 柱状数据图类——上下左右看趋势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时空、数据图名称、设问内容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柱状数据图中的信息:根据“上下左右看趋势”的原则,对比各部分数据的变化,根据图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对数据变化进行分析解读。 第三步,分析选项:根据从题干和柱状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选项。
 (2024·河北唐山调研)下面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分布柱状图。图中官员籍贯分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 B.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
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D.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模型运用:本题为柱状数据图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4] 下面是1928年至1940年苏联工业和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对比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点拨] 根据柱状数据图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和重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尤其是重工业。
A.工业化的重心实现转移
B.国民经济结构完全失衡
C.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
D.工业建设速度日趋放缓
(1)“三审”,一审题干,包括时间、空间、领域;二审图片要素,包括人物、器物、文字;三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帮助。
(2)“一转”,将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再回归课本,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寻求正确答案。
(3)解答漫画类试题时,必须根据漫画间接提供的信息,如作者、主题、时间、附加文字等,准确提炼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然后结合题目作答。
类型1 依据历史图片中的信息,“三步法”解答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时空信息以及对历史图片的介绍性信息。 第二步,破译历史图片中的信息:分析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分析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当材料中有多幅图片时,分析图片之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和变化。 第三步,分析选项: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史实的选项,得出答案。
 (2024·安徽联考)如图是一幅据戏曲《琵琶记》改编的晚明小说的插图。这幅插图在一定程度上(  )
A.反映了古代社会安宁的情景
B.体现出关注民生的治理理念
C.说明了当时农业经济的衰退
D.凸显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模型运用:本题为历史图片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1] (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质检)《折槛图》(局部)是南宋画家所绘,描绘的是西汉时期,朱云向成帝求赐尚方宝剑,斩奸相张禹。成帝震怒,命御林军将朱云拖出问斩,朱云攀槛力争,左将军辛庆忌为朱云力辩的场景。该画作(  )
A.深受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B.折射出南宋民族矛盾尖锐
C.体现出西汉中期奸臣乱政
D.反映出人物画的笔墨意境
[点拨] 时间:南宋;图片信息:《折槛图》西汉忠臣犯颜直谏;分析判断该画作的影响。
类型2 将历史图片时空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时空: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审读历史图片中的时空。 第二步,将时空信息转化为历史事件:将历史图片中的时空信息按时间、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将时间、空间要素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使选择题的题干(问题)更加直接、具体。 第三步,分析选项:验结论找出正确答案,按历史图片有效信息排除无关选项。
 (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面图片反映了中共晋绥边区某地农民租约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  )
租地约
立出租地约人□□,今同中证人□□等租给□□村耕地□□亩……租期□□年,双方同中证议定每亩每年租洋□□元……此款限秋后清交,不得拖欠……两出情愿立租约为证。
中华民国  年  月  日
出租人□□□押
受租人□□□押
中证人□□□ 
□□□代书  
租地约
兹有□□□租得□□□地□垧(或亩),今按行署二五减租法减为每垧(或亩)年租谷米(或其他粮食)□斗。空口无凭,以此为证。
村长□□□
农救主任□□□
中华民国三十年  月  日
经□□收执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D.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模型运用:本题为图片类试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2] (2024·广东江门调研)宋初,儒家学者面对唐末五代的情境,认为道德文化与学术思想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建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思想家张载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如图)。由此可知(  )
A.时代呼唤儒学更新
B.汉唐儒学地位尽失
C.儒学致力于解决佛道冲击
D.儒家的入世精神实现回归
[点拨] 将宋初思想家张载提出的“横渠四句”转化为张载传承儒学的具体历史事件,判断正确答案。
类型3 漫画类历史图片中的图文信息并用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观察分析题干中图文信息,明确解题方向。 第二步,审漫画图片:漫画图片既有显性信息,又有隐性信息,准确提炼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并结合图文,对漫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第三步,分析选项:依据从漫画图片中获取的图文信息,结合漫画图片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判断正确答案,排除无关选项。
 (2024·广东惠州调研)如图为1919年刊登在英国某杂志上一幅名为《超重》的漫画。作者意在(  )
橄榄枝上的英文:国际联盟
威尔逊总统:“这根橄榄枝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
和平鸽:“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
A.肯定国际联盟处理国际争端的作用
B.质疑国际联盟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呼吁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揭露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模型运用:本题为图片类试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________
[演练3] 如图为1938年7月7日出版的《号角》第三期刊登的抗战漫画。漫画取名为《军民合作之胜券》,画的一侧写着:“军民相合作,大家站起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吾侪。”画面描绘了
一位军人站在两位百姓的肩膀上去摘取最后胜利的果实,旁边3位小孩举着双手在期盼。此画表达的寓意为(  )
[点拨]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全民族抗战,结合图片中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正确答案。
A.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全国抗战
B.借助民众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C.顺应民意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D.揭露战乱加深民众生活困苦
12 / 17题干材料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材料本身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题干信息一般为两个及以上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但都是对同一类问题的阐述。解题时要注意正确选项必须涵盖所有层次体现的内涵。
(2)转折关系。此类试题,在叙述时,强调的重点一般在后半部分,且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一般意思相反,实际上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比较,把握题干所强调的重点,正确解题。
类型1 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
高考大部分题目的设计是以相关知识为依托的,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但命题人设计的题干材料中往往不明确指出要考查的史实,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史实。
 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官吏。这反映出唐朝(  )
A.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C.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
D.有效实现了吏治的清明
逻辑思维:
[尝试解题] B
[演练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淡水地区“农民或将向种蓝靛之地多‘改种茶树’,或拔掉甘薯‘以扩张茶地’”,使茶叶出口量大增。当地还一改生产绿茶的传统,转而生产适合欧洲人口味的乌龙茶。这反映了当时(  )
[点拨]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改种茶树”“拔掉甘薯‘以扩张茶地’”“转而生产适合欧洲人口味的乌龙茶”可以转化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淡水地区农民多改种国外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B.国人饮茶风尚渐与国际接轨
C.列强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D.政府大力扶持近代民族工业
A [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种茶”“制茶”,而不是“饮茶”,故B项错误;台湾淡水地区是沿海地区,不能反映出列强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的扶持,故D项错误。]
类型2 以题干主旨为依据,从逻辑关系方面关注选项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这些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的甚至出现交叉、矛盾等。利用选项之间的这些关系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一些选项。
 中世纪的欧洲,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想方设法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  )
A.当时欧洲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逻辑思维:
[尝试解题] C
[演练2] 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点拨] C项内容是B项的一部分,B项比C项多了“创新”,答题时注意将这两项做逻辑关系的对比分析。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由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B [材料“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强调的是英国政治制度延续传统,材料“善辟蹊径,自成体系……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强调英国政治制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故B项正确,C项错误;民主制和君主制材料均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英国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故D项错误。]
类型3 观点论证型,从设问词与选项的逻辑关系找突破口
观点论证型题目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近年来,新史学观点、史学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丰富了命题新情境的创设,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这种观点说明的问题,对这种观点的认识,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表述等,从设问词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突破口。
 20世纪中后期,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  )
A.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
C.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D.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
逻辑思维:
[尝试解题] A
[演练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只有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点拨] 设问词“这一历史现象表明”,要求指出“秦汉以后……只有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一历史现象与所表明的社会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A.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已收归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钱穆强调的是秦汉以后贵族世袭特权的消失。先秦时期,贵族特权可以世袭,但秦汉以后,除了皇室,其他家族均没有这一特权,这反映了秦汉以后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数据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首先,抓住表头,获取主题信息。其次,获取表格的构成要素,尤其是人物、时间和空间信息。再次,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及数据变化,进而得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曲线数据图类:边边角角看拐点。一要注意从不同时间段内曲线的升降变化去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要注意看曲线的整体走向,从宏观上判断某一时期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
(3)饼状数据图类:阴晴圆缺看大小。首先,要正确判断图的构成要素。其次,分析各构成要素占比关系。注意饼状大小只能看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无法据此看出各部分实际的量。
(4)柱状数据图类:上下左右看趋势。关键在于对比各部分数据的变化,根据图中的时空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对数据差异进行分析解读。
类型1 数据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从题干或表头中获取时间、表格名称、设问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表格中的信息:要坚持“纵横驰骋看变化”的原则,一要注意表格由哪些历史要素构成,尤其注意时间、空间信息;二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弄清表格所反映的问题或内涵;三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进而判断表格中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变化原因、表现特征及其影响等。 第三步,得出结论:根据从表格中获取的历史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2024·重庆南开中学调研)下面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数 口数
东汉 157年 10 677 960 56 486 856
魏 263年 663 423 1 466 423 4 432 881 7 672 881
蜀 263年 280 000 940 000
吴 280年 523 000 2 300 000
A.自然灾害多发    B.道教在中国盛行
C.专制皇权衰落 D.豪强士族的发展
模型运用:本题为数据表格类试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D
[演练1] 下表反映出这一时期(  )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 281 77 969 23 - - 4 250 100
1885年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1911年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29 696 100
A.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晚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D.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点拨] 表中信息:晚清财政收入由农业税收入占主导到工商杂税收入占主导,判断正确选项。
D [在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中,1849—1911年农业税收入的比重逐渐减少,而工商杂税收入的比重逐渐增加,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故D项正确;由表格中工商杂税收入占比增加无法直接推出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晚清政府的税收政策,故C项错误。]
类型2 曲线数据图类——边边角角看拐点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题干中的时空、曲线数据图名称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曲线数据图中的信息:根据“边边角角看拐点”的原则,一要注意根据不同时间段内曲线的升降变化去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二要注意观察曲线的整体走向,从宏观上判断某一时期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 第三步,得出结论:根据从题干和数据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判断。
 (2024·广东联考)下图为1900—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的变化情况。它揭示了美国(  )
A.彻底化解了特定时期的危机
B.政府干预经济力度时强时弱
C.破坏了经济全球化有序发展
D.联邦政府职责与作用的扩大
模型运用:本题为曲线数据图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D
[演练2] (2024·河南安阳调研)下图反映了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政治
B.推动政府行政机制的完善
C.使得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点拨] (1)时间信息: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
(2)图片信息: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3)整体趋势: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4)特殊波动:王国相中军功阶层所占比重在武帝中后期为零。
A [这一变化说明国家有意通过减少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阶层的比重以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这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政治,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府行政机制的完善,排除B项;这一变化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关系不大,排除C项;不断削弱相权与地方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排除D项。]
类型3 饼状数据图类——阴晴圆缺看大小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时空、图片反映的内容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饼状数据图中的信息:首先,要审清图例所标示的内容;其次,要根据“阴晴圆缺看大小”原则,分析各部分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情况。 第三步,分析选项:根据从题干和饼状图中获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正确选项。
 (2024·湖北黄冈调研)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1894年前,单位:万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中国近代航运业市场竞争力提高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畸形发展
D.产业投资主要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模型运用:本题为饼状数据图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D
[演练3] 下面为1841年和1871年英国职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1841年     1871年
A.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
B.英国工业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
C.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职业结构
[点拨]观察示意图,可将题干转化为“与1841年相比,1871年英国工商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这反映了……”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工商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这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职业结构的影响,故D项正确;A、B两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均排除;仅由示意图无法得出“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
类型4 柱状数据图类——上下左右看趋势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时空、数据图名称、设问内容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破译柱状数据图中的信息:根据“上下左右看趋势”的原则,对比各部分数据的变化,根据图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对数据变化进行分析解读。 第三步,分析选项:根据从题干和柱状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选项。
 (2024·河北唐山调研)下面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分布柱状图。图中官员籍贯分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
B.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
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D.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模型运用:本题为柱状数据图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B
[演练4] 下面是1928年至1940年苏联工业和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对比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A.工业化的重心实现转移
B.国民经济结构完全失衡
C.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
D.工业建设速度日趋放缓
[点拨] 根据柱状数据图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和重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尤其是重工业。
C [材料信息只能说明苏联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体现不出工业化的重心实现转移,且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只涉及工业,无法得知国民经济结构的状况,且“完全失衡”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1928年至1940年苏联重工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整个工业的年均增长率,说明当时工业建设的重点主要在重工业方面,这反映了其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1928年至1940年苏联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年均增长率较高,说明当时工业化速度较快,“日趋放缓”材料依据不足,故D项错误。]
(1)“三审”,一审题干,包括时间、空间、领域;二审图片要素,包括人物、器物、文字;三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帮助。
(2)“一转”,将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再回归课本,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寻求正确答案。
(3)解答漫画类试题时,必须根据漫画间接提供的信息,如作者、主题、时间、附加文字等,准确提炼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然后结合题目作答。
类型1 依据历史图片中的信息,“三步法”解答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时空信息以及对历史图片的介绍性信息。 第二步,破译历史图片中的信息:分析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分析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当材料中有多幅图片时,分析图片之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和变化。 第三步,分析选项: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史实的选项,得出答案。
 (2024·安徽联考)如图是一幅据戏曲《琵琶记》改编的晚明小说的插图。这幅插图在一定程度上(  )
A.反映了古代社会安宁的情景
B.体现出关注民生的治理理念
C.说明了当时农业经济的衰退
D.凸显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模型运用:本题为历史图片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B
[演练1] (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质检)《折槛图》(局部)是南宋画家所绘,描绘的是西汉时期,朱云向成帝求赐尚方宝剑,斩奸相张禹。成帝震怒,命御林军将朱云拖出问斩,朱云攀槛力争,左将军辛庆忌为朱云力辩的场景。该画作(  )
A.深受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B.折射出南宋民族矛盾尖锐
C.体现出西汉中期奸臣乱政
D.反映出人物画的笔墨意境
[点拨] 时间:南宋;图片信息:《折槛图》西汉忠臣犯颜直谏;分析判断该画作的影响。
A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折槛图》借西汉忠臣犯颜直谏的故事,表达了士大夫们对南宋皇帝的劝谏,正是体现了当时主流思想对绘画的影响,A项正确;《折槛图》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和史实均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类型2 将历史图片时空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时空: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审读历史图片中的时空。 第二步,将时空信息转化为历史事件:将历史图片中的时空信息按时间、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将时间、空间要素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使选择题的题干(问题)更加直接、具体。 第三步,分析选项:验结论找出正确答案,按历史图片有效信息排除无关选项。
 (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面图片反映了中共晋绥边区某地农民租约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  )
租地约
立出租地约人□□,今同中证人□□等租给□□村耕地□□亩……租期□□年,双方同中证议定每亩每年租洋□□元……此款限秋后清交,不得拖欠……两出情愿立租约为证。
中华民国  年  月  日
出租人□□□押
受租人□□□押
中证人□□□ 
□□□代书  
租地约
兹有□□□租得□□□地□垧(或亩),今按行署二五减租法减为每垧(或亩)年租谷米(或其他粮食)□斗。空口无凭,以此为证。
村长□□□
农救主任□□□
中华民国三十年  月  日
经□□收执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D.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模型运用:本题为图片类试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C
[演练2] (2024·广东江门调研)宋初,儒家学者面对唐末五代的情境,认为道德文化与学术思想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建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思想家张载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见下图)。由此可知(  )
A.时代呼唤儒学更新
B.汉唐儒学地位尽失
C.儒学致力于解决佛道冲击
D.儒家的入世精神实现回归
[点拨] 将宋初思想家张载提出的“横渠四句”转化为张载传承儒学的具体历史事件,判断正确答案。
A [根据材料“认为道德文化与学术思想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建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可知,面对唐末五代以来的乱世和佛道思想的挑战,儒学家们主张通过复兴儒学来实现社会价值观念的重构,这说明当时理学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故选A项;汉唐以来儒学始终居于正统地位,只是魏晋以来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排除B项;“当务之急是重新建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说明当时儒学家们复兴儒学最急切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价值观念的重构,排除C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主要体现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单纯的入世精神,排除D项。]
类型3 漫画类历史图片中的图文信息并用
[解题模型]  第一步,审题干:观察分析题干中图文信息,明确解题方向。 第二步,审漫画图片:漫画图片既有显性信息,又有隐性信息,准确提炼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并结合图文,对漫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第三步,分析选项:依据从漫画图片中获取的图文信息,结合漫画图片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判断正确答案,排除无关选项。
 (2024·广东惠州调研)如图为1919年刊登在英国某杂志上一幅名为《超重》的漫画。作者意在(  )
橄榄枝上的英文:国际联盟
威尔逊总统:“这根橄榄枝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
和平鸽:“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
A.肯定国际联盟处理国际争端的作用
B.质疑国际联盟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呼吁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揭露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模型运用:本题为图片类试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尝试解题] B
[演练3] 如图为1938年7月7日出版的《号角》第三期刊登的抗战漫画。漫画取名为《军民合作之胜券》,画的一侧写着:“军民相合作,大家站起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吾侪。”画面描绘了一位军人站在两位百姓的肩膀上去摘取最后胜利的果实,旁边3位小孩举着双手在期盼。此画表达的寓意为(  )
A.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全国抗战
B.借助民众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C.顺应民意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D.揭露战乱加深民众生活困苦
[点拨]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全民族抗战,结合图片中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正确答案。
B [由材料可知,一位军人站在两位百姓的肩膀上去摘取最后胜利的果实,旁边3位小孩举着双手在期盼,这说明漫画的寓意是团结民众、借助民众的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顺应民意实现和平民主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的内容,故C项错误;“揭露战乱加深民众生活困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4 / 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