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5《走近科学家》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5《走近科学家》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五课《走近科学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索未知的科学家 2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科学家是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了解科研工作的辛苦。 2.通过阅读角认识王建宁,感受科学家的研究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建立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尊重他们的付出。
重点 初步建立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尊重他们的付出
难点 理解科学家是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认识科研工作的辛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夜晚实验室亮着的灯、科学家在野外记录数据、显微镜下的细胞),提问:“这些图片里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在研究我们熟悉的事物吗?” 提问:你了解科学家吗?说一说你了解的科学家。 1.观察图片,自由发言,猜测图片中人物的工作内容。 通过直观画面引发学生对科学家工作的好奇,自然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活动 1: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展示 “未知事物清单”(如 “深海里的未知生物”“让手机更省电的材料”),结合图片讲解:“科学家就像‘侦探’,专门研究我们不知道的、没发现的事物,他们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活动 2:科研工作的辛苦 讲述 “科研小故事”(如科学家为了观察候鸟,在野外蹲守数周;实验失败几十次仍不放弃),提问:“听了故事,你们觉得科学家的工作容易吗?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活动 3:阅读角 —— 认识王建宁 介绍王建宁是光电技术专家,展示他的研究成果(如高清摄像头、手术用的激光仪器),提问:“这些技术在生活中哪里能用到?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阅读活动 给大家十分钟钟时间,在小组内交流科学家的故事。 2.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派代表分享,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3.结合故事和生活经验,说出科学家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天气冷、实验失败、时间长),填写活动单中的 “辛苦小记录”。 4.结合生活举例(如手机拍照、医院手术),讨论王建宁的研究带来的便利。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未知事物,让学生理解 “探索未知” 的含义,拉近与科学家的距离。 通过具体故事让学生感受科研工作的不易,体会科学家的坚持与付出。 通过身边的科技产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研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其价值。
课堂小结 科学家用智慧和汗水探索未知,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付出,向他们致敬。
板书 第五课 走近科学家(第一课时)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 质疑精神、坚持与勇气 尊重 崇敬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讨论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科研辛苦” 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可增加更多生活化的案例(如作业做错多次的经历)帮助共情。 王建宁的研究与生活的联系环节,可让学生带自己的手机、玩具等实物,直观感受科技成果,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