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目题逐解(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清主干知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
|微|点|拨|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说法是错误的。
2.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的客观实在。
|微|点|拨| 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2)唯一特性:      。
(3)不同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   的物质形态。
|微|观|察| 
  下列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请你说明原因。
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
(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2)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   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微|观|察| 
 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对人类社会本质的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
|微|点|拨|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不能随意改变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创意经济并不是新兴事物。当你在线收听广播或购买报刊,订阅娱乐流媒体服务或前往电影院,在线或去商场购物,在上班途中读书或听音乐,你正在消费创意产品或服务。
创意经济也称创意产业、创新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人们通过发挥“创意”,创造出许多原来自然界没有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
[问题探究] 李同学认为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并说明理由。
认知生成
1.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 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①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状态: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①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它不仅有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纷繁复杂的个性。 ②状态: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多变的、有生有灭的,可以被创造和消灭
联 系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相互依赖: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 (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  )
(3)人类培育出了荧光猴,这说明物质是可以被创造的。 (  )
(4)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  )
(5)生产方式的客观性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 (  )
(6)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关系。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7“阅读与思考”改编题)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这表明 (  )
A.自然界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B.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生产劳动产生了人类意识
D.人类意识可以影响自然界
2.(教材P18“伟人名言”改编题)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揭示了具体物质形态与物质的关系 ②哲学讲的物质就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③物质是对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④物质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教材P18“伟人名言”改编题)“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 (  )
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物质就是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事物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④物质以具体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部分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教材P18“阅读与思考2”改编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的生活方式由原来的林栖转变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 (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C.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
D.地理环境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5.(教材P19“伟人名言”改编题)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  )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的思想意志会决定社会的发展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三、情境迁移应用
6.宇宙浩瀚无边,很大一部分由其他物质构成,至今科学家都没有弄清楚这些物质是什么。没有搞清的物质 (  )
①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是万事万物之源 ④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7.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在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的课堂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甲: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不具有客观性了。
乙: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请谈谈你的看法。
目题逐解(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理清主干知识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   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   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微|观|察| 
  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以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这是心理学中的“胜利者效应”。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能够调控社会竞争中输赢的机制,中背侧丘脑—前额叶皮层是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
这一研究发现佐证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     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   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     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微|点|拨| “反映”与“反应”的区别 
“反应”多是被动的,常见用法是有机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活动和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反映”多是主动的,哲学上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复制和再现等。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 物质是     ,意识是物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原 因 自然界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的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   意识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          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其中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认识。
认知生成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的 客观性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通过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如材料中空间站的标识是人脑对空间站等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是人脑对空间站、中国书法等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
形式的 主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者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生理素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也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如材料中空间站的标识是主观的,其反映的空间站、书法等内容是客观的)
2.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 别 内 涵 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外 延 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 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
地 位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 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从低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
(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为臆造出来的。 (  )
(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因此意识根源于大脑。 (  )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可知性。 (  )
(5)客观存在直接作用于人脑产生意识。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9“阅读与思考”改编题)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但它们都不可能产生意识。这主要是因为 (  )
A.有无意识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志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动物不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D.其他动物没有大脑这个意识的器官
2.(教材P20“阅读与思考1”改编题)世界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表示:“我的模样被造得像人类,因此可以与人类使用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空间,与人类用相同的方式互动。”她的这一说法 (  )
A.正确,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正确预见未来发展趋势
B.正确,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错误,因为人的意识和机器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
D.错误,因为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3.(教材P20“阅读与思考2”改编题)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三、情境迁移应用
4.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上岗,它拥有语音识别、手语翻译和手语表达的强大功能。在新闻播报、赛事直播和现场采访中,为听障人士送上实时手语翻译服务。为帮助听障人士更好理解,还需实时配合表情和唇语。以下关于AI手语主播说法正确的有 (  )
①AI手语主播可以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②AI手语主播的表现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反应形式
③AI手语主播临场反应是对事实加工改造的结果
④AI手语主播的表现只是人类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全国新课标卷)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层出不穷。“逆行者”指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热词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决定着物质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目题逐解(一)
理清主干知识 
(一)1.规律 物质世界 2.(1)不依赖于 反映
(2)客观实在性 (3)共同本质 具体
[微观察]
提示:甲的观点是相对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
(二)1.(1)物质世界 (2)劳动 (3)劳动 劳动
[微观察]
提示: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否认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1)物质体系 (2)生产方式 客观性 物质性
释解核心要点
提示:不赞同。理由: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②人们可以发挥创意,改变具体的物质形态,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③人们所改变的只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物质。李同学的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即时训练评价
一、(1)提示:× 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共性。
(2)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提示:× 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培育出荧光猴只是创造了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
(4)提示:×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是客观的。
(5)提示:×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者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提示:×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二、1.选B 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这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人类意识的产物,A错误,B正确。C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类意识可以影响自然界,D排除。
2.选B 恩格斯的观点揭示了具体物质形态与物质的关系,以及物质是对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并不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①③正确,②错误。恩格斯的观点没有体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3.选B 物质世界除了自然界,还有人类社会,且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形态,②错误。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错误。
4.选C 材料表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C符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D错误。
5.选B 材料主要讲述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并未讲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①不符合题意。人的思想意志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志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志阻碍社会的发展,并非是人的思想意志会决定社会的发展,②错误。
三、6.选B 题中没有搞清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共性在于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①②正确;物质是万事万物之源,而题中的“物质”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③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错误。
7.选B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①③错误。
8.解析:本题是观点评析类试题。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知识,针对两位同学的观点,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评析。
答案示例: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之前和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社会也是客观的。
目题逐解(二)
理清主干知识 
(一)1.反应特性 感觉
3.物质系统 组织 生理基础
[微观察]
提示: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4.物质世界 实践 加工改造
(二)本原 派生物 物质性 物质 物质性 决定 物质统一性
释解核心要点
提示: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富有创造力的人脑是产生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中华文化的书法艺术及航天特色等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中国载人空间站是客观存在,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是中国载人空间站通过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即时训练评价
一、(1)提示:×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提示:×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提示:×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根源于物质。
(4)提示:×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提示:× 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意识。
二、1.选C 动物不可能产生意识主要是因为动物不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C正确;除意识外,语言也是人独有的,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D错误;B说法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
2.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人是实践的主体,机器人不是人,不具有人的意识,D符合题意,A、B、C错误。
3.选C 材料说明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就不会有意识,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的本原、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发展,A、B、D均不符合题意。
三、4.选B AI手语主播拥有语音识别、手语翻译和手语表达的强大功能,说明AI手语主播可以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①正确;AI手语主播是现代化技术手段,它没有意识,其强大的功能只是对人类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④正确;AI手语主播没有意识,不是特殊的意识反应形式,它的工作只是对人类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而不是对事实进行加工改造,②③排除。
5.选A 人们能将影片中展示的事物与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相联系,表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正确。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的创作者对未来的科幻推测,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②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其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错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错误。
6.选C 材料强调意识的内容,没有强调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①排除;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④错误。
1 / 11(共96张PPT)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本课内容 课标要求
  本课首先解释世界的物质本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及其辩证关系,继而总结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引导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基础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框
CONTENTS
目录
1
2
3
目题逐解(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目题逐解(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框题检测
NO.1
目题逐解(一)——自然界的物
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清主干知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
规律
物质世界
|微|点|拨|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说法是错误的。
2.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__________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_______的客观实在。
|微|点|拨| 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不依赖于
反映
(2)唯一特性:________________。
(3)不同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_的物质形态。
|微|观|察| 
下列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请你说明原因。
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提示:甲的观点是相对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
客观实在性
共同本质
具体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
(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_______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_______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物质世界
劳动
劳动
劳动
|微|观|察|  
  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对人类社会本质的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提示: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否认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_________,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_。
物质体系
生产方式
客观性
物质性
|微|点|拨|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创意经济并不是新兴事物。当你在线收听广播或购买报刊,订阅娱乐流媒体服务或前往电影院,在线或去商场购物,在上班途中读书或听音乐,你正在消费创意产品或服务。
创意经济也称创意产业、创新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人们通过发挥“创意”,创造出许多原来自然界没有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
 [问题探究] 李同学认为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赞同。理由: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②人们可以发挥创意,改变具体的物质形态,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③人们所改变的只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物质。李同学的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认知生成|
1.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 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①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状态: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①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它不仅有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纷繁复杂的个性。
②状态: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多变的、有生有灭的,可以被创造和消灭
联 系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相互依赖: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续表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  )
提示: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共性。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
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
(3)人类培育出了荧光猴,这说明物质是可以被创造的。 (  )
提示: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培育出荧光猴只是创造了新的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
(4)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
提示: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是客观的。
×
×
(5)生产方式的客观性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 (  )
提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者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关系。(  )
提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7“阅读与思考”改编题)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这表明(  )
A.自然界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B.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生产劳动产生了人类意识
D.人类意识可以影响自然界

解析: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这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人类意识的产物,A错误,B正确。C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类意识可以影响自然界,D排除。
2.(教材P18“伟人名言”改编题)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揭示了具体物质形态与物质的关系 
②哲学讲的物质就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③物质是对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④物质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恩格斯的观点揭示了具体物质形态与物质的关系,以及物质是对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并不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①③正确,②错误。恩格斯的观点没有体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3.(教材P18“伟人名言”改编题)“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 (  )
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物质就是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事物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④物质以具体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部分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物质世界除了自然界,还有人类社会,且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形态,②错误。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错误。
4.(教材P18“阅读与思考2”改编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的生活方式由原来的林栖转变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 (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C.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
D.地理环境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材料表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C符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D错误。
5.(教材P19“伟人名言”改编题)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  )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的思想意志会决定社会的发展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并未讲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①不符合题意。人的思想意志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志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志阻碍社会的发展,并非是人的思想意志会决定社会的发展,②错误。
三、情境迁移应用
6.宇宙浩瀚无边,很大一部分由其他物质构成,至今科学家都没有弄清楚这些物质是什么。没有搞清的物质(  )
①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是万事万物之源  ④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解析:题中没有搞清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共性在于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①②正确;物质是万事万物之源,而题中的“物质”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③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错误。
7.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①③错误。
8.在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的课堂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甲: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不具有客观性了。
乙: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是观点评析类试题。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知识,针对两位同学的观点,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评析。
答案示例: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之前和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社会也是客观的。
目题逐解(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NO.2
理清主干知识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________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反应特性
感觉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__________,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_______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__。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微|观|察| 
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以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这是心理学中的“胜利者效应”。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能够调控社会竞争中输赢的机制,中背侧丘脑—前额叶皮层是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
物质系统
组织
生理基础
这一研究发现佐证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提示: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__________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______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__________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微|点|拨| “反映”与“反应”的区别 
“反应”多是被动的,常见用法是有机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活动和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反映”多是主动的,哲学上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复制和再现等。
物质世界
实践
加工改造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 物质是_______,意识是物质的_________,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
原 因 自然界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_______的
人类 社会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_________
人的 意识 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________意识
本原
派生物
物质性
物质
物质性
决定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______________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统一性
续表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其中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认识。
提示: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富有创造力的人脑是产生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中华文化的书法艺术及航天特色等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中国载人空间站是客观存在,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是中国载人空间站通过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认知生成|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 的客 观性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通过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如材料中空间站的标识是人脑对空间站等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是人脑对空间站、中国书法等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
形式 的主 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者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生理素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也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如材料中空间站的标识是主观的,其反映的空间站、书法等内容是客观的)
续表
2.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 别 内涵 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外延 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 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
区 别 地位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 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续表
一、微点澄清判断
(1)从低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提示: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为臆造出来的。(  )
提示: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即时训练评价
×
(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因此意识根源于大脑。 (  )
提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根源于物质。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可知性。(  )
提示: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客观存在直接作用于人脑产生意识。(  )
提示: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意识。
×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9“阅读与思考”改编题)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但它们都不可能产生意识。这主要是因为(  )
A.有无意识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志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动物不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D.其他动物没有大脑这个意识的器官

解析:动物不可能产生意识主要是因为动物不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C正确;除意识外,语言也是人独有的,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D错误;B说法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
2.(教材P20“阅读与思考1”改编题)世界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表示:“我的模样被造得像人类,因此可以与人类使用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空间,与人类用相同的方式互动。”她的这一说法 (  )
A.正确,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正确预见未来发展趋势
B.正确,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错误,因为人的意识和机器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
D.错误,因为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解析: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人是实践的主体,机器人不是人,不具有人的意识,D符合题意,A、B、C错误。
3.(教材P20“阅读与思考2”改编题)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解析:材料说明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就不会有意识,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的本原、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发展,A、B、D均不符合题意。
三、情境迁移应用
4.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上岗,它拥有语音识别、手语翻译和手语表达的强大功能。在新闻播报、赛事直播和现场采访中,为听障人士送上实时手语翻译服务。为帮助听障人士更好理解,还需实时配合表情和唇语。以下关于AI手语主播说法正确的有(  )
①AI手语主播可以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②AI手语主播的表现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反应形式
③AI手语主播临场反应是对事实加工改造的结果
④AI手语主播的表现只是人类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I手语主播拥有语音识别、手语翻译和手语表达的强大功能,说明AI手语主播可以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①正确;AI手语主播是现代化技术手段,它没有意识,其强大的功能只是对人类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④正确;AI手语主播没有意识,不是特殊的意识反应形式,它的工作只是对人类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而不是对事实进行加工改造,②③排除。

5.(2024·全国新课标卷)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们能将影片中展示的事物与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相联系,表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正确。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的创作者对未来的科幻推测,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②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其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错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错误。
6.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层出不穷。“逆行者”指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热词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决定着物质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意识的内容,没有强调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①排除;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④错误。

框题检测
NO.3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广东广州期中)美国科学家利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数据,发现火星乌托邦平原下有大量冰沉积,其中含有与地球上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一样多的水。这一发现说明(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自然界事物的存在需要人类的科学发现  ④远离人类的自然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材料不涉及哲学智慧的产生问题,①不符合题意。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③错误。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14
2.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  )
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各种东西
D.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从列宁的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哲学上的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正确。A、C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非哲学上的物质,排除。物质是能被意识感知的,B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3.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客观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  )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D.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本题实际是要求提供能够证明人类社会客观性的论据,B符合题意。A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C指出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但不是其论据,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  )
①劳动形成了产生人类的物质环境  ②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③劳动使人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产生人类的物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劳动形成的,①错误。④是对题干的重复,不是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5.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是由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必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它。这表明 (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体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即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B正确。A强调社会的产生,C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D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性,都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6.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上述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  )
A.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联系
C.把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其片面性在于把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C正确,D排除。A、B说的是题干中观点的合理性,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7.许多研究表明,婴儿与成人的互动以及大脑同步活动会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和早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当师生的大脑同步活动时,师生不仅会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也会共同生成新的知识。材料印证了 (  )
①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反映  ②社会交往可以丰富意识的内容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是在人脑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直观反映,①错误。意识是人脑对通过实践进入人脑的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不是在人脑中自发形成的,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8.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上述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
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客观存在是意识的能动反映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不同人审美感受的差异未体现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排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物质是本原,客观存在不是意识的产物,B错误,D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排除。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从王昌龄的这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的轻盈,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是 (  )
①大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②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
③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④诗人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客观物质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意境属于意识,是人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对现实采莲生活的反映,①错误。这首诗营造的意境作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是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②③正确。意境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物质前提”,④排除。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0.(2024·福建厦门期中)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它全身以科技蓝为主色调,头顶举世罕见的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的图案。“宸宸”机智勇敢、聪慧灵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速度型项目和球类项目是它的最爱。这说明 (  )
①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②艺术创作需要在头脑中对客观对象进行加工改造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客观存在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未强调意识的起源,③排除;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1.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表明 (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表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正确。B、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2.“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大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人类社会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而不是大脑,②错误。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主观活动的产物,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3.俗话说 “眼见为实”,然而克里克对此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就是视错觉,即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感知和判断。这表明 (  )
①错觉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形成错觉的源泉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形成的错误的感知和判断,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③④正确。错觉属于意识范畴,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①错误。人脑是形成错觉的物质器官,而不是形成错觉的源泉,②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二、非选择题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过去几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始思考意识的起源,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更先进的机器人,其终极目标是创造意识。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意识”。你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吗 结合材料,给出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分析设问,要求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联系教材主干知识,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是人脑。分析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只是模仿人的思维机制,它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因此,从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看,机器人不会产生意识。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答案示例: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只不过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它本身没有思维,再先进的机器人也不会产生意识。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框题检测(四) 世界的物质性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广东广州期中)美国科学家利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数据,发现火星乌托邦平原下有大量冰沉积,其中含有与地球上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一样多的水。这一发现说明 (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自然界事物的存在需要人类的科学发现 ④远离人类的自然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  )
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各种东西
D.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3.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客观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  )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D.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
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  )
①劳动形成了产生人类的物质环境 ②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③劳动使人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是由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必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它。这表明 (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6.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上述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  )
A.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联系
C.把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许多研究表明,婴儿与成人的互动以及大脑同步活动会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和早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当师生的大脑同步活动时,师生不仅会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也会共同生成新的知识。材料印证了 (  )
①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反映 ②社会交往可以丰富意识的内容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是在人脑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上述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
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客观存在是意识的能动反映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从王昌龄的这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的轻盈,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是 (  )
①大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②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
③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④诗人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客观物质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2024·福建厦门期中)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它全身以科技蓝为主色调,头顶举世罕见的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的图案。“宸宸”机智勇敢、聪慧灵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速度型项目和球类项目是它的最爱。这说明 (  )
①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②艺术创作需要在头脑中对客观对象进行加工改造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客观存在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表明 (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12.“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大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人类社会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俗话说 “眼见为实”,然而克里克对此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就是视错觉,即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感知和判断。这表明 (  )
①错觉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形成错觉的源泉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过去几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始思考意识的起源,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更先进的机器人,其终极目标是创造意识。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意识”。你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吗 结合材料,给出观点并说明理由。
框题检测(四)
1.选C 材料不涉及哲学智慧的产生问题,①不符合题意。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③错误。
2.选D 从列宁的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哲学上的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正确。A、C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非哲学上的物质,排除。物质是能被意识感知的,B错误。
3.选B 本题实际是要求提供能够证明人类社会客观性的论据,B符合题意。A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C指出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但不是其论据,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错误。
4.选D 产生人类的物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劳动形成的,①错误。④是对题干的重复,不是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
5.选B 材料体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即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B正确。A强调社会的产生,C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D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性,都不符合题意。
6.选C 材料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其片面性在于把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C正确,D排除。A、B说的是题干中观点的合理性,不符合题意。
7.选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直观反映,①错误。意识是人脑对通过实践进入人脑的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不是在人脑中自发形成的,④错误。
8.选D 不同人审美感受的差异未体现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排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物质是本原,客观存在不是意识的产物,B错误,D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排除。
9.选B 意境属于意识,是人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对现实采莲生活的反映,①错误。这首诗营造的意境作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是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②③正确。意境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物质前提”,④排除。
10.选A 材料未强调意识的起源,③排除;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④错误。
11.选A 材料表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正确。B、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D错误。
12.选B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而不是大脑,②错误。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主观活动的产物,④错误。
13.选D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形成的错误的感知和判断,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③④正确。错觉属于意识范畴,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①错误。人脑是形成错觉的物质器官,而不是形成错觉的源泉,②错误。
14.解析:分析设问,要求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联系教材主干知识,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是人脑。分析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只是模仿人的思维机制,它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因此,从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看,机器人不会产生意识。
答案示例: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只不过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它本身没有思维,再先进的机器人也不会产生意识。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