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课题 1.6 花、果实和种子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花的基本结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理解花、果实和种子之间的联系,知道花的结构与繁殖功能相适应,构建植物生命周期中繁殖阶段的科学认知。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解剖、比较不同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思考植物器官的作用,提升逻辑思维水平。探究实践: 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法、解剖法探究花的结构,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花、果实、种子特征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花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提升科学探究的实践操作能力。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植物繁殖器官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爱护植物、关注植物生长繁殖过程的责任意识,体会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理解花的结构与繁殖功能的适应性。 2.了解花、果实和种子之间的联系,掌握观察和解剖花的方法。难点: 1.清晰区分花的各个结构,尤其是准确识别雄蕊和雌蕊,理解其在繁殖中的作用。 2.深入理解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与植物繁殖功能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 1.展示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连续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植物开花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花是怎么变成果实和种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花、果实和种子》的奥秘。”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对花、果实和种子的初步认识,引发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课 程 学 习 二、探究 (一)问题与思考(5 分钟) 1.呈现问题 “花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花的哪些形态结构和繁殖相关?” 2.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生活中常见花的样子,如桃花、油菜花等,猜想花的结构组成,梳理探究方向。 (二)观察与实验 —— 探究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 活动 1:解剖与观察花的结构(12 分钟) 1.实验操作步骤: 分组领取油菜花、百合花、南瓜花等不同植物的花(提前准备新鲜、完整的花 ,若部分花结构不典型,可搭配教材图示辅助 )、镊子、放大镜、白纸(用于放置解剖部件 )。 2.解剖花的步骤: (1)用镊子小心取下花的萼片,观察萼片的数量、颜色、形态,将其放在白纸上对应位置,记录特征(如 “油菜花萼片 4 片,绿色,小而薄” )。 (2)依次取下花瓣,观察花瓣的数量、形状、颜色,同样记录并摆放,对比不同花花瓣的差异(如 “百合花花瓣 6 片,白色,宽大美观” )。 (3)用镊子轻轻夹起雄蕊,观察雄蕊的数量、形态(包括花药、花丝 ),尝试触摸花药,感受其特点(如 “油菜花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丝细长” ),记录后放置对应位置。 (4)最后观察雌蕊,查看雌蕊的形状、颜色,区分柱头、花柱、子房,了解其结构(如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柱头顶部稍膨大,花柱细长,子房膨大” ),记录特征并摆放。 (5)小组交流解剖观察结果,对比不同花的结构差异,讨论花的结构与繁殖功能的联系(如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 )。 3.现象: (1)学生能观察到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不同花各部分数量、形态有差异 ); (2)雄蕊上有花药,雌蕊底部是子房等 ,直观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4.注意事项: (1)解剖操作时,镊子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花的结构,尤其是细小的雄蕊和雌蕊。 (2)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要用手触摸花药后揉眼睛等,实验完毕妥善处理花和实验材料。 (3)若花的结构较难观察(如南瓜花单性花 ),教师及时引导,结合教材资料或提前讲解,帮助学生区分认识。 活动 2: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特征(10 分钟) 1.实验操作步骤: (1)分组领取番茄、青椒、花生、桃子等植物的果实,先用肉眼观察果实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表皮质地 ),记录 “果实外形:番茄圆形,红色,表皮光滑;花生荚果,黄色,表皮有纹路” 等内容。 (2)用小刀小心切开果实(番茄、青椒纵切,花生剥开果皮,桃子剖开 ),观察果实内部结构,包括种子的数量、排列方式、种子形态(如 “番茄果实内种子多,分布在果肉中;花生种子 2 - 4 粒,包裹在红色种皮内”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 “观察并记录” 中。 (3)小组讨论果实和种子的特征,思考果实对种子的保护作用(如 “番茄果肉、花生果皮包裹种子,避免受外界伤害” ),以及种子与繁殖的关系(种子可长成新植株 )。 2.现象: (1)学生能看到果实有不同外形,内部种子数量、形态各异; (2)果实包裹种子,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 ,直观感知果实和种子的特点。 3.注意事项: (1)使用小刀切开果实时,注意安全,教师强调正确持刀方法(如纵切番茄时,刀与果实垂直,缓慢下刀 ),避免切伤手指。 (2)对于花生等干果,引导学生轻轻剥开果皮,观察种子与果皮的连接情况;对于桃子等肉质果,注意区分果皮的不同层次(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 活动 3:联系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3 分钟) 结合前面解剖花和观察果实种子的结果,思考 “花的哪些结构会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花的雌蕊结构(子房 ),讲解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等知识 梳理花、果实、种子的联系,完善科学观念。 (三)讨论与归纳(5 分钟) 1.组织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围绕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花有哪些与繁殖相关的形态结构?果实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 展开交流。 2.小组代表分享观察发现,如 “发现雄蕊的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的子房可能发育成果实,和繁殖有关”“果实有不同外形,内部都有种子,起到保护和传播种子的作用” 3.教师补充总结,明确花的结构(雄蕊、雌蕊 )与繁殖功能的适应性,以及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形成系统科学认知。课堂 小结 1.回顾: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其中雄蕊和雌蕊与繁殖密切相关;果实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内部有种子,种子可长成新植株,花、果实、种子在植物繁殖中各有作用。 2.强调观察和解剖实验在探究植物繁殖器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身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发现更多植物繁殖的奥秘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花的结构:萼片、花瓣、雄蕊(花药、花丝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 果实特征:保护种子,内部有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 联系:花(雌蕊子房 )→果实;花(胚珠 )→种子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通过让学生亲身解剖花、观察果实和种子,学生对花的结构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落实了科学观念和探究实践目标。 实验中对比不同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学生能从结构与功能角度思考植物器官的作用,提升了科学思维。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部分学生在解剖花时,对细小结构(如雌蕊的柱头 )操作不熟练,导致结构损坏,影响观察效果;对于花、果实和种子之间发育联系的理解,部分学生仅停留在知识记忆,未深入理解内在逻辑。 改进:下次教学可提前让学生观看花解剖的示范视频,强化操作要点;在讲解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时,结合动画演示或实物对比(如未传粉的花和结果的花 ),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发育的动态联系,加深科学观念的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