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1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1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11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观察身边不同行业的人。 仔细观察,必要时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学中 1.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2.观看情境视频和图片。 1.通过观察,感受不同行业的家乡人带给我们的温暖。2.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家乡人默默奉献的故事,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感谢和尊敬。
学后 思考如何向家乡人表达对他的感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可敬的家乡人”的调查活动。 进一步学会表达感谢和尊敬,并为下节课的交流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分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同行业的家乡人,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温暖。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各行各业的家乡人为建设家乡默默奉献的故事,懂得家乡人的劳动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讨论交流,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谢和尊敬。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各行各业的家乡人默默奉献的故事,懂得家乡人的劳动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难点
感受家乡人带给我们的温暖,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谢和尊敬。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课上需要展示的图片、视频。
2.PPT课件。
学生准备
观察身边不同行业的人。
情境导入
师提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美丽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那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学生欣赏风景与物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家乡的一部分景点和物产。我们的家乡还有更多的景点、更丰富的物产。那么这一切是谁创造的呢? (家乡人)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学生交流。
师:是啊,他们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眼中的家乡,自然引入本课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家乡之美与家乡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精彩课堂
活动一:认识家乡人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家乡的宣传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播放视频。(用方言配音介绍)
师:老师发现我刚刚用家乡的方言介绍家乡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笑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方言各具特色,听到家乡话总会让人觉得亲切。乡音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谁能用方言说一两句话?
学生用方言自由交流。
师追问:当你听到家乡口音,遇到家乡人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外地旅游,途中遇到和我们口音一样的人,一打听发现是家乡人,我们很快就聊起天来,彼此觉得很亲切。
预设2:上次我去外地参加比赛,遇到的工作人员说的也是家乡话,我一下子觉得特别亲切,也没那么紧张了。
师:我们班还有几位同学听不懂本地方言,请说说你们来自哪里。
学生交流。
师:这几位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的城市,在我们的城市默默工作着、奉献着。他们虽然不会说家乡话,但他们是不是我们的家乡人呢?为什么?
预设:是家乡人,因为他们也生活在这里,在为家乡作贡献。
师小结:这些同学的家乡虽远在外地,但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乡,所以他们也是
我们的家乡人。(板书:家乡人)我们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情感。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用家乡的方言引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兴趣,迅速地进入教学主题。
活动二:走近家乡人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能遇到很多家乡人,他们忙着各自的工作,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你们瞧——
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的三幅情境图。(可配画外音讲述故事)
情境1:[我和理发师的故事]小时候,我很害怕理发,每次理发店的王阿姨都会耐心哄我,给我讲故事,慢慢地我就喜欢上理发了。
情境2:[我和邮递员的故事]我最盼望见到快递员张叔叔,他定期给我们送来杂志。
情境3:[我和乡亲们的故事]我们家乡的村民们都很勤劳,家家户户种了很多的庄稼。农忙的时候,乡亲们来帮我家收玉米,不然根本忙不过来。
师:大家争先恐后地夸夸身边人,他们有的在夸熟悉的理发师,有的在夸自己的乡亲、邻居,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普通人。(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身边人?他们在做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吧!
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
预设1: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交警叔叔总能在我们上学的路上带给我们微笑与温暖,他们的指挥陪伴着我们每一天。
预设2:学校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每天都给我们做健康、美味的饭菜,餐后他们还要把食堂打扫干净。
预设3:我们的班主任特别关心我们,有一次我下课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是她帮我清理伤口,耐心地问我发生了什么,安慰我。
师:我们的校园里还有校医、保洁阿姨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看到他们就感到很亲切,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如果没有他们你觉得会如何?
预设: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
师:是啊,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我们,像家人一样爱护着我们,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肯定也得到过家乡人的帮助或关心。门口早餐店的老板知道老师喜欢吃香菜,每次去店里吃面,她都会笑眯眯地给我加上一大把;我上次出差不在家,是邻居帮我取了快递……你和身边的家乡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温暖的故事呢?完成填空,并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我熟悉的家乡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听了你们分享的故事,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一个微笑、一次帮助、一份关心,让家乡的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温暖和感动,让家乡处处洋溢着美好的乡情。(板书:温暖帮助)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故事中,丰富对家乡人的了解,感受家乡人的友善与关爱,懂得互相关心。
活动三:感谢家乡人
师:生活中,除了大家很熟悉的身边的家乡人,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没见过面的家乡人,可是他们在为我们默默付出着,在不同岗位为家乡作出贡献,他们都是谁呢?
教师播放视频。(也可图片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到清洁工阿姨天刚亮就在打扫街道了。
预设2:送牛奶的叔叔在我还没睡醒的时候就已经把牛奶送到家家户户了。
师追问:同学们,推想一下,他们每天几点起床?又走了多远的路程?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1:清洁工阿姨真是太辛苦了,难怪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马路上那么干净!
预设2:一大早我们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送牛奶的叔叔起得真早啊!
师:这些默默无闻的家乡人每天都在用自己辛勤的劳动,默默地为家乡做贡献,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板书:默默奉献)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表达感谢呢?
预设1:我认为应该尊重各行各业的家乡人,我想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句“谢谢”。
预设2:我觉得可以写张纸条放在奶箱里,表达我的感谢。
预设3:我们要珍惜清洁工的劳动成果,自觉爱护环境。
预设4:我打算给学校门口执勤的交警叔叔送一张手工卡片。
师小结:表达感谢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老师都感受到了你们的真心。家乡人默默地为建设家乡作贡献,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尊敬他们、感谢他们!
(板书:尊敬感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普通劳动者工作的辛苦与不易,然后进一步交流不同行业的家乡人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表达对家乡人的尊敬与感谢。引导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明白:尊敬、感谢身边的家乡人,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举手投足的小事做起。
课时总结
同学们,家乡人总是让我们有种亲切感,身边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我们要心存感激,用感恩的心去回报家乡人,传递这份真情实意。
作业布置
1.你最想向哪位家乡人表达对他的感谢?制作赞美卡或感谢卡,并在班级分享。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可敬的家乡人”的调查活动。
板书设计
第11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
教学特色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生活在身边的人”。学生从熟悉的身边人开始说起,逐渐扩展到其他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家乡人,感受家乡人带给自己的微笑和温暖,了解家乡人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谢与尊敬。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场的阿姨为我指引方向,我要为她点赞
B.我现在只需要好好学习,不需要认识家乡人
C.别人主动帮我是应该的
2.我们应该(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的家乡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A.歧视
B.讨厌
C.尊敬
二、判断题
3.我还小,不用尊老爱幼、热心助人。( )
4.我要成为校园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
三、简答题
5.遇到你不认识的可敬的家乡人,你会怎么做?
答案
1.A 2.C 3.× 4.√
5.例:我会主动上前和他打招呼,表示感谢。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采访身边的“温暖人物”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对身边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活动过程: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制订采访计划。
2.学生分组开展采访活动,做好记录。
3.全班分享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