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我国法律
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新中国法治
建设的成就
原则
总目标
8.1法治国家
8.3法治社会
8.2法治政府
9.1科学立法
9.3公正司法
9.2严格执法
9.4全民守法
7.1我国法治
建设的历程
为什么
核心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目标
主体
基础
怎么做
怎么做
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上页
下页
1.简述我国法治建 设的成就。 2.明确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1.认同依法治国的观念,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坚持
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政治
认同)
2.辩证分析法治发展的历程,理解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
情、从实际出发。(科学精神)
3.树立法治意识,增强依法治国观念。(法治意识)
4.解析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
务的途径和方式,阐释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价值。
(公共参与)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关键是是什么?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1.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
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3.中华法系的发展史、含义、地位、代表性法典
4.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法的产生、本质、决定性因素、历史类型、基本特征、职能、我国当代法性质
5.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有哪些?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73-80,找到以下问题: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01
1.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
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3.中华法系的发展史、含义、地位、代表性法典
问题1.法是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的吗?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1.法律的产生:
注意: 1.法律不是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
2.原始社会没有形成法律。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 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 法律的作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①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属于人治】
②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法律具有阶级性
思考:尝试区分人治、法治与法制?它们有何不同?
2. 法律的本质
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P74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知识拓展:人治、法治、法制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等物质的与精神手段,对社会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法治: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注意: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系
世界五大法系
法系: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中华法系
伊斯兰法系
印度法系
(1)含义: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P75
(2)发展过程:
①春秋战国:开始制定成文法。
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③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
④近代中国: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3)地位:中华法系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第二目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PART TWO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地位
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
法的产生
法的决定因素
法的类型
法的特征
法的职能
法的本质
法律
1.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统治
反抗
国家(统治工具)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那统治阶级是否想怎样立法都可以?
非同时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P76第一段)
法的发展规律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 定
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3.法的决定性因素(P76第二段)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
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专利法、网络信息安全法等等,会出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吗?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
公元前916年,在地中海的罗德岛上,国王为保证海上贸易正常进行,制定了罗地安海商法:规定某位货主遭受损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该船货物的货主在内的受益人共同分担。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生产力
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2002 年至今为逐渐放开计划生育阶段。
最好一个,最多两个:1978-2001 年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阶段。
人多力量大:1949-1953 年为鼓励生育阶段 。
一个不能少,三个多了,两个正好:1954-1977 年为提倡节制生育阶段 。
生产关系
4.法的历史类型(P76-3)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X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
中国
《唐律疏议》
美国
《独立宣言》
法国
《人权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P76一、法是什么3.法的特征:——是一种社会规范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从主要内容角度看体现: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P76一、法是什么3.法的特征:——是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从制定和认可角度看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例如: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例如: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属于国家认可。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P76一、法是什么3.法的特征:——是一种社会规范③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从实施角度看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有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注意:
1.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
2.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P77)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3.法的特征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古代社会
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
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例如打击违法犯罪。
政治职能(核心)
社会职能
4.法的职能(P77第二段)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一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支付购粮款。
案例二
上述案例分别对应法的什么职能,并说说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分析(P77探究与分享)
刑事案件
政治职能
民事案件
社会职能
4.法的职能:既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职能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区 别 含义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表现 ①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②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④维护经济基础 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②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发展社会文化。
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
主体 不同 法的政治职能的对象主要是敌人 法的社会职能的对象主要是人民
联系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 材料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材料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根据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第三幕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成就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1)必要性: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 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P77倒数第二段)
(2)重要性:法律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最大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
(3)地位:依法治国/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74前言)
拓展延伸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2.成就: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1)
(4)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的成就
(3)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①有法可依: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在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法治建设的成就 P77-5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
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真实)
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广泛)
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
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表达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受这些权利。
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与人格权;
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
受教育权利;
批评建议权;
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课堂小结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
律发展
的历史
马克思
主义法
治理论
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产生
1
发展历程
4
本质
2
作用
3
产生、本质、决定因素
1
2
3
分类
4
基本特征
职能
社会主义法
的本质
1
新中国法治
建设的成就
2
易混易错点
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
提示: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提示: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颁布和宣传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宗法结合。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4.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利益和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6.颁布和宣传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辨别正误
7.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8.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9.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文化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故题目观点错误。
11.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牛肉是当今餐桌常见的营养食物,但是在古代农耕社会,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对私自杀牛吃肉,汉代规定“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唐朝“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北宋《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南宋的刑罚则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法律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
②法律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政治功能
③我国历朝历代都着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法律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②:材料体现法律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不是政治功能,②说法错误。
③:我国历朝历代都着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B
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我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部重要法律,也是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的专门法律,是推动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斗争,确保国家安全的有力法治保障。由此可见,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 )
①对已经存在行为规则认可,创制法律规范
②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行为
③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有普遍约束力
④通过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实施国家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反间谍法》是成文法,是制定的,不是认可的,①排除。
④:反间谍是维护国家稳定和保卫国家安全,属于政治职能,不属于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④排除。故本题选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