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5E+T教学模式】大象版科学二上5课《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参观动物园》是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特征的课文。教材先通过 “问题与猜想”,结合动物园里熊猫、斑马等动物的行为,引发学生对动物共性的思考。接着 “探究与结论” 部分,展示不同动物的食性与运动方式,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的共同特征。“反思与评价” 则通过填空梳理探究过程,“应用与迁移” 的游戏能巩固知识。最后 “阅读与新知” 介绍不同鸟喙形状与食性的适配,拓展学生对动物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知。整体教材以观察、探究为主线,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助力学生构建动物共同特征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观察与总结能力。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5E*T”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5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数智技术(T)重构实验教学,“*”强调技术按需融入教学环节,实现精准赋能。 《参观动物园》以 “5E+T” 模式为框架,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围绕 “动物共同特征” 展开,设计逻辑清晰。新知导入用 AI 动物园视频、角色提问引发兴趣,还前置安全提示,为探究铺垫。探究环节以活动串联:先观察动物食性、运动、繁殖积累素材,再归纳共同特征,通过评价反思检验学习,游戏巩固知识,最后拓展鸟喙与食物关系,形成探究闭环。课堂练习以选择、连线题靶向巩固核心知识,板书简洁梳理框架,作业让学生用 AI 查鸟爪与环境关系,延伸探究,整体实现 “学练结合、趣味与实效统一”。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吃食物、会运动、会繁殖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2)不同形状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比较动物园中不同动物的食性、运动方式等,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根据鸟喙的形状,推理出其适合食用的食物类型。 探究实践:运用感官观察动物的食性、运动等行为,并进行简单记录。 态度责任: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1.吸引环节借助AI 生成的动态动物园场景,如熊猫吃竹子、斑马奔跑的动画,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 教师顺势抛出核心问题:“探探、究究、奇奇和妙妙,为什么要参观动物园?”(观察其他动物是否也和猫一样会吃食物、运动和繁殖,即动物的共性)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观察动物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不随意触摸、惊吓、投喂动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展开主动思考,自主提出探究需求,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参观动物园》,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本环节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探究环节探究活动一:观察动物的食性 1. 提供图片,学生观察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 (熊猫吃竹子,羊吃草,老虎吃肉,鸟吃虫) 2.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更多的动物食性,比如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小狗喜欢啃骨头等。 探究活动二:观察动物的运动 1. 提供图片,学生观察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鹰飞翔,马奔跑,海狮游泳,天鹅既游泳又飞翔) 2.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更多的动物运动方式,比如兔子蹦跳、蜗牛爬行、小鹿行走等。 3. 教师追问:在动物园里观察到哪些动物的宝宝,比如猎豹、老虎和长颈鹿等。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小组协作,完成对动物食性、运动和繁殖的探究, 在情境化体验中完成知识从抽象概念到具象成果的转化,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科学认知的建构与实践能力的发展。3.解释环节在学生完成探索活动后,播放AI视频,引导学生与卡通人物一起总结归纳动物的共性(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 促进抽象概念的可视化理解,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4.迁移环节1. 教师将学生在动物园所观察到的动物食性、运动和繁殖,溶解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熟悉动物的特性。 (1)准备一些动物头饰或动物卡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确定自己要模仿的动物。 (3)教师发布指令,如 “会在天上飞的,飞起来吧!”戴着鸟头饰的学生,模仿鸟飞的动作,在座位附近轻轻 “飞” 动。 (4)接着教师继续发布指令,如 “会在地上跑的,跑起来吧!”“会在水里游的,游起来吧!” 等,让相应的学生模仿马跑、鱼游等动作。 (5)对于反应迅速、模仿动作形象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2. 观看AI视频,了解鸟喙的不同形状与食物的关系,拓宽学生对动物的更多了解和探究兴趣。 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延续科学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5.评价环节 1.运用思维导学对课堂知识评价。 2. 通过展示交流对探索过程的评价。 3. 通过课堂练习测评进行能力评价。 4.填写评价。 多维度评价相互补充,确保评分客观性与全面性,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鉴赏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五、数智融合特色 1.情境创设智能化 利用AI生成动态视频和个性化剧本,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2.探究过程数字化 利用AI工具为学生生成探索发现,引起学生共鸣。 3.拓展延伸可视化 利用AI 工具生成鸟喙与食物关系视频,将文字图片可视化,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探究兴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