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9课 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9课 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9课 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用“问长辈、查资料”等方法搜集1个家乡故事。2.记录故事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品质)。 1.掌握至少1 种搜集家乡故事的方法。2.初步感知家乡故事中的人文精神。
学中 1.小组内分享家乡故事。2.听《傣家竹楼的传说》,了解家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联。3.学唱1首家乡民谣片段,交流歌词中的家乡元素。 1.能清晰表达家乡故事的核心内容。2.感受家乡文化的多元表达形式。
学后 和家人合作绘制家乡故事连环画。(可以选取课堂分享的故事) 通过绘画深化对家乡故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搜集家乡故事。
2.能清晰讲述家乡故事的情节,并提炼故事中体现的家乡人品质。
3.激发对家乡故事的探究兴趣,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清晰讲述家乡故事的情节,并提炼故事中体现的家乡人品质。
难点
将对家乡故事的兴趣转化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搜集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信息。
2.PPT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家乡故事,记录故事关键词。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眼睛发现了家乡的美,今天我们要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家乡的故事。这些故事里藏着家乡的过去、现在,还有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精彩课堂
活动一:说一说——我搜集的家乡故事
1.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家乡故事。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的?
预设1:我问了爷爷,他给我讲了家乡老槐树的故事。
预设2:我在图书馆借了《家乡名人传》,知道了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预设3: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家乡的博物馆。那里有关于古桥的图画故事。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问长辈 查资料 看展览)
2.师:大家用到的都是搜集故事的好办法。现在请把你搜集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注意说清楚:故事发生在哪里?讲了什么事?你听完有什么感受?
3.(师播放音乐《乡间的小路》)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记录典型故事。
4.全班展示。
师:现在我们来召开“家乡故事会”,谁愿意当“故事小主播”,把家乡故事分享给大家?
预设:我查到家乡有个“豆腐西施”的传说,“豆腐西施”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她还帮助过穷人。
.....
(教师可以在学生讲故事时及时追问,比如:这个故事让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提炼“勤劳”“善良”等品质。)
活动二:听一听——课本里的家乡故事
1.师: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建筑,它们背后往往藏着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进傣族人家,听听关于傣家竹楼的传说。( 出示竹楼图片)
2.师:猜一猜,傣家竹楼为什么是上下两层?屋顶为什么像船篷?让我们从故事里找答案。
3.(出示教材第36-37页图文)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重点处停顿提问。
4.提问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帕雅建造竹楼是从哪里获得的灵感?
问题二:这个故事体现了傣家人的什么品质?
预设1:看到雨水顺着狗毛向下流淌和凤凰两脚站立扇动翅膀呈“人”字形获得了灵感。
预设2:体现了傣家人留心观察、聪明智慧的品质。
5.小组讨论:对比我们家乡的建筑(如平房、楼房),它们的设计和家乡的气候、生活有什么关系?
预设1:我家的房子有大阳台,因为家乡阳光充足,适合晒衣服。
预设2:老街上的建筑有飞檐,下雨时能挡雨,像竹楼的屋顶一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少数民族典型故事,拓宽学生对家乡故事的认知边界,理解建筑故事是家乡文化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联,培养跨地域比较的思维能力。
活动三:唱一唱——我最喜欢的家乡歌曲
1.师:家乡的故事不仅藏在语言里,还藏在歌声里。老师带来一首家乡民谣《××小调》(播放本地民谣片段,如《茉莉花》《采槟榔》等),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预设1:歌词里有家乡的小河、稻田。
预设2:旋律听起来很热闹,像过节一样!
2.师:让我们跟着旋律学唱两句,感受歌中的情感。
3.分享交流
师:你还知道哪些家乡歌曲?可以哼唱两句或说说歌词里的故事。
学生自由分享
[设计意图]用音乐激活学生的情感记忆,体验家乡文化的多元表达形式,理解歌曲是故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活动四:故事接龙——我心中的家乡新故事
1.师:上节课有同学说家乡新建了科技公园,这就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现在请大家用“很久以后,我的家乡……”开头,创编一个家乡未来的故事。
预设:很久以后,我的家乡有了“空中花园”,楼房顶上种满鲜花。
2.评价
师:哪组的故事最有创意?请学生代表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
“我心中的家乡新故事”评价表
评价维度 体现家乡特色 内容积极向上 语言表达流畅
评价标准 ★★★ ★★★ ★★★
总得星数( )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故事,将“家乡记忆”延伸至“家乡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时总结
同学们,每个故事里都藏着家乡的“秘密”,家乡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板书:每个故事里都藏着家乡的“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开启家乡的探秘之旅。现在,让我们用一首家乡民歌结束今天的课程。(播放歌曲片段)
作业布置
和家人合作绘制家乡故事连环画。(可以选取课堂分享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9课 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二课时
搜集方法:问长辈
查资料
看展览
教学特色
1.课前引导学生用“问长辈、查资料、看展览”等方法打捞家乡记忆(如老槐树传说、古桥历史),课中通过《傣家竹楼的传说》解析建筑与文化的关联,再以民谣学唱激活听觉记忆,最后用创编故事激发想象。这种设计打破单一讲述模式,让学生完成对家乡文化的立体认知。
2.引入《傣家竹楼的传说》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家乡文化的独特性,感知人类智慧的共通性。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以下( )不适用于搜集家乡故事。
A.问长辈
B.查家乡地方志
C.看动画片
2.《傣家竹楼的传说》中,帕雅设计竹楼的灵感主要来自( )。
A.小鸟筑巢和大象跺脚
B.雨水顺着狗毛向下流淌和凤凰单脚站立展翅
C.蝴蝶飞舞和鱼儿游动
二、判断题
3.搜集家乡故事的方法只有“问长辈”和“查资料”两种。( )
4.家乡发生的事情只和大人有关,小孩子们不用关注。( )
答案
1.C 2.B 3.× 4.×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家乡故事盲盒大搜索。
活动目的:通过盲盒形式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与分享意识,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家乡故事,丰富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活动过程:
1.每个学生领取空白卡片(或自制小纸盒),在正面绘制家乡地标简笔画(如家乡的桥、树、建筑),背面标注故事类型(如建筑故事、人物故事、习俗故事) ,简要陈述故事。
2.将盲盒放入“家乡故事箱”,随机抽取一个盲盒,打开盲盒,朗读故事内容,猜猜这是谁的家乡故事。
3.发放“最佳探秘奖”(故事最有年代感)、“最暖回忆奖”(情感最动人)等贴纸,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
每个故事里都藏着家乡的“秘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